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爱莲说》(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1页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爱莲说》(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2页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爱莲说》(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3页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爱莲说》(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4页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爱莲说》(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爱莲说》(原卷版)

一、和鹤点蛮习

原义反翩件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

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

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

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

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

就很多人了!

生镯理解

(1)字词注释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u)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o):洗涤。

清涟(lia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2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挺直的样子。

植:竖立。

可:只能。

亵玩:靠近赏玩。

亵(xie):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a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众:众多。

(2)一词多义

陶后鲜有闻(副词,少)

芳草鲜美(形容词,鲜艳)《桃花源记》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菊之爱(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3)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枝J名词活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2、香远益清(远、清:形容词作动词,译为“远播”"显得清幽")

3、濯清涟而不妖(妖:名词作动词,美丽而不端庄)

(4)特殊句式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者......也"判断句)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之爱,即爱菊,对菊的爱广之"为宾语前置标志)

次幸理解

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

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

文章更具思想特色。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

庸劣世态的憎恶。

二、R般帔株

1.(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

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2.(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毒(多)B.牡丹之爱,直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核(长枝)D.亭亭净值(种植)

3.(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中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花之君子者也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何陋之有D.菊之爱

4.(2021•全国•七年级期末)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B."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D.在我国,不同的植物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5.(2020・福建•莆田第二十四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

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

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

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爱莲说》,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O

②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o

③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

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和,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

者的思想感情。

8.(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爱莲说》选自,作者,字(茂叔)是时著名

的(哲学家)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本文文体是(说)。

9.(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陋室铭》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的大意是什么?

10.(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两篇短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相同,都是.

(2)《陋室铭》表明中心的语句是,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

之雅的句子是,o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o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笑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的","

意思与它相近。

(4)《爱莲说》中体现莲的高洁品质的千古名句是,o

(5)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盛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

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

(2022•安徽宣城•七年级期末)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

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名:

(2)谈笑有遇儒鸿:

(3)不蔓不茗枝:

(4)可远观而不可裴玩焉亵: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B.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14.甲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乙文中赞美莲花品质的句子是。

(2022•山西晋中•七年级期末)

【甲】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濂溪先生墓志铭(节选)

在南昌时,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视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数百,莫不叹服。此予之

亲见也。

【注释】①卒:昏死。

为了声情并茂地为爱莲池景区配音,同学们设计了诵读效果评价量表,请你补全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诵读效果评价量表

评价标准举例分值

字音准确

正确

()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亵玩—

吐字清晰6.12

停顿恰当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标

流利

节奏自然2处)

字源推测法

8.濯清涟而

蹿释义:⑴

不妖

有感字斟句酌

情释义准确

成语印证法

陶后鲜有闻释义:⑵

鲜为人知

9.(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言从字顺翻译:香气远闻更加清芬,________________,

翻译正确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的爱好,________________?

10.联读法是体会文意的一种方法。通过不同的作

品,我们可以更全面透彻地了解一个人。【甲】文

感情真挚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使我们看到作者―

入情入境①_、⑵的生活态度;【乙】文中_③

正体现了周敦颐的君子品格。(第③空用原文填

空)

15.(1)濯清洁而不妖(2)藜玩一

1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标2处)

17.字斟句酌,释义准确

(1)濯清不而不妖释义:(2)陶后鲜有闻释义:

18.言从字顺,翻译正确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香气远闻更加清芬,,o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的爱好,?

19.感情真挚,入情入境

联读法是体会文意的一种方法。通过不同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全面透彻地了解一个人。【甲】文通过对莲花

的描写与赞美,使我们看到作者①、②的生活态度;【乙】文中③正体现了周敦颐的

君子品格。(第③空用原文填空)

(2022•广西防城港•七年级期末)【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集》)

【乙】

李是吾家果,花亦吾家花,当以私爱肆©之.然不敢也。与桃齐名,同作花中领袖,然而桃色可变,季色不

可变也。自有此花以来,未闻稍易其色,始终一操②,涅®而不淄④,是诚⑤吾家物也。至有稍变其色,冒⑥为

一宗,而此类不收,仍加一字以示别者,则郁李是也。李树较桃为耐久,逾三十年始老,枝虽枯而子仍不

细⑦,以得于天者独厚,又能甘淡守素,未尝以色媚人也。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我欲绳武®而

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①嬖(bi):偏爱。②操:节操。③涅:用黑染料染物。④淄:同"缁",黑色。⑤诚:确实。⑥冒:

假充。⑦细:小。⑧绳武:继承。

20.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甲乙两文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加点词意义

方法词语示例

(用法)

组词推出淤泥

染色;沾染;染指(1)

断法而不染

①容易(跟"难"相对);

未闻稍②平和;

查字典(2)

易其色③轻视;④改变;变

换;⑤交换;⑥姓。

若仙李

迁移法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

之盘根

21.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B.陶/后鲜有闻

C.然/不敢也D.李树较桃/为耐久

2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并引入正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

花自以为写照”。

B.乙文李子的"李"与作者的姓氏存在某种关联,作者认为李子"始终一操,涅而不淄”的节操和自己家族品

性相同,将它视作家族中的成员。

C.甲乙两文皆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语言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

变化;乙文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平实。

D.甲文中"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乙文通过桃树和李树的对比,

突出作者如李树一般高洁的品质。

23.把选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李是吾家果,花亦吾家花。

24.甲乙两文中,不同的植物代表着不同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篇目植物所代表的人生态度

菊①

牡丹②

莲③

乙李④

(2022・安徽安庆•七年级期末)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0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栗③初开晓更清。

注释: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可爱者甚莓蕃②濯清涟而不诙妖

③陶后鳏有闻鲜④宜乎众矣宜______

⑤金粟初开晓更清初

26.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7.《爱莲说》中,菊是的象征;《咏菊》中,菊有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28.《爱莲说》《咏菊》对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2022•陕西榆林•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於,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①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②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

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

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②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曲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

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④,在告⑤,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

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③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⑥之讥,此趋

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彦也。

(选自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钟惺《夏梅说》)

【注】①粲粲:鲜艳、灿烂的样子。②雅俗:风雅之士与流俗之人。③朱夏:《尔雅•释天》有"夏为朱明"

句,故称夏季为“朱夏"。④官南都:在南京做官。⑤在告:古代官员在家休假。⑥赴热:趋炎附势。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灌清涟而不坏()(2)亭亭净植()

(3)期已难矣()(4)此咏夏梅意也()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为图卷以赠之

B.可远观画不可亵玩焉康肃笑也遣之

C.与烈日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