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
第一课《春天》
教学内容:
1、歌曲《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
2、欣赏《春到沂河》、《春》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
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
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
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材分析:
1.柳琴独奏《春到沂河》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
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
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
2.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
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作曲家也
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泉声、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
联想起春天。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
首。
3.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曲调欢快活
泼,它以天真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歌曲为4/4拍,大调式,采用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乐段由四
个乐句构成,结构规整。
4.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跳
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色图景。富有形
象的象声词奏响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歌曲为2/4拍,
一段体结构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春到沂河》
2、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
像、联想,能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示乐曲的变化。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
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学会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欣赏《春到沂河》
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
师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的速度变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
《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
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三、学习《嘀哩嘀哩》
1.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鹏鸟的鸣叫声?
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鹏鸟叫。
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3.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鹏鸟叫声。
4.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5.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6.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
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
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7.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8.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
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
择最好的方案。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
2、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并进行表演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
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春天举行音乐会》的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歌
二、学习《春天举行音乐会》
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
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这些声
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
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
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
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
(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
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注意:
(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
“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
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
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
三、创编活动
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
题,即大自然的春天。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
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个
春天,你们能否也尝试一下创作……
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
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
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
像去创作吧。
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
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春》
2、复习《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
3、节奏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节奏练习巩固掌握XXX和XXX的节奏型
2、通过欣赏《春》让学生感受回旋曲式,感受标题音乐的造型手
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嘀哩嘀哩》、《春
天举行音乐会》
三、欣赏《春》
1.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本课的欣赏。
师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听《春》的主题音乐。
师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说说你
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
4.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
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5.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
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
发展。
四、音乐节奏的听辨练习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
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2.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
3.可以让学生创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辨。
4.三条节奏要同时拍击,并可以重复二到三次。
5.听辨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
五、教师课堂小结
六、课后记:
第二课《可爱的动物》
教学内容:
1、歌曲《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
2、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教学目标:
1.天上飞的杜鹃,地上跑的马,都是可爱的动物,都是人类的好
朋友。在感受、体验以“杜鹃”、“马”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
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2.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唱好《顽皮的杜鹃》、
《我心爱的小马车》,并试用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
己的歌。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其音乐形象的造型生动而别出心裁,
幽默而略带戏谑。乐曲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本
曲是其中的第九首。
2.二胡独奏曲《赛马》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
赛马盛会时的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
无比热爱之情。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
3.歌曲《顽皮的杜鹃》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
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
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
满童趣。
4.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是一首儿童寓言歌曲,用拟人化的对
比手段评价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歌曲词曲结合贴切,平稳
的叙述性音调,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动的表现了两
只鸟的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顽皮的杜鹃》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教学目标:1、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2、学会歌曲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1、解题导入。设问: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也许我们大部分都
没有去过。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
片大树。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
中想像吗?
2、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3、再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要求:
(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
(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
4、师生讨论。
师问:(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
(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
5、复听乐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
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
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
6、简单介绍圣一桑的《动物狂欢节》。
7、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8、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
三、学习《顽皮的杜鹃》
1、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
2、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
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
教师示范“567”的柯尔文手势。
3、唱准八个音,同样要注意唱准。学生边唱边打手势。
4、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
5、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谁能以最短
的时间,唱的最准确,进行表扬
6、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
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
7、视唱全曲。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8、学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
歌唱。
9、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师课堂小结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赛马》
2、歌曲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
3、创作自己的歌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生自己创作小歌曲,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3、聆听赛马,通过热烈奔放的节奏,感受草原的热闹景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歌
二、欣赏《赛马》
1.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以及一段二胡演
奏。如班上有学生会拉二胡或教师本人会二胡演奏更佳。
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
面。同时播放录音《赛马》
3.师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
一个共鸣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
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师问: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
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8.师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
9.再听第二乐段。
师问:(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
(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
吗?
(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吗?
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听完后谁能把
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
三、学习歌曲
1、用寓言故事导入课题
2、教师范唱歌曲,在聆听时要注意歌曲的情绪时怎样的?给你印
象最深的时哪几句?
