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那一束光①我坐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火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一上车我就打电话告诉母亲。母亲很高兴:“大概几点钟到?”我不免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电话里一阵沉默。②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③父亲在世时,我们都习惯这种沉默,此时却让我内心紧缩。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因为每次母亲都会责怪我:“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④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脱口而出:“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母亲很高兴,竟一口答应下来。⑤想想这个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⑥我们都知道,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火车通过那个道口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夜色中让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回事?⑦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估计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此时一阴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1分钟前驶过松林村。⑧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⑨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⑩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只好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⑪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⑫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⑬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⑭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又过去了!⑮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⑯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⑰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⑱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作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8日,有删改)1.围绕“见面”,请简要概括选文情节。火车经过家乡,“我”与母亲约定招手见面。→__________→“我”不甘心,与母亲约定返程再次“见面”。→__________2.第⑤段中,面对“这个提议”,为什么“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⑬段中的划线句。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4.文章以“那一束光”为题,好在哪里?5.简要分析第⑱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二)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路张弯①乡村的早晨由不得人一直懒懒地恋在床上。窗外树丛间一拨拨不知名的鸟儿,还有父母养的那些鸡和鹅,此起彼伏的叫闹声从五点钟起就一直没消停过。②东子起床到门外,见父亲正用白铁皮做的那种圆形烧水炉子烧开水,块状柴片搁进去,火苗夹着烟呼呼往外窜。爷爷也早起来了,一手撑着拐杖,静静地靠在门东边的檐墙上看着。③东子跟父亲说:“电水壶烧开水,快,简单,也便宜。”父亲不以为然,说:“田都返包给村里了,如今当‘地主’了,一个大早上不找点事干,心里缺点什么似的寥得慌。拣柴,生火,烧水,帮你妈烧个早饭,一个早上就过去一半了。”④一直以来,在父母的意识里,早晨是一天里与上午、下午一样区分得十分明确的时间段,“一赶早,二赶饱”是父亲的口头禅,他总是抢在早上把一天里要做的事做完许多。⑤当所有的水瓶装满,父亲熄灭炉子,对东子说:“锅里煮的绿豆粥也该好啦,你们先吃吧,我嫌烫,先到圩里的七担塘去扳一些茭瓜、打一些莲蓬子回来,给你们尝个鲜。”⑥东子依稀记得,七担塘是他们家最远一块田地的名字,距离村庄三四里路,在大圩的中心沟旁。那里有一方水面不小的荷塘,一湾沟滩长满野茭瓜。⑦父亲折身去屋里推他的三轮电动车。东子说:“开我的车去吧,我也去圩里转转转。”⑧父亲愣了一下,望一眼墙边的爷爷,说:“也好,把你爷带上,一道去田野串个风。”⑨东子看见爷爷的眼神里漫过一阵欣喜的慈祥。⑩父子俩合力把爷爷搀扶到后座上,东子发动车子,朝村外田野开去。⑪圩野中的混凝土路面很平直。没有城市那种修剪得整齐划一的行道树,两边是矮矮丛生的绿油油的杂草,零星开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让路面显得更亮眼更干净。路上很少行走的人,往来多是电瓶车,或者从外面办事、镇上赶集回来的轿车、货车。⑫东子把车开得很慢,会车时,认得爷爷的人和爷爷打招呼“老家伙,带孙子到田头里来逛逛”⑬认得父亲的人和父亲打招呼:“不做地了心里痒痒吧,三代人开个车子去圩里兜风”⑭车窗敞开着,爷爷的眼一直盯着窗外,嘴里喃喃道:“就是这条下圩田的路,一晃几十年啦。”⑮东子心一酸。他听父亲说过,爷爷的一条腿就是病在这条路上。⑯那年“双抢”突降大雨,他们家七担塘田里的稻把子还堆放在田埂上。广播里说至少三四天的连阴雨,爷爷不忍心让那些金子样的稻谷生出白芽来,顶着雨,用那种两头包铁的尖担,将稻把子一担一担往村头的晒场上挑。尖担挑稻把子中途是不能歇息的,爷爷有力气,从来都是用尖担一趟趟地往返。⑰但那一次,赤脚的爷爷太急了,在这条当时仅一米来宽、满是泥泞的乡路上狠狠地摔了一跤。本以为红肿的腿疼过一阵就没事,哪知几天后不见好,被人抬到医院,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一条腿再也不能平稳地走在他心心念念的田野中了。⑱在外打工的父亲回来接过种田的担子,并做了队长。他挨家挨户地动员,说服整个村的人,重新调剂田亩,把这条路加宽到三米,铺上石子,然后家家户户添置了平板车、拖拉机甚至小四轮,从此结束了稻把子肩挑人担的历史。⑲东子在城里结婚的那一年,这条路经国家拨款拓建成四米宽的水泥路。他买了车,从城里的小区到村里的家,一脚油门,一个小时多点的时间。⑳眨眨眼,七担塘到了。父亲套上长简靴,猴急地走进滩地茭瓜丛,一会工夫扳出许多白净的茭瓜,喊东子:“来,抱到后备厢里去,下午回城里带一些。”㉑车后门的窗玻璃一开到底,爷爷在后座上看着忙活的父子,忽然念出一句俗谚来:“茭瓜不是菜,八月把肚(子)带。”㉒不远就是荷塘,迟开的荷花和早熟的莲蓬子在荷叶中摇曳,东子问爷爷:"爷爷,那个说荷叶荷花的谜语怎么说来着”㉓“大在上面遮风挡雨(荷叶),娘在水下受苦受难(莲藕),儿子生的饱鼻大眼(莲蓬),女儿生的个个好看(荷花)。”爷爷吐字有些模糊,但东子每一句都听得清晰明白。6.选文第⑯—⑲段插叙了哪三件事?7.请分析选文第⑥段的作用。8.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父亲愣了一下,望一眼墙边的爷爷,说“也好,把你爷爷带上,一道去田野串个风。”9.结合上下文,揣摩第⑭段划线句中爷爷的心理,请以第一人称表述出来。爷爷想:10.某文学期刊《农民之友》设有“家风家训”“乡音乡貌”“一村一品”“传经送宝”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此文请分别从文章内容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三)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小提琴的力量①每天黄昏,我都会带着小提琴去湖畔的公园散步,在如血的夕阳中拉一曲《圣母颂》。我喜欢在那悠扬婉转的旋律声中编织自己美丽的梦想,让琴声把我带入田园诗般纯净恬淡的生活中去。②那天中午,我驾车回到别墅。刚刚一进客厅门,我就听见楼上的卧室里有轻微的小提琴的响声,“有小偷!”我一个箭步冲上楼。果然,一个少年正站在那里抚摸我的小提琴。那个少年头发蓬乱,脸庞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鼓鼓囊囊,我瞥见自己放在床头的一双新皮鞋失踪了,看来他是个贼。