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课消息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课消息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课消息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课消息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消息二则八上语文第一单元1.了解消息的基本常识,明确消息写作的“六要素”和“倒金字塔结构”。(重点)2.品读新闻准确、精练的语言,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学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写法。(重点)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点)学习目标输入标题文本导入新课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情境导入输入标题文本第一部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输入标题文本写作背景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由于反动派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2日2时,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的战况。何为消息报道事情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传播新近事实。语言要简明扼要(准确性)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及时性)内容准确真实(真实性)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我们平常说的消息一般都是指新闻。公开性新闻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调查报告、新闻公报、采访札记、答记者问等。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时效性强一般较弱较强主要内容报道新闻事件整体突然呈现新闻事件的某一场景详细记述新闻事件,具体表现特定人物读新闻事件、社会现象、重要问题等发表评论篇幅一般而言比较短篇幅比较灵活较长一般而言比较短表达方法以记叙、说明为主以记叙、描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记叙、议论为主报纸通讯新闻特写预习检测--字词检测阻遏()芜湖()荻港()溃退()歼灭()负隅顽抗()高屋建瓴()èwúdíkuìjīanguīYúlíngpángbó气势磅礴()()经营:筹划、组织、管理。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溃退:溃败后退。瑰宝()品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要求:1.理解重点词语,语音准确;2.思考从标题得到哪些信息;3.知晓消息大意,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理清消息的结构。4.体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语言魅力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人物结局事件、地点时间浅谈从标题获得哪些信息简洁、概括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义,要求明确、简练、突出。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电头: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电头:

1.在报道的开头;2.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3.作用: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电头(非新闻结构组成部分)电头,“消息头”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稿地点、发稿时间。导语正文第一句(一般是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是标题的扩展。点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主体导语以下的部分新知引入:新闻的组成部分说说导语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消息的“六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o(何人)、why(何故)、how(怎么)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电头导语正文结语背景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是与消息相关的历史状况或事物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休部分,也可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结构1.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战斗的情景?报道简而不陋,对于渡江战斗的情景,只是粗笔勾勒,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结果。因敌人“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不堪一击,所以不值得详细介绍。2.细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大约”:表约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突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用词更准确,更能表达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研读课文,合作探究输入标题文本3.文中的“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等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文中“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等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不到”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突出了解放军将士一如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内容图解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主要内容顺利渡江主体具体内容结语发出号召时间地点敌军战败我军竞渡英勇战斗人民必胜主题归纳这则消息以及简明扼要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国民党军的虚弱和毫无斗志。输入标题文本第二部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输入标题文本写作背景

同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4月23日晚间,解放军占领了蒋家王朝巢穴——国民党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城,宣告国民党统治的彻底崩溃。品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要求:1.自读课文,了解本则消息的基本内容,理清其结构。2.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3.触摸字里行间,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导语突出了哪些信息?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人数之多(兵力)(战线)之长攻势之利地点和事件结果(战况)任务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六要素”。何时(when):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何地(where):长江战线何人(who):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何故(why):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何事(what):解放军南渡长江如何(how):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任务二:找出本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理清消息的结构。注意:本则消息没有结语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第一第二句:人民解放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背景包含在主体中: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体部分按照

先后顺序,叙述了

(按课文顺序作答)三路大军渡江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中西东请你给主体部分按照三路大军分分段!本文主体部分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报道各战线时有没有平均使用笔力?渡江时间先后江阴安庆江阴芜湖九江西路军(35万)中路军(30万)东路军(35万)三路大军渡江进展军队/横渡地点时间兵力已渡兵力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安庆-芜湖九江-安庆南京-江阴20日夜—21日夜21日17时—23日21日17时—23日30万35万35万30万三分之二大部分略写较详详写层次分明,详略得当1、

导语中括号中的“不含”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2、“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使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研读课文,合作探究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句中的“不料”一词有什么作用?“不料”是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的意思。起转折作用,嘲讽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稳固性,从侧面表现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自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4、

为表现我军的英勇善战,此处作者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何作用?“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这些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势。研读课文,合作探究不能换。“至发电时止”指的是到电文发表的时间为止,时间交代十分明确,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目前”只表示在说话的时候,“到目前为止”交代的时间不精确,所以不宜替换。

答题思路:一.判断词语是否能替换或删去;二.解释这个词语在句子的意思;三.联系全句,分析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四.可补充说明替换或删去后的变化。思考:“至发电时止”可以换成“到目前为止”吗?从军事和政治两方面分析了我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思考:1.新闻一般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叙述2.除了叙述外,可以运用其他的表达方式吗?请在文本中找出例句(表达方式:抒情、叙述、描写、议论)。议论内容图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渡江概况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西路军所向无敌(详写)东路军战绩辉煌(较详)展渡江战役胜况扬我军将士神威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教材问题全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队西路军战况的描写,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倾向?“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体现了作者的主观倾向。这两句评论,分析了敌溃我胜的根本原因,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新闻六要素知识回顾:新闻结构新闻特点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真实性(基本特征)、时效性、准确性拟写这则新闻标题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济南军区救援部队14日凌晨即徒步开进灾区……这场灾难,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手相牵、骨肉相连。概括新闻内容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汪松教授获爱丁堡科学奖。概括新闻内容哈尔滨一位老人声讨日军罪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九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日军罪行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