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三模联考生物试题_第1页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三模联考生物试题_第2页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三模联考生物试题_第3页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三模联考生物试题_第4页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三模联考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生物学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实验设计中运用了“减法原理”的是()A.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B.达尔文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答案】B【解析】【分析】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详解】A、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利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共同注入小鼠体内,引起小鼠的死亡,这种自变量的设置运用了“加法原理”,A不符合题意;B、达尔文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中,去掉尖端、分别用锡箔罩住尖端和下部,运用的是“减法原理”,B符合题意;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利用3H标记的亮氨酸来追踪氨基酸的路径,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未运用“减法原理”,C不符合题意;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在正常条件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加热、加无机催化剂、加入酶的处理,运用的是“加法原理”,D不符合题意。故选B。2.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作为重要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红树林具有强大碳汇(吸收并储存CO2)功能,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推测红树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通常低于陆地植物B.红树林强大碳汇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红树林生态系统面积的扩大利于生态承载力的提高D.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剧红树林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A错误;B、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的价值,红树林强大碳汇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C、红树林具有强大碳汇(吸收并储存CO2)功能,红树林生态系统扩大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面积,有利于提高海岸带“蓝碳”的储量,C正确;D、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酶的活性升高,红树林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加剧,D正确。故选A。3.脂质体是以磷脂等物质制备的双层膜状结构。将磷脂、胆固醇等加入到DNA溶液中,通过处理后得到包裹DNA的脂质体,其可被受体细胞内吞而实现DNA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体介导DNA转移依赖膜的流动性,适用于多种动物受体细胞B.若以植物细胞作为介导DNA转移的受体,转移前应去除其细胞壁C.脂质体表面没有白细胞识别的糖蛋白,能避免被白细胞识别和清除D.脂质体也可用来运输脂溶性药物,但不能运输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答案】D【解析】【分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吐,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详解】A、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带DNA的脂质体小泡,其可被受体细胞内吞而实现DNA转移,属于胞吞,胞吞体现了膜的流动性,可适用于多种动物受体细胞,A正确;B、由于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若以植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转移前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可提高转移效率,B正确;C、DNA的脂质体小泡可被受体细胞内吞,说明质体表面不具备可供白细胞识别的糖蛋白,所以能避免被白细胞识别和清除,C正确;D、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磷酸“头”部是亲水的,因此可脂溶性药物位于两层磷脂分子之间,水溶性药物可位于脂质体内部,故脂质体可运输脂溶性药物,也可以运输水溶性药物,D错误。故选D。4.研究人员对密闭蔬菜大棚中的黄瓜植株进行了一昼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SM、SN、Sm分别表示图中相应图形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E点时密闭大棚中CO2浓度最高,O2浓度最低B.C点过后光照降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升高C.B点和D点时黄瓜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一昼夜后,黄瓜植株有机物的增加量可表示为SmSMSN【答案】A【解析】【分析】曲线图分析,SM、SN均表示0~6点、18~24点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Sm表示6~18点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B点和D点表示C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即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详解】A、B点之前经过一晚上的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且6点前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因此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B点达到最大,此后由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下降,同时由于晚上消耗氧气,此时氧气浓度最低,即B点时大棚中CO2浓度最高,O2浓度最低,A错误;B、C点过后光照降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那么C3还原速率减慢,C3消耗减少,而短时间内C3合成速率不变,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升高,B正确;C、图中B点和D点表示C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即黄瓜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正确;D、图中SM、SN均表示0~6点、18~24点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Sm表示6~18点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因此,经过一昼夜后,黄瓜植株的净增加量应为SmSMSN,D正确。