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6遗传的基本规律(非选择题)
——2025届高考生物学模块考前抢分练【新高考版】
1.某昆虫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眼色朱红眼与红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
(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只朱红眼雌性昆虫与一只红眼雄性昆虫杂
交,Fi的表型及比例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Fi雌性:雄性红眼:朱红眼
利有眼1:11:1
无眼1:1-
(1)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填“遵循”“不遵循”或“不能确定是否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确定有眼昆虫的基因型为(不需考虑眼色基因),而控制眼
色的朱红眼基因通过Fi的表型观察可以确定是否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即若,则
朱红眼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3)若通过观察已知朱红眼性状不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要进一步确定红眼和
朱红眼的显隐性关系及位于染色体的位置,请利用Fi中的雌雄个体,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预
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4)若经过实验确定控制有眼与无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朱红眼的基因为X染色
体上的显性基因。让基因型为AaXBx%AaXBY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i中的有眼雌雄个体随机
交配,F2有眼个体中,纯合的雌性占。
2.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
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个纯合
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试据图分析回答:
甲0)DRR)x乙(岫r)
F1
F2
病病
图1困2
(1)玉米的等位基因R、r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欲将甲、乙杂交,其
具体做法是。
(2)将图1中Fi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型及相对数量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
型为o丙的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3)已知玉米高秆植株易倒伏。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按照图1中的程
序得到F2后,对植株进行病原体感染处理,选出表型为的植株,通过多次
自交并不断选择后获得所需的新品种。将F2中上述表型的植株自交,F3中表型符合生产要求
的植株占.o
(4)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病植株的存活率是1/2,
高秆植株的存活率是2/3,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1,据此得出图1中F2成熟植株的表型有
种,其数量比为(不论顺序)。
3.科研工作者将苏云金杆菌的及抗虫基因导入普通品系棉花,获得了三个纯合抗虫品系甲、
乙和丙。将三个抗虫品系与普通品系棉花杂交,Fi均表现为抗虫,且Fi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
比例为抗虫:不抗虫=3:1。回答下列问题:
(1)将苏云金杆菌的及抗虫基因导入普通品系棉花可以采用法。若将及抗虫基因插
入某种细菌Ti质粒的T-DNA上,再让其侵染普通品系棉花的细胞,该过程主要利用了细菌
Ti质粒的特点,成功将及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
(2)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甲、乙、丙三个品系中及抗虫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定律。
(3)将上述过程获得的甲、乙、丙三个纯合品系相互杂交,得到的结果如下:
甲X乙一Fi抗虫一F2的表型及比例为抗虫:不抗虫=15:1
乙X丙一Fi抗虫一F2的表型及比例为抗虫:不抗虫=15:1
丙X甲一Fi抗虫一F2全表现为抗虫
若依次用A/a、B/b、C/c…表示甲、乙、丙三个品系染色体上的及抗虫基因,由杂交实验结
果判断,甲、乙、丙三个品系中及抗虫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是什么?请在如图细胞中
画出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4)通过基因工程另获得一对纯合抗虫基因的品系丁,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丁品系中的
及抗虫基因是插入新的染色体上,还是和乙的及抗虫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请写出该实
验的设计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则丁品系的及抗虫基因是插入新的染色体上。
若,则丁品系的及抗虫基因和乙的及抗虫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
4.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蝴蝶的长口器(R)对短口器(r)为显性,且R、r仅位于Z染色体
上,野生型蝴蝶有长口器和短口器两种类型。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种特殊长口器蝴