我用结实的身躯堵住了少年的逃路,这时,我看见他的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刹那间,我突然想起了记忆中那块青色的墓碑,我愤怒的表情顿时被微笑所代替。我问道:“你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鲁本吗?我是他的保姆,前两天我听他说有一个住在乡下的外甥要来,一定是你了,你和他长得真像啊!”③听见我的话,少年起先一愣,但很快就说:“我舅舅出门了吗?我还是先出去转转,待会儿再来看他吧。”我点点头,问那位少年:“你很喜欢拉小提琴吗?”“是的,但我很穷,买不起。”少年回答。“那我将这把小提琴送给你吧。”我语气平缓地说。他疑惑地望了我一眼,但还是拿起了小提琴,临出客厅时,他突然看见墙上挂着一张我在悉尼大剧院演奏的巨幅彩照,于是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栗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跑远了。④那天黄昏,我破例没有去公园散步,妻子下班回来后发现了这一反常现象,忍不住问道:“你心爱的小提琴坏了吗?”“哦,没有,我把它送人了。”“送人?怎么可能!你把它当成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说得对。但如果它能够拯救一个迷失的灵魂,我情愿这样做。来,你愿意听一个故事吗?”妻子疑惑地点点头。⑤少年时,我也曾和那少年一样。有一次,我爬进一幢公寓的某户人家偷盗。当我潜入卧室时,我突然发现有一个和我年纪相当的女孩半躺在床上,那位女孩看见我,很快就镇定下来,微笑着问我:“你是找五楼的麦克劳德先生吗?”我机械地点头。“这是四楼,你走错了。”女孩的笑容甜甜的。又说:“你能陪我坐一会儿吗?我病了,我很想有个人跟我聊聊天。”⑥那天下午,我和那位女孩聊得非常开心。准备告辞时,她给我拉了一曲《希芭女王的舞蹈》。看见我喜欢听,她又索性将那把阿马提小提琴送给了我。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公寓,忽然发现那幢公寓楼竟然只有四层,那位女孩早知道我是一个小偷,她之所以善待我,是想体面地维护我的自尊!后来我再去找那位女孩,她的父亲悲伤地告诉我,患骨癌的她已经病逝了。我在墓园里见到了她青色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一首小诗,有一句是:“把爱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⑦妻子泪流满面,她激动地说:“亲爱的,我是多么感激那位让你成长为优秀小提琴演奏家的女孩啊!”⑧三年后,在一次高中生的音乐竞技中,我担任决赛评委。一位叫梅里特的小提琴手凭借雄厚的实力夺得了第一名!评判时,我一直觉得他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颁奖后,梅里特拿着一个小提琴匣子跑到我面前,脸色绯红地问:“布里奇斯先生,您还认识我吗?”我摇摇头,“您曾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直到有了今天!”他热泪盈眶地说,“那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我以为我彻底完蛋了,但是您让我重拾自尊,让我心中再次燃起了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⑨梅里特含泪打开琴匣,我一眼就瞥见自己的那把阿马提小提琴正静静地躺在里面。他紧紧搂住了我,三年前的那一幕顿时重现,原来他就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鲁本”!我的眼睛湿润了,仿佛又听见那位女孩凄美的小提琴曲,但她也许永远都不会意识到,她的纯真和善良曾经是怎样拨动了两位迷途少年的心弦,让他们重树生命的信念!11.具体写出选文中“我”和“梅里特”的经历相同的地方。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1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14.分析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颤栗”的表达效果。15.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6.选文第⑤⑥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四)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口袋里的握手张嘉①那年我十八岁,高考落榜后一个人背着铺盖卷到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讨生活。那时的光阴似乎在我身上忘记了蠕动,十八岁的我长得瘦瘦小小,这副初中生的模样使我不容易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我漫无目的地走,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这时天上飘起了雪,落到肩上的雪花也有了重量,我又饿又累,寒风肆无忌惮地袭击我瘦弱的身躯,眼泪冻在脸上,心缩成一团。②一辆公交车开过来,我茫然地跳了上去。因为是雪天,车里的人很多,我使劲地往里挤,在车厢的中部停了下来,因为我闻到面包的甜香味。我的鼻子不由自主地抽动着,贪婪地闻着那种香味,这下我更饿了,那种饥饿的感觉使一种邪恶的念头蠢蠢欲动起来,面包的主人是个胖胖的女人,脸上挂着零下20℃的冰冷表情。她对我这个蓬头垢面的乡下妹厌恶地瞥了一眼,将庞大的身躯往里挪了几公分,不知是察觉到了我的心思,还是怕我脏兮兮的衣服和铺盖卷碰到她。③我饥饿得连吞了几下口水,现在我才知道“贫穷生贼寇”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除了偷,我没有可以果腹的更好的办法。我慌乱地将目光投到别人的口袋和背包上,心里想着就这一次,下不为例。左面最靠近我的是一个中年男人,粗糙的面孔,挺着啤酒肚,像不留意自己钱包的那类人。就是他吧,我暗下决心。④我一手扶着把手,另一只手偷偷摸了过去。但在就要接触到那个口袋的瞬间,我的手却缩了回来。我在自己大腿上狠狠地掐了几下。偷?怎么可以去偷?老实本分的父母如果知道我是小偷,一定接受不了这比贫穷更沉重更可怕的打击。我打了一个冷战,仿佛看到父母那种______、______的表情。⑤我的胃突然抽痛起来,它不体谅我的窘境,偏在这时煽风点火。我再次把手伸过去。其实我不要很多,只要够我吃顿饱饭就可以了。⑥胃一阵阵地痉挛给了我邪恶的力量。我的手不再畏缩,已经滑进了那个口袋。我心狂跳起来,因为我已经摸到口袋里的东西,那种质感告诉我一定是钱,是可以供我果腹的钱。突然,一只大手也伸进了口袋!我差点惊叫起来。那只大手准确而有力地攥住了我的手,我抖成一团。⑦我极力想将手抽出来,可是我的努力是徒劳的,那只大手的力度不是饥寒孱弱的我所能抵抗的,我绝望地放弃了挣扎,任凭处置:也许是揍我一顿,也许是对全车人宣布我是个贼,也许是把我送到派出所……可是他什么也没做,只是紧紧地攥住我的手。⑧我的手是瘦的,小的,脏的;他的手是厚的,大的,热的。在他的口袋里,两只手就这么攥着,一动也不动。巨大的恐惧笼罩着我,我的眼泪绝望地流下来,无声无息地流了一脸。他仍不看我,只是紧紧地攥住我的手。⑨车厢里的人都没有注意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只有我俩心知肚明。车到站了,又上来几个人,车厢里有了小小的骚动。他向后挪了几步,我只得跟过去,紧贴着他站着。⑩“下站是文化宫站,有下车的请做准备。”那个声音有点嘶哑的乘务员又开始报站。他动了一下,握住我的手犹豫了一下,最后他松开了手,低下头,在我的耳边用只有我才能听到的声音说:“你的手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他开始往前挤,看样子是要下车。他就这样放过我了吗?我先是一阵惊喜,接着脸火烧火燎地热起来,为了他说的那句话……⑪这是十年前的事情。今天,当我坐在属于自己的宽大而舒适的书房里看一本杂志的封面时,想起了十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季里的这件事。杂志的封面是一支燃烧的蜡烛,一只大手兜上来,似乎是在为烛光挡风。烛光把大手映成橘红色,是那种温暖的颜色,这温暖的颜色和这围住烛光的大手,使我的心情不再平静。⑫我很感谢那个男人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他的话:“你的手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这句话,我不断地努力。我不再觉得大城市钢筋水泥的冷漠,人与人的沟通,也许就只需要这么轻轻地一握,你就把温暖传给了别人。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18.选文第③段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9.结合上下文,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填两个词语。20.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我”感激那个男人的原因。