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_第1页
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_第2页
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_第3页
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_第4页
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TOC\o"1-2"\h\u3758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4106251.1三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188511.2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4252501.3项目目标与愿景 42534第2章基地选址与规划 5250922.1选址依据与原则 5168562.1.1选址依据 5133182.1.2选址原则 525422.2选址结果与分析 578202.3基地规划布局 627202.3.1农业生产区 6168472.3.2农产品加工区 6323702.3.3农业旅游区 6257652.3.4农业科研与培训区 6219252.3.5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区 628683第3章产业选择与布局 641173.1主导产业选择 6317333.1.1选择原则 6182453.1.2选择依据 681173.1.3主导产业 7291103.2产业结构优化 726753.2.1优化原则 7291693.2.2优化措施 7195943.3产业布局规划 7222583.3.1布局原则 7165953.3.2布局规划 88403第4章绿色生产技术与标准 8156404.1绿色生产技术体系 8132904.1.1种植技术 8110764.1.2养殖技术 8137484.1.3加工技术 8310004.2技术引进与研发 8108224.2.1技术引进 8313264.2.2研发创新 977084.3生产标准制定与实施 9312294.3.1生产标准制定 9182984.3.2生产标准实施 9226144.3.3持续改进 99147第5章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9188935.1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9307915.1.1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977975.1.2土壤与水资源现状 971755.1.3生物多样性 910725.1.4生态环境问题 9218935.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策略 9324565.2.1保护目标 10151435.2.2保护策略 10281035.3污染防治措施 10118095.3.1农业生产污染防治 10302325.3.2水污染防治 1036005.3.3土壤污染防治 1055665.3.4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029282第6章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1166846.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245586.1.1秸秆利用 11137336.1.2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 11257126.1.3农膜回收利用 1161266.2水资源高效利用 1137816.2.1节水灌溉 11172756.2.2雨水收集与利用 11128226.2.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1303966.3土壤质量提升与保护 1149526.3.1土壤改良 11271486.3.2土壤保护 12234956.3.3土壤污染治理 12293766.3.4土壤有机质提升 1216458第7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12234227.1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232957.1.1产业结构概况 1211387.1.2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2318757.2结构调整目标与方向 12128387.2.1调整目标 12187327.2.2调整方向 13266207.3产业结构优化措施 13319577.3.1政策引导与支持 13214087.3.2产业融合发展 1350377.3.3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3145747.3.4人才培养与引进 1316607第8章产业链延伸与融合发展 1325908.1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14293378.1.1产业链构建原则 14302598.1.2产业链优化布局 14223228.1.3产业链核心环节培育 14184328.2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14298598.2.1农业内部融合模式 145808.2.2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模式 14114438.2.3区域协同发展模式 14188538.3产业链延伸政策与措施 1470378.3.1政策支持 14295958.3.2产业技术创新 14274578.3.3人才培养与引进 1424338.3.4基础设施建设 15203798.3.5市场体系建设 15187958.3.6生态环境保护 1511159第9章人才培养与引进 15149609.1人才需求分析 15166979.1.1农业产业技术人才 15226709.1.2管理及运营人才 15323719.1.3农业产业服务人才 15154349.2人才培养与培训 15231999.2.1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1512149.2.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1543449.2.3强化在岗继续教育 16160569.3人才引进与激励 16101489.3.1制定人才引进政策 1666659.3.2引进高层次人才 16287529.3.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1616069.3.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622129第10章项目实施与保障措施 162316710.1项目进度安排 161243910.1.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13个月) 16197710.1.2项目施工建设阶段(412个月) 161370310.1.3项目投运与调试阶段(1315个月) 16516610.1.4项目验收与总结阶段(1618个月) 163147610.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71987410.2.1投资估算 172125210.2.2资金筹措 172132810.3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71818510.3.1风险评估 172360310.3.2应对措施 17848110.4项目管理与保障体系 17121810.4.1项目组织管理 171729410.4.2技术管理 17187410.4.3质量管理 171740810.4.4进度管理 18735210.4.5费用管理 181285610.4.6合同管理 182839610.4.7安全管理 182781310.4.8环保管理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1.1三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在三农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三农产业发展仍面临以下问题:(1)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3)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绿色发展理念尚未深入人心。(4)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2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的必要性面对我国三农产业发展的现状,绿色三农产业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通过建设绿色三农产业基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绿色三农产业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3)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绿色三农产业基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竞争力。通过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1.3项目目标与愿景本项目旨在通过绿色三农产业基地的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4)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增加农民收入。项目愿景:将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出积极贡献。第2章基地选址与规划2.1选址依据与原则2.1.1选址依据(1)政策支持:依据国家及地方关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土地使用、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选择对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具有政策优势的区域。(2)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当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条件,选择具备发展绿色三农产业基地潜力的地区。(3)市场需求:结合市场需求,选择有利于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的区域。(4)交通条件:优先选择交通便利、物流成本较低的地区,以便于农产品流通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2.1.2选址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基地建设符合生态环保要求,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基地选址。(3)经济效益原则:充分考虑基地建设的投资收益,保证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4)社会效益原则:注重基地建设对当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2.2选址结果与分析经过对多个候选区域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在某市某镇建设绿色三农产业基地。该区域具备以下优势:(1)政策支持:当地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为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持。