蝶雄性品系(ZRZ「)淇中一条Z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t。已知当t基因纯合ZW)时
胚胎死亡。回答下列问题(以下均不考虑互换与基因突变等特殊情况):
⑴为确定长口器蝴蝶雄性品系(ZRZ「)中致死基因t位于哪条Z染色体上,研究人员让该蝴蝶品
系与短口器雌性个体交配,发现子代蝴蝶表型及比例为雄性长口器:雄性短口器:雌性短口器
=1:1:1.由此可以判断致死基因t位于(填“ZR”或"Z")染色体上。
(2)利用上述(1)得到的子代雄性长口器蝴蝶与另一野生型雌性长口器蝴蝶杂交,后代中的长口器
蝴蝶占;若后代还出现一只成活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W的短口器蝴蝶,从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的过程分析,该蝴蝶出现的原因是。
(3)蝴蝶的紫翅(M)对黄翅(m)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两种纯合的野生型
蝴蝶进行杂交得到Fi,Fi雌雄交配得F2,F2出现4种表型,其中紫翅短口器个体和黄翅长口器个
体各占l/4o究其原因是有一种雌配子不育,则该不育雌配子的基因型是,亲本纯合野生型
蝴蝶的基因型是,F2中紫翅长口器个体占一o
(4)科研人员将两个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用•表示)导入上述(3)中Fi的常染色体或Z染色体上。
下图甲、乙、丙表示Fi雄蝶的三种导入位置,Fi雌蝶导入位置同雄蝶一致。已知M基因在1
号染色体上。
用乙图所示的Fi雄蝶和导入相同位置的雌蝶交配,后代中发出绿色荧光的紫翅雄蝶占^;若
甲、乙、丙三个类型分别与基因型为mmZW的普通个体测交,子代蝴蝶中发出绿色荧光的概
率从大到小依次为O
5.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型,为探究该种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科
研人员随机选取了多对天然紫花和白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亲本FiFi自交得到的F2
紫花X白花紫花紫花:白花=15: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花是显性性状。
(2)针对以上实验结果,同学甲提出如下假设:该种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控制,Fi的两对基因均为杂合。
①同学甲做出这种假设的依据是o
②若同学甲的假设是正确的,假定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则上表中F2紫花个
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同学乙认为:该植物的花色可能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之所以在F2中出现上述
比例,是因为F2中基因型为的个体存在部分致死现象,致死个体占该种花色个体的比例
为o
(4)同学丙支持同学乙提出的“该植物的花色可能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观点,
但他认为:F2出现“紫花:白花=15:1”的原因是Fi产生的含a的花粉中有一部分不育,而雌配
子不存在这种现象。若同学丙的观点成立,则产生的含a的花粉中,不育花粉所占的比例为
--请帮同学丙设计杂交实验以验证他的观点正确,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o
6.科研人员对野生型玉米(DD)进行诱变处理,得到隐性突变体(dd)。将野生型和隐性突
变体进行杂交,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亲本组合发育异常种子的比例
1DD9xddd49.78%
21组的Fi9xddd'50.86%
3dd?xDDd"0%
43组的Fi?xDDcf0%
(1)本实验中,1~3组实验互为实验,母本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均为
(2)据1~4组杂交结果分析,只有1、2组子代中出现50%发有异常种子的原因是
(3)利用1组中的Fi进行自交,F2发育正常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M:dd=2030:
2487:621(约为3:4:1),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科研人员敬了分析。
①由于发育异常种子的基因型无法检测,因此基因型为和dd的发育异常种子无法统计
到F2中,使结果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②F2基因型为DD的种子有2030个,在实验所给条件下,理论上发有正常的基因型为dd的
种子应该约为个,远大于621,与实际数据不符。
(4)综合上述研究,科研人员推测,除了种子发有异常外D、d两种雄配子的比例异常也是
导致3:4:1分离比出现的原因之一。请在口中填入基因型及所占比例,在()中填入所占比
例,完成解释上述现象的遗传图解。
耳
配子及
比例
雌雄配子
结合
种子
发育
正常种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遵循
(2)AA、Aa;Fi中红眼均为雌性,朱红眼均为雄性
(3)实验思路:选Fi中朱红眼雌性与朱红眼雄性杂交产生F2,统计F2中有眼个体的表型及
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若F2有眼个体中朱红眼雌性:朱红眼雄性:红眼雌性:红眼雄性
=3:3:1:L则朱红眼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②若F2有眼个体中雌雄全为朱红
眼,则朱红眼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③若F2有眼个体中朱红眼雌性:朱红眼雄性:
红眼雄性=2:1:1,则朱红眼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4)1/8
解析:解析分析题干,一只朱红眼雌性昆虫与一只红眼雄性昆虫杂交,Fi中有眼:无眼=3:
1,且有眼与无眼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可判断有眼对无眼是显性,控制有眼与无眼性状