3、放录音听范唱,模唱印象深刻的乐句。
4、教师弹琴学生听歌曲旋律
5、跟随录音,看歌谱哼长唱歌谱
6、重点解决难点部分,老师及时给予纠正
7、完整的学习歌曲。
8、学习演唱歌曲曲谱
9、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四、创编活动
1.该曲调的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
(1)用八个音。(2)用四种节奏型。(3)4小节长度。
2.凡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
3.在学生创作后,要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创作的歌。
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
励。
教学后记:
第三课童趣
教材分析
1、歌曲《猜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
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对歌曲由一个具有呼
唤性的音调“小乖乖”开始,引出一连串排比式问句。''什么长,
长上天……”,连珠炮似地向对方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全曲从最
高的“”音开始,一直到最低音""结束,速度加快,9个小
节一气呵成,几乎让人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答句同样
显示出思路的敏捷、语言的准确和丰富的生活知识。
2、管弦乐《木偶的步态舞》。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其
爱女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的钢
琴曲集,包含六首小曲。《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
曲中大量运用切分音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这是美洲黑人糕饼舞
音乐的常用节奏,因此这首钢琴小曲成为欧洲音乐作品中吸收黑
人舞蹈音乐的先例。乐曲正以此描绘一个红眼黑面、毛发耸然、
外形奇特的黑人小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
3、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具有民歌风味
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短笛的吹奏叙说了家乡的美景,赞美了生活
的幸福,富有童趣。歌曲为2/4拍、羽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
式。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四个乐句各为4小节,
其中第三乐句仅三小节,节奏紧凑,曲调欢快跳跃,并运用了顿
音的唱法,形象地模拟了银铃般的清脆笛声,悠扬动听。第二乐
段共有五个乐句,第一、二乐句采用了切分音和顿音,使得音乐
舒展和跳跃,每句句未呼应式的手法表达了孩子的欢乐喜悦的心
情。第三乐句只有三个乐节,旋律以模进的手法逐渐地把歌曲推
向高潮,第四、五两个乐句是前段的第三、四乐句再现,最后的
悠扬的笛声结束在“6”的主音上,抒发了对家乡甜美生活的赞美
之情。
4、歌曲《摇船调》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
曲。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采用4/4拍,五声宫调式,音
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每句为两
小节,歌曲一开始的四个问句采用了第一、二两乐句的旋律完全
重复,仅在末尾加以变化,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
时活泼、欢乐的情景。紧接着歌曲又加入了3小节的衬词和1小
节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
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二、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
间文化交流。
三、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谈话导入:一位小学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
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2.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范唱)。要求: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
怎样的情绪。
3.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4.分句学唱:
(1)难点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分音符、
后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
突破。先慢速度学唱曲调:当曲调唱熟后,再把歌词唱好,注意
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准确。
(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学唱时注意乐句的
完整性。这三个乐句,建议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视唱法学习
曲调与歌词。然后完整地唱第一乐段的歌曲。
(3)第二乐段,建议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学生的识谱负担。
5.歌曲处理:
(1)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
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
⑵两个乐段要处理得细致:第一乐段是绘景,第二乐段是抒情,
两段要有对比。
(3)在教室内准备些道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唱,然后在
全班展示,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聆听歌曲《猜调》:《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
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1、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
2、听《猜调》。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3.再听《猜调》。
4.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
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
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5.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
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
四、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⑴.反复记号的一种形式。反复记号有许多形式,当乐谱出现重复
时,而在最后结尾处略有不同,往往在反复时跳过不同的小节,
这就是反复跳跃记号。
⑵.这一音乐知识,在学唱《一支短笛轻轻吹》时结合歌曲学习讲
解并实践。
(3).还可以通过本练习,用色快表示曲调进行的顺序来理解这一知
识。
五、教学小结: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
二、节奏问答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形象导入。
⑴设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
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
播放《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
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2)设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活泼、可爱、滑稽、
动作机械……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
细致,总结很得当……)
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1)揭示课题一一标题名称。
(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
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
(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
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
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有条件的教室,学生最好脱鞋在地
板上走动,教师也一样,这样能保证安静,听清音乐。)
(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5)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
的怎样形象?