21.分析选文第⑪段有什么作用。(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亲·麦子张洁①无数次,我总会在这样的梦境中醒来,但我知道那并不是梦,而是我童年最深刻也最难忘的记忆。②梦中,背景总脱不了老家那金灿灿的六月天。骄阳似火,麦子就是被老家六月的日头烤熟的。那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麦浪,越过道路、溪流,一直向北伸向远方。在太阳的炙烤下,它们翻滚沸腾,冒着热气。我的母亲头戴一顶斗笠,脖子上缠着一条看不清颜色的破烂毛巾,弯腰在偌大的麦田里,一手持一柄锋利的镰刀,一手揽一把成熟饱满的麦子,“霍霍”一下、一下,麦子应声倒地。新割的麦茬暴露在空气中,流出有着独特气味的麦浆。割一段路,母亲就俯身找几根有韧性的麦秸将这些割了的麦子捆起来,放在一条设定的车路上,好让归来的牛车把这些打了捆的沉甸甸的麦子拉走。③就这样,母亲在不断的重复劳作中挪移了自己,也挪移了日光。日头渐渐西斜,被汗水湿透的母亲感到喉头焦渴,她“啪”的一下把镰刀砍插在一捆壮实的麦子上,直起身子,拍拍身上的泥土,趿拉一双沾满泥土混和麦浆的解放鞋走到地头处,“咕咚咕咚”,沉默而满足地喝几口从家里捎来的凉开水……④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一次次在这样的梦境中与母亲相遇,就像一场我必须践行的“约会”。但这场“约会”着实能让我在困厄的时空错位中,随时都可找到前行的力量和勇气。⑤那时候,人际之间就像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一样,简单而朴实。只要不吝汗水,按时节的规律实现和土地的约定,终会有所收获。当然,也并非万事都尽如人意,现实生活也并非没有什么苦难和灾祸,然而,母亲跟千千万万农民一样,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茬接一茬的辛勤践约中,始终守候着一个普通农民的厚道、善良、本分和尊严。母亲一年到头省吃俭用,用这些丰收的麦子为我换来了上学用的本子、笔,还有学费……⑥我参加工作后不久,母亲从乡下专门乘坐了四个多小时的大巴来城市看我。我去车站接她时,恰逢济南的道路堵车,待我满头大汗、火急火燎地赶到车站,她已在汽车总站等了我半个多小时。⑦远远地,视线穿过拥挤的人群,我看到她那熟悉的、佝偻的身影。她正坐在车站里的一处石阶上,不停地朝门口张望,生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了我。我迎上去喊她一声,她回转过身来,见是我,脸上顿时露出欣喜的神色。暑气逼人,她一句抱怨也没有,慢慢蹲下身去,小心打开脚边的一个大布包,仿佛布包里面装着一个她带给女儿的最甜蜜惊喜的秘密!⑧布包打开,我的眼前是一片金黄的麦子:一颗颗饱满的麦仁露出洁白的肉,散发着新鲜的麦香。原来,母亲不远千里来看我,就是为了让我能饱饱地享受这个季节她新打的麦仁饭。⑨我拎起布袋,竟很沉重,足有三十多斤。母亲已近古稀之年,我能想象一位老人从遥远的乡下背着它们辗转进城要花费多少力气。其实,现代生活这么方便快捷,从城市里任何一个角落也能买到一模一样的麦仁饭,但母亲显然并不在乎这些,从小到大,她一直都在想着能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带来我身边,哪怕这份爱再沉,哪怕她自己再累,哪怕到达女儿身边的路再遥远,也始终无怨无悔……(选自2018年3月《齐鲁晚报》)2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23.请按照提示语的结构、字数、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内容。见麦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麦子24.结合语境,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25.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庄严的军礼李春雷①音乐缓缓响起,灯光骤然雪亮。偌大的影院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位瘦高的老年现众,直挺站立着。这时候,电影《长津湖》屏幕上出现一行大字“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老人神色薇直,庄严地举起右侧残臂,敬了一个军礼……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他17岁,他主动报名参军。17岁,首次远行,前方是战场。在丹东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军事技能和时事培训,他完成了从一个山村娃到一名志愿军战士的转变!他个子高、力气大,肖班长让他负责背运炮架和炮弹。战争期间,朝鲜平原地带的房屋,几乎全被炸毁。冬天,冰雪覆盖,气温低于零下30摄氏度。部队只能露天宿营。在雪地上铺一块油布,两人一组,躺倒睡觉。战士们穿着棉衣棉裤,挤在一起,相互取暖。即使这样,每躺下两三个小时,站岗的哨兵就要叫醒大家起来活动,搓手踢腿,蹦蹦跳跳,等到身上回暖,嘴里哈出热气,再躺下。如果不这样,就会被冻僵甚至冻死。作战时,他扛着炮架和炮弹,顶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飞奔着寻找最佳炮位,一次次在生死边缘徘徊。12月轿岩山阻击战时,一枚炮弹在身边爆炸,他两眼一黑,昏了过去……③从此,他失去了右眼和双前臂,被民政部门评定为一级伤残军人,被送进荣军院疗养,吃饭有人喂,衣裤有人穿,便溺有人帮。但他不想这样,他要像保尔那样去生活,替逝去的战友坚强地活下去。④他开始练习自己吃饭。两只残臂太短,均从肘部炸断。他让工作人员在右臂残端系上手帕,将勺子插入,再用牙齿勒紧、固定,而后哆哆嗦嗦地向着嘴巴方向靠近。最初,无论怎么努力,饭菜也送不到嘴里,反而弄得桌上一片狼藉。医护人员心疼他,说:“您是英雄,我们的工作就是照顾您。”他说:“保尔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还能坚持写作呢。”继续练习,10次、100次、1000次、1万次……10多天后,当他把第一口饭菜送到自己嘴里时,他激动得泪流满面。信心大增的他,接着练习穿衣服、洗漱、上厕所等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基本自理后,他又有了新的目标——脱盲。1956年1月,他用颤抖的右臂,工工整整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不久后,他光荣入党。⑤在荣军院里,伤残战友们有的种菜和养猪,有的缝纫和绣花,有的修理三轮车和皮鞋,大都找到了继续奋斗的“战场”。自己才20多岁,虽然缺少两只手和一只眼,但嘴巴还能说话,双腿还能走路,难道让国家养活一辈子吗?不能,绝对不能!⑥不久,他再次做出一个不后悔的决定。他用颤抖的右臂,工工整整地写出了一份申请书——回家种田,支援农业!这出人意料的举动,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国家有明确规定,像他这样的一级伤残军人,由民政部门设置专门机构,供养终身。他,完全可以过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啊。但他,决心如磐!⑦他回到了中漕村。耕田时,牵牛的绳子只能缠绕在断臂上。牛骤然发力,把他的断臂拉出了血。耙冬水田最难。没有手去牵牛鼻绳,就套在一只秃肘上。没有手去掌耙尾,就套上一个圈圈,把另一只秃肘穿进去。开始时,踩不住耙,常常摔在泥水里,冷得直颤抖……千百次地练习,他的动作逐渐熟练,他终于学会了各种农活。⑧战场归来70年,老兵的他用自己仅存的左眼,看着新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强盛。作为一个久历世事、饱经沧桑的老者,他要把自己80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讲给后人听。在学校里,他讲感恩,讲珍惜。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只有好好学习,努力成才,才能回报父母,回报国家。对机关干部,他讲勤政,讲敬业,鼓励他们拼搏奋斗,勇于担当……讲这样的课,他分文不取。他说,我是志愿军老兵,国家有优厚抚恤。我决不收费,我只尽义务。每逢宣讲,他总是身穿老式军装,他用残臂致敬的军礼,更是让现场听众热泪盈眶……⑨党史学习教育时,他在烈士陵园讲战争故事。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椅子,他不坐,站着讲。讲了一个小时,仍然笔直站立着。他说,面对烈士,面对战友,我怎么能坐下?平时走路,他总是昂首正视、步履稳重。从背后看,虽然袖管空空,但劲风吹过,更加威武。路人会说,这是一个军人,标准的军人。路人不知道,这还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一级伤残军人!⑩当电影里的志愿军战士们集合时,他也不自觉地站直身子,举起右臂,大声地报出了自己的部队番号和姓名:“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35师105团3营7连4排60炮班战士李化武!”⑪他直挺挺站立着,泪流满面。