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支付技术升级与创新应用方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8/15/wKhkGWcwMb6AVF1OAALAUPspMpo448.jpg)
![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支付技术升级与创新应用方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8/15/wKhkGWcwMb6AVF1OAALAUPspMpo4482.jpg)
![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支付技术升级与创新应用方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8/15/wKhkGWcwMb6AVF1OAALAUPspMpo4483.jpg)
![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支付技术升级与创新应用方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8/15/wKhkGWcwMb6AVF1OAALAUPspMpo4484.jpg)
![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支付技术升级与创新应用方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8/15/wKhkGWcwMb6AVF1OAALAUPspMpo44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支付技术升级与创新应用方案TOC\o"1-2"\h\u20798第1章移动支付概述与发展趋势 3227031.1移动支付发展历程与现状 3243651.2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3250111.3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挑战 34821第2章安全支付技术基础 495412.1密码学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4196172.1.1对称加密技术 425482.1.2非对称加密技术 424172.1.3哈希算法 4121692.2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 4119762.2.1数字签名原理 4324892.2.2数字签名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5321552.2.3身份认证技术 5271912.3安全通信协议 521742.3.1SSL/TLS协议 5263122.3.2协议 5123472.3.3SM协议 514307第3章移动支付安全风险分析 55343.1移动支付安全威胁类型 662523.1.1窃取用户敏感信息 6279843.1.2恶意软件攻击 67363.1.3通信数据篡改与窃听 6127123.1.4伪基站攻击 646953.1.5服务端漏洞利用 6140523.2安全漏洞与攻击手段 631693.2.1应用程序安全漏洞 6157883.2.2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漏洞 6253353.2.3用户身份验证缺陷 672323.2.4第三方库与框架风险 6140463.2.5网络钓鱼与欺诈 735283.3风险评估与防范策略 7261523.3.1风险评估 744443.3.2防范策略 720409第4章生物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7322314.1指纹识别技术 7317394.1.1指纹识别原理 7231934.1.2指纹识别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772024.2人脸识别技术 7183154.2.1人脸识别原理 773494.2.2人脸识别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8247544.3声纹识别与虹膜识别 8115764.3.1声纹识别原理 854764.3.2声纹识别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8281874.3.3虹膜识别原理 82404.3.4虹膜识别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816240第5章安全支付技术创新与发展 8299855.1区块链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8158535.1.1区块链技术概述 8116785.1.2区块链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场景 9105555.2零知识证明与多方计算 970465.2.1零知识证明概述 914575.2.2多方计算概述 9293735.2.3零知识证明与多方计算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973955.3联邦学习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9119675.3.1联邦学习概述 9234735.3.2联邦学习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场景 913049第6章支付通道安全升级 10168226.1支付通道安全架构设计 1028046.1.1分层安全模型 10300236.1.2密钥管理体系 10125076.1.3认证与授权机制 10267276.1.4安全审计与监控 10135976.2防止欺诈与风险控制 1077686.2.1用户行为分析 10143996.2.2风险评估与控制 10242416.2.3反欺诈规则引擎 11286966.3端到端加密支付技术 11189756.3.1数据加密 11317536.3.2加密算法应用 1197896.3.3安全传输 1110232第7章移动支付场景下的安全认证 1184927.1动态口令与令牌技术 11317647.1.1动态口令技术 1148067.1.2令牌技术 11101457.2单点登录与统一身份认证 12124607.2.1单点登录技术 1218997.2.2统一身份认证技术 1249877.3账户锁定与异常交易监测 12196027.3.1账户锁定技术 1279147.3.2异常交易监测技术 1311964第8章安全支付合规性与监管 13111738.1支付行业法律法规体系 13115218.2安全支付标准与规范 1323268.3支付机构合规风险防控 1315113第9章跨境支付安全与便利化 13242019.1跨境支付业务模式与风险 13256459.1.1跨境支付业务模式概述 