3.完整地聆听《木偶步态舞》。
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
的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
演,看谁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4.小结: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
三、编创活动:节奏问答
⑴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是一种较为自由
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没有太多的制约,原则上长度相同即可,
但也不是完全一定要一样的小节数。
⑵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
而问答相当灵活,可以强对强,也可以强问弱答、弱问强答……
⑶开始可以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在实践中主要是学生间的相
互问答,时间上也较宽松,按课堂情况而定,但不宜做得时间太
长,视学生兴趣而定。宜每课做些活动,细水长流。
四、教学小结:表扬与批评学生的优缺点。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
行民间文化交流。
二、猜谜活动交流。
三、单元小结。
教学重难点:
感悟谜语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由《猜调》导入: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
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
2.聆听(录音)范唱。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
3.再听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
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教师从
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
附点节奏等。
5.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
6.各组排列成船形(四组4条船)教师手执口风琴到各组轮流伴
奏(不带旋律,曲谱见课本),全班学生随教师的口风琴伴奏边
唱边观察各组的表演(即兴)。教师到哪一组中间,该组就边唱
边表演,各组唱一段歌词即间一答一问答。师生评价。
7.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学生表演、老师伴奏)。
8.评价小结。
三、猜谜语活动:
⑴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
⑵修改收集到的谜语。
⑶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⑷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四、教学小结: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
课后记:
第四课音乐会
教材分析
1.歌曲《游击队歌》是由我国作曲家贺绿汀所作的一首具有进行
曲风格的群众歌曲,自抗日战争初期之始传唱至今,受到人民群
众的喜爱。歌曲反映了处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健儿的昂扬斗
志、乐观精神和必胜的信念。歌曲的旋律轻快,回旋起伏,模仿
小军鼓的鼓点节奏给人以行进的感觉。歌词以精练的语句、写实
的手法,描绘了游击战士战斗生活,表达了他们的精神风貌。歌
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二、四乐句相似,第三
乐句则在节奏、旋律、调性上与其他各句形成明显对比,使歌曲
富变化于统一之中,易唱易记而又不乏新鲜生动的感觉。这首歌
曲后被改编为四部混声合唱、男声四重唱等演唱形式以及用口哨
吹奏的乐曲。
2.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的主题旋律取自苗族“飞歌”,具有
鲜明的地方色彩。口笛是一种小巧玲珑、可含在口中吹奏的笛子。
它即能吹奏悠扬的旋律,又具有模仿鸟类鸣叫的造型功能,因而
赋予乐曲以生动的趣味。乐曲一开始由口笛奏出起伏舒展的旋律,
富有苗族音乐特点的同音大、小三度交替的音调,把人们引入晨
曦初露,薄雾缭绕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现了美丽恬静的苗寨晨景
春色。在那里,布谷鸟在欢叫,百鸟在呼应,犹如一幅秀丽动人
的图画。乐曲的主体部分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表现了苗族人民
的愉快劳动和喜悦心情。
乐曲接着再现了开始时的旋律,重视了苗寨的锦绣山川和悦耳的
鸟啼。乐声越来越轻,仿佛鸟儿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依依不舍
地向勤劳的人们告别而去。
3.器乐合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这首舞曲原来是德国作曲
家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这是在世界上较
为流行的两首匈牙利舞曲中的一首,另一首为《匈牙利舞曲》(第
六号),也出自于勃拉姆斯之手笔。这里我们将欣赏到的是用三
角琴(俄罗斯的民族弹奏乐器)、手风琴等乐器合奏的改编曲。
乐曲采用复三段体结构。
4.小号与乐队《那不勒斯舞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舞
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首舞曲,以小号为主奏乐器。舞曲奏
响时的场景是:恶魔罗德巴尔特企图以他的女儿黑天鹅来迷惑王
子。恶魔挥舞着黑斗篷,随即走出一个跳西班牙舞的女郎,一会
儿又变换成跳意大利舞的女郎。此曲即为该女所跳的意大利南方
那不勒斯舞蹈的音乐。乐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三个各不
相同的乐段组成。第二乐段的节奏及音调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
始句以附点节奏代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显得从容不迫。第三乐
段速度由慢而快,热烈奔放,小号在这里充分发挥其演奏技巧。
5.歌曲《我是小音乐家》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
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
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
起节拍贯穿全曲。
6.歌曲《噫亮歌声》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日
本儿童歌曲。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
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歌曲为4/
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运用了轮唱这一手法,
使音乐有着动荡飘逸之感,营造了悠扬的歌声遥相呼应在空中回
荡的美妙效果。全曲每乐句都以第二弱拍进行,乐句间运用了旋
律的模进,使音乐富有动感。第三乐句在变化重复了第一乐句曲
调后,旋律向上推进,从而把欢唱的情绪推向高潮。那缭绕远方
的歌声在空中回荡,令人陶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
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
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
笛...)。
二、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听觉直接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的乐器名称:
《游击队歌》---口哨;
《苗岭的早晨》一一口笛;
3.聆听《游击队歌》:
(1)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2)复听时,可允许班上会吹口哨的同学随录音跟着学吹片断,
如:
4.聆听《苗岭的早晨》:
(1)设问:听了这首作品你想像一下,苗寨早晨的美丽情景,并
把它描述出来。
(2)教师简单介绍□笛乐器。
5.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
⑴这一听辨活动,主要是将曲名、音色、画面形象连为一体,
即:将听觉、视觉、人文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的
能力。
⑵这一练习可以是两个作品为一组,分组听后即做练习。也可
以四个作品听完后,再完成该练习。
6.欧洲文化中音乐、舞蹈具有重要地位,在特定地区都有传统的
音乐、舞蹈传承,这些音乐、舞蹈往往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均分律
动节秦,按小节线划分而循环往复地交替,如圆舞曲、波尔卡等,
本课中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具有匈牙利吉普赛舞蹈以及
匈牙利民间恰尔达什舞曲音乐的特点与风格,而《那不勒斯舞曲》
是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舞蹈的音乐。
7.欣赏《那不勒斯舞曲》一一小号独奏:
(1)初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该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速度的变化与情绪之间的关
系?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吹”、“拉”、“弹”属哪一类?