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双亲都为杂合子(Aa);Fi中红眼:朱红眼=1:1,可判断双亲为
杂合子测交类型。(1)分析子代表型可知,红眼个体所占比例为3/8,朱红眼个体所占比例
为3/8,无眼个体所占比例为2/8,由此可知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子一代中有眼:无眼=3:1,所以双亲均为杂合子,且有眼为显性,故Fi有眼昆虫的基
因型为AA、Aa,如果朱红眼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
XBY故Fi中红眼均为雌性,朱红眼均为雄性。
(3)若要进一步确定红眼和朱红眼的显隐性关系及位于染色体的位置,可选择Fi中朱红眼
雌性与朱红眼雄性杂交产生F2,统计F2中有眼个体的表型及比例。①若朱红眼由常染色体上
的显性基因控制,则Fi中朱红眼雌性个体与朱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_Bb,二者杂
交,产生的F2有眼个体中朱红眼雌性:朱红眼雄性:红眼雌性:红眼雄性=3:3:1:1:②
若朱红眼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则Fi中朱红眼雌性个体与朱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
均为A_bb,二者杂交,产生的F2有眼个体中雌雄全为朱红眼:③若朱红眼由X染色体上的
显性基因控制,则Fi中朱红眼雌性个体与朱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_XBX>\A_XBY,二
者杂交,产生的F2有眼个体中朱红眼雌性:朱红眼雄性:红眼雄性=2:1:1。
(4)根据题意可知,亲本杂交产生的Fi中的有眼雌雄个体(A_XBX\A_X'Y)产生的配子
中A:a=2:1,雌配子中X13:Xb=3:1,雄配子中X13:Xb:Y=l:1:2,Fi有眼雌雄个体随
机交配,产生的F2有眼个体中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占1/2X3/4X1/4=3/32,基因型为
AAXbXb的个体占1/2X1/4X1/4=1/32,故纯合的有眼雌性个体共占3/32+1/32=1/8。
2.答案:(1)分离;对雌、雄花分别套袋处理,待花蕊成熟后,将甲(或乙)的花粉撒在乙
(或甲)的雌蕊上,再套上纸袋
(2)ddRr;1/2
(3)矮秆抗病;5/6
(4)4;12:6:2:1
解析:(1)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欲将甲、乙杂交,其具体做法是对
雌、雄花分别套袋处理,待花蕊成熟后,将甲(或乙)花粉撒在乙(或甲)的雌蕊上,再套
上纸袋。
(2)图1中Fi的基因型为DdRr,由图2可知,Fi与丙杂交的后代中高秆:矮秆=1:1,抗
病:易感病=3:1,说明丙的基因型为ddRr。若对丙进行测交,则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
同的概率为1/2o
(3)Fi自交,F2出现了性状分离,需要通过对比茎秆高度和进行病原体感染选择出矮秆抗病
植株,再通过连续自交提高品种的纯合率。F2的矮秆抗病植株中,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占
1/3,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占2/3,自交后代中矮秆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l/3+2/3x3/4=5/6。
(4)图1中Fi自交,理论上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_R_:ddR_:D_rr:ddrr=9:3:3:
1,据题意,易感病植株的存活率是1/2,高秆植株的存活率是2/3,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1,
故F2成熟植株有4种表型,其数量比为(9x2/3):(3x1):(3x273x1/2):(1x1/2)=12
:6:2:lo
3.答案:(1)农杆菌转化;T-DNA能够转移并整合到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2)分离
(4)将丁与甲(或丙)、乙分别杂交,Fi自交,统计F2中抗虫与不抗虫的比例;两组的F2
中抗虫:不抗虫均为15:1;丁与甲(或丙)杂交所得的F2中抗虫:不抗虫为15:1,而丁
与乙杂交所得的F2全表现为抗虫
解析:(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Ti质粒上的
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这一特点,如果将
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让其侵染对应的植物,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
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2)由题意可知,将三个抗虫品系与普通品系棉花杂交,Fi均表现为抗虫,且Fi自交所得
F2的表型及比例为抗虫:不抗虫=3:1,说明三个品系中的Bt抗虫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
律。
(3)甲与乙杂交和乙与丙杂交的Fi均为抗虫,F2的表型及比例为抗虫:不抗虫=15:1,即
(9+3+3):1,说明甲和乙、乙和丙的Bt抗虫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再结合丙与甲杂交得
到的Fi全为抗虫,F2也全表现为抗虫,说明甲和丙的Bt抗虫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即连锁)。若依次用A/a、B/b、C/c…表示染色体上的Bt抗虫基因,则根据杂交结果可看
出,甲、乙杂交后为双杂合;乙、丙杂交后为与甲、乙杂交结果不同的双杂合;甲、丙杂交
结果也为双杂合,但抗虫基因出现连锁。所以甲、乙、丙三个品系的基因型分别可用
AAbbcc、aaBBcc、aabbCC表示,且甲、丙中Ac连锁、aC连锁,具体图示见答案。
(4)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丁品系中的Bt抗虫基因是插入新的染色体上,还是和乙的Bt