14282309.1.2跨境支付风险分析 14319059.2跨境支付安全解决方案 1447529.2.1加密技术保障支付安全 14309609.2.2生物识别技术提高支付安全性 14193869.2.3风险评估与监控 1416159.2.4多元化支付渠道融合 14121979.3跨境支付合规与监管合作 1447559.3.1跨境支付合规要求 14200689.3.2监管合作与信息共享 14104499.3.3跨境支付监管科技应用 14319679.3.4跨境支付自律机制 1528647第10章未来移动支付安全发展趋势 151578310.15G与物联网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151703510.2智能风控与人工智能 1535210.3跨界合作与生态建设 15第1章移动支付概述与发展趋势1.1移动支付发展历程与现状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历经数十年的演变,移动支付已从最初的短信支付、电话支付逐步转向基于智能终端的应用支付。在我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网络的升级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崛起,移动支付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移动支付在我国支付体系中已占据重要地位,涵盖了日常生活消费、公共服务缴费、线上购物等多个领域。1.2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占全球总额的近一半。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我国政策层面积极推动移动支付发展,如“无现金城市”建设、鼓励金融科技创新等;另,消费者对便捷、高效的支付方式需求不断提升,为移动支付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强大动力。1.3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挑战移动支付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移动支付涉及用户隐私信息,如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等,一旦泄露,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另,移动支付过程中可能遭受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安全威胁。支付场景的拓展,如跨境支付、线下扫码支付等,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当前,主要安全挑战包括:用户信息保护、支付交易安全、支付系统稳定性以及防范欺诈风险等方面。第2章安全支付技术基础2.1密码学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移动支付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安全性。密码学技术在保障移动支付安全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密码学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2.1.1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方法。在移动支付中,对称加密技术主要用于保护传输过程中的敏感信息,如支付密码、交易数据等。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包括AES、DES等。2.1.2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公钥和私钥)的加密方法。在移动支付中,非对称加密技术主要用于密钥的分发和数字签名。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RSA、ECC等。2.1.3哈希算法哈希算法是将任意长度的输入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的输出值。在移动支付中,哈希算法主要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常见的哈希算法包括SHA256、MD5等。2.2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数字签名是一种基于密码学技术的身份认证手段,用于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移动支付中,数字签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2.2.1数字签名原理数字签名技术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发送方使用私钥对数据进行签名,接收方使用公钥进行验证。签名过程包括哈希运算、签名和验证三个步骤。2.2.2数字签名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在移动支付中,数字签名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场景:(1)用户身份认证:用户在支付过程中,使用私钥对支付指令进行签名,以证明其身份真实性。(2)交易数据保护:支付平台使用私钥对交易数据进行签名,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2.2.3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是保证移动支付安全的关键环节。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1)密码认证:用户输入支付密码进行身份验证。(2)动态口令:通过短信、令牌等动态口令进行身份验证。(3)生物识别:使用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2.3安全通信协议安全通信协议是保障移动支付过程中数据传输安全的关键技术。本节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安全通信协议。2.3.1SSL/TLS协议SSL(安全套接层)及其后续版本TLS(传输层安全)协议,是一种在传输层与应用层之间建立安全连接的协议。