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五独”使考场作文与众不同_第1页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五独”使考场作文与众不同_第2页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五独”使考场作文与众不同_第3页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五独”使考场作文与众不同_第4页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五独”使考场作文与众不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五独”使考场作文与众不同

“大路货”的考场作文读来令人生厌,会产生审美疲劳,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远离了

自己真实的生活。何谓“真实”?真实就是它完全属于你自己,别人不会有;就算

有,也和你的感觉体验不一样。写作时,回顾和审视自己的真实生活,选取那份

“独特”的生活经历,或“独到”的感悟体验,而这些,恰是你“与众不同”的地方,定

能让你的文章真切感人,令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应从“独步”的思维、“独行”

的构思、“独特”的经历、“独到”的感悟、"独有''的细节来书写出自己的“与众不

同“。

一、展开“独步”的思维

语言的内在是思想,驱动思想的是思维。没有联想与想象,写作就无法打开思路,

也就难以拓展思考的空间、积聚思想的材料、比照思想的成果、证明思想的结论。

一个有思辨能力的人,面对事物和现象就能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观察把握,就有

办法理性客观地认知一切,就能在写作中有礼有节地阐明道理。如果别人忽视了你

却留意了并且把它写进文章里,那么,你的文章不就与众不同了。

“独步”的思维,一层含义是力求从题目或材料的另一个角度切入,从常理的另一

面切入,也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顺着材料的中心做文章,思维可以另辟蹊径。

江苏一位考生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文章,将自己的思维向前推进一步,即用

当代人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愚公移山这个古老故事,赋予它现实的意义和现代的特

色。文章《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中的智叟不再是讽刺挖苦的对象,而是一个足智

多谋的具有市场经济头脑的智者形象,太行、王屋二山也用不着移走,而是开辟成

旅游景点。

第二层含义是视角多维,多维视角,是说从多个角度阐发一个中心,使文章的立

意有厚重感。2011年四川考生在《总有一种期待》一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维

视角,以叙写对象的口吻,总是随着表现视角而变换。文章在“这是在楼道走廊里

的真实一幕……”总起后,接下来,写了“期待之小狗篇”、“期待之小男孩篇”、"期

待之旁观者篇”、“期待之结局篇”,表达了“总有一种期待,它洋溢着热情和善良,

最终会创造人性的奇迹”的中心。蹊径之独特,创新之大胆,令人叹服。

第三层含义是运用逆向思维,独辟蹊径。逆向思维就是从人们思维的反方向进行

思维。通常我们按照常规思路写文章虽然是中规中距但是人人都这样写不免千篇

一律没有新意。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的文章独辟蹊径、熠熠

生辉。在考生们沿着“诚信”的话题做文章时,北京一位考生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

音:“不诚不信不为过。”为什么?文章开头写道:”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把'诚信'

作为正人君子不可缺少的美德。我们都讲究待人诚实守信,喜欢老老实实做事的

人;可是在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在特殊情况下”是文章立论的前

提,自然也是思维角度的入口处。后文中作者四次强调“在特殊情况下”,使文章立

论严谨,思维缜密。即使顺着材料的中心做文章,思维也可以另辟蹊径。2012年

广东考生的《生不必逢时):泱泱中华,百家争鸣,文化之灿烂非他国能及。汉赋

之绮丽,唐诗之魁奇,宋词之精奇,明清小说之传奇,皆因各朝文化之异,各时有

各时之精华所在。无论生于何时何地,凡有才能者皆将占有一席之地,何须叹生不

逢时也,生活之趣,成功之道,非时能佐之。余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黄天不负有

心人。能发挥己之所长,做力所能及之事者,皆能觉生活之趣,以平凡而生不凡,

终成大事。文章扣紧了“材料一”的主旨来反向立意,有明显的辨异性,别出心裁,

勇敢地打破常规,提出了新的见解。

二、设置“独行”的构思

构思的好坏关系到作文成败,记叙文可以设置悬念、巧设误会、欲扬先抑,关键是

选好切入的角度。诚如何永康先生所说:记叙文要有好“口子”,高考生固然不是

“作家”,无须提这么高的要求,但学会从一个小小的“口子”打进去,继而扩大战

果,挖掘、开拓,还是颇有必要的。2012年江苏考生的《忧与爱》也深谙其招。

文中写到:开着车的爸爸轻叹一口气。这时候窗外倏忽闪过一个人影,爸爸并不

减速,将那背着包等待着什么的年轻人甩在车后。“为什么不停车问问他要不要搭

车?”“小孩子懂什么,山路上遇人搭车最危险了。”我无言,也轻叹一口气,悲哀

地觉得我自己也是一个漠然的路人。这篇文章以山路行车搭载路人的平凡小事为

由头,对“忧与爱”作了深度的思考和解读。在针硬时弊的剖析和反省中据事说理,

层层推进,极有说服力地阐明了“忧于心发于行,做在当下播洒真爱,才是真正的

忧爱同行”的文章主旨,充分显示了文章理性思辨的力量。

议论文要有好"由头”,什么是“由头”?就是由此说开去的一个“引子”,一个“话瓣

儿好的“由头”,均有益于议论文的生发。因为如今高考作文中的公理、常理、

大道理太多了,读来令人疲倦。如果有个比较漂亮的“由头”,抢先“亮”一“亮”,阅

卷人的眼球也会随之"亮''一“亮",你再说那些公理、常理、大道理,就不会太犯嫌

了,况且,一旦有了好“由头”,你以下的行文议论,便容易触类旁通、有所拓展

了。2012年江苏考生《忧与爱》一文的“由头”是: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

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

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

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

地呆在书上。文中,以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件起兴,妙在刻画入微、精思入微、体察

