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5新高考单科模拟综合卷(二)生物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③细胞学说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④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⑤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⑥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①正确;②从细胞结构上说,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说明了统一性,未揭示细胞的多样性,②错误;③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的施莱登、施旺,魏尔肖对其进行了补充,③错误;④细胞学说并没有提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④错误;⑤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⑤错误;⑤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到细胞水平,并为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⑤错误;综上所述,①正确,即A正确。故选A。2.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⑤具有单层膜,是细胞的“动力车间”B.结构②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C.结构③可让蛋白质和DNA自由进出,实现核质间物质交换D.结构①也存在于水稻叶肉细胞中,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①是中心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核孔,④是内质网,⑤是线粒体。【详解】A、⑤是线粒体,有两层膜,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A错误;B、结构②是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B正确;C、③是核孔,实现核质之间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但具有选择性,不能让物质自由进出,同时DNA也不会出细胞核,C错误;D、结构①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水稻是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D错误。故选B。3.Ca2+泵是存在于细胞膜及细胞器膜上的跨膜蛋白,是一种Ca2+激活的ATP酶,能驱动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以维持细胞质基质中低浓度的Ca2+。当细胞受到刺激时,Ca2+又会从细胞外或内质网腔中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质基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Ca2+泵运输Ca2+的过程中会伴随ATP的水解,属于放能反应B.Ca2+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时,Ca2+泵不会发生自身构象变化C.Ca2+从细胞外或内质网腔中进入细胞质基质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D.蛋白质变性剂和呼吸抑制剂均会降低Ca2+泵运输Ca2+的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钙泵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及细胞器膜上的跨膜蛋白,是一种Ca2+激活的ATP酶,其能驱动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则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是主动运输;而“Ca2+又会从细胞外或内质网腔中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质基质”,说明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详解】A、钙泵运输Ca2+的过程中会伴随ATP的水解属于吸能反应,A错误;B、Ca2+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内,属于主动运输,需要钙泵,钙泵能运输Ca2+,钙泵会发生自身构象变化,B错误;C、Ca2+从细胞外或内质网中进入细胞质基质,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D、根据题意,Ca2+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内,需要钙泵,而且能将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所以蛋白质变性剂和呼吸抑制剂均会降低钙泵运输Ca2+的速率,D正确。故选D。4.某动物的毛色有白色(B)和灰色(b),尾巴有长尾(D)和短尾(d),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将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杂交,F1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1:1:1:1,将F1中的白色长尾雌雄个体杂交,F2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4:2:2:1。已知在胚胎期某些基因型的个体会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2中致死基因型有5种,致死个体含有BB或DDB.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Dd和BbddC.若F2中白色长尾与灰色长尾个体杂交,则子代表型比为2:2:1:1D.若F2群体自由交配,则F3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灰色短尾=2:1:1【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根据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杂交,得到的F1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1:1:1:1,可推出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基因型分别为bbDd和Bbdd,根据F1白色长尾雌雄个体杂交,得到F2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4:2:2:1,可得出F2中致死个体含有BB或DD,致死基因型有5种,即BBDD、BBDd、BBdd、BbDD和bbDD,A正确;B、根据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杂交,得到的F1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1:1:1:1,可推出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基因型分别为bbDd和Bbdd,B正确;C、F2中白色长尾与灰色长尾个体杂交即BbDd×bbDd,可得子代表型比为2:2:1:1,C正确;D、若F2群体(4/9BbDd、2/9bbDd、2/9Bbdd、1/9bbdd)自由交配,则配子及比例为1/9BD:2/9bD:2/9Bd:4/9dd,所以F3中BbDd:bbDd:bbdd=1:1:1,D错误。故选D。5.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分别标记基因型为AaXBY果蝇(2n=8)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A、a、B基因,再检测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的荧光标记。已知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异常染色体分配,分别检测分裂进行至T1、T2、T3时期的3个细胞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B.T3时期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异常染色体分配发生在减数分裂ⅠD.