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 学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 学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 学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 学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 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我的叔叔于勒学案16.我的叔叔于勒

素养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及人物关系,理清小说曲折的故事情节。

2.学习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分析人物形象。

3.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正确对待金钱和亲情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1课时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人物关系,理清小说曲折的故事情节。

情境预设

一般人会认为,似乎只有日月星辰才是亘古不变的,其实血浓于水的亲情也应该在金钱和地位面前岿然不动。不过,有时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如果在你心

里的天平上,一端放上金钱,一端放上亲情,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来看看文中的兄弟情谊能否经得起金钱考验。

·导学建议·

搜集一些关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和亲情的资料或者故事,初步体会其中的情感,认识当时的社会。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1880年莫泊桑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此后10年间他写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6篇长篇小说,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精神的堕落。

背景介绍:《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1.读一读,写一写,掌握重点字音字形。

拮()据_zhàn()桥

糟蹋()别墅()

褴褛()()阔绰()

shà()白恭()维

嘟囔()撬()开

牡蛎()

2.释一释,重要词语。

(1)拮据:

(2)与日俱增:

(3)十拿九稳:

(4)褴褛:

(5)恭维:

(6)阔绰:

(7)郑重其事:

3.通读全文,根据小说的情节,完成填空。

开端:盼于勒→发展:→高潮:→结局:躲于勒

【答案】1.jié栈tàshùlánlǚchuò煞gōngdūqiàolì

2.(1)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

(2)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3)形容很有把握。

(4)(衣服)破烂。

(5)为讨好而赞扬。

(6)排场大,生活奢侈。

(7)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3.赞于勒见于勒

一课一法

简述(概括)故事情节

①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和行文思路;②抓住文中表明人物情感变化的词句;③注意文章的情感线索。

另外,需要把握概括故事情节的一般格式: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或故事情节=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初读课文,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1.找出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并指出主要人物是谁。

2.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我”(若瑟夫)与于勒是关系,菲利普与于勒是关系,菲利普与克拉丽丝是关系,克拉丽丝与“我"(若瑟夫)是关系。

3.“我”(若瑟夫)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小说中的人物有:“我"(若瑟夫)、于勒、菲利普、克拉丽丝、大姐、二姐、二姐夫、船长。菲利普夫妇是主要人物,于勒是线索人物。

2.叔侄兄弟夫妻母子

3.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线索人物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来表达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者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小说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故事情节,“我"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任务驱动二

再读课文,理清小说曲折的故事情节。

1.请根据下面提示的线索,从不同角度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

·学习小助手·

围绕已经给出的线索,结合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写出主要人物及其相关的事件。

·导学建议·

让学生迅速浏览课文,各抒己见,之后共同讨论归纳,培养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大意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1)原因(悬念)→结果

(2)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梳理人物的情感变化。

·学习小助手·

人物的情感变化一般是通过自身的语言、行为等表现出来的,可以由此入手。

·导学建议·

引导学生在理清主要情节的基础上,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来概括他们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厌恶→希望→仇恨。

(1)在文中勾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1.(1)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2)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在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2.(1)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小子、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等。

(2)一开始,菲利普夫妇厌恶于勒,认为于勒是“坏蛋”“流氓"无赖”,这是因为于勒“糟蹋钱",并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后来于勒来信说“赚了点钱"做了大买卖”,表示不但愿意赔偿哥哥的损失,而且发财回来还要与兄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这时,他们就赞美于勒,于勒便一跃成为“正直的”“有良心的"好心的”“有办法的"人。可是,在船上巧遇落魄归来成为穷光蛋的于勒时,于勒再次成为被他们咒骂的对象。

备选问题

1.“我”对于勒叔叔是什么态度课文为什么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

2.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案】1.“我”一直称呼于勒为叔叔,很同情于勒叔叔。对“我"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这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冷漠。

2.标题强调了于勒在小说中的地位,点明了于勒与菲利普夫妇一家的亲属关系。作者对于勒本人着墨不多,主要从侧面来展示他的经历、遭遇和性格特征,但他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表现却起了关键作用。小说以他为纽带,推动情节的发展。标题寄寓了作者对于勒的同情,对菲利普夫妇的谴责。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的,标题采用了叙述者“我"的口吻来表达。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亲,而他们的儿子若瑟夫却偏偏要认“我的叔叔”,这就无情地讽刺了像菲利普夫妇那样丑恶的拜金主义者,含意很深刻。

