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页
喀斯特地貌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页
喀斯特地貌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页
喀斯特地貌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喀斯特地貌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了解喀斯特地貌及其次级地貌的分布区域,并说出其形成的主要地理条件。2.综合思维:可以从概念、地貌特征、分布区域等多个角度了解喀斯特地貌;并能从气候、地形等多个角度分析喀斯特地貌及其次级地貌的形成条件,描述其形成过程。3.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图片、视频等,识别喀斯特地貌,并说明成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识别喀斯特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特征。教学难点:1.结合野外观察或实地景观图片,描述地貌景观特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PPT展示漓江两岸景观图及芦笛岩景观图,并介绍:假期时,同学们会想着外出旅游,然而在旅游地点的选择上总会犯难,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广西桂林。在这里你既可以泛舟漓江,看两岸峭峰离立,也可以潜入地下,看溶洞奇异壮美。那么自然界是如何雕刻出这些令人称奇的景观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喀斯特地貌。(设计意图:精选优美的图片直观展示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给学生留下视觉印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新课教学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播放介绍“喀斯特地貌”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喀斯特地貌。由视频可知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由此可见,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就是碳酸钙与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请学生结合相关化学方程式,尝试总结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降水丰富;气候温暖。(设计意图: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漫长且复杂,短视频中以动画的形式演示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配合旁白描述,方便学生直观、清晰地进行学习。展示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利于加深学生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理解,也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PPT展示中国岩溶地质图,结合初中学过的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分布省份——广西、贵州、云南。这些地区石灰岩广布,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降水充沛,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对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的理解,同时展示我国的相关地理环境,加深学生的区域认知,也使学生对我国的大好河山产生向往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过渡:开头所看到的漓江两岸景观和芦笛岩溶洞景观都属于喀斯特地貌。由于发育的位置不同,前者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后者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两者具体的形成过程及景观特点也有所区别。2、喀斯特地貌的特点(1)地表喀斯特地貌展示“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图”,以关键词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简要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演变过程:首先大气降水在平坦的岩石表面溶蚀出溶沟,溶沟进一步加深加宽就形成了溶蚀洼地,溶沟相互交错,将岩石分割成峰丛,溶沟加深形成峰林,大量山峰被溶蚀变矮甚至消失,剩余孤峰,孤峰进一步被溶蚀成残丘。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各个景观都是流水将可溶性岩石分解而形成,因此都属于流水溶蚀地貌。通过刚刚的描述,可以总结出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景观形成顺序:溶沟→洼地;石芽→峰丛→峰林→孤峰→残丘。(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及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同时明确喀斯特地貌中次级地貌的形成顺序,为接下来学习景观特征奠定基础。)展示不同的次级地貌实地景观图,引导学生辨别景观,并总结各自的特征。溶沟:是雨水或流水沿着可溶性岩石表面或裂隙流动而“刻画”出来的凹槽。溶沟间凸起的部分,成为石芽。——特征: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形成洼地,一般与峰丛、峰林同期形成。——特征:面积较大,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称为坝子,由于地表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峰丛、峰林: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特征:呈锥状耸立。峰丛是基部相连并成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丛”字底部有一横相连),峰林基部微微相连或不相连(“林”字底部不相连),成全簇立,坡度陡。孤峰、残丘:峰林进一步发育而成。(设计意图:根据课标要求,展示大量景观图片,既赋予学生视觉美感,又突出不同景观的主要特征。)以上就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及景观特征。(2)地下喀斯特地貌PPT展示溶洞的形成视频。展示溶洞形成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溶洞的特征:常常呈层状分布。PPT展示演示动画,解释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景观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这些景观各自具有怎样的特征?石钟乳: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笋:底部向上发育。石柱: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幔、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是从洞壁裂隙中流出的渗流水沿壁流动而形成的碳酸钙淀积物。(设计意图:较为抽象的形成过程教师结合动画进行讲解,而直观的景观特征要求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有效锻炼了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