SSL/TLS协议通过加密、身份认证等手段,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2.3.2协议(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是HTTP协议的安全版,通过在HTTP协议与SSL/TLS协议之间建立安全通道,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2.3.3SM协议SM(商密)协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密码学协议,包括SM1、SM2、SM3、SM4等算法。在移动支付领域,SM协议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方面,以提高支付系统的安全性。通过以上对安全支付技术基础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密码学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安全支付技术将不断升级与创新,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第3章移动支付安全风险分析3.1移动支付安全威胁类型移动支付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方式,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以下是移动支付领域的主要安全威胁类型:3.1.1窃取用户敏感信息包括用户账号、密码、身份证号、手机号等,通过钓鱼网站、恶意软件、中间人攻击等方式进行窃取。3.1.2恶意软件攻击包括木马、病毒、仿冒应用等,这些恶意软件可导致用户资金被盗、隐私泄露等问题。3.1.3通信数据篡改与窃听攻击者通过篡改或窃听移动支付过程中的通信数据,实现非法获利。3.1.4伪基站攻击利用伪基站向用户发送虚假短信,诱骗用户恶意或提供敏感信息。3.1.5服务端漏洞利用攻击者利用移动支付平台服务端的漏洞,进行非法操作,如篡改交易数据、盗取用户资金等。3.2安全漏洞与攻击手段在移动支付领域,以下安全漏洞与攻击手段值得关注:3.2.1应用程序安全漏洞包括软件编码缺陷、权限滥用、组件安全漏洞等,攻击者可利用这些漏洞实施攻击。3.2.2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漏洞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可能因加密算法不足、密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数据泄露。3.2.3用户身份验证缺陷若移动支付应用的身份验证机制不够安全,如验证码过于简单、生物识别技术不足等,可能导致用户账户被盗。3.2.4第三方库与框架风险移动支付应用中使用的第三方库与框架可能存在安全漏洞,为攻击者提供可乘之机。3.2.5网络钓鱼与欺诈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诱导用户恶意或提供敏感信息,从而实施诈骗。3.3风险评估与防范策略为了保证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有必要进行风险评估与防范策略的制定。3.3.1风险评估(1)定期对移动支付应用进行安全审计,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2)分析用户行为,识别异常交易,加强对风险交易的监控;(3)关注行业动态,及时了解新型安全威胁及其应对措施。3.3.2防范策略(1)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安全意识,防止用户信息泄露;(2)优化移动支付应用的安全架构,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存储与传输;(3)引入多因素身份验证机制,提高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性;(4)定期更新和修复移动支付应用的安全漏洞,防止攻击者利用;(5)建立完善的监控与预警体系,及时发觉并应对安全威胁;(6)加强与安全厂商、监管机构等合作,共同防范移动支付安全风险。第4章生物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4.1指纹识别技术4.1.1指纹识别原理指纹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类指纹特征的唯一性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指纹传感器采集指纹图像,然后提取指纹特征,最后与预先存储的指纹特征进行比对,从而实现身份认证。4.1.2指纹识别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在移动支付领域,指纹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支付场景。用户在注册支付账户时,可录入指纹信息作为支付验证手段。支付过程中,用户只需将手指放置在指纹识别区域,即可快速完成身份验证,提高支付安全性。4.2人脸识别技术4.2.1人脸识别原理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人的面部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从而实现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其核心环节包括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特征比对。4.2.2人脸识别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在移动支付领域,人脸识别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支付体验。用户在注册时录入面部信息,支付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捕捉用户面部图像,与注册信息进行比对,实现身份验证。人脸识别技术有效降低了支付过程中对密码、指纹等传统验证方式的依赖,提高了支付安全性和便捷性。4.3声纹识别与虹膜识别4.3.1声纹识别原理声纹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声音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声音传感器采集声音信号,提取声音特征,并与预先存储的声音特征进行比对,从而实现身份认证。4.3.2声纹识别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声纹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话支付、语音支付等场景。用户在注册时录入声纹信息,支付过程中,通过电话或语音设备进行声纹验证,实现身份识别。