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背诵课文,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

2.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事之道。

【重点难点】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言文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重点)

2.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重点)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学习为人处事之道。(难点)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孔子的笔触,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论语》,一同聆听他的教诲,汲取先贤的智慧,让经典的光芒照亮我们的心灵之路。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作品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创作背景】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转型的时代。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变更,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权利下逮,礼仪僭(jiàn)越等现象,是孔子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根源。鲁国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在其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是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特殊土壤。

【梳理字词】

1、读一读:借助课文注释中的注音及工具书通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

论(lún)语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说(yuè)乎?

三省吾身(xǐng)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dān)食曲肱(gōng)而枕之不逾(yú)矩

博学而笃(dǔ)志好(hào)之者如斯夫(fú)

2、自由朗读课文,关注字音、注意节奏、学会断句。

方法指导:断句方法归纳

①根据语义断句读

②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

③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短小句式,工整句式断句读

④通过“之乎也者矣"等语气词断句读。

明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节奏,反复朗读,带着自己的豪情与自信,带着感情读一读,做一次最美朗读者。

【疏通文意】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能深刻理解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流上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诵读,学会了断句的技巧,知道了怎样阅读经典,同时又疏通了文章的意思,感悟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博大精深,那么《论语》的文化精髓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背诵《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行修养等三方面的内容。

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品德修养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你认为孔子所讲的内容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最打动的我。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有自己坚定的志向,并为之坚守下去。

3、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忠"信”?讲求“忠"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明确:“忠"是办事尽心尽力;“信”是诚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讲求“忠"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4、如何和理解也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

明确:“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悲悯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成你的生命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5、“温故"知新”是什么关系?

明确:孔子强调“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揭示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明确: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

8、《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1、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古义:诚信;今义:确实,信用。

3、不亦君子乎

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4、饭疏食,饮水

疏古义:粗糙;今义:疏通、疏散。

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知:知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了解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介词,替

可以为师矣为:动词,成为

学而时习之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然后,之后

人不知而不愠。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但是

博学而笃志而:连词,表并列

【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知识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用作动词,以.....快乐。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省略句】: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这个“"

2、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不舍昼夜逝者如斯

择善而从匹夫不可夺志三人行,必有我师

【写作特色】

①语言精炼,生动传神。课文选起的这几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使说话人的神态、动作都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句式的变化也很生动,有的是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地启发;有的是对偶句从正、反两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有的是用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