8.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1)初听乐曲。要求:该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属哪一类?(介绍三
角琴:三角琴是东欧俄罗斯一带的传统乐器,以三角形琴身为特
征的一种三根弦的拨弹乐器。)
(2)复听乐曲。乐曲的主题音调出现几次?乐曲可分为几段?速
度有没有变代?每段的情绪有什么不一样?
三、教学小结:表扬与批评学生的优缺点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在演唱《隙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
绪。
二、活动与练习(一)
教学重难点:
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歌教学:
1.演唱形式导入:我们两年多的音乐课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齐唱,
这种形式称为齐唱。有种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齐
进入,有先有后轮流进入,这就称为轮唱。
2.聆听轮唱《噫亮歌声》。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分先后进入交
叉进行。
3.看歌谱再听一遍。请大家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
线条是一样的。
4.学唱第一声部。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1)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
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2)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全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
(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句)
(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
(4)交换乐句,再次接唱。
(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5.学唱轮唱:
(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先学唱第二
部最后一句。
⑵在教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
(注意进入要准确,最后结束二声部音准)轮唱时,两个声部都
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能听另一个
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也包括轮唱)。
(3)填入歌词。要唱得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三、活动与练习(一):
⑴教师先范唱内蒙古民歌。
设问:这支歌的歌名?是哪一学期唱的歌?
(这首歌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歌《草原上》)
⑵全班学生齐唱。
⑶设问:这支歌能否唱轮唱?怎样唱轮唱?最后结束怎么办?
⑷分组讨论。
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①隔两小节进入;
②隔一小节进入。
结束句可以不一起结束,即第一声部先结束,第二声部晚结束;
也可以同时结束,例如隔二拍进入的最后结束时第二声部最后一
小节为;隔一小节进入的最后一小节可压缩为,还有很多方法
让学生自己设计创造。
⑸分组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四、教学小结。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
家的情趣。
二、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三、活动与练习(二)。
教学重难点:
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说说自己的理想?
