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学生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_第1页
《陋室铭》(学生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_第2页
《陋室铭》(学生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_第3页
《陋室铭》(学生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_第4页
《陋室铭》(学生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

第一课时:课内文言巩固

一、文学常识

1.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文意梳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2是陋室,惟吾德馨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I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11名)出名,有名。2(斯)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31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

这里指德行美好。41鸿儒)博学的人。鸿,大。5(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61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7(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

(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

了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

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

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主旨】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表达“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

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课文探究

1.《陋室铭》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四、知识盘点

(一)词类活用

1.无丝竹之如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2.无案牍之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一词多义

之①无案犊与劳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何陋多有: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③康肃笑而遣三: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人或事物。

五、巩固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词。

(1)有仙则名(2)谈笑有渭债

(3)无丝竹之机耳(4)无案牍之劳形

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3.翻译下列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孔子云:何陋之有?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第二课时:课内外文言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习题。

【甲】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暧,暧必秽气。予尝受此厄

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

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蒙受此厄于人:一(2)悬与初见似小人:一

(3)谈笑有鸿儒:(4)无案牍之方形: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申妙朗读停顿。

故亦欲绝而弗食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的一种并结合选

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习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②,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槊。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

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

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

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

而志不屈。

【注释】①屏(好咱)居:退职闲居,指赵明诚去官后携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②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

拾,是说生活俭约。③铅槊E/"):书写工具,这里指校勘、刻写。④率:标准。

1.【甲】文中的“鸿儒”指O

2.【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有高雅的爱好,即【甲】文中的“,”,

【乙】文中则指“”。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1)蟠其俸入:一(2)反不得饮而起:一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夜尽一烛为率

5.对【乙】文中作者和丈夫“甘心老是乡”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在这里生活可基本做到衣食有余。B.他们对古籍典故的记忆比拼充满乐趣。

C.他们都沉醉于勘校、整理古书和文物。D.他们收藏书画的成就远超其他收书家。

6.【甲】【乙】两文对我们该如何面对简陋的环境或艰苦的条件都有所启发,请你结合两文的内容,用一个

恰当的复句具体阐释自己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习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

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

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②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

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意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仄径:狭窄的小路。③适适然:形容快乐开

心的样子。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惟吾簟等:(2)谈笑有鸿儒:

(3)窗外修竹:(4)馋劳苦贫病之人: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忽得十日五日之暇

A.无丝竹之乱耳B.何陋之有C.惟劳苦贫病之人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生活情趣上有哪些相同点。

第三课时:课外文言文拓展提升

(一)何陋轩记

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

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

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蔚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

面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其地在今河南上蔡、新蔡等封地。②上国:这是指京城。③詈(«):骂。④郁:

阻滞。⑤蔚刖:栽种。⑥信:伸张。

L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守仁以罪通龙场:(2)于是人之及吾轩者:

(3)因名之日“何陋”:(4)记之以俟来者:

2.用“/”给下面这句话断句(断2处)。

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3.选出下列各句中与“安而乐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居于丛棘之间B.就石穴而居之

C.民相与伐木阁之材D.何陋之有

4.面对随室,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王守仁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请结合画波浪线的句子

进行分析。

5.有人说:王守仁说教化夷人要等待后来人,这是一种缺少担当的行为。你认同这种说法吗?结合文章,

阐述你的观点。

(二)筑书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