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教案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教案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教案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教案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头至70年头我国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阅历教训。【教学要求】1、概述我国探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过渡时期总路途、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2、总结20世纪50—70年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和教训。3、认同实事求是,关注国情。【学问梳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过渡时期(1949-1956)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2、三年国民经济复原时期(1949-1952)3、过渡时期总路途(1953年)(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并举)内容:“一化三改造”/“一体两翼”: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实践(1)一五安排(1953——1957年)①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气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新中国起先变更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农业--参与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①内容手工业--参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政策:和平赎买)②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③意义:标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歼灭了剥削制度,实现社会性质的根本变更;我国起先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中心任务。)④局限:要求过急、变更过快、形式过于简洁划一,遗留了一些问题。5、政治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供应了法律保证。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年底至1966年)——十年探究时期1、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中共“八大”(1956年)(1)主要内容①基本国情: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确定性的成功,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已经基本解决;②基本冲突:国内的主要冲突,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③主要任务:集中力气解决这个冲突,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2)意义:中共八大创建性地提出了正确的党的路途、方针和政策,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究。在它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起来。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出现的缘由: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还没有深刻的相识;毛泽东等中心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2)概况:1958年,党中心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3)影响:①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记的“左”倾错误严峻泛滥起来。②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奢侈,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峻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主动性受到严峻挫伤。③导致我国出现了连续三年(1959--1961年)的严峻经济困难时期。4、调整:八字方针(1)八字方针:1960年冬,党中心提出了“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方针(2)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肯定复原和发展。5、期间经济建设的成就曲折发展的十年,中国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严峻挫折,但仍旧取得了很大成就,如新修铁路约八千公里,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石油已经实现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三、“十年动乱”(1966-1976)中的国民经济——劫难1、缘由:“左”倾错误膨胀,干扰了国民经济建设。2、“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破坏的表现:3、周恩来和邓小平对经济的整顿4、“文革”的影响(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峻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峻混乱。(2)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珍贵的发展机遇。【合作探究】1、列举1956—1966年,探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与失败。成功:①《论十大关系》的发表②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③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提出失败:①大跃进运动②人民公社会化运动2、“文革”十年,留给我们哪些重要的教训?①实事求是,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冲突;②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④必需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本课测评】一、选择题(B)1、我国起先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2、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中共八大的召开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第一个五年安排基本完成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D)3、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当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争论纷纷。以下四种看法,唯一正确的是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当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A)4、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冲突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A.反映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已基本解决的客观实际B.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C.强调了集中力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借鉴了苏联的阅历教训(C)5、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冲突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这事实上就是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冲突C.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冲突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冲突(D)6、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峻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是A.空前严峻的自然灾难B.帝国主义的封锁C.中苏关系的裂开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7、“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头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阅历B.自然灾难快速扩散C.“左”倾错误严峻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A)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教训是A.必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途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需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阅读下列材料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很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需帮助农夫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需帮助贫困农夫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夫削减自然灾难……。用什么方法帮助农夫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夫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气……——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材料二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接着稳定发展。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材料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些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心情,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夫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夫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主动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回答:①料一指出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缘由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农夫贫困,生产资料缺乏,自然灾难严峻;“新道路”指的是实行互助合作,引导农夫走集体化道路。②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状况?互助合作符合农夫的愿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材料三反映出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农业合作化的速度过快,强迫农夫入社,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挫伤了农夫生产主动性。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应当从当时生产力水平动身,实事求是。【史论共享】20世纪50年头至70年头我国探究社会主义道路的阅历教训:20世纪50年头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