4.3.3虹膜识别原理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眼虹膜纹理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取眼睛图像,提取虹膜特征,并与预先存储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实现身份认证。4.3.4虹膜识别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虹膜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逐渐兴起,主要应用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支付场景。用户在注册时录入虹膜信息,支付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或专业设备进行虹膜验证,提高支付安全性和准确性。(本章完)第5章安全支付技术创新与发展5.1区块链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5.1.1区块链技术概述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等特点。在移动支付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支付系统的安全性、降低交易成本。5.1.2区块链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场景(1)数字货币支付: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支付,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安全、高效的支付功能。(2)跨境支付: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的跨境支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支付效率。(3)供应链金融: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数据共享,降低信任成本,防范欺诈风险。5.2零知识证明与多方计算5.2.1零知识证明概述零知识证明是一种密码学技术,允许一方(证明者)向另一方(验证者)证明某个陈述是真实的,而无需透露任何其他可能泄露隐私的信息。5.2.2多方计算概述多方计算是一种安全计算协议,允许多个参与方在不泄露各自数据的情况下,共同完成数据的计算任务。5.2.3零知识证明与多方计算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1)支付隐私保护: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实现支付过程中的用户隐私保护。(2)数据安全共享:采用多方计算技术,实现移动支付领域数据的安全共享,提高数据利用效率。5.3联邦学习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5.3.1联邦学习概述联邦学习是一种分布式机器学习技术,允许各参与方在不共享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共同训练模型。5.3.2联邦学习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场景(1)风险控制:利用联邦学习技术,各参与方可以在不泄露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共同训练风险控制模型,提高支付安全。(2)用户画像:通过联邦学习技术,实现用户画像的构建,为移动支付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本章从区块链技术、零知识证明与多方计算、联邦学习三个方面,探讨了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支付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为移动支付行业带来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好的用户体验。第6章支付通道安全升级6.1支付通道安全架构设计支付通道安全是移动支付领域的核心问题。为了保证支付过程的安全性,本章将从支付通道安全架构设计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升级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1.1分层安全模型基于分层的安全模型,将支付通道划分为多个安全层次,包括用户端、传输层、平台端等。针对不同层次,采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支付通道整体安全性。6.1.2密钥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密钥管理体系,包括密钥、分发、存储、更新和销毁等环节。采用国际标准的加密算法,保障密钥安全性。6.1.3认证与授权机制引入强认证技术,如生物识别、硬件令牌等,提高用户身份认证的可靠性。同时建立细粒度的授权机制,保证支付操作的合规性。6.1.4安全审计与监控搭建安全审计与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支付通道的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防范潜在风险。6.2防止欺诈与风险控制6.2.1用户行为分析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支付行为,建立用户行为模型。通过实时监测用户支付行为,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防范措施。6.2.2风险评估与控制结合用户信用等级、支付场景等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支付限额、交易验证等策略,降低欺诈风险。6.2.3反欺诈规则引擎搭建反欺诈规则引擎,通过预设的规则对交易进行实时审核。对于疑似欺诈交易,采取人工复核、限制支付等手段,保证交易安全。6.3端到端加密支付技术6.3.1数据加密采用端到端的数据加密技术,保证支付过程中数据的机密性。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SSL/TLS等加密协议,防止数据被截获和篡改。6.3.2加密算法应用针对不同的支付场景,选用合适的加密算法,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等,保障支付数据的安全。6.3.3安全传输结合移动网络特点,优化加密传输技术,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安全性。同时采用多通道备份技术,保证支付通道的稳定性。第7章移动支付场景下的安全认证7.1动态口令与令牌技术移动支付领域的迅速发展,用户对支付安全性的需求日益增强。