故选A。5.研究人员将32P标记的磷酸注入某离体活细胞中,短时间内迅速分离出细胞内的ATP,发现ATP带有放射性,且ATP的含量与注入前几乎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出的ATP理论上都带有放射性B.该过程中ATP和ADP之间转化迅速C.32P在ATP的3个磷酸基团中出现的概率相等D.带放射性的ATP水解后产生的腺苷也有放射性【答案】B【解析】【分析】ATP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细胞中ATP含量很低,ATP

与ADP可以迅速转化,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的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详解】A、分离出的ATP中,有部分ATP带有放射性,并非全部都有放射性,A错误;B、将32P标记的磷酸注入某离体活细胞中,短时间内迅速分离出细胞内的ATP,ATP的含量与注入前几乎一致,说明ATP

与ADP可以迅速转化,且处于动态平衡中,B正确;C、32P在ATP的3个磷酸基团中出现的概率不相等,在末端磷酸基团出现的概率最高,C错误;D、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带放射性的ATP水解后产生的腺苷没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B。6.某二倍体雄性动物(2n=8)基因型为AaXDY,1个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一对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时期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相同B.甲时期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XDXDYYC.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D.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甲时期核DNA数为16,乙时期核DNA数为8,不相同,A错误;B、甲时期染色体数目为8,存在染色单体,基因组成为AAaaXDDY(这是染色体复制后的基因,不能写两条X,这里只有一条X染色体,也只有一条Y染色体,所以这么表示),B错误;C、乙时期染色体与核DNA均为8,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C错误;D、因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产生了AXD、aXD、AY、aY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D正确。故选D。7.科学家发现如果RNA聚合酶运行过快会导致与DNA聚合酶“撞车”而使DNA折断,引发细胞癌变。一种特殊酶类RECQL5可以吸附在RNA聚合酶上减缓其运行速度,扮演“刹车”的角色,从而抑制癌症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基因上的起始密码子,驱动转录B.神经元细胞中,核基因在复制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转录C.两种酶“撞车”可能会导致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D.RECQL5与RNA聚合酶结合会减慢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RNA聚合酶能与DNA聚合酶相“撞车”,说明二者催化的生理过程同时进行,即转录和DNA复制同时进行。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条件是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和能量。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条件是,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酶、能量和tRNA。【详解】A、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基因上的启动子,驱动转录,起始密码子在mRNA上,A错误;B、神经元细胞高度分化,不分裂,不进行核基因的复制,B错误;C、“撞车”引发的DNA折断而引起细胞癌变,说明可能损伤了DNA链上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导致分裂失控出现无限增殖,正常基因与原癌基因差异较大,一般不会突变为原癌基因,C错误;D、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RNA聚合酶可以催化转录过程,RECQL5可以与RNA聚合酶结合,减慢RNA的合成速度,导致翻译速度减慢,从而减慢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速率,D正确。故选D。8.枪乌贼的神经纤维离体培养条件下,改变细胞培养液中NaCl浓度进行实验,在给予相同的刺激下记录膜电位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枪乌贼神经纤维形成的静息电位与Na+浓度无关B.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外界溶液中Na+浓度呈正相关C.三组实验均记录到膜外电位发生由正到负的变化D.该实验用到的细胞培养液中还应该含有适量的K+【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枪乌贼的神经纤维浸浴在由低至高的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然后给予相同的刺激,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加大,产生的膜电位逐渐升高,说明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形成的,只有足够量的Na+才会引起正常电位的形成。【详解】A、据图可知,三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神经元所形成的静息电位值相同,说明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不受Na+浓度影响,A正确;B、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据图可知,高浓度的NaCl组、中浓度的NaCl组和低浓度的NaCl组的动作电位的幅度逐渐降低,因此推断,外界溶液Na+浓度与动作电位幅度正相关,B正确;C、图示曲线均表示以膜外电位为0时膜内的电位变化,C错误;D、该实验用到的浸浴溶液模拟的是神经纤维所处细胞外液,其中还应该含有适量的K+,D正确。故选C。9.