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学习任务单(无答案)《清平乐·村居》教案
1.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醉里"相媚好”“最喜"亡赖”等词语,促进对整首词的理解。(重点)2.正确、有韵味、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重点)3.想象画面,能说出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到作者对和平安宁的乡村生活的热爱,通过补充资料感受作者关爱黎民的家国情怀。(重难点)
2.内容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本课前两首是七言绝句,第三首是词,均作于南宋时期,描绘的是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其中,《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所作,展现了南方悠闲的农家生活。《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句数和字数,“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整首词清新质朴,浅显易懂。上阕大意是: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啊!这四句点明了老两口的生活环境幽美,精神愉快。下阕大意是: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下阕中“卧"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整首词三处写到小溪,正好将五个人物的活动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安宁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这首词语言平白如话,韵味悠长,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学时要联系已有经验,指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要抓住关键词句,想象说出词的情境;要读出节奏韵味,体会词的意境;要引发想象,补白空间,练习语言表达。
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宋词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谁来看图背诵一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看老师写课题。2.这首词跟《宿新市徐公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差异:题材不同,题目形式不同,句数不同……相同:作者都是宋代的,都是描写乡村生活……提示:这首词的题目——清平乐·村居(朗读时有停顿),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1.自由练习读词,读准字音,理解重点字词。自读提示:借助注音和注释读词,将读音读正确,注意多音字的读法。借助注释理解关键词的意思。【PPT出示:相媚mèi好茅檐yán翁媪ǎo锄chú豆鸡笼亡wú赖卧剥bō莲蓬peng】重点指导:(1)“媚mèi”的古意:①娇美,美好。《罗敷媚》(《唐宋词欣赏》);②喜爱,爱戴,敬爱。《诗经》(“媚兹一人":爱戴周天子一人。)“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2)“剥bō"是文读,用于书面语,如剥削、剥离;“剥bāo”是白读,用于口语,如剥皮,剥花生。《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文人创作的词,应选文读音。读作bao的音,应该是很近很近的事情,宋代的广韵中读作bo,在那本韵书中并没有bao这个读音。清代的《康熙字典》中,也没有bao的读音。另外,根据格律要求也应读作“bō"。(3)茅檐: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低小”中“茅檐"代指茅屋。檐:左窄右宽,书写“詹”时,左上部分要紧凑,包住“言”,竖撇要贴紧“木”。(配以插图教学。重点提示在“茅檐低小"中,茅檐代指茅屋。)2.学习有节奏地读词掌握了生字词,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词吧。要读好词必须注意停顿,有节奏地读才能读出词的味道;照着老师画的停顿,先在书上画一画,再轻声练一练。(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宋词的味道,上下阕之间停顿时间长一些)。3.借助注释,理解词意。先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词的意思,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啊!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4.整体感知,给词配画。这首词写得很优美、很生动,但是美中不足,书上没有配插图。你能根据词意,给这首词配幅图吗?先在词中圈出表示方位的词,再圈出词中写到的人物。预设:方位词:溪上、溪东、溪头人物:翁媪、大儿、中儿、小儿小组合作给词配画,并汇报交流。【学生说,老师画简笔画。也可以请学过画画的学生来帮忙。】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吧。预设:描绘的是农村的生活画面。预设:描绘的是农村人劳动的画面。预设:也描绘了农村小孩子玩耍的画面。引导:这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预设:很安静,很美好。点拨:是的,这首词描写的是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日常生活画面,很宁静、和谐,很有情趣。三、深读全词,品悟情感1.扶读上阕:过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轻重缓急,这样才能读出画面感,读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那该怎么读呢?(1)指名读上阕,其他同学认真听,稍后进行评价。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2)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哪个地方读得好?为什么?哪个地方读得不好?该怎么读?预设:“低小”“青青"要轻声慢读,引导:为什么要低声慢读?预设:因为乡村景色清新优美,要读出农村和平宁静,读出田园风光之美。引导:古人写诗词喜欢留白,也就是省去许多描写,让读者去脑补,我们来脑补一下除了小草是青青的,还有什么美景?预设:小溪哗哗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着,蝴蝶在花间飞舞……引导:乡村景色真美啊,读的时候一定要轻声慢读,“吴音”也就是吴地方言,对山东大汉辛弃疾来说,都是吴侬软语,这个地方应该怎么读呢?预设:读得轻柔,好听。预设:读得亲切。预设“相媚好"要重读。引导:为什么要重读?预设:因为“相媚好”的意思互相逗趣,他们生活和谐,很有情趣,要强调他们的生活之趣。引导:是啊,乡村风光优美,老人互相打趣,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上阕。2.自读下阕:(1)小组内练习过渡:用朗读上阕的方法练习朗读下阕,先自己练一练,练好了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自读提示:下阕写了三个人,他们各有特点,读的时候要有区别。