最终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中;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②会消失,②表示染色单体,③可以是①的2倍,故①表示染色体、③表示核DNA的数量,A正确;BC、T1时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核DNA数、染色单体数均为正常细胞的2倍,说明T1时期是减数分裂Ⅰ前、中期。T2时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下降至5条,核DNA数与染色单体数均为10条,应该处于减数分裂Ⅱ前中期,但多了一条染色体,说明异常染色体分配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的过程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以异常染色体分配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又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T3时期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C正确;D、果蝇(2n=8)即正常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但由于T2时期①、②、③的数量分别是5、10、10,说明减数分裂Ⅰ后期出现了异常,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动到了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去,产生了染色体数为3和5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它们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Ⅱ,最终形成的4个精子染色体数分别是3、3、5、5,没有一个精子的染色体数是正常的,D正确。故选B。6.复制泡是DNA进行同一起点双向复制时形成的。在复制启动时,尚未解开螺旋的亲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在交界处形成的Y型结构,称为复制叉。如图为DNA复制时形成复制泡和复制叉的示意图,其中a~h代表相应位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处为模板链的3'端B.新合成的两条子链中(A+T)/(C+G)的比值相同C.DNA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相反,其中一条链与复制叉的推进方向相同D.DNA可同时从不同起点开始复制,形成多个复制泡,提高复制速率【答案】A【解析】【分析】1、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详解】A、子链的延伸方向是从5'端向3'端,且与模板链是反向平行关系,因此,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处是模板链的5'端,b处是模板链的3'端,A错误;B、新合成的两条子链中(A+T)/(C+G)的比值相同,B正确;C、DNA两条子链反向平行,复制时DNA聚合酶只能沿模板链的3'→5'方向移动,所以延伸方向相反,其中一条链与复制叉的推进方向相同,C正确;D、DNA可同时从不同起点开始复制,形成多个复制泡,提高复制速率,D正确。故选A。7.在一海岛中,某海龟种群中有连趾和分趾两种趾型,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分趾(B)对连趾(b)为显性,在食物缺乏时,连趾更有利于海龟从海中获取食物。研究初始时基因型为BB、Bb、bb的海龟分别占25%、50%、25%,若分趾海龟每代数量减少10%、连趾海龟每代数量增加10%,不考虑突变、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连趾海龟与分趾海龟之间、海龟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体现了协同进化B.海龟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即表明海龟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C.若海龟种群自由交配,子一代中B基因频率约为47%D.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发生了定向变异和适应【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群体中某一特定基因的频率可以从基因型频率来推算。【详解】A、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连趾海龟和分趾海龟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才表明进化,B错误;C、海龟种群自由交配产生子一代,初始时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1/4、Bb=1/2、bb=1/4,由题干可知,基因型为BB、Bb的海龟每代数量减少10%、bb的海龟每代数量增加10%,则子一代中BB=1/4×90%=9/40,Bb=1/2×90%=18/40,bb=1/4×110%=11/40,因此子一代中BB∶Bb∶bb=9∶18∶11,可进一步计算出子一代中B基因频率=(9×2+18)/(38×2)=9/19≈47%,C正确;D、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导致海龟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即定向进化,但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且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C。8.血细胞比容(HCT)是指血液中细胞的体积分数,常用离心法测量,是观察临床输血、输液效果的指标之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HCT主要与红细胞数量、平均体积和血浆量有关B.若离心转速过低,测得的HCT值可能低于实际值C.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正常人的HCT会减小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HCT会比正常人要少【答案】C【解析】【分析】血液中既有液体部分——血浆,也有大量血细胞,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白细胞个体较大而数量少,血小板个体最小。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血细胞比容=血细胞体积/血液体积。【详解】A、血细胞比容(HCT)是指血液中细胞的体积分数,HCT主要与红细胞数量、平均体积和血浆量有关,A正确;B、离心时转速过低,细胞沉降较少,导致测得的HCT值偏低,B正确;C、剧烈运动是会大量出汗,导致短时间内HCT会上升,C错误;D、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易裂解,导致HCT低于正常人,D正确。故选C。9.镇痛类药物根据作用原理分为两类,一类是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相关受体,使C物质释放减少,从而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的传递;另一类主要是作用于Na+通道蛋白,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从而减缓疼痛反应。下图是这两类药物作用的示意图,A、B为具体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药物A起作用时,Na+会内流导致膜内电位变为正电位B.药物B起作用时,不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C.物质C传递痛觉信号时不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D.