入微,遂使文章生发出无穷感慨。2011年北京考生的《让或不让》的开头这样写

到:当孔融让梨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当六尺巷为众人所称颂、赞扬,面对那一

枚枚闪烁着金光的世乒赛金牌,我不禁问自己:我们是否该让出它们?或者,我

们到底该让出什么?本文由孔融让梨、六尺巷等体现谦让是美德的故事入手,引

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见解不俗,令人眼睛为之一亮。

三、叙述“独特”的经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具个性的生活经历。只要有意

识地去观察、去审视,你就能敏锐地发现、捕捉你人生经历中那份“独特”的生活。

2011年江苏考生的《拒绝平庸》记叙了爸爸积极参加单位歌唱比赛,努力改变在

女儿心中平庸形象的故事,同时:挖掘出了老爸拒绝平庸的深层原因,是“爱孩子

胜过一切”,文末“我懂了。可是,爸,一个爱孩子胜过一切的人怎会平庸?您最伟

大!“,这进一步表达出作者对拒绝平庸的深刻理解;虽然爸爸歌唱比赛的成绩仍

然不免平庸,但在女儿心中,父亲已经不再平庸,因为有爱,有理解。说这篇考场

作文,叙述的是作者独特的经历,理由是:在众多考生写名人时,作者写自己的父

亲。这是一。二是作者不是写父亲在事业方面的不甘平庸,而是写了父亲参加单位

歌唱比赛。2011年山东考生的《这世界需要你》一文开头写到:高中生活,书山

题海,本人难得一个清闲的假期,还被带回老家,美其名曰"放松放松可见,文

章叙述的也是作者独特的经历。我们可以想象,一般说来,既然是孩子一个难得的

一个假期,那势必让孩子美美地睡以觉,或者,让他打一打球,看一看电视,逛一

逛商场。而作者却叙述了自己回家乡经历的一件小事:几个表弟、表妹在院子西北

角的菜园里玩着捉蝴蝶的游戏。正在喝茶的舅舅没有阻止,不怕影响结果率。舅舅

“少结几个果子算啥,怎么能扫娃娃们的兴”的一句话,瞬间击退夏日的嘈杂和炎

热。同时,使作者想到了这个世界需要一种情怀。

四、抒写“独到”的感悟

要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光有生活不行,还得有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有一颗感悟生

活的心。有些经历也许很多人都会有,但“独至小的感悟和心得是别人不可能雷同

的。只有让自己的心“多情而又善感”起来,你才会从平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独

到“。2011年安徽考生的《时间在流逝》一文,就写出了作者自己独到的感悟。

文章主体部分写了“春风,扬起你我的梦想。”“夏雨,打湿了孤单的屋檐。”“秋

叶,诉说无尽的思念。”“冬雪,送来祝福的信息。”作者借具体的物象来表达细腻

而独到的感悟内容。文中写到的物象很多,翩翩的蝴蝶、吐绿的杨柳、冰雪初融的

泉水、檐前的雨滴、飘落的红叶、纷飞的雪花……随时点击,色彩焕然。从而增加

了文章的分量和美感。体现作者独到感悟的还有江苏考生的《忧与爱》。文章落

笔处写到:记得那段日子,从网上看到南京梧桐树被砍的图片。曾经枝干挺拔、满

树碧绿的梧桐只剩下了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躺在冰凉的马路上。满地的断枝残

叶,仿佛城市记忆的碎片。“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人和我说话“,看到这般伤感的

留言,眼眶终不由得有些润湿,对这个城市的忧与爱一起涌上心头。仅从这一语

段,我们就可以读出作者的独到感悟,如果说“光秃秃”"孤零零”是他对南京梧桐的

感悟性描述,那么,就可以说,“眼眶终不由得有些润湿”就是作者感悟后的真情流

露。作者巧妙地选取了最能触动南京人心弦的“梧桐”,作为文章的切入口,可谓感

悟细腻、棋高一着。

五、描摹“独有”的细节

文章的真切感人来自真实的事情。在作者笔下,这种真实的事情首先表现在有真实

的细节。细节使事情、人物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无比。要尽可能撷取真实的细节尤

其是人所未见、独属于你的生活细节,来反映真实的事情,表达真实的情感。

2011年江苏考生的《拒绝平庸》一文中对父亲醉酒后的动作神态描写:“这天晚

上,约摸一两点钟,我听到门吱呀作响,继而又听见一个人走进来,那人的脚步

似乎踉踉跄跄,跌跌撞撞。”“他脸上没有了以往玫瑰般的红晕,他在黑暗中摸索

前进。”如此独有的细节,非父亲的女儿是不在意的,非真挚的情感是无法描写

的。同样是写父亲,同样是父亲的身影描写,2011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