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14讲课题2与时俱进开创外交新局面-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含解析_第1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14讲课题2与时俱进开创外交新局面-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含解析_第2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14讲课题2与时俱进开创外交新局面-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含解析_第3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14讲课题2与时俱进开创外交新局面-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含解析_第4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14讲课题2与时俱进开创外交新局面-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题2与时俱进开创外交新局面——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备学问·自主排查主干梳理助学助记教材拓展一遍过学问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激烈斗争。2.内容(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同等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建立同等互利的外交关系。(3)“一边倒”:新中国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3.成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缘由: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经过(1)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2)1954年,中、印、缅一样同意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3.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2)结果:达成关于复原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与的重要国际会议。2.万隆会议(1)内容:探讨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2)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学问点二开创外交新局面(一)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复原: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复原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除出去。2.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功,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1)背景:20世纪70年头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2)经过:1971年,基辛格隐私访问中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中日关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3.影响: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外交僵局被打破。(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背景(1)新时期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建树(1)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主动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了“上海共识”。(3)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周边环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构图解史]“一边倒”外交方针信息提取:“一边倒”说明中国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获得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支持。这是新中国在严峻国际形势下的外交选择。[构图解史]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信息提取:图示反映与中国建交的大多数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西欧国家,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受意识形态影响,奉行“一边倒”政策。[漫画论史]“乒乓外交”1971年4月,通过中美双方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友好接触而打开了中美双方之间沟通的大门。尼克松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安排”。“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特殊提示]区分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美建交(1)中美正式建交不是1972年,而是1979年。(2)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说明中美关系起先走向正常化。(3)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学问延长]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新时代,中国主动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沃土中。它谋求各国的和平共处,争取各个主权国家的和谐共存状态,体现了中国“和”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2.中美三个联合公报(1)“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分别指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2)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3.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1)中国主动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依据“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2)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同欧洲、拉美的关系也在相互增进了解和合作中绽开新的画卷。4.中国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1)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睬常任理事国之一,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诸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2)中国主动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5.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1)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2)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主动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3)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供应中国方案。关键实力·素养提升主题探究史学新论多维讲练大突破探究点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特点和成就[学术前沿]“一边倒”对中国的影响[史学新论]“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救济、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阅历,产生了很多弊端,走了很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游明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思维激活]“一边倒”外交政策对新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多领域。“一边倒”政策侧重于意识形态,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考题研析][2024·浙江卷11月,17]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遇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见同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斗争,争取长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A.“不结盟”B.“万隆精神”C.“单极—多极化”D.“日内瓦精神”命题立意以毛泽东阐述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切入,敏捷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关系时空定位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关键点拨毛泽东阐述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与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是一样的,万隆会议上形成了“万隆精神”[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史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同等。——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史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五十四周年eq\x([解读])(1)史料一信息“要有独立的精神”表明新中国要在独立同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为此,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指引下,提出“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三大外交方针。(2)史料二信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创新性;“国家主权同等”说明白其同等性的原则。(3)史料三信息“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广泛,具有包涵性;“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体现了其开放性的特点。eq\x([探究])(1)依据史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与中国近代外交的本质区分与主要特点。