⑫向战友致敬!向岁月致敬!向历史致敬!(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6.本文回忆了抗美援朝战士李化武“保尔式”的一生,请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1)(2)在疗养院,他学习生活独立和脱盲,光荣入党。(3)(4)退休后,他到处宣讲革命见闻感悟,分文不取。27.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老人神色凝重,庄严地举起右侧残臂,敬了一个军礼……28.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⑥段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但他,决心如磐!29.分析第③段的作用。30.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开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回忆。B.选文第②段画浪线句子是自然环境描写,恶劣的环境更能突出战士生活的艰苦。C.选文第⑩段中他准确地报出部队番号,意在表明他虽年老但仍保持极好的记忆力。D.选文第⑫段用排比句、祈使句作结,抒发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敬意,深化主题。(七)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牛肉面①墙上的时针指向晚上十点,看来不会再有客人了,我穿过店堂,打算把卷帘拉下来。②我在这个城乡结合部开的牛肉面馆,生意还算不错。斜对面有一个建筑工地,建造高档住宅区,建筑工人都是外地民工,中午吃公司订购的盒饭,【A】下午下班后,就有很多民工到我店里吃牛肉面,我那仅放着六张条桌的店堂人声鼎沸。③卷帘门拉到一半,门外传来一个声音:“老板,能不能烧一碗牛肉面?”④【B】借着店内的日光灯,我看到一位老民工,至少有六十多岁,黝黑的脸,额头、眼角布满细碎的皱纹,神情憔悴而疲惫,衣服上还有沙灰的残迹。⑤有生意上门,自然欢迎,我把卷帘门推回原处,说:“当然可以,请进店。”⑥老民工走进店,坐在靠门的桌边,我快速走进操作间,让星子重新打火烧面。⑦面烧好了,我端出来放在他面前。左右无事,我便在侧面桌边坐下,好奇地问:“大叔,您是外地人吗?怎么这么大年纪还出来打工?”⑧老民工显然是健谈的人,边吃边说:“哦,我是江苏人,叫苏三弟。出来打工有五年了,前些年在杭州郊区,今年才到这里。我们家乡有河有塘,早些年我承包鱼,一年能挣上三五万。但是五年前上游水源边建了工厂,县里财政上去了,可是环境全污染了,我养的鱼也没人要,说是重金属超标。没办法,我只有出来打工,今年我的两个儿子也跟我来了。他们还没有成家,我得给他们每人造间房子,才能让儿子娶媳妇进门。”⑨我说:“原来如此。那您怎么这个时候才来吃面呢?他们都是晚饭时间来的呀。”⑩苏三弟苦涩地笑笑,说:“我年纪大了,不比年轻人,老板也不放心让我上脚手架,就让我看管工地。晚饭时间,就是我的工作时间,我要归置好工具,看管好东西,防止丢失建筑材料,只能先吃两个面包垫垫肚子。等把一切归置好,才出来吃碗热面,等会儿再回去看工地。”⑪我恍然大悟,深深地佩服苏三弟的勤劳本分,心想:就冲他这份慈父情怀,下次来多给他放点儿牛肉,略表心意。⑫苏三弟吃完牛肉面,满足地舒了口气,付了钱走了。⑬此后一连六个月,苏三弟都会在晚上十点左右来我店里吃牛肉面,我本着不赚他钱的心思,多放了一份牛肉进去。⑭年底苏三弟回家过年,他特地来店里向我辞行,还说感谢我这半年的照顾,他不会忘记我的好意。⑮元宵节过后,建筑工地又开工了,我以为苏三弟还会来我店里吃牛肉面,就推迟了关门时间,直到十点半才打烊。但是让我感到意外是,他再也没有出现过。⑯我知道建筑工地招收的外地民工流动性很大,自然无从打听,但是我心里默默祝愿苏三弟日子越过越好。⑰中秋节过后没几天,我突然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是一袋面粉和五条干鱼,我以为送错了,一看地址和姓名,明明白白写的是我。满腹狐疑中,我打开货物,发现在干鱼包里夹着一张信纸。我打开一看,原来是苏三弟儿子代父亲写的,信中说感谢我为他做的特别版牛肉面。⑱县里关停了造成污染的工厂,现在天更蓝,水更清,养出的鱼销路很好,他们在家里也能赚大钱,因此就不出来了。面粉送我,店里用得着,干鱼是特产,给我尝尝。⑲读着信,我欣慰地笑了。31.请按照时间顺序,以牛肉面为线索,从“我”的角度概括文章内容。3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A】下午下班后,就有很多民工到我店里吃牛肉面,我那仅放着六张条桌的店堂人声鼎沸。(从词语运用的角度)【B】借着店内的日光灯,我看到一位老民工,至少有六十多岁,黝黑的脸,额头、眼角布满细碎的皱纹,神情憔悴而疲惫,衣服上还有沙灰的残迹。(从描写方法的角度)33.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4.在内容上,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都以“读着信”收束,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不同作用。(八)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面小题。雪莲花儿开乔正芳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出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③杨灿灿咬了咬牙,眼中含着泪花,低声地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④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⑤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艰险,特别是最后一站的边防哨所,常年积雪覆盖,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是一座据说连鸟儿也无法飞越的“孤岛”。⑥杨灿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这个哨所时的情景:由于海拔高,山风特别大,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坠着硕大的石头。战士们每天巡逻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处处怪石嶙峋、险情暗伏;如果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更加危险。由于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大雪封山时蔬菜不能及时补给,战士们个个皮肤粗糙,嘴唇干裂。看见她们前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⑦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等各种宝贝,招待这些勇敢的女客人。有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还特意用烧开的雪水泡了老家寄来的绿茶。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她紧紧地握着小战士皲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⑧今天,她们这群被称为“高原上的百灵鸟”的文艺女兵们再一次登上了这个海拔4000米的雪山哨所。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说笑着,新队长蒋小妮问:“战友们,你们最喜欢看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一个战士说:“我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另一个说:“我喜欢听《我的祖国》,那高亢雄壮的旋律,每次听都让人热血沸腾。”⑨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说的美!”⑩“别混说,”老班长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忘了这是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气温零下二十摄氏度呢!”⑪这个战士自觉失言,不禁红了脸。⑫吃完饭,战士们集合,站到了外面,腾出宿舍给女兵们做了化妆间。⑬演出开始了。哨所前的冰地上,霎时暖意洋洋,战士们围成一圈,凝神观看着。⑭首先上场的是蒋小妮,她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清澈嘹亮的歌声飘荡在雪山之巅,飘荡在战士们的心里。