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课件_第1页
第8章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课件_第2页
第8章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课件_第3页
第8章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课件_第4页
第8章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徐琴城市社会学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本章提要中国城市人口统计口径和中国城乡划分标准

1中国城市化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2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模式4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

3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和改革

5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6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些问题探讨

7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第一节中国城市人口统计口径和中国城乡划分标准一、城乡人口统计口径及其变化国际上: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公安局户籍管理城镇人口、市人口、镇人口和县人口:统计年鉴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二、中国的城市1.数量变化:1978年底,全国设市城市192个,其中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13个。2000年底,设市城市663个,城市数量22年增加了471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也相应增加到40个,增长3倍多。平均每年增加大小城市20个以上。其中:1990至1995年,五年增加了173个,平均每年增加约35个,最多的1992年和1993年一年分别增加53个和52个。城市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撤县建市”,约1985-2000年间。1983年-首次开始撤县建市;1993后猛增;1997年国务院冻结撤县建市城市数量开始减少的时期:2000年后开始“撤县(市)建区”,2003年底,全国城市数量减为660个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2.中国城市的行政等级划分:三层四等:省级城市: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一些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15个地级市:一般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283个(2005)县级市:374个(2005)3.中国城市规模等级划分:20万,20-50万,50以上,100万以上,400万以上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第二节中国城市化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城市化恢复和起步阶段:从1949年到1960年。城市化水平:1949年10.46%,1960年19.75%。主要事件:大跃进。2.城市化倒退和停滞时期:从1961年到1978年。城市化水平:1961年19.29%,1978年17.92%。主要事件: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工业的“山、散、洞”、上山下乡。3.城市化复苏和快速发展阶段:从1979年至今。城市化水平:1979年18.96%,1990年,26.4%,2000年36.22%。2004年,41.7%。主要事件:改革开放(联产承包、乡镇企业、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改革)。1996-2000年,城镇人口的年均递增率为2.66%(世界同期为2.5%)。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1.1979年: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2.1979-1983年前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3.80年代:鼓励农村小城镇和乡镇企业发展。4.86年前后开始逐步对城镇企业进行改革。5.90年代以来:各级各类开发区的设立得到政策的支持,特别是浦东的开发开放,标志着国家已经自动放弃了“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尽管至今没有一个正式的政策条文修正这一方针。6.95年以后:各地将城市化战略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城市化水平成为衡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小城镇大战略。7.1997年公安部提出实施“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首次在国家层次上得到明确的认可。8.2003年以来:成都市开始进行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各地的“三集中”;集中居住——被上楼农民——村转居社区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第四节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模式一、珠江三角洲模式:外资拉动:主要以港(澳)台投资拉动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二、温州模式:民营资本三、苏南模式: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浦东开发,FDI),昆山的崛起四、几个模式的共同点:人多地少、无国家投资、小城市和小城镇发达;工业化初期以镇村为主要空间载体(村比镇强、镇比县强、县比市强;差异在于对土地的支配权。林村的故事)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第五节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和改革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三个一号文件,即《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自理口粮。1985年暂住人口管理1992年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的城镇户口制。1992年,浙江温州推行“绿卡制”1993年,上海推行“蓝印户口制”。1995年,广东深圳实行“蓝印户口制”。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2002年2月25日,公安部中国户籍管理的基本方向之一是以具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调整城市户口迁移政策,继续放宽对户口迁移的限制。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案例1.在北京生活了将近10年的赵先生依旧没有任何归属感。虽然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但是前段时间还是要办暂住证。“真是可笑,我还要手持暂住证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让赵先生更感到无奈的是孩子的上学问题。赵先生的小区旁就有一所小学,虽说不是什么公认的好小学,但是想到自己和妻子上班都远,孩子去别的学校,送起来不方便,就没有做去其他学校的打算。

6月份报名时,学校要求交3万元赞助费,理由是:“你们不是进城务工人员,算择校。”原来学校执行的政策是农民工子女上学凭户籍所在乡镇政府开的证明,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我要是农民,这几万块钱就不用交。”赵先生自嘲。不过,他真的想不明白,本来整个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是一件好事,但为什么他这个既非农民又非本地居民的人,子女上学不能享受这一政策?

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虽然户口不在北京,但我每年纳税几千元钱,从来没有因为我的户口不在本地而让我少交税。学校是公共设施投入,可为什么到了孩子上学问题时就把我们归入‘第三类’人了呢?”赵先生的同事也有不少类似的情况:在北京早已成家立业,不可能再回到户籍所在地,“我们不知道孩子上初中、高中还要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对于赵先生的遭遇,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政策中,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至于城镇户籍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国家还没有统一政策。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案例2:

《王岐山:北京力争201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600万》2006年01月15日13:13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一月十五日电(记者赖海隆)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十五日开幕的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说,要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有效手段,实施人口综合调控,力争二0一0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一千六百万。王岐山说,要坚持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规范户籍人口迁入政策,控制人口机械增长。王岐山说,要从对居住场所的法治化、信息化管理入手,创新流动人口向新城转移的政策措施,引导人口合理分布。2010-2011:住房限购、汽车限购、进京指标削减——都针对外地进京人口(并非流动人口,而是有定居能力的白领阶层)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王岐山说,要探索养老服务多种模式,完善老年教育、健康服务体系。维护妇女权益,创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做好残疾人康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据知,北京二00五年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三十万,五年内增加了一百六十六万,对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出新的挑战。王岐山据此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科学严格管理,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逐步缓解水、土地、能源等紧张状况,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讨论:1.就上述两个案例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看法。2.北京人口控制目标屡屡失败,根本原因是什么?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第六节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些问题探讨一、城市化的动力与功能:如何矫正对于城市化的认知偏差:洪水猛兽VS万灵仙丹;市场动力(工业化)VS

政府动力(政治运动化);工业化VS城市化二、城市化大跃进和城市化泡沫:政绩锦标赛(财政压力,政府的公司化与公司特质)三、城市化的条件:中国VS西方时间:英国用了150年,美国100多年;中国真正的起步是改革开放以来,刚刚走完30年的路。资源:英国对外殖民,对内圈地;中国必须立足国内,同时要控制社会分化和冲突。第8章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程—门槛:人权门槛与绿色壁垒。国际社会的监督。

—社会公众:信息时代、权利意识四、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的合法性基础:挥泪拆新楼VS铁杆钉子户五、渐进的城市化VS急速的城市化:100年与30年,分别生产什么?新市民VS新贫民六、城市化模式:就地转移(小城镇、离土不离乡)VS异地转移(跨地区转移、流动人口)。数亿人口的产业转移与城市化,单一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