eq\x([试答])(2)结合史料二、三,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记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eq\x([试答])[历史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比较项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点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涵性和开放性影响保障了人民革命的成功成果,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地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详细表现标记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唯物史观]辩证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同等性: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主见在同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外交方针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剧烈的革命性。(3)结盟性:“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记。探究点二中国外交突破与政策调整[学术前沿]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复原[史学新论]1957年第十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和平和谐邻关系的决议》、1970年其次十五届联大制定的《关于各国依照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及合作关系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6届特殊联大通过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第29届联大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都非常明确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汲取了进去。——杨胜群、田松年《共和国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思维激活]进入20世纪70年头,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增加了国际影响力,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复原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的复原,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2.中美关系正常化[史学新论]从历史演化的脉络看,自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打开中美和解的大门,两国先是为了应付共同威逼而形成了没有内在要求的战略合作关系;然后在战略合作过程中,于70年头末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不过从80年头初起先,中美关系已经起先发生巨大但一时还难以被清晰相识到的变更。这个变更的动力是来自(此前)中国国内政治的历史性变动……——杨奎松《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思维激活]作者概述了中美关系从20世纪五六十年头的长期对抗到70年头末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脉络。中美关系正常化,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考题研析][2024·江苏卷,12]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冲突,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同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退了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命题立意以邓小平关于国际局势的论断,考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时空定位1984年,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关键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提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相互敬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扰、互不干涉内政、同等互利、和平共处,其核心内容是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同等,相互敬重、和平共处[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羞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起先了。——《尼克松回忆录》史料二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实行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干脆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斗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赐予军事及其他救济。”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挚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摘编自世界学问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eq\x([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尼克松访华,解读史料时留意“一个时代”“另一个时代”等信息,从中相识中美关系的发展。据“另一个时代起先了”可以看出两国关系起先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的状态。(2)史料二反映了中俄关系的发展,解读史料,应结合历史背景的变更来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从史料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形成了面对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eq\x([探究])(1)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结盟对新中国带来的影响。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转而实行不结盟政策的缘由。eq\x([试答])(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20世纪90年头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eq\x([试答])[历史说明]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的影响外交环境中美关系的改善是20世纪70年头震惊世界的大事,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美国围堵中国的联盟彻底崩溃。苏联也起先检讨对华政策,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化生活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的目的地渐渐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沟通,中国人的生活日益受到美国的影响经济建设中美建交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阅历,主动发展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供应了强大动力祖国统一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建了条件[唯物史观]辩证看待现代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1.变更的是心态,不变的是姿态(1)1949年,新中国遭到西方各国的孤立和遏制,内外交困、举步维艰——打破外部封锁是当时形势的迫切须要,获得外交承认则是开展对外交往的前提。(2)当今中国与全球超过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有着亲密的友好往来。2.变更的是地位,不变的是定位(1)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政治上不被大多数国家承认,经济上一穷二白、千疮百孔,可谓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国际地位和影响无从谈起。(2)当今中国既是联合国安理睬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又是世界其次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3.变更的是战术,不变的是战略(1)20世纪50年头“一边倒”、60年头“两面出击”、70年头“一条线、一大片”、80年头以来“全方位外交”,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方针、不同的战术,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始终不变的。(2)当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上升,实力也极大增加,但离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的状况并没有也不会在短期内变更。因而,今日之中国只有接着韬光养晦,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坚决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顺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课题随堂演练——————————————1.[2024·山西吕梁一模]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些民主子士认为不应选择对苏联的“一边倒”,因为这样对于美国来说“太刺激了”。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应付国内外反动派即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们……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刺激也是那样,不刺激也是那样,因为他们是反动派。”毛泽东意在()A.对帝国主义要进行坚决斗争B.反对民主子士的外交策略C.论证“一边倒”方针的合理性D.为新中国成立做理论上的打算2.[2024·兰州联考]1954年,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实行会议。依据苏联的建议,会议探讨了关于召开苏、美、英、法、中五国外长会议的问题,在与会国家的坚持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召开五大国会议来谈判解决亚洲相关问题(即日内瓦国际会议)。这表明()A.五大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确定性作用B.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D.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和平共处3.