研究表明,科学冬泳能增强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有关冬泳过程中机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刚受到冷水刺激时,皮肤血管舒张,运动后又收缩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热量C.冬泳一段时间后,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D.肌糖原分解加快,以维持血糖含量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对低温的调节:低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同时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体内物质氧化加快,产热增多。2、人体对高温的调节:高温→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表层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散热增加。【详解】A、在寒冷环境中,散热增加,通过调节作用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运动后又舒张,增大散热,A错误;B、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寒冷可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产热,B正确;C、冬泳一段时间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跳加快,产热增多,C错误;D、肝糖原分解加快,以维持血糖含量平衡,肌糖原一般不会来补充血糖,D错误。故选B。10.人体被细菌M感染的早期,细菌M的脂多糖、荚膜多糖等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可以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IgM抗体。该免疫过程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也不会产生相应的记忆B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合成的溶菌酶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B.该免疫过程产生的IgM抗体能作用于人体细胞内外的抗原C.二次免疫时,细菌M会刺激人体快速产生大量的IgM抗体D.用脂多糖制备的疫苗主要通过诱发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感染【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详解】A、溶酶体不能合成溶菌酶,A错误;B、该免疫过程产生的IgM抗体能作用于人体细胞外的抗原,细胞内的抗原需经细胞免疫裂解释放后再发挥作用,B错误;CD、脂多糖等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直接激活初始B细胞使其产生IgM抗体,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不会产生相应记忆B细胞,注射这类疫苗只能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感染,C错误,D正确。故选D。11.高浓度NH4NO3会毒害野生型拟南芥幼苗,诱导幼苗根毛畸形分叉。为研究高浓度NH4NO3下乙烯和生长素(IAA)在调节拟南芥幼苗根毛发育中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甲是蛋白M缺失的IAA不敏感型突变体,乙是蛋白N缺失的IAA不敏感型突变体;ACC是乙烯合成的前体;分叉根毛比率=分叉根毛数/总根毛数×100%。A.乙烯和生长素作为植物激素,均能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B.低浓度IAA促进根毛分叉,高浓度IAA则抑制根毛分叉C.高浓度NH4NO3下,外源乙烯对乙的根系保护效果比甲的好D.高浓度NH4NO3下,蛋白N在抑制根毛分叉中发挥主要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对于野生型拟南芥幼苗而言,ACC和IAA都能抑制高浓度NH4NO3对野生型拟南芥幼苗的毒害作用;甲组缺失蛋白M,且对IAA不敏感,即使添加了ACC和IAA,也不能抵抗高浓度NH4NO3对拟南芥幼苗的毒害作用;乙组缺失蛋白N,对IAA不敏感,但添加了ACC能显著抵抗高浓度NH4NO3对拟南芥幼苗的毒害作用,而添加IAA抵抗效果不明显。【详解】A、乙烯和生长素作为植物激素,均能对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不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A错误;B、据图可知,在高浓度NH4NO3下,三组实验的添加IAA与不添加激素组相比,IAA调节三种类型的拟南芥幼苗根毛分叉的作用为抑制或不影响,没有促进作用,不能体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乙组的抑制根毛分叉的效果更明显,甲组几乎不起作用,故高浓度NH4NO3下,外源IAA对乙的根系保护效果比甲的好,C正确;D、对比甲乙可知,高浓度下蛋白M缺失,乙烯和IAA完全不能抵抗高浓度NH4NO3对拟南芥幼苗的毒害作用,说明蛋白M在乙烯和IAA抑制根毛分叉中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C。12.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甲物种捕食乙物种,起到了促进乙种群发展的作用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捕食,因此一种生物灭绝,不一定引起另一个物种的灭绝,A错误;B、生物是共同进化的,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互为选择因素,甲物种捕食乙物种,起到了促进乙种群发展的作用,B正确;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一个物种基因突变与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突变没有必然的联系,C错误;D、基因频率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要存在突变或选择,基因频率就会发生改变,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二者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保持平衡,不能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D错误。故选B。13.研究人员调查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图,其中直线p表示Nt+1=Nt。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曲线上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点B.乙曲线上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F点C.当Nt小于a时,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D.