接着是吴丽红、袁圆……⑮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战士们齐齐回过头,满怀期待的目光望过来——忽见眼前一亮,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转腰肢,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打开……⑯所有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天哪,这个杨灿灿,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⑰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舞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打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⑱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在心里涌起了滔天的巨浪。班长默默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小心地铺在了旋转着的杨灿灿的脚边。所有的战士们全都脱下了棉大衣,恭敬地放在了这株圣洁的雪莲边……⑲风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灿然盛开!⑳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下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接到消息,自己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选自《2019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35.小说按照杨灿灿的故事展开情节,请按照时间顺序填写情节内容。杨灿灿第一次到这个海拔400米的雪山哨卡慰问演出,大男孩们拿出“宝贝”招待她⟶_____⟶演出队出发时,杨灿灿不听新队长劝告,坚持再次慰问雪山哨卡⟶_____。36.题目“雪莲花儿开”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文章题目含义。37.结合第⑦段划横线句子,简要分析小战士的形象。38.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舞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打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39.读者对第⑳段有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删去,也有人认为不能删去。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要叙述理由。(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登“天眼”的老人①一路有雨,雨不大,一路有风,风亦不大。这是春雨春风,正好不热不冷。从贵阳出发,颠簸几个小时后,到达中国天眼广场。先是参观南仁东纪念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身影,穿行在风雨中,跋涉在崇山峻岭中,震荡在人们心目中。②要去观摩中国天眼了,公告牌介绍得很清楚,从这里到达中国天眼的位置,共需攀登668级台阶。抬望眼,一道木质台阶如天梯,一阶阶盘旋而上,直达云雾深处。平地观山,视角所限,阶梯如一块块木板,搭在陡坡上,看不出阶梯之间的层次。③依旧是风,依旧是雨,在春雨春风中,在绿树掩映中,映山红围绕阶梯,挂满山坡。前天,我的腿部肌肉严重拉伤,平地行走已是勉力而行,这么高,这么陡,还有这湿滑的阶梯,能够攀登上去吗?我心里不仅嘀咕起来。④吵吵嚷嚷中,一个旅行团出现了,全由老年人组成,有男有女。看样子,年纪最轻的也是古稀之年了。他们在阶梯前集合完毕后,女领队介绍了阶梯的情况,无非是有多高,有多陡,有多湿滑。她建议大家自由选择,量力而行。画外音很明白,“在下面看看,不要上去了”。有几个老人不假思索大声说:“上!这么远的路,专门为看中国天眼而来,干嘛不上?”一些老人互相商量一会儿,表示也要上去。还剩几个老人,抬头望几眼阶梯,低头思量一会儿,畏葸再三,摇摇头,摆摆手,显然是放弃了。⑤这时,率先表示要登山的一位老人往前几步,站在这几位老人面前,伸出一根手指,点着他们说:“你,今年才76!你,今年刚满80!你,在我面前,还是个小毛头,才71,我都86了!千里迢迢来是为什么?这个团队我年龄最大,我落下过一场活动吗?”⑥所有的老人几乎同时愣了一下,然后互相看看,好似集体犯了错误。一位老人举起一只拳头,喊了一声:“上,都上,不到天眼非好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回头嗔道:“什么时候都改不了你那‘大男子主义’。别忘了,不管出门还是在家,都是我在照顾你!”刚才说话的老人马上改口高喊:“不到天眼非好女!”这对老夫老妻的幽默引来大家一片笑声。说话间,老人们开始登山了,那个自称年纪最大的老人,健步走在最前面。⑦我想看看老人们到底能否爬上山头。俗话说,老者不以筋骨为能,八十黄忠不服老,让无数垂暮之人心生豪情。但不服老,只是态度,身体情况还是得实事求是,爬高争胜,毕竟是一桩体力活儿。起初,我跟在老人后面,上到大约200个台阶的平台时,大多数老人开始休息。刚才他们在决定上山与否时,我也在场,一路上,他们不时瞥我一眼。我估计他们要到此为止了,怕他们难堪,便甩开他们先往上走。⑧台阶确实陡峻而湿滑,一脚踩上去,必须踏稳了再举步。爬到后来,每上一阶,都要举全身之力。漫山的青松翠柏环绕,细雨打在树梢,如旷野遥远的软侬私语;轻的风,细的雨,呵护着野花野草;最是那映山红,花枝轻柔,花朵潮红,似乎懂得自己正是人们心仪的美丽。被夹持在树木花草间的木质台阶,好似恢复了生命,风雨中,在脚下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时而传来人语,在风雨草木的过滤下,续续断断。到了500级平台,前后望去,此时此地唯我一人。切莫急,趁着这个空当,缓一缓,恢复体力,看天看地看花草,俯仰之间,体味一番天高地阔,清洗一下心中尘埃。⑨不一会儿,脚下人声渐近,低头看,几位老人已到眼前,而走在最前面的依旧是那位自称最年长者。他气喘吁吁,边走边回头招呼同伴,而脚下看起来却相当_______。他朝我微微一笑,我也回以微笑。我知道他们要在此处休息,便离座而去。⑩终于爬上了制高点。天上云雾缭绕,有篮球场那么大的一块蓝天刚从云雾中露出来,又迅速隐入云雾中。低头,一只巨大的“锅”_______在更大的山坳中——这就是中国天眼啊,中国科学家的惊世杰作!所有的人都在低头观摩,举着各式照相机、手机,所有的人都在想办法使自己能与中国天眼同框。我一边欣赏着这科学家的杰作,一边想,那些老人能否到达制高点?究竟有几个人能够到达目的地?几乎是前后脚,一些老人已经上来了,率先到达的竟然又是那位自称年纪最长者!⑪说实话,我心下有些愧怍,凭什么怀疑那些老人的体力?人老了,体力固然是要下降的,但除了体力,驱动人的内核却是热情和毅力,也从来都是热情和毅力。今天游人众多,许多年轻人止步山下,或半途而返,最终爬上山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那些老者看起来精力更旺盛,比他们年轻一些的人,爬上来了,看一看天眼,心事已了,便要返回了。也许,因为年事已高,出来一趟不容易,老人们兴致便格外高。他们在中国天眼前欢呼雀跃,转着圈儿从不同角度观摩,兴致勃勃,乐此不疲。他们观看着,游玩着,也不忘盛赞这盛世辉煌。他们都是经历过无数世事风云的人,他们有着漫长的纵向比较经验,他们更能体察到中国天眼后面所_______的微言大义。40.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轻盈
放置
蕴藏 B.轻盈
镶嵌
蕴含C.轻捷
放置
蕴含 D.轻捷
镶嵌
蕴藏41.文章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2.联系上下文,赏析文章中划横线的句子。①一位老人举起一只拳头,喊了一声:“上,都上,不到天眼非好汉!”(从人物描写的角度)②几乎是前后脚,一些老人已经上来了,率先到达的竟然又是那位自称年纪最长者!(从词语运用的角度)43.文章以《登“天眼”的老人》为题目,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44.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除了体力,驱动人的内核却是热情和毅力,也从来都是热情和毅力”这句话的理解。(十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张捞纸帘,几许少年心事明前茶①小朱至今记得自己学习编竹帘的起始:中考结束,他们这拨野马驹都兴奋过了头,半月之内,小朱闯了两次祸。一次是削篾作剑,在竹林里玩侠客激战游戏时,竹剑不留神戳到小伙伴眼角,血流满面,差点让人瞎了;另一次是偷骑人家的摩托车,下坡时连人带车翻沟里去了,小朱倒没事,后座上的小伙伴小腿骨折。②两次事故,赔掉父亲一整年做捞纸帘的钱。加上小朱中考成绩不理想,上不了高中,父亲整整一个礼拜,脸沉得像黄梅雨天的一大块生铁。小朱的心也足足绷了一个礼拜,最后,他听到父亲淡淡地说:“跟我学手艺吧,如今泾县的宣纸有一半都出口国外,捞纸帘不够用,我跟你妈忙不过来。”③惩戒来得如此之轻,小朱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依照他的倔脾气,还是犟了一句:“我可不学织帘子,坐在织机前屁股一天不能抬,闷都闷死人了。”