抗虫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可将丁与甲(或丙)、乙分别杂交,Fi自交,统计F2中抗虫
与不抗虫的比例。若两组F2中的表型及比例均为抗虫:不抗虫=15:1,则丁品系的Bt抗虫
基因是插入新的染色体上;若丁与甲(或丙)杂交所得的F2的表型及比例均为抗虫:不抗虫
=15:1,而丁与乙杂交所得的F2全表现为抗虫,则丁品系的Bt抗虫基因和乙的位于同一对
染色体上。
4.答案:(1)ZR
(2)2/3;雄性长口器蝴蝶在减数分裂n时,两条Z「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形成了Z「Zr类型
的雄配子
(3)MZR;MMZ^W和mmZRzR;5/12
(4)1/6;甲〉丙〉乙
解析:(1)若致死基因在ZR上,则长口器蝴蝶雄性品系基因型为2口不,其与短口器雌性个
体(Z^)交配,子代表现为zRtzr(雄性长口器):ZRtW(致死):ZZ(雄性短口器):
ZW(雌性短口器)与题昔信息一致;若致死基因在上,则长口器蝴蝶雄性品系
基因型为zRzRt,其与短口器雌性个体(ZW)交配,子代表现为zRz「(雄性长口器):zRw
(雌性长口器):ZrtZr(雄性短口器):ZrtW(致死)与题干信息不一致,故致死
基因t位于ZR染色体上。
(2)上述(1)得到的子代雄性长口器蝴蝶基因型为ZRtZh其与另一野生型雌性长口器蝴蝶
(ZRW)杂交,后代为Z&ZR(雄性长口器):zRtw(致死):zRz「(雄性长口器):ZW
(雌性短口器)=1:0:1:1,长口器蝴蝶占2/3。短口器为隐性性状,所以性染色体组成为ZZW
的短口器蝴蝶的基因型是ZVW;从亲本形成配子过程分析,该蝴蝶出现的原因是亲本雄性
蝴蝶(ZRtZ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两条zr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进入同一生殖细胞
中,形成了z「zr类型的雄配子,其和含W染色体的雌配子受精后从而发育成基因型为ZNW
的个体。
(3)蝴蝶的紫翅(R)对黄翅(r)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蝴蝶的长口
器(R)对短口器(r)为显性,且R、r仅位于Z染色体上,故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
不同的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两种纯合的野生型蝴蝶进行杂
交得Fi,Fi相互交配得F2,F2出现4种表型,则Fi基因型为MmZRZrXMmZRW或MmZRZr
XMmZW,结合F2中紫翅短口器个体和黄翅长口器个体各占1/4,分析如下:
子
雄配A、、、MZrMWmZrmW
MZRMMZRZrMMZRWMmZRZrMmZRW
MZrMMZrZrMMZrWMmZrZrMmZrW
mZRMmZRZrMmZRWmmZRZrmmZRW
mZrMmZrZrMmZrWmmZrZrmmZrW
据表可知,F2中紫翅短口器个体基因型为M_z「zr、M_ZW,黄翅长口器个体基因型为
mmZRZ\mmZRWo已知有一种雌配子不育,但根据表格分析,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雌配子不
育,都不会出现F2中紫翅短口器个体和黄翅长口器个体各占1/4。因此Fi基因型不是
MmZRZrXMmZrWo
②若Fi基因型为MmZRZrXMmZRW,则雌雄交配所得后代情况如下:
于
MZRMWMzRmW
MZRMMZRZRMMZRWMmZRZRMmZRW
MZrMMZRZrMMZrWMmZRZrMmZrW
mZRMmZRZRMmZRWmmZRZRmmZRW
mZrMmZRZrMmZrWmmZRZrmmZrW
据表可知,F2中紫翅短口器个体基因型为M—ZW,黄翅长口器个体基因型为mmZRZ-、
mmZRW。根据表格分析,若MZR型雌配子不育,则F2中紫翅短口器个体和黄翅长口器个体
所占比例均为3/12=1/4,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Fi基因型分别为MmZRzr、MmZRW,
不育雌配子基因型为MZK由于MZR型雌配子不育,所以不会存在基因型为MMZRZR的个
体,因此亲本纯合野生型蝴蝶的基因型是MMZW和mmZRzR。F2中紫翅长口器个体
(MmZRZ\M_ZRW)占5/12。
(4)假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G,乙图所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均位于1号染色体上,由于M
基因在1号染色体上,则导入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M基因连锁遗传,因此可将Fi基因型表
示为MGGmZRzrxMGGmZRW,其后代中紫翅雄蝶(MGGHIZRZR、MGGmZRZr)所占比例为
2/12=1/6。甲图所示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上均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其与基因型为
mmZW的普通个体测交,子代蝴蝶均会发出绿色荧光,即概率为1。乙图所示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均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其产生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配子的概率为1/2,其与基因型为
mrnZW的普通个体测交,子代蝴蝶中发出绿色荧光的概率为1/2.丙图所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分别位于1号染色体和其中一条Z染色体上,其基因型可表示为MGmZGz,其与基因型为
mmZ^的普通个体测交,子代蝴蝶中发出绿色荧光的概率为1-(1/2X1/2)=3/4。因此,若
甲、乙、丙三个类型分别与基因型为mmZW的普通个体测交,子代蝴蝶中发出绿色荧光的
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甲>丙>乙。
5.答案:⑴紫
(2)①Fi紫花植株自交,F2中紫花:白花=15:1,为9:3:3:1的变式;②1/5
(3)aa;4/5
(4)6/7
实验思路:用Fi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进行正反交,统计两个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植株的表型
及比例