当Nt大于a时,乙曲线所代表的生物一直在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信息可知,当Nt+1/Nt>1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Nt+1/Nt=1时,种群数量不变;Nt+1/Nt<1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由直线p表示Nt+1=Nt知,甲、乙曲线上的点在p线上方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p线上时,种群数量不变,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在p线下方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详解】A、B点在p线上方,表示种群数量增长,A正确;B、F点在p线上时,对于乙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表示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正确;C、Nt小于a时,乙曲线位于p曲线上方,种群数量逐渐增加;甲曲线位于p曲线下方,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因此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C正确;D、当Nt大于a时,乙曲线所代表生物增加,但增加至F点后,数量会下降,D错误。故选D。14.下图表示能量流经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的部分过程示意图,N1~N8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1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N2+N4C.N4、N5分别表示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第一、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N2+N8N5)/N1×100%表示【答案】B【解析】【分析】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的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同化量=呼吸消耗+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中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以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因此营养级的同化量有4个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详解】A、据图可知,代表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同化能量N1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N8,A错误;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向下一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暂时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可知,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N2+N4,B正确;C、N4表示生产者枯枝败叶流向分解者的能量,N5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输入有机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D、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由于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未知,第一、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计算,D错误。故选B。15.油炸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是有名的风味小吃。臭豆腐制作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乳酸菌、毛霉菌等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臭豆腐时,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B.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和二氧化碳,需定期排气C.豆腐发酵时需要密封处理,有利于毛霉菌的生长D.豆腐发酵时不会有杂菌的繁殖,故无需严格灭菌【答案】A【解析】【分析】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详解】A、制作臭豆腐时,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A正确;B、乳酸菌通过乳酸发酵可以产生乳酸,不产生CO2,B错误;C、毛霉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故豆腐发酵时不应密封处理,C错误;D、家庭制作腐乳生产条件不易控制,容易受杂菌污染,豆腐在卤汁中发酵的过程中有杂菌繁殖,D错误。故选A。16.为给工厂繁殖脱毒甘薯苗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科研人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甘薯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诱导分化苗和脱毒苗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是()茎尖大小外植体数/个分化苗数/株脱毒苗数/株小于0.3mm20110.3~0.5mm20107大于0.5mm20134A.培育脱毒苗依据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和细胞的全能性B.脱分化过程中应给予充足光照使茎尖进行光合作用C.诱导生根过程中应提高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D.0.3~0.5mm大小的茎尖最有利于获得抗病毒的特性【答案】C【解析】【分析】1、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被称为“激素杠杆”。)2、诱导愈伤组织应该避光培养,原因是:在有光时往往形成维管组织,而不形成愈伤组织。3、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甘薯茎尖大小,因变量是分化苗数/苗和脱毒苗数/苗,无关变量是外植体数/个。【详解】A、培育脱毒苗时依据的原理病毒在植物不同组织中的含量不同和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脱分化时,愈伤组织的诱导往往需要暗培养,不能给予适宜光照,B错误;C、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比例不同,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升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下降有利于芽的分化,C正确;D、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0.3~0.5mm大小的茎尖,脱毒苗数/苗最多,因此有利于培养脱毒甘薯,不是抗病毒的特性,D错误。故选C。17.