④父亲呛他一句:“你暂时还没资格上织机。你这毛躁性子得打磨,先抽竹丝,再学着在成品帘子上抹吧。”⑤朱家世代做捞纸帘,一幅细密的竹帘,四周钉上木框,就可以在纸浆池子里来回荡漾,让纸浆在竹帘上薄薄地附着。竹帘倒扣,轻轻掀起,一层湿纸便留了下来。捞纸帘的质量是否过硬,是手工宣纸是否匀、平、光的第一步。⑥跟着父亲学做捞纸帘,一开始,小朱只做一件事:父亲剖好竹丝,他把竹丝从铁板上一个直径不到2毫米的圆孔里穿过去,左手穿,右手拔,只听“刺啦”一声,一团竹绒就在铁板左侧浮现。穿过孔洞的竹丝,横截面就由方形变成圆形。这个工作单调又考验人的利落,抽拔的速度不够快,不是竹丝半截断掉,就是抽到一半竹丝卡在孔洞里。抽拔竹丝的工作做了两天,小朱的手就开裂了,涂护手霜也不管用,那些升腾的竹线,把手上的油脂都带走了。⑦不过,他好像不反感这项工作,空气里充盈着新鲜竹汁的味道,涤荡肺腑。父亲偷眼瞄看儿子,他将一小束抽拔成圆形的竹丝举起来,迎着阳光观瞧,脸上有微微的惊讶与得意,父亲就安心转过脸去织竹帘了。⑧抽拔竹丝,是为了编好的竹帘紧密匀实。如果竹丝的横截面是方的,编织成的竹帘在捞纸过程中,竹丝的棱角会翻滚,帘上留下的纸浆就有厚有薄。⑨竹丝从圆孔中穿过去,就像穿过自己曾经无穷无尽的少年时光,无穷无尽的白日幻想。动作熟练后,小朱居然经常想起他初三时喜欢过的一个女孩,她甩着高马尾,去上县一中了。小朱知道自己今生可能不会再与地有任何交集……小子心里,浮上了一点怅惘。这点怅惘像竹绒一样,“刺啦刺啦”地在他心头升起来,越聚越浓,赶也赶不走。⑩小朱知道,他必须在工匠之路上继续向前走,他将与大部分同龄人分道扬镳,他将留下来与老家的青山绿水发生永久的关联。他脸上的青春痘迅速消隐了,脸庞长开,眉宇间长出沉静之色。他学会了为捞纸帘上漆。漆树林里割来的土漆,要用揉成团的丝绸在竹帘上抹匀。如果用棉布蘸漆来用,会在竹帘上留下很多细小的棉花毛毛,很难处理。漆涂完之后,再用猪鬃毛刷子刷匀,摊晾在太阳下,等着漆面氧化成膜。⑪最后,小朱终于学会了编织捞纸帘。小朱跟父亲说,他亲手制成的这第一张帘子不要卖,他要留个纪念。父亲只答了一个字:“成。”⑫小朱卷起那张帘子,就出门去了。他去了女孩家。大门紧闭,透过大门的缝隙朝里望,里面的荒草过腰,一棵巨大的柿子树已经开始落叶,显露出那一树娇艳甜蜜的果实,像小灯笼一样明亮。问过邻居,邻居说,邻居说,自打女孩考上县一中,家里就把宣纸作坊转手给女孩的舅舅,全家搬到县城去了。⑬小朱推了推门,竟然发现大门虚掩着,他进去,惊飞了草丛里的宿鸟。他把捞纸帘挂在女孩家的门廊上,四下里静悄悄的,只有西风扫落柿叶的轻响,只有风势催动白云的轻响。天那么蓝,云那么浓,帘子筛下的光影那么齐整。一个少年的心事,在这里有了安静的交代。⑭那一刻,小朱知道自己桀骜不驯的少年时光,已经流过。(文章有删改)45.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46.请从描写的角度品味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47.第⑬段画直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48.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段含义的?49.请为小朱写一篇小传。(不超出所给字格)
专题12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那一束光①我坐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火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一上车我就打电话告诉母亲。母亲很高兴:“大概几点钟到?”我不免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电话里一阵沉默。②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③父亲在世时,我们都习惯这种沉默,此时却让我内心紧缩。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因为每次母亲都会责怪我:“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④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脱口而出:“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母亲很高兴,竟一口答应下来。⑤想想这个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⑥我们都知道,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火车通过那个道口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夜色中让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回事?⑦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估计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此时一阴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1分钟前驶过松林村。⑧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⑨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⑩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只好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⑪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⑫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⑬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⑭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又过去了!⑮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⑯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⑰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⑱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作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8日,有删改)1.围绕“见面”,请简要概括选文情节。火车经过家乡,“我”与母亲约定招手见面。→__________→“我”不甘心,与母亲约定返程再次“见面”。→__________2.第⑤段中,面对“这个提议”,为什么“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⑬段中的划线句。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4.文章以“那一束光”为题,好在哪里?5.简要分析第⑱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答案】1.天黑、车快,“我”和母亲没有“见面”
母亲手电筒的那一束光让我们“相见”
2.感觉“意外”是因为“我”的建议有些突然,可母亲答应得很爽快。感到“为难”是因为体谅到母亲深夜见面的辛苦,却没办法再改变(不知道能不能见面,怕让母亲白跑一趟)。
3.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努力想要看清窗外景物的样子,表现出“我”渴望看到母亲的急切心情。
4.一指手电筒发出的光;二指母亲对儿子的爱;三是母亲让“我”在黑夜中能够找寻到故乡,不让我迷失人生的方向;四是那道光是对“我”内心思念母亲及思乡的抚慰。(答出两点来即可。)