(2)资源条件:该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3)基础设施:区域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和产业发展。(4)市场需求:当地及附近城市对绿色农产品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2.3基地规划布局2.3.1农业生产区规划占地面积较大的农业生产区,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等,保证农产品产量和品质。2.3.2农产品加工区设立农产品加工区,包括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2.3.3农业旅游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和农业资源,发展农业旅游,包括农家乐、乡村旅游、亲子体验等,提高基地知名度。2.3.4农业科研与培训区设立农业科研与培训区,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3.5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区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信息网络等,为基地内企业提供便利条件。第3章产业选择与布局3.1主导产业选择3.1.1选择原则在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主导产业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资源优势原则: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优先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2)市场需求原则: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培育适销对路的农产品。(3)科技创新原则: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4)环境保护原则:注重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3.1.2选择依据(1)资源条件:分析当地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发展的产业。(2)产业基础:考虑当地现有产业基础,优先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3)市场需求:调查市场供需情况,预测产业发展趋势,保证产品销售渠道。(4)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及地方政策,优先发展受政策支持的产业。3.1.3主导产业根据以上原则和依据,选择以下主导产业:(1)绿色种植产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以绿色、有机、高效为发展方向。(2)生态养殖产业:以生态、环保、健康为特点,发展肉牛、肉羊、家禽等养殖项目。(3)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3.2产业结构优化3.2.1优化原则产业结构优化应遵循以下原则:(1)产业链条原则: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产业融合发展。(2)产业协同原则:各产业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协同效应。(3)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产业结构。3.2.2优化措施(1)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支撑能力。(2)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3)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4)建立健全产业服务体系,提高产业竞争力。3.3产业布局规划3.3.1布局原则产业布局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空间集聚原则: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生态优先原则: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3)区域协同原则:加强区域间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3.3.2布局规划(1)绿色种植产业布局:在适宜区域发展绿色种植产业,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2)生态养殖产业布局:选择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实现循环经济。(3)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依托当地农产品资源,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产业服务设施布局:完善产业服务设施,包括仓储、物流、市场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第4章绿色生产技术与标准4.1绿色生产技术体系4.1.1种植技术本章节主要阐述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体系。包括优质种子筛选、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等环节,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4.1.2养殖技术针对养殖产业,本章节介绍绿色养殖技术体系,如生态循环养殖、微生物发酵床养殖等,旨在降低养殖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1.3加工技术本部分重点阐述农产品加工过程中采用的绿色生产技术,包括节能降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品质量检测等环节,以提高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4.2技术引进与研发4.2.1技术引进本节介绍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在国内外引进的先进生产技术,包括技术来源、技术特点、引进效果等方面,以提升基地整体技术水平。4.2.2研发创新本部分阐述基地在绿色生产技术方面的研发创新,包括研发团队建设、研发项目开展、成果转化等方面,以推动产业持续发展。4.3生产标准制定与实施4.3.1生产标准制定本节详细描述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在生产过程中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旨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4.3.2生产标准实施本部分介绍生产标准在绿色三农产业基地的实施情况,包括标准宣传培训、生产过程监管、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以保证生产标准的有效执行。4.3.3持续改进本节阐述基地在生产标准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分析问题、优化标准,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第5章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5.1生态环境现状分析5.1.1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绿色三农产业基地位于我国某生态功能区,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自然植被类型多样。5.1.2土壤与水资源现状基地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黄壤和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水资源丰富,但季节性分布不均,部分区域存在水土流失现象。5.1.3生物多样性基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种类。同时农业生物多样性也较为丰富,具有丰富的农作物品种和传统农业系统。5.1.4生态环境问题基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不当;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5.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策略5.2.1保护目标(1)保障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质量;(3)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4)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5)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活环境。5.2.2保护策略(1)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生态农业;(2)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3)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治理水土流失;(5)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6)完善农村环保设施,提高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5.3污染防治措施5.3.1农业生产污染防治(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2)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3)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循环农业。5.3.2水污染防治(1)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减少生活污水排放;(3)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5.3.3土壤污染防治(1)实施土壤改良工程,提高土壤肥力;(2)加强农田土壤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3)开展生态修复项目,治理水土流失。5.3.4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2)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第6章农业资源循环利用6.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6.1.1秸秆利用针对秸秆资源,开展多元化利用,包括秸秆还田、饲料化、生物质能源及生物质基料等。实施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发展秸秆饲料化技术,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益;推进秸秆生物质能源及生物质基料研发与应用,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6.1.2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建立完善的畜禽粪便处理设施,推广干清粪、发酵床等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通过厌氧发酵等方式,生产有机肥、生物天然气等,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业附加值。