[2024·湖南三湘名校教化联盟其次次联考]下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时间国家时间国家1955.08.01尼泊尔1958.08.25伊拉克1956.05.03埃及1958.11.01摩洛哥1956.08.01叙利亚1958.12.20阿尔及利亚1956.09.24也门1959.02.04苏丹1957.02.07斯里兰卡1959.10.04几内亚1958.07.09柬埔寨A.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C.中国复原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D.万隆会议亲密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4.[2024·湖南岳阳模拟]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中国缴纳合理费用后运用,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A.坚持剧烈的主权至上原则B.仍具显明的意识形态特点C.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5.[2024·广东汕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一]1988年到1992年间,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复原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这一时期外交的丰硕成果()A.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发展B.改善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C.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国家D.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6.[2024·河南名师联盟一模]“新时期中国外交进行了重大调整。依据是否有利于共同发展和旺盛来确定中国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单纯从社会制度动身,不再简洁以意识形态画线,不再接着划分敌、我、友”,确定新时期中国外交选择的根本因素是()A.不结盟外交方针B.单纯的意识形态画线C.和平外交的思想D.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直通高考微讲座14真题演练热点专攻考法考向全通关(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已考视角讲练高考真题体验考法一还原历史情境考查新中国的法制建设1.命题点:新中国的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2024·全国卷Ⅲ,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起先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绽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冲突的变更亲密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关键点拨: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记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冲突变成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阶级冲突降到次要地位,因此在政治上须要处理好人民内部冲突,在此背景下,中共八大提出健全法律制度建设。[听课笔记]2.命题点: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2024·浙江卷4月,1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气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紧扣热点中共八大关于“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律”有关论述,契合当今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第2题时空定位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转换思维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根本大法考法二挖掘历史题源隐性考查新中国的外交3.命题点:国际局势对中国外交的影响[2024·全国卷Ⅰ,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更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关键点拨:20世纪60年头的中国外交,“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的增加”涉及中苏外交关系。[听课笔记]4.命题点:20世纪70年头的国际形势[2024·江苏卷,1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头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确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变更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基本消退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确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气[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第3题经济“搭台”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比重变更政治“唱戏”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经济确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及与历史史实的联系第4题转换思维“中国和美国在20世纪七十年头初谋求和解”,转换思维分析当时的“世界环境”待考视角预料命题热点专攻考向一从新中国政治制度创新角度命题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题时结合三大制度的基本内涵分析。►1.命题点:新中国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2024·山东济宁高三考试题]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纳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子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A.新中国政权具有显明的民主性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民主子士拥有政治特权2.命题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进程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情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究中前进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C.政治体制改革留意完善民主程序D.依法治国渐渐成为国家意识考向二从“一国两制”宏大构想的角度命题“一国两制”构想立足世界和平与发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实现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解题时需结合“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历史意义分析。►3.命题点:“一国两制”的政治基础2024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变更”。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和平统一”方针B.“一个中国”原则C.“政治协商”制度D.“一国两制”构想4.命题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和祖国统一大业[2024·山东、湖北重点中学冲刺模拟一]香港回来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宝》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来十周年时,美国《财宝》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更反映了()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B.香港回来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C.“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旺盛稳定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考向三从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角度命题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决不移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敬重、公允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5.命题点:中国重返联合国新华社曾发表评论说: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不可思议的。材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A.变更了某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B.增加了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力气C.得益于亚非独立国家的大力推动D.使联合国成为了伸张正义的舞台6.命题点: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的相识,从1977年的“斗争可以延缓”转变为1987年的“斗争可以避开”。这一转变()A.使中国加入了不结盟运动B.促进了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C.干脆推动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真题导练]【例】[2024·全国Ⅰ卷,41]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夫的宏大创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需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头后,村民自治快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干脆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与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更,并说明乡约制度的主动作用。(12分)关键点拨:依据材料一信息“宋代……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进行道德教化”“明清……宣讲‘圣谕’”得出: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依据材料一信息“宋代……建立民间组织”“明清时期……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得出: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并结合所学学问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其主动作用。