5.表达了“我”想与母亲“见面”而让母亲两次深夜在路口等待的心疼和愧疚。读了这篇文章,我发现在母亲的心中,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因为母亲的一句唠叨、一次疏忽而发脾气,这是多么不应该呀。我们要理解母亲,用自己的行为回报母亲。【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梳理。题干中要求围绕“见面”简要概括文章情节,梳理文章情节时在紧扣关键词“见面”的基础上,结合已知的情节内容定位答案区域,缩小解题范围。从已知的第一个情节“火车经过家乡,‘我’与母亲约定招手见面”分析,结合第①段中“我坐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火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第④段中“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分析,可定位该情节的区域为第①到第④段。从已知的第二个情节“‘我’不甘心,与母亲约定返程再次‘见面’”分析,同时结合第⑩段中“我不甘心,对母亲说”以及“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分析,可定位该情节的区域为第⑩段。第一空: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第一空答案区域为第⑤到第⑨段,紧扣关键词“见面”进行概括即可。结合第⑧段中“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分析,可概括出情节为天黑车快,“我”与母亲未能见面。第二空:结合第二个已知情节进行分析,答案区域为第⑪到第⑱段,结合第⑭段中“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分析,可概括出该情节为借助手电筒的一束光我们“相见”。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题干分析,应在理解“这个提议”的基础上,紧扣关键词“意外和为难”。结合第④段中“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分析,可以概括出“这个提议”为在火车上约定招手会面。结合前文第④段中“母亲很高兴,竟一口答应下来”分析,因为母亲爽快答应感到意外。结合后文第⑥段中“火车通过那个道口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分析,“为难”在于不确定能否见面,怕母亲白跑一趟。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作答时结合题干要求进行针对性答题,分析句子时应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本题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擦拭、罩住、遮挡、搜寻”等词为动词,结合第⑪段中“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分析,写出“我”努力想要看清窗外景物的情形,结合后文中“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分析,表现出“我”渴望见到母亲的急切。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分析标题的好处,要联系全文内容及主旨进行分析。结合第⑭段中“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分析,可知“那一束光”指母亲在路口等待与火车上的“我”相见时的那一束手电筒光。结合文章第⑨段中“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分析,可概括出母亲因“我”突然的提议不顾年迈的身体在黑夜冷风中等待,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这一束光是母爱的体现,能够照亮孩子回家之路。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第⑱段中“一晃而过的黑点、三四米宽、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进行分析,同时联系文章第⑨段中“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分析,概括出母亲因“我”的突然提议两次深夜在路口寒风中等待,表达出作者对于母亲的愧疚之情。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孩子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体会母爱的伟大,回想生活,表述自己未来对待母亲母爱的态度与做法即可。(二)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路张弯①乡村的早晨由不得人一直懒懒地恋在床上。窗外树丛间一拨拨不知名的鸟儿,还有父母养的那些鸡和鹅,此起彼伏的叫闹声从五点钟起就一直没消停过。②东子起床到门外,见父亲正用白铁皮做的那种圆形烧水炉子烧开水,块状柴片搁进去,火苗夹着烟呼呼往外窜。爷爷也早起来了,一手撑着拐杖,静静地靠在门东边的檐墙上看着。③东子跟父亲说:“电水壶烧开水,快,简单,也便宜。”父亲不以为然,说:“田都返包给村里了,如今当‘地主’了,一个大早上不找点事干,心里缺点什么似的寥得慌。拣柴,生火,烧水,帮你妈烧个早饭,一个早上就过去一半了。”④一直以来,在父母的意识里,早晨是一天里与上午、下午一样区分得十分明确的时间段,“一赶早,二赶饱”是父亲的口头禅,他总是抢在早上把一天里要做的事做完许多。⑤当所有的水瓶装满,父亲熄灭炉子,对东子说:“锅里煮的绿豆粥也该好啦,你们先吃吧,我嫌烫,先到圩里的七担塘去扳一些茭瓜、打一些莲蓬子回来,给你们尝个鲜。”⑥东子依稀记得,七担塘是他们家最远一块田地的名字,距离村庄三四里路,在大圩的中心沟旁。那里有一方水面不小的荷塘,一湾沟滩长满野茭瓜。⑦父亲折身去屋里推他的三轮电动车。东子说:“开我的车去吧,我也去圩里转转转。”⑧父亲愣了一下,望一眼墙边的爷爷,说:“也好,把你爷带上,一道去田野串个风。”⑨东子看见爷爷的眼神里漫过一阵欣喜的慈祥。⑩父子俩合力把爷爷搀扶到后座上,东子发动车子,朝村外田野开去。⑪圩野中的混凝土路面很平直。没有城市那种修剪得整齐划一的行道树,两边是矮矮丛生的绿油油的杂草,零星开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让路面显得更亮眼更干净。路上很少行走的人,往来多是电瓶车,或者从外面办事、镇上赶集回来的轿车、货车。⑫东子把车开得很慢,会车时,认得爷爷的人和爷爷打招呼“老家伙,带孙子到田头里来逛逛”⑬认得父亲的人和父亲打招呼:“不做地了心里痒痒吧,三代人开个车子去圩里兜风”⑭车窗敞开着,爷爷的眼一直盯着窗外,嘴里喃喃道:“就是这条下圩田的路,一晃几十年啦。”⑮东子心一酸。他听父亲说过,爷爷的一条腿就是病在这条路上。⑯那年“双抢”突降大雨,他们家七担塘田里的稻把子还堆放在田埂上。广播里说至少三四天的连阴雨,爷爷不忍心让那些金子样的稻谷生出白芽来,顶着雨,用那种两头包铁的尖担,将稻把子一担一担往村头的晒场上挑。尖担挑稻把子中途是不能歇息的,爷爷有力气,从来都是用尖担一趟趟地往返。⑰但那一次,赤脚的爷爷太急了,在这条当时仅一米来宽、满是泥泞的乡路上狠狠地摔了一跤。本以为红肿的腿疼过一阵就没事,哪知几天后不见好,被人抬到医院,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一条腿再也不能平稳地走在他心心念念的田野中了。⑱在外打工的父亲回来接过种田的担子,并做了队长。他挨家挨户地动员,说服整个村的人,重新调剂田亩,把这条路加宽到三米,铺上石子,然后家家户户添置了平板车、拖拉机甚至小四轮,从此结束了稻把子肩挑人担的历史。⑲东子在城里结婚的那一年,这条路经国家拨款拓建成四米宽的水泥路。他买了车,从城里的小区到村里的家,一脚油门,一个小时多点的时间。⑳眨眨眼,七担塘到了。父亲套上长简靴,猴急地走进滩地茭瓜丛,一会工夫扳出许多白净的茭瓜,喊东子:“来,抱到后备厢里去,下午回城里带一些。”㉑车后门的窗玻璃一开到底,爷爷在后座上看着忙活的父子,忽然念出一句俗谚来:“茭瓜不是菜,八月把肚(子)带。”㉒不远就是荷塘,迟开的荷花和早熟的莲蓬子在荷叶中摇曳,东子问爷爷:"爷爷,那个说荷叶荷花的谜语怎么说来着”㉓“大在上面遮风挡雨(荷叶),娘在水下受苦受难(莲藕),儿子生的饱鼻大眼(莲蓬),女儿生的个个好看(荷花)。”爷爷吐字有些模糊,但东子每一句都听得清晰明白。6.选文第⑯—⑲段插叙了哪三件事?7.请分析选文第⑥段的作用。8.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父亲愣了一下,望一眼墙边的爷爷,说“也好,把你爷爷带上,一道去田野串个风。”9.结合上下文,揣摩第⑭段划线句中爷爷的心理,请以第一人称表述出来。爷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某文学期刊《农民之友》设有“家风家训”“乡音乡貌”“一村一品”“传经送宝”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此文请分别从文章内容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答案】6.示例:①爷爷挑尖担时在仅一米宽的小路上摔了一跤,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一条腿瘸了;②父亲做了队长后,说服全村人,把小路加宽成三米的石子路;③国家拨款把乡路修成宽四米的水泥路。
7.示例:交代七担塘的位置和环境。为下文插叙爷爷到七担塘挑稻把子摔病了腿和仅一米的泥泞小路逐步加宽成四米的水泥路等事情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8.示例:“愣”是描写父亲的神态。表明东子的提议出乎父亲的意料。父亲没想到东子还愿意去地里,还对农村田地有着感情。这种转变也让父亲感到高兴。
9.示例:自从腿摔瘸了之后,我就没出下过田。外面真是变了大样啊!现在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出趟门都开起了轿车、货车。难走的小路修得这样平坦宽阔,再也不用肩挑人担,再也不会有人摔倒!