动态口令与令牌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安全认证手段,有效保障了用户在移动支付场景下的资金安全。7.1.1动态口令技术动态口令技术通过实时一次性口令,提高了支付过程的安全性。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基于时间同步的动态口令:用户端和服务器端根据相同的时间算法,基于时间的动态口令。(2)基于事件同步的动态口令:用户在进行支付操作时,通过特定事件触发动态口令的。(3)挑战应答式动态口令:支付系统向用户发送挑战码,用户根据挑战码应答口令。7.1.2令牌技术令牌技术是一种基于硬件设备的安全认证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硬件令牌:用户持有一个独立的硬件设备,用于动态口令。(2)软件令牌:用户在手机上安装令牌应用,动态口令。(3)短信令牌:支付系统将动态口令发送至用户手机,用户输入口令完成支付。7.2单点登录与统一身份认证为提高移动支付过程中用户身份认证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单点登录与统一身份认证技术应运而生。7.2.1单点登录技术单点登录技术(SSO)允许用户在多个应用系统中使用同一账号和密码进行认证。其主要优势如下:(1)提高用户体验:用户只需记住一组账号密码,即可访问多个应用系统。(2)降低运维成本:企业只需维护一套认证系统,降低管理负担。(3)增强安全性:单点登录可统一安全策略,降低用户密码泄露的风险。7.2.2统一身份认证技术统一身份认证技术通过整合多种认证方式,实现用户身份的统一管理和认证。其主要特点如下:(1)多因素认证:结合密码、动态口令、生物识别等多种认证方式,提高安全性。(2)自适应认证:根据用户行为和风险程度,动态调整认证策略。(3)跨域认证:支持在不同应用系统、不同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7.3账户锁定与异常交易监测为防止恶意攻击和盗刷行为,移动支付领域逐渐引入账户锁定与异常交易监测技术。7.3.1账户锁定技术账户锁定技术旨在保护用户账户安全,其主要措施包括:(1)登录失败锁定:当用户连续输入错误密码超过规定次数,系统自动锁定账户。(2)异地登录验证:当用户在非常用地点登录,系统发送短信验证码进行二次验证。(3)风险等级评估:根据用户行为、设备、网络等因素,评估账户风险等级,实行差异化锁定策略。7.3.2异常交易监测技术异常交易监测技术通过对用户交易行为进行分析,发觉并防范盗刷等风险。其主要方法包括:(1)交易金额阈值监测:设定交易金额阈值,超过阈值时进行预警或拦截。(2)交易地点监测:对用户交易地点进行分析,发觉异常交易行为。(3)用户行为分析:结合用户历史交易行为,构建用户行为模型,发觉异常交易行为。第8章安全支付合规性与监管8.1支付行业法律法规体系本节主要阐述我国支付行业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支付清算法》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移动支付领域的规范作用;分析《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及相关实施细则,探讨其对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经营行为、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概述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反洗钱法》等在支付领域的应用和实施。8.2安全支付标准与规范本节重点介绍我国安全支付的标准与规范。梳理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如《支付系统安全规范》、《移动支付安全规范》等;分析这些标准在支付技术、支付流程、用户数据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探讨支付行业如何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遵循和落实这些安全支付标准与规范。8.3支付机构合规风险防控本节主要从支付机构的角度,探讨合规风险的防控措施。分析支付机构在市场准入、业务运营、资金清算、风险管理等方面可能面临的合规风险;阐述支付机构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合规管理体系以及风险防控机制;提出针对支付机构合规风险的具体应对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合规培训、完善合规检查、强化合规责任追究等。第9章跨境支付安全与便利化9.1跨境支付业务模式与风险9.1.1跨境支付业务模式概述本节主要介绍跨境支付的业务模式,包括传统跨境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以及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9.1.2跨境支付风险分析分析跨境支付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如欺诈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汇率风险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婚礼现场灯光音响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会议场地租赁合同样本二零二五年度全新版
- 2025年度公寓租赁合同电子化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旅游度假村开发与运营合同
- 王大姐写字耶租房合同
- 2025年度建筑保温材料生产与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混凝土工程节能减排承包合同
- 2025年买卖房屋居间合同(2篇)
- 2025年度智能家电研发与制造合同
- 2025年度家政服务与雇主家庭安全合同
- DB43-T 2142-2021学校食堂建设与食品安全管理规范
- 宏观利率篇:债券市场研究分析框架
-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
- 六年级语文(上册)选择题集锦
- 介绍人提成方案
- 天津在津居住情况承诺书
- PHOTOSHOP教案 学习资料
- 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 2012年安徽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文档
- 《游戏界面设计专题实践》课件-知识点5:图标绘制准备与绘制步骤
- 自动扶梯安装过程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