2.听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一一聆听歌曲录音。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
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讨论上述问题:
(英国一伦敦、法国一柏林、法国一巴黎。吉他一弹奏、提琴一
拉奏、法国号一吹奏。)
5.再听歌曲。仔细听听这个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每句的开始都是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这个规律学生不一定
能讲得出,教师可通过范唱曲调,边唱曲调边打拍子,尤其在弱
起时击拍更突出,以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教师适时用动作、独
唱进行暗示及语言点拨。
6.教师用点谱法指导学生唱后半拍起拍的节奏,唱好第一、二句
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7.学唱第三乐句时,穿插讲八分休
止符。
学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时值,只要点拨适时,加上点谱法的动
作,学生是能理解的。
8.完整地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词。
9.以第一人称的角色投入即兴表演唱。
10.自编歌词。如住在无锡拉起二胡;住在昆明吹起芦笙;住在上
海吹起笛子……各地学生可以编当地的民族乐器,加上后面的象
声词即可。还可以打开思路,完全自编:我是小音乐家……
三、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八分休止符的认识可以从八分音符引入,这样即复习八分音符
的时值,同时也掌握八分休止符。“0—5”。
⑵结合本课《我是小音乐家》教学中穿插进行。
⑶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
些即可,但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这样往往是后半拍起唱,这就有
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拍击、点谱、动作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掌
握这一节奏。
⑷本课的“活动与练习(二)”就是配合这一乐理知识的实践活
动,要让学生认真练习。
⑸通过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四、活动与练习(二)
⑴唱熟曲调。
⑵分别用X0X0或OX0X节奏改编,再唱与奏。例:
五、教学小结。
课后记:
第五课《牧童之歌》
教材分析
1.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
富有田园风味的钢琴曲,为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全曲共
分为三段。第一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
画。全段由六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从4/4拍的第三拍开始。
第二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速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
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的特点。乐曲的第三段采用
了我国民间音乐“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旋
律显得格外流畅。乐曲的末尾渐慢渐弱,音区上升,结束在富有
民族风味的和弦上,给人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
作曲家介绍:贺绿汀(1903〜1999)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早年即
投身于革命并进行音乐创作。后入上海国立音专,攻读音乐。1934
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在“征求中国风味的钢
琴曲”评选中分别获头奖和名誉二奖。此后进入电影界,为进步
电影《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创作音乐。
抗日战争期间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
等歌曲,广为流传。解放战争期间,又创作了管弦乐小品《森吉
德玛》、《晚会》等佳作。解放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
音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培养音乐人才,但仍坚持音乐创作园地上
的耕耘。
2.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影片《音乐之声》中的插曲,但与影
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女教师和
孩子们一起作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歌曲第一部分的
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
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
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曲的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的上下
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歌中的衬词“来咿噢嘟”可视为牧羊人
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
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
点。
3.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民歌。歌词以生动
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
云”、“冬雪”、“丝棉”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
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像,很有童趣。
歌曲为2/4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4.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其
曲调采用了内蒙古民歌《蒙古小夜曲》的音调和词意,使歌曲具
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4/4拍,羽调式。歌曲一开始的两个乐句
以舒展的旋律展开,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上作了下移五度的曲调
模进,即刻在人们的面前展现了一幅在辽阔的草原上放牧晚归的
图景。音乐宽广而又宁静,富有意境。歌词中的“妈”用了拟人
的手法,表达了对“孩子”的亲昵的情感,语气十分亲切,感情
真挚。最后歌曲以平稳的音调在充满宁静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这两首歌曲为我们塑
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
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
情景你能想像吗?音乐如何去表现这一情景?请听听(《牧童短笛》
第一部分)。
2.再听一遍。设问:你能从音乐中体验这一情景吗?听完后说说
你的想像与感受?3.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4.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
5.聆听第二乐段。设问: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
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6.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7.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
相同的乐段?
8.再次完整地听全曲,根据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聆听边即兴用
动作来表演。(动作是无声的,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使大家能
边欣赏边表演。)
9.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0.板书澳大利亚牧场的画面。(如能做成有动感的多媒体画面效
果更佳,也可让学生从课本的插图中去感悟。)
11.边看画面边听范唱。设问:歌曲唱些什么内容?这一群牧场上
的男女老少在干什么?
12.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
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的哪几句?比谁唱出句
子多而准确?
13.在学生试唱的反馈中学会全歌。(学生的反馈可以是歌,也可
以是曲,凡是唱歌的,再请学生补曲;是曲者,请学生补歌。)
14.再聆听一遍范唱。他们的情绪怎样?从你对歌曲的理解中认为
用什么速度、什么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这群牧场上人们的心情。
1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16.把歌中的节奏改为唱一唱,比较一下感觉如何?为什么?
17.再完整地更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18.分组讨论,为第二部分[2]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
(打击乐的选择权给学生自己,要完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9.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三、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专利许可使用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度货物销售合同的售后服务承诺
- 2024年度酒店内部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景区人才培训服务合同
- 2024年度许可合同:音乐作品线上播放授予协议
- 2024年度美发店与物流公司配送服务合同
- 2024年度产品代理合同:高端电子产品经销商与区域代理商的代理协议
- 2024年美甲店供应链管理优化合同
- 2024年妇产科用药项目规划申请报告范稿
- 2024年稀土永磁交流伺服电机及驱动装置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GB/T 699-2015优质碳素结构钢
-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
- GB/T 4337-2015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
- GB/T 28762-2012数控剪板机
- GB/T 283-2021滚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 品管圈徽SOS圈释义
- 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课件
-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思路和路径及其评课件
- 《墨梅》课件(省一等奖)
- 国际贸易之进出口流程操作课件
- 三美术上册第16课新颖的电脑课件1新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