10.示例一:推荐给“家风家训”栏日。内容上,文章叙写东子一家祖孙三代去七担塘抱茭瓜,打莲蓬子的故事。主题上,表现三代人勤劳,纯朴。互敬互爱的良好家风。示例二:荐给“乡音乡貌”栏目。内容上,文章写东子一家相孙三代见证一条乡路由泥泞小路加宽成水泥路的故事。主题上,以乡路的变化为切入口反映中国农村面貌巨变。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升。歌颂国家扶农助农的好政策。【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分析⑯—⑲段,由“将稻把子一担一担往村头的晒场上挑”“赤脚的爷爷太急了,在这条当时仅一米来宽、满是泥泞的乡路上狠狠地排了一跤”“被人抬到医院,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一条腿再也不能平稳地走在他心心念念的田野中”等句子描述可知,第一件事是:爷爷挑尖担时在仅一米宽的小路上摔了一跤,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一条腿瘸了;由“在外打工的父亲回来接过种田的担子,并做了队长”和“说服整个村庄的人,重新调剂田亩,把这条路加宽到三米,铺上石子”可知,第二件事是:父亲做了队长后,说服全村人,把小路加宽成三米的石子路;由“这条路经国家拨款拓建成四米宽的水泥路”可知,第三件事是:国家拨款把乡路修成宽四米的水泥路。7.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的分析能力。第⑥段讲述的是东子记忆中的七担塘。“七担塘是他们家最远一块田地的名宇,距离村庄三四里路,在大圩的中心沟旁”这里可以给读者介绍七担塘的地理位置;“那里有一方水面不小的荷塘,一湾沟滩长满野茭瓜”则是交代七担塘的自然环境。这一段交代这些信息,可以为下文插叙东子爷爷曾经在七担塘挑尖担稻把子的故事做铺垫,进而也可以将这条又窄又泥泞的小路渐渐加宽成现在的宽阔水泥路的故事营造背景,这样写可以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8.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和理解。“愣”是一种神态描写,这里是描写父亲失神的表现。联系上下文可知,父亲对东子能主动说“开我的车去吧,我也去圩里转转”而感到出乎意料,这样东子的爷爷也可以一块出去转转,从这里可看出父亲对东子能想到带上爷爷也一块去走走的做法感到非常高兴的心理。9.本题考查主观表达。联系下文可知,爷爷喃喃说道的“这条下圩田的路”不光是一条路,也是爷爷年轻时代的记忆。东子的爷爷在那年“‘双抢’突降雨”时,为了不让稻谷长出白芽,就“将稻把子一担一担往村头的晒场上挑”,结果却在这条路摔跤落下了脚瘸的病根。所以这么多年过去又看到这条路,东子的爷爷心中可能会想:多少年过去了,自打我腿瘸以后就再没有来过这里。外面的世界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呀!现在农村人也都渐渐地开起了货车、小轿车,难走的小路变成了这般又宽又平,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有人因挑担而摔伤!意近即可。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示例一:从选材角度来说,本文内容选取的是东子一家人沿着这条乡村路去田野上转转的经历,这段经历可以让我们由个人的见闻感受到乡村容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从主题角度来说,一条小小的乡路,从曾经的又窄又泥泞的一米小路,变成三米的石子路,再变成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这些正是乡村变化日新月异的证明,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国家帮扶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好政策。故本文可以推荐给“乡音乡貌”栏目。示例二:从选材角度来说,这篇文章写了东子一家祖孙三代人坐车去七担塘扳抱茭瓜,摘莲蓬的故事。东子的爷爷曾经为了保护稻谷可以去挑尖担稻把子”,“父亲加宽水泥路,在家里面不劳动就闲得慌”这些也能反映东子家家代代人都是勤劳淳朴的;从主题角度来说,文章结尾以“艾瓜不是菜,八月把肚(子)带”和“大在上面遮风挡雨(荷叶),娘在水下受苦受难(莲藕),儿子生的饱鼻大眼(莲蓬),儿生的个个好看(荷花)”的俗语收束全文,这些俗语让东子领悟了老一辈们为了子孙后辈的幸福所经受的苦难,所以还有传承家风的情感主题。故本文可以推荐给“家风家训”栏目。(三)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小提琴的力量①每天黄昏,我都会带着小提琴去湖畔的公园散步,在如血的夕阳中拉一曲《圣母颂》。我喜欢在那悠扬婉转的旋律声中编织自己美丽的梦想,让琴声把我带入田园诗般纯净恬淡的生活中去。②那天中午,我驾车回到别墅。刚刚一进客厅门,我就听见楼上的卧室里有轻微的小提琴的响声,“有小偷!”我一个箭步冲上楼。果然,一个少年正站在那里抚摸我的小提琴。那个少年头发蓬乱,脸庞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鼓鼓囊囊,我瞥见自己放在床头的一双新皮鞋失踪了,看来他是个贼。我用结实的身躯堵住了少年的逃路,这时,我看见他的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刹那间,我突然想起了记忆中那块青色的墓碑,我愤怒的表情顿时被微笑所代替。我问道:“你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鲁本吗?我是他的保姆,前两天我听他说有一个住在乡下的外甥要来,一定是你了,你和他长得真像啊!”③听见我的话,少年起先一愣,但很快就说:“我舅舅出门了吗?我还是先出去转转,待会儿再来看他吧。”我点点头,问那位少年:“你很喜欢拉小提琴吗?”“是的,但我很穷,买不起。”少年回答。“那我将这把小提琴送给你吧。”我语气平缓地说。他疑惑地望了我一眼,但还是拿起了小提琴,临出客厅时,他突然看见墙上挂着一张我在悉尼大剧院演奏的巨幅彩照,于是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栗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跑远了。④那天黄昏,我破例没有去公园散步,妻子下班回来后发现了这一反常现象,忍不住问道:“你心爱的小提琴坏了吗?”“哦,没有,我把它送人了。”“送人?怎么可能!你把它当成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说得对。但如果它能够拯救一个迷失的灵魂,我情愿这样做。来,你愿意听一个故事吗?”妻子疑惑地点点头。⑤少年时,我也曾和那少年一样。有一次,我爬进一幢公寓的某户人家偷盗。当我潜入卧室时,我突然发现有一个和我年纪相当的女孩半躺在床上,那位女孩看见我,很快就镇定下来,微笑着问我:“你是找五楼的麦克劳德先生吗?”我机械地点头。“这是四楼,你走错了。”女孩的笑容甜甜的。又说:“你能陪我坐一会儿吗?我病了,我很想有个人跟我聊聊天。”⑥那天下午,我和那位女孩聊得非常开心。准备告辞时,她给我拉了一曲《希芭女王的舞蹈》。看见我喜欢听,她又索性将那把阿马提小提琴送给了我。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公寓,忽然发现那幢公寓楼竟然只有四层,那位女孩早知道我是一个小偷,她之所以善待我,是想体面地维护我的自尊!后来我再去找那位女孩,她的父亲悲伤地告诉我,患骨癌的她已经病逝了。我在墓园里见到了她青色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一首小诗,有一句是:“把爱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⑦妻子泪流满面,她激动地说:“亲爱的,我是多么感激那位让你成长为优秀小提琴演奏家的女孩啊!”⑧三年后,在一次高中生的音乐竞技中,我担任决赛评委。一位叫梅里特的小提琴手凭借雄厚的实力夺得了第一名!评判时,我一直觉得他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颁奖后,梅里特拿着一个小提琴匣子跑到我面前,脸色绯红地问:“布里奇斯先生,您还认识我吗?”我摇摇头,“您曾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直到有了今天!”他热泪盈眶地说,“那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我以为我彻底完蛋了,但是您让我重拾自尊,让我心中再次燃起了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⑨梅里特含泪打开琴匣,我一眼就瞥见自己的那把阿马提小提琴正静静地躺在里面。他紧紧搂住了我,三年前的那一幕顿时重现,原来他就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鲁本”!我的眼睛湿润了,仿佛又听见那位女孩凄美的小提琴曲,但她也许永远都不会意识到,她的纯真和善良曾经是怎样拨动了两位迷途少年的心弦,让他们重树生命的信念!11.具体写出选文中“我”和“梅里特”的经历相同的地方。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1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14.分析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颤栗”的表达效果。15.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6.选文第⑤⑥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答案】11.他们都做过小偷,别人都通过假装认错人的方式原谅了他们,他们都被赠予了一把小提琴,他们都在小提琴演奏方面取得了成就。
12.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的灿烂,渲染了拉提琴时温馨静谧的氛围。
1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答出设置悬念即可)
14.“颤栗”是颤抖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明白了“我”就是这间屋子的主人,感到震惊恐慌。
15.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里特再次见到“我”时的激动,表达了他对“我”的由衷感激。
16.插叙,记叙了一个小女孩维护了“我”的自尊,鼓励“我”走上正途的故事,突出了小女孩的善良、有爱心,交代了上文“我”帮助少年的原因。【解析】1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由第②段“那个少年头发蓬乱,脸庞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鼓鼓囊囊,我瞥见自己放在床头的一双新皮鞋失踪了,看来他是个贼”和第⑤段“少年时,我也曾和那少年一样。有一次,我爬进一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居间人的法律责任
- 2024年医疗设备保养维修合同范文
- 2024年混凝土施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协议书
- 2024年男女离婚协议书范文
- 长期雇佣合同要点梳理
- 股权质押借款合同2024年
- 服务器租赁:云服务器托管服务协议
- 招投标交易合作协议
- 兄弟析产房产协议书样本
- 国开2023年秋《分析化学(本)》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高等电力系统分析-课件
- 检验科标本采集课件
- 直销成功之推崇配合带动教学课件
- 低倍组织检验课件
- GB 19517-2023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一代元帅刘伯承
- 学科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科分析
- 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吊装
- 消音器研究报告
- 高中冬季安全教育班会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