19只有一个地球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19只有一个地球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19只有一个地球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19只有一个地球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19只有一个地球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六上19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来编排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等内容。单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和“学写倡议书"。

《只有一个地球》既具有说明文的特点,又具有论说文的特点,还具有散文的特点。

文章开头就以宇航员的介绍,描述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把地球比作母亲,保护母亲当然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第二自然段笔锋一转,指出了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是那样渺小。保护弱小,不正是我们人类的道德原则吗?

文章第三自然段主要拿矿产资源做例子,指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非常有限。所以,保护地球,其实就是要保护、爱惜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第四自然段文章又笔锋一转,指出人类随着毁坏自然资源的事实。这段话中的一组关键词,不仅表达表达严谨,而且很发人深思。保护地球,现实又紧迫!

第五六七三个自然段,从设想开始,到科学家的否定,再到就算设想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有理有据地阐述了人类不要指望在耗尽地球资源后移居别的星球。所以人类唯一的选择就是精心保护好地球。

文章第八自然段呼应开头,以宇航员发出的感叹,呼吁人们保护地球。宇航员是唯一亲身从地球之外外看地球的人,他们的感受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于是,文章第九自然段,水到渠成地得出了保护地球的结论。

根据单元编写意图,这篇课文的教学定位主要学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并且体会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得出结论的。因此,教学时我们不要在课文的文体类型上纠结,只要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和教材课后习题来设计和展开教学就可以。如果把这篇课文当成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就不妥当了。

教学目标

1.认识“遨、璀、璨、胁”4个字,会写“莹、裹"等12个字。

2.能通过抓关键句,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来的。

3.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体会文章是怎样以理服人,使观点令人信服的。

4.关注社会热点,激发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来的;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体会文章是怎样以理服人,使观点令人信服的。

教学过程

◎单元导入,初步理解课题意思

1.出示单元篇章页,读一读单元主题句: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人类)和大地之间密切相关,我们在大地上生存,我们应该善待大地,把大地当做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这里的大地,也可以理解为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2.揭示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齐读课题,引发质疑: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基本常识。作者强调“只有一个地球”,其实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交流,明白: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环境、善待地球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借助字词感知文章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检查反馈,正确认读字词。

遨游璀璨恩赐威胁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字音“璀璨"

3.检查反馈,读写运用字词。

晶莹包裹摇篮壮观和蔼无私

慷慨贡献资源有限矿产节制

毁坏滥用枯竭设想基地目睹

指名领读。然后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一填(作业单),并反馈。

地球母亲是(无私)的,它(慷慨)地向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如果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生态环境将会被破坏,地球资源将会日渐(枯竭),人类生存将会受到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学习任务二结合关键句,概括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刚才通过字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所写的内容。那么,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出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得出了什么结论?用简洁的词句在学习单上填一填。

2.交流,反馈,引导概括第一方面的内容。

(1)交流明确第1、2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方面的内容。

(2)提取课文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概括提炼成短句:地球美丽壮观。

(3)提取课文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

概括提炼成短句:地球是渺小的。

(4)概括整合第1、2自然段的意思:

地球美丽壮观但很渺小。(板贴词条)

3.按照上面的步骤,引导概括第二方面的内容。

(1)明确是3、4自然段。

(2)结合关键句概括提炼第3自然段的意思:

地球自然资源有限。(3)结合关键句概括提炼第4自然段的意思: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

(4)概括整合3、4自然段意思:

地球自然资源有限却遭随意毁坏。(板贴词条)

4.按照同样步骤概括第三方面(5、6、7自然段)的意思:

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板贴词条)

5.按照同样步骤概括课文得出的结论: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学习任务二借助板贴,思考结论怎样一步一步得出

1.看着板贴,思考:①地球美丽壮观但很渺小;②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③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这三个方面的写作顺序可不可以调换?为什么?

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换意见。

指名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明确: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个方面是先从地球的外观上来讲的,地球很美丽但是很渺小,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第二个方面则进一步讲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但是人们却随意毁坏,更进一步说明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第三个方面则更进一步,如果我们把地球毁坏了,是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的,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机形成板贴:

◎随堂练习,指导写字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先观察交流难写易错的字,然后在写字本上写一写。

重点观察“裹”的字形部件、比较“篮"和“滥”的不同结构、观察“慷、慨"的字形特点,观察“蔼”的结构特点。

◎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体会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

1.复习回顾,明确学习任务。

借助板贴(或课件),回顾课文是如何一步一步得出最后结论的。

设问:如果就写这么几句话,表达要精心保护地球的观点,行不行?能不能说服读者、打动读者?那么,课文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呢?

出示学习任务:课文得出“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结论的过程中,是如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抓住典型语句,批注自己发现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2.学生带着学习任务,独立阅读并做批注。

3.选择一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发现。

4.全班交流分享,教师相机点拨引导。预设要点如下:

(1)引导品味第1、2自然段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不到6400千米的星球。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作者是怎么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请说说你的发现和体会。要点如下:

①用“纱衣"比喻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写出了地球的美丽;

②用“母亲”和“摇篮"比喻地球,突出了地球对人类的作用,让人感到亲切,特别能打动人。保护自己的母亲,是理所当然的。

③“半径不到6400千米”,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出了地球的渺小,有说服力。

④“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读到这个句子时,让人感觉心里不是滋味,产生想要保护“弱小”的感觉。

⑤先说地球美丽壮观,然后一个“但是"进行转折,突出地球的渺小。这样的转折与对比,特别有说服力,也特别能打动人。

(2)品味第3、4自然段。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先厘清这两段话中各种资源之间的关系。自然资源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常见的如煤炭、石油、矿石等。水、土地、生物等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以重复使用。

再引导交流体会作者是怎样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

①举例子来说明:拿矿产资源来说……

②运用一连串的关联词:“不是……而是……甚至……但是……”“本来……但是……因为……不但……还……"这些关联词的运用,使语句更加连贯,逻辑更加严密,把道理讲得十分清楚。

③特别是两个“但是”的转折,把地球的无私、慷慨与人类的自私、不顾后果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有说服力,也特别打动人。师生合作,对比朗读“但是"前后的内容,体会表达效果。

(3)引导品味第5、6、7自然段。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①这三个自然段同样也有两次转折,师生接读,体会转折的表达效果。(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人类是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的!)

②体会“至少”一词的准确、严谨:“至少"强调40万亿千米的范围,是目前科学家已经证明的最小范围,随着科学探测的发展,这个范围还可能会更大。

(4)引导品味第8自然段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设问:为什么要引述宇航员的感叹?

交流,明确:

①宇航员是亲身从地球之外看地球的人,他们的感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②同时,这也是呼应课文的开头。

(5)小结:通过品读体会,我们发现了课文语言表达的许多秘密。正是这些表达方法的运用,使得“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也就更有号召力!

◎关注现实,写一写环境保护标语

你知道吗?“只有一个地球”,其实是1972年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提出的一句宣传口号。50年之后,2022年世界环境日,再次以“只有一个地球"为宣传主题。观看一段2022年世界环境保护日宣传短视频。

说说观看这则短视频之后的感受:地球遭受人类各种破坏;人类为了保护地球做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保护地球仍然任重道远。

2.你还从电视上、网络上、生活中,知道哪些保护地球的宣传标语?

交流后出示几条环保标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