下图为某生物工程操作流程模式图,①、②为具体制备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此图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则①表示脱分化,②表示再分化B.若此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则①可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C.若此图表示克隆羊的培育,则①涉及到体外受精、核移植等技术D.若此图表示胚胎分割移植,则②要对囊胚和原肠胚进行分割处理【答案】B【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3、动物核移植的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详解】A、若此图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则①表示植物细胞融合,②表示植物组织培养,A错误;B、若此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则①表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可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二者融合,B正确;C、克隆羊是无性繁殖,不涉及体外受精,C错误;D、胚胎分割移植时的胚胎应是囊胚及之前的胚胎,原肠胚不能进行分割移植,D错误。故选B。18.果蝇的长翅和残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灰体和黄体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只有1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某一种配子致死的现象(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表型为长翅灰体的雌雄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中:雌果蝇中长翅灰体:残翅灰体=3:1,无黄体性状出现;雄果蝇中灰体:黄体=1:1,无残翅出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B.基因型为aY的配子致死C.F1雄性个体中长翅灰体的基因型与父本相同D.F1中长翅灰体雄果蝇产生配子的比例为3:3:1【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由于子代雌果蝇全是灰体,雄果蝇灰体:黄体=1:1,可知灰体和黄体的遗传和性别相关,B/b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长翅灰体的两雌雄果蝇杂交,得到的雌果蝇中长翅灰体:残翅灰体=3:1,雄果蝇中灰体:黄体=1:1,说明长翅、灰体都是显性性状,故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F1雄果蝇无残翅aa出现,且灰体:黄体=1:1,说明亲本(雄性)产生的致死配子的基因型是aY,B正确;C、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且亲本(雄性)产生的致死配子的基因型是aY,故F1中雄性长翅灰体个体的基因型AaXBY或AAXBY,C错误;D、F1中长翅灰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1/2AaXBY,1/2AAXBY,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XB:AY:aXB=3:3:1,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19.水杨酸是一种小分子酚类化合物,为探究水杨酸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取适量品质均一的油菜种子,播到含不同浓度的水杨酸的培养基上培养,种子发芽13d后对油菜幼根的侧根数目和主根长度分别进行计数,结果如下表。测定项目水杨酸浓度/(μmol˙L1)00.080.402.0010.00侧根数目(条)15.7016.7021.3016.6210.33主根长度(cm)13.6512.6911.719.017.48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激素作为______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基于以上信息,还需确认______,可初步判断水杨酸也属于植物激素。(2)据表分析可得:①水杨酸对油菜侧根发生的影响为______;②主根处理组中出现______,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水杨酸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3)有研究发现,水杨酸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会随着主根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思路是______,预期实验结果是______。(4)植物根的生长还受______等环境因素的调节(至少答出2点)。【答案】(1)①.信号分子②.化学本质(2)①.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②.主根长度低于对照组(3)①.将不同水杨酸浓度处理组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主根的长度,计算相邻两次测定时间主根长度的差值②.差值逐渐增大(4)温度、光照强度【解析】【分析】据表格数据分析:水杨酸对植物侧根数目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对主根的长度表现为抑制作用。【小问1详解】植物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通过表格数据可以发现,水杨酸会影响植物侧根的数目和主根的长度,但还需确认水杨酸的化学本质,才可初步判断水杨酸也属于植物激素。【小问2详解】对照组侧根数目为15,70,水杨酸浓度为0.08、0.40、2.00组侧根数目多余对照组,水杨酸浓度为10.00组侧根数目少于对照组,因此水杨酸对油菜侧根发生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两重性)。对照组主根的长度为13.65,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组主根的长度都低于对照组,且浓度越高主根长度越短,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水杨酸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小问3详解】为了探究水杨酸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会随着主根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因此实验思路是将不同水杨酸浓度处理组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主根的长度,计算相邻两次测定时间主根长度的差值,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减弱,因此较早的时候抑制作用强,相邻检测时间增加的长度小,时间延长后,相邻检测时间增加的长度大。【小问4详解】植物根的生长不仅受激素的影响,同时受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的调节。20.