预期结果:Fi紫花植株作父本得到的子代中,紫花:白花=7:1:Fi紫花植株作母本得到的子
代中,紫花:白花=1:1
解析:(1)紫花与白花植株杂交,Fi均为紫花,说明紫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
(2)表中信息显示:F2中紫花:白花=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种植物的花色可
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且Fi的两对基因均为杂合。假定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
A/a、B/b表示,则表中Fi的基因型为AaBb,Fi自交所得到的F2紫花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2:1:2,中
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5=1/5。
(3)若该植物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亲本紫花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AA和aa,Fi的基因型为Aa。理论上Fi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3:1=15:5,而实际上却为紫
花:白花=15:1,白花个体少了4份,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F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存在部
分致死现象,致死个体占该种花色的比例为4/5。
(4)若该植物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贝UF的基因型为Aa,理论上Fi产生的花粉的
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l:L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也为A:a=l:1。若F2中出现
“紫花:白花=15:1”的原因是Fi产生的含a的花粉中有一部分不育,而雌配子不存在这种现
象,假设含目的花粉中,不育花粉所占的比例为X,则可育花粉所占的比例为(1-X),白花
个体(aa)所占比例为1/16,则1/2X[(1-X):(1+1-X)]=1/16,解得X=6/7。如果通过设计
杂交实验来验证上述观点,即F2中出现“紫花:白花=15:1”的原因是Fi产生的含a的花粉中
有一部分不育,而雌配子不存在这种现象,则可以进行正交与反交实验,其实验思路为:用
Fi紫花植株(Aa)与白花植株(aa)进行正交与反交,统计两个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植株的
表型及比例。若Fi紫花植株作父本,由于其产生的含a的花粉只有1/7可育,故其产生的可育
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7:1,父本Fi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aa)杂交所得到的子代
中,紫花:白花=7:1。若Fi紫花植株作母本,则其产生的可育雌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l:1,母本Fi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aa)杂交所得到的子代中,紫花:白花=1:1。
6.答案:(1)正反交;Dd
(2)含父本d基因的种子50%;发育异常
(3)①Dd;②1015
(4)如图所示
的及
配
比例
子
雄
配
结
合
种
子
宓
育
正常种子DD
30%
解析:(1)据表可知,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测绘服务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消光纸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20241226-212419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行业全景评估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5-2031年中国差压变送器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排气管垫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无苯全能装修漆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铁磨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0-2025年中国云梯消防车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牙科综合治疗台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中国隐形文胸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口服轮状疫苗知识课件
-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指南2023版
- 中国聚乙烯催化剂行业发展状况及需求规模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课件 学习情境4:电的转换
- 车辆实际使用权协议书范文模板
- 新版加油站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 脑出血课件完整版本
- 凉山州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素质考试试题(真题+训练)
- 长护险定点机构自查报告
- GB/T 6003.2-2024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2部分:金属穿孔板试验筛
- 2025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重点知识点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