(2)指名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交流评价:预设:“锄逗"要读得稍重一点,强调大儿子的勤劳。预设:“正织鸡笼”也要读得稍重一点,强调二儿子的勤劳。预设:“最"卧”要读得稍微重一些,读出小儿子的可爱。引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亡赖”是“无赖"的意思,这句话矛盾吗?预设:不矛盾,这里“亡赖”是顽皮、淘气的意思,是贬义褒用,表示对小孩的喜爱。引导:下阕四句,描会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多么美好、和谐、有趣的一家,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一读吧。3.展开想象。出示学习任务:这首词描绘了四个画面,“屋小溪清"翁媪聊天”“两儿劳动"小儿悠闲”,小组成员每人选一幅,展开想象,并合作完成小练笔。想象画面引导:想象一下他们在做些什么,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和同伴交流。四、品读意境,感悟用词过渡:一首清平乐,只有46个字,几个清新平常的词语,却让我们读出这么多美好的画面,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读词只读出韵味和画面还不够,还要能读出词背后的精妙之处才算最好!敢不敢挑战一下自己!1.品读要求:你觉得词中哪个字词辛弃疾最满意?把它圈出来,静下心来品一品,并和同学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圈的情况)2.交流探究:预设(1)——品味“溪"字。上下两阕写景画面各有不同,但作者巧妙用一条小溪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乡村安居乐业图。这是作者用笔的精妙所在。预设(2)——品味“卧”字。从“卧"字可以想象出小儿剥莲蓬时,时而仰卧,时而侧卧,时而俯卧,一幅顽皮天真的可爱模样。预设(3)——品味“醉”字。(重点)老夫妇俩为什么醉了?*喝了点儿酒(酒不醉人人自醉)*生活虽清贫但安宁、闲适;(为生活而醉)*孩子们勤劳能干、可爱活泼;(为孩子们而醉)*农村景色是如此美好,心情舒畅(为生活环境而醉)预设(4)——品味“最喜"。大词人辛弃疾最喜什么?最喜欢小儿的顽皮可爱。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小儿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欣赏之情。预设(5)——品味美好辛弃疾笔下的乡村生活真美好啊!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本词,说说辛弃疾向往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环境安宁)*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老者安之)*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百姓勤劳)*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少者怀之)了解作者,深化体验1.再识作者:辛弃疾为什么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呢?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辛弃疾的资料,教师也可提供资料。1140年,辛弃疾出生在金人侵占的山东。他从小就习文练武,立下了收复中原的志向。1161年,他21岁,率众起义抗金。22岁,他一路南下,投奔南宋朝廷。他一直渴望北伐抗金,却始终不被朝廷重用。1181年,他被罢官,在江西农村闲居,一住就是二十多年。1207年,他再次被朝廷起用,却因病重卧床不起,带着忧愤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小结:辛弃疾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是因为他希望百姓过上词中描绘的这种——环境安宁、老者安之、少者怀之的幸福生活,更希望能收复中原,让北方的老百姓也过上这种和平安宁的好日子。拓展延伸:所以当朋友陈亮误认为他闲居田园,忘了统一大业时,他写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出示《破阵子》名家朗诵)引导:可见,他一直心系百姓,心系国家统一大业。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通过今天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辛弃疾,读了他的词,感受到他描绘的美好画面,感悟到了他的情感,甚至揣摩了他的心思,课下大家根据今天所学,把《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改写成二三百字的小文章。《清平乐·村居》学习任务单
姓名:___学校:___班级:
学习目标
1.正确、有韵味、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词。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醉里”“相媚好"最喜”“亡赖"等词语,促进对整首词的理解。3.通过理解和想象词的情景和意境,感受到作者对清静和平的乡村生活的热爱,通过补充资料感受作者关爱黎民的家国情怀。
课上学习任务
【活动一】认读生字:读一读,记一记。【活动二】理解词义:说说加点字词的意思。翁媪()亡赖()醉里吴音相媚好()【活动三】自主学习:朗诵古诗,画一幅简笔画。(画中标注人物位置)【活动四】合作学习:想象画面,完成小练笔。学习任务:这首词中有四幅画面,“屋小溪清”“翁媪聊天"两儿劳动”“小儿悠闲”,小组成员每人选一幅,想象画面,想象一下他们在做些什么,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合作完成小练笔。
课后评价
基础过关:根据要求,选择答案。(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相媚好(mèi)B.翁媪(ǎo)C.莲蓬(peng)D.亡赖(wáng)(2)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最喜小儿无赖(素质低下的人)B.白发谁家翁媪(老翁和老妇)C.醉里吴音相媚好(吴地方言)(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B.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C.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D.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2.课文理解:阅读课文,完成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将词意与对应词句连起来。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___中儿正织鸡笼这对白发老夫妻是谁家的老人呢___溪头卧剥莲蓬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他正趴在小溪一头的草丛中,剥着刚摘下的莲蓬大儿锄豆溪东(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清平乐·村居》作者是代_________________。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