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某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如图1所示,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1)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蜘蛛作为消费者发挥的重要作用有______。(2)据图2分析,食草虫死亡率最高的发育期是______。根据图中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3)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研究发现,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大米草的数量不增反降。猜测大米草数量变化的原因是杀虫剂使食草虫死亡导致细菌增加,进而使______增加,引起沼蟹增加。造成此结果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可见,人类活动会改变生物群落中的______。(答出1点即可)(4)湿地生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______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1)①.海螺、线虫、食草虫②.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①.一龄幼虫②.不能(3)①.线虫②.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植食性线虫→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③.物种数量(4)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等。2、种群特征包括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取决于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小问1详解】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故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海螺、线虫、食草虫,蜘蛛作为消费者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小问2详解】据图2分析,一龄幼虫阶段个体数量下降幅度最大,故食草虫死亡率最高的发育期是一龄幼虫;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图中反映出的是不同发育期存活数量的变化,而不是各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总数,所以图中数据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种群的年龄结构。【小问3详解】猜测大米草数量变化的原因是杀虫剂使食草虫死亡导致细菌增加,通过图1中食物关系:细菌→线虫→沼蟹进而使线虫增加,引起沼蟹增加。造成此结果的原因还可能有: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植食性线虫→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的数量不增反降。可见,人类活动会改变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小问4详解】湿地生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21.人溶菌酶(HLZ)是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在食品保鲜、抗菌消炎等方面广泛应用。为提高溶菌酶的产量,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基因工程高效生产溶菌酶的方案,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溶菌酶能够破坏多种细菌的细胞壁,说明溶菌酶参与人体______(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理由是______。(2)提取出的HLZ基因不具备限制酶切割位点,利用PCR技术对HLZ基因进行扩增时,应在所用两种引物的______端添加______识别序列,以实现HLZ基因与pPIC9K质粒的正向连接。过程①中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是______。(3)过程④中,每隔一段时间取1mL酵母发酵液,离心后取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进行蛋白质凝胶电泳,得到结果如下图,已知HLZ理论分子量约为16ku。结果显示本实验中HLZ酵母表达体系初步构建成功,判断依据是______。如需进一步确认该蛋白质为HLZ,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注:M.蛋白Marker;1.空酵母培养48h;2.导入空质粒酵母培养48h;3~6.导入重组质粒酵母分别培养24h、48h、76h、96h。【答案】(1)①.非特异性②.能够破坏多种细菌(2)①.5,②.XhoⅠ、NotⅠ③.使重组质粒复制,得到大量重组质粒(3)①.上清液②.出现目标条带③.测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或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小问1详解】溶菌酶能够破坏多种细菌的细胞壁,多种细菌说明是非特异性免疫。【小问2详解】引物与模板链的3,端结合,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加在引物的3,端进行子链的延伸,因此限制酶的序列加在5,端;为了防止自连及目的基因反接,常用两种酶进行酶切,两种酶的序列为XhoⅠ、NotⅠ;过程①中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快速复制,得到大量的重组质粒。【小问3详解】蛋白质存在于上清液中,沉淀中为酵母菌;已知HLZ的理论分子量约为16ku,在图示中能看到16ku左右的条带,说明有蛋白质表达,表明HLZ酵母表达体系初步构建成功;如需进一步确认该蛋白质为HLZ,需要对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检测,或进行抗原抗体杂交。22.人出生前,胎儿的血红蛋白由α珠蛋白和γ珠蛋白组成,出生后人体血红蛋白则主要由α珠蛋白和β珠蛋白组成。研究发现,α珠蛋白由位于16号染色体上的两个串联基因α1和α2控制,β和γ珠蛋白则分别由位于11染色体上的B和D基因控制。调控珠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引发的血红蛋白异常的疾病,称为地中海贫血。根据缺陷基因类型不同,将地中海贫血分为α珠蛋白地中海贫血(α地贫)和β珠蛋白地中海贫血(β地贫),某患a地贫遗传病的家庭中父亲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及表型如下所示。

父亲女儿儿子基因组成α1+α20/α10α20α10α2+/α10α20α1+α2+/α10α20表型中度贫血中度贫血轻度贫血注:α+表示基因正常,α0表示基因缺失。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分析,该家庭母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若一名轻度贫血的女性(α基因缺失发生在同一染色体上)与一名基因组成为α1+α2+/α1+α2+的男性婚配,则后代患轻度贫血的概率为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