6.1.3农膜回收利用加强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提高农膜回收率。建立农膜回收站点,开展农膜回收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参与农膜回收,减少农田“白色污染”。6.2水资源高效利用6.2.1节水灌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实施灌溉制度优化,合理调配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6.2.2雨水收集与利用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养殖等生产环节。提高雨水利用率,减轻地表水资源压力。6.2.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排水条件,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实施渠道防渗、田间排水等措施,降低农田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6.3土壤质量提升与保护6.3.1土壤改良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有机肥、生物肥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6.3.2土壤保护实施保护性耕作、轮作休耕等措施,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高农田土壤抗蚀能力。6.3.3土壤污染治理开展土壤污染监测与风险评估,针对不同污染类型,采取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技术手段,治理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6.3.4土壤有机质提升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7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7.1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分析7.1.1产业结构概况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兼有少量第二、第三产业。农业内部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相对优化,中西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农业为主。7.1.2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农业附加值低;(2)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链条短;(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困难;(4)农村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生态环境问题突出。7.2结构调整目标与方向7.2.1调整目标(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2)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4)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7.2.2调整方向(1)种植业:发展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2)畜牧业: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优化畜产品结构;(3)林业:加强生态建设,提高林业产值,发展林下经济;(4)渔业:发展绿色、低碳渔业,提高渔业资源利用率;(5)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提高农村产业附加值。7.3产业结构优化措施7.3.1政策引导与支持(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优化金融政策,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4)完善土地政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7.3.2产业融合发展(1)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2)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3)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7.3.3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2)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7.3.4人才培养与引进(1)加强农村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2)引导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助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3)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以上措施,逐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第8章产业链延伸与融合发展8.1产业链构建与优化8.1.1产业链构建原则遵循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村经济为核心,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构建产业链。坚持市场导向,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8.1.2产业链优化布局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优化产业链布局,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有效衔接。加强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8.1.3产业链核心环节培育以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环节为关键,培育产业链核心环节。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发展仓储物流体系,创新营销模式,提高产业链附加值。8.2产业融合发展模式8.2.1农业内部融合模式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资源高效利用。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8.2.2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模式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加强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创新,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8.2.3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技术创新,实现产业链整体效益最大化。8.3产业链延伸政策与措施8.3.1政策支持制定产业链延伸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企业发展。落实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8.3.2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创新,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产业链技术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链竞争力。8.3.3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引进产业链高端人才,为产业链延伸与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持。8.3.4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物流、信息等公共服务水平,为产业链延伸创造条件。8.3.5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推广,提高产业链产品市场竞争力。8.3.6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提高产业链企业环保意识。第9章人才培养与引进9.1人才需求分析9.1.1农业产业技术人才分析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在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的技术人才需求,包括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9.1.2管理及运营人才研究基地在项目策划、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管理人才需求,以及具备农业产业基地运营经验的人才。9.1.3农业产业服务人才针对农业产业基地所需的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市场分析等服务型人才需求进行分析。9.2人才培养与培训9.2.1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结合当地教育资源,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开展农业技术、管理及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9.2.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基地内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提升基地整体竞争力。9.2.3强化在岗继续教育鼓励基地员工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9.3人才引进与激励9.3.1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结合绿色三农产业基地发展需求,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包括住房、子女教育、薪酬待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9.3.2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包括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为基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9.3.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