第2课时

◎重点:学习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理解小说的主题。

情境预设

于勒,一个在外流浪的游子,饱经人生的沧桑。更可怜的是,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仅不接受他,而且视他为毒蛇猛兽,躲之唯恐不远,避之唯恐不及,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再深入探究一下。

【预习导学】

1.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因为什么情况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2.“我"为什么要给于勒叔叔小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小说开端部分写的几件琐事的作用是什么

4.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他们对于勒的态度是随着于勒的钱财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表明了在19世纪末期的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只有纯粹的金钱关系,毫无亲情可言;从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民,爱慕虚荣。

2.因为在“我"的心里,他是“我”的叔叔,我们之间有一种亲情羁绊。“我"同情于勒叔叔,所以给他小费;“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3.渲染了“我"家拮据的生活状况,解释了这一家人为什么这么期待于勒回来,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4.这一细节牵动了菲利普的虚荣心,使他也产生了请家人吃牡蛎的念头。而由此菲利普才与于勒有了进一步接触,并终于认出了于勒,使情节发展急转而下,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品读课文,赏析精妙的写作手法。

1.赏析鲜明的个性化语言。

(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2)“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2.小说中还有哪些语言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3.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导学建议·

教师在此可以讲解小说中关于描写的注意事项:一是无论文笔多么优美,都不要让描写使你的叙述中止;二是不要浪费过多的笔墨来描写并不重要的环境;三是描写时不要概括,要具体。

【答案】1.(1)揭示了菲利普附庸风雅的虚荣心理,表现了他想进上流社会的心态。

(2)菲利普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刻画出他急剧变化的复杂心理及内心的极度恐慌。他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2.示例:“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这句话使菲利普夫人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暴露无遗。

3.小说中,当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尔赛岛旅行时,轮船是“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此时的景色,明丽而轻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在菲利普夫妇发现那名老水手就是于勒后,他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景色变得阴郁沉重。这反映了菲利普夫妇从希望的巅峰跌落到失望的深谷的心理变化过程,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我”对父母势利、冷酷的不满以及对叔叔的同情也隐含其中。

一课一法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社会背景,为情节发展奠定基础;②暗示、烘托角色心情;③衬托角色活动,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④揭示人物性格;⑤反衬人物形象;⑥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⑦渲染气氛;⑧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⑨深化小说的主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刻画的,并且它与文章的主题以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密不可分。

任务驱动二

选读课文,体会精妙的结构特点。

1.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2.从结构上来说,本文的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自然,表现在哪些地方这样安排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起什么作用

【答案】1.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2.主要表现在高潮部分,菲利普一家正高兴地乘船去哲尔赛岛旅行,却在船上和盼望已久但现已沦为穷水手的于勒相遇。巧妙的地方在于正好是在他们乘坐的船上,又是在兴冲冲旅行时;自然的地方在于于勒生意失败,不愿回到勒阿弗尔再受兄嫂的气,就在船上当水手,也就自然邂逅。

正是由于这一情节的安排,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的性格才得以充分体现,小说的主题也就得到极为生动和深刻的体现。

任务驱动三

再读课文,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简要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2.对于本文的主题,还有“同情说"虚荣说”“势利说"这几种说法。结合你个人的理解,说说你更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1.这篇小说通过描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多次变化,揭露与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同时也表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生活的辛酸。(“金钱说”)

2.示例一:我赞成“同情说"。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寓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示例二:我赞成“虚荣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示例三:我赞成“势利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的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

备选问题

1.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2.小说中有哪些悬念设置悬念有什么作用

3.于勒从美洲写来两封信,被菲利普夫妇当作“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曾经是菲利普全家的“恐怖"的于勒,突然变成全家的“希望”,关键就是这两封信。于勒的信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1.事情是“我"耳闻目睹的,能使人感到真实可信;通过“我”的眼睛观察和心灵感受,便于揭露丑恶的社会现实;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有更大的自由创作的空间。

2.悬念一:小说开头写“我"家的生活状况,在读者熟悉了家庭成员之后,笔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