eq\x([试答])(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关键点拨:依据材料二“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得出:内忧外患;依据材料“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得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依据材料时间“1909年”,结合清末新政等回答。eq\x([试答])(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关键点拨:结合材料三信息“村民自治快速发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与所学学问,从乡村治理、基层民主、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等方面回答。eq\x([试答])[规律总结技法指导]高考非选择题答题行文的“四性”逻辑性:论述部分的同一段内部要先后有序,或先因后果,或先总后分,或并列关系。层次性:论述要层次分明。答案做到要点化、段落化,每一段重点论述一层意思。假如要论述其次层意思分段进行。学术性:语言要有历史学科特点,忌口语化,要运用历史术语表达。(历史术语是指教材语言、时政语言,大型正规考试主观试题的答案等。)概括性:内容全面,语言精练,表述精确,言简意赅,要突出关键词。[针对训练][2024·湖南怀化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其次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必需负责将人民解放进行究竟,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第十七条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爱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其次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沟通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旺盛经济的目的。——节选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其次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条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全部。第十五条国家用经济安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平安。——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气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需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依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殊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整的协助作用”。——摘编自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特点,并简析其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8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1954年宪法内容的变更并简析其缘由。(11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1982年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6分)课题2关键实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考题研析]B[史料实证][提示](1)本质区分:性质不同,中国近代外交属于屈辱性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属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特点:意识形态色调深厚;“一边倒”。(2)缘由:它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涵性和开放性,标记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探究点二[考题研析]A[史料实证][提示](1)影响: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孤立;苏联的经济救济有利于新中国的经济复原和“一五”安排的实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缘由:改革开放须要有一个安定良好的外交环境;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到期。(2)中俄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加,国际地位提高,外交战略调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课题随堂演练1.解析:毛泽东认为对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并不存在刺激与否的问题,其目的是论证对苏联“一边倒”方针的合理性,故选C项;题干涉及的是是否实行“一边倒”的问题,A项与主旨不符,解除;毛泽东在文章中并没有表明他对民主子士关于“一边倒”的看法的看法,解除B项;D项是《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的意义,解除。答案:C2.解析:由材料“关于召开苏、美、英、法、中五国外长会议的问题,在与会国家的坚持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召开五大国会议来谈判解决亚洲相关问题”可知,1954年由于与会国家的坚持,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中国参与日内瓦会议,这说明抗美援朝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能够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与国际会议,故选B项;1954年新中国还没有复原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除A项;“广泛认可”从材料中无法体现,解除C项;两极格局下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和平共处”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答案:B3.解析:表中所列国家均为亚非国家,说明1955年万隆会议亲密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会后亚非国家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潮流,故选D项;“全方位拓展”指的是与多种类型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表中所列国家均为亚非国家,无法说明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解除A项;这一时期,美国并未放弃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且“彻底”一词表述过于肯定,解除B项;中国复原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C项。答案:D4.解析:据材料可知美方要用美国卫星转播尼克松访华,中国政府提出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体现中国外交坚持剧烈的主权至上原则,故选A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说明中美关系起先正常化,意识形态弱化,解除B项;中国政府租用美国卫星并缴纳费用,无法体现中国的主导地位,解除C项;中美双方对转播权的斗争与霸权主义无关,解除D项。答案:A5.解析:依据材料“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复原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进一步发展,特殊是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能够为改革开放供应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故选A项。答案:A6.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后更加留意“有利于共同发展和旺盛”,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外交政策的出台缘由在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选项D正确;不结盟外交方针是材料中外交政策的详细表现,而非缘由,解除A项;选项B与材料意思相反,解除;和平外交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思想,并未发生转变,其并不构成影响外交政策转变的确定性因素,解除C项。答案:D直通高考微讲座14已考视角讲练1.解析:依据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可联想到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冲突的变更。材料中法制建设的提出说明法制建设与我国国内主要冲突的变更相适应,C项正确。答案:C2.解析: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故A项正确。答案:A3.解析:1972年之后新中国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头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增加了同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政策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的增加,并不能说明中国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D项错误。答案:B4.解析: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是在20世纪70年头初,此时美国不仅要面对苏联盛气凌人的攻势,也要应对来自日本和欧洲的挑战,C项正确;当时中国虽然重返联合国舞台,但无力变更美苏对峙的局势,A项错误,解除;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是基于各自的需求以及应付苏联的须要,即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并未消退,B项错误,解除;D项说法错误,解除。答案:C待考视角预料1.解析:材料讲解并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很多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中,甚至担当了部长级的职位,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权代表了最广阔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显明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解并描述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权,并不能说明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明白民主党派进入统一战线和政协,不能说明人民政协就代行了人大职权,是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构,故C项错误;材料讲解并描述的是民主子士被吸纳进新政权,并不意味着他们有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答案:A2.解析:鼓掌表决是一种倒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中出现了曲折,并非一帆风顺,故A项错误;从鼓掌表决到法律明确规范投票表决,体现了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