物质A、B、C的作用均不具有持久性,需定期输入或机体持续产生【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为: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详解】A、药物A起作用时,作用于Na+通道蛋白,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因此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膜内电位为负电位,A错误;B、药物B起作用时,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相关受体,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B错误;C、物质C属于神经递质,传递痛觉信号时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C错误;D、因为神经递质不能持续起作用,因此物质A、B、C的作用均不具有持久性,需定期输入或机体持续产生,D正确。故选D。10.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啮齿动物,主要以双子叶植物为食,其挖洞推土将地下土壤上翻到草地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土丘,导致草地裸露,严重破坏了植被的空间结构,降低了土壤肥力。高原鼢鼠啃食优质的牧草,降低了草原生产力和草地牧草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统计一定面积草地上土丘的数量可以推测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B.双子叶植物的数量直接影响高原酚鼠的数量,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捕杀成年高原鼢鼠可通过提高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D.高原鼢鼠数量的变化间接改变了草原群落的结构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类群【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详解】A、在获得每个土丘下高原鼢鼠的平均数量后,可通过统计一定面积草地上土丘的数量,推测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A正确;B、因高原鼢鼠主要以双子叶植物为食,因此双子叶植物的数量直接影响高原酚鼠的数量,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C、捕杀成年高原鼢鼠可提高死亡率,从而降低种群数量,C正确;D、据题干信息可知,高原鼢鼠挖洞推土将地下土壤上翻到草地表面,导致草地裸露,严重破坏了植被的空间结构,降低了土壤肥力,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受到影响,因此高原鼢鼠数量的变化间接改变了草原群落的结构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类群,D正确。故选B。11.为推进东北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研究者调查了东北农村农业现状并指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仍存在秸秆焚烧等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多地农业生产仍以农户家庭经营模式为主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分析年龄结构了解当地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为宏观调控劳动力分配提供依据B.可采取合理措施以增加食物链或使秸秆中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等方式来提高能量利用率C.乡村农田的不同区域种植着不同农作物,故群落中存在水平结构,但不存在垂直结构D.机构从农户处收获秸秆、肉、奶、粪等转化成产品输入农户及市场,从而弥补家庭经营模式的不足,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整体等原理【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为: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①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②循环: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③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④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需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的影响力,考虑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详解】A、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通过了解当地的年龄结构,可了解当地各年龄人口在当地总人口中的比例,为宏观调控劳动力分配提供依据,A正确;B、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养殖食用菌,食用菌属于分解者,秸秆中的能量流入食用菌,食用菌可作为人的食物,使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也能为人类所利用,也可以以秸秆为饲料发展养牛业,秸秆中的能量可流入牛,人食用牛奶、牛肉,能量可被人类利用,两者都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B正确;C、乡村农田的不同区域种植着不同农作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但同一区域在垂直方向上也具有分层现象,存在垂直结构,C错误;D、机构从农户处收获秸秆、肉、奶、粪等转化成产品输入农户及市场,该经营模式不仅考虑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遵循了整体原理,同时该模式促进了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遵循了循环的原理,D正确。故选C。12.传说杜康的儿子墨塔在一次酿酒时发酵过头,直至第21天开缸时,才发现酒液已变酸,但酒液香气扑鼻,酸甜可口,于是他把“廿一日”加“酉”字,给这种酸水起名为“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统计活酵母菌数量时,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结果比实际数目偏低B.酿酒时糖类未耗尽,酵母菌的发酵也会停止,原因可能是pH降低和酒精含量增多C.墨塔酿酒不成反成醋可能是由于发酵装置密封不严造成的D.当O2、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答案】A【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统计活酵母菌数量时,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结果一般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这样统计的结果比实际数目偏大,A错误;B、在酿酒的过程中,糖类即使未耗尽,酵母菌的发酵也会停止,原因可能是pH降低和酒精含量增多,对发酵起抑制作用,导致酵母菌发酵停止,B正确;C、酒变酸是醋酸菌发酵的结果,墨塔酿酒不成反成醋的原因可能是发酵装置密封不严,导致醋酸菌混入发酵液中,C正确;D、当O2、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正确。故选A。13.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致病性微生物须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开展实验活动B.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C.动物饲料中的抗生素会通过食物链使人体微生物耐药性增强D.外来入侵物种可能增加本土食物来源却给自然生态造成破坏【答案】B【解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是为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的法律。【详解】A、高致病性微生物须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开展实验活动,防止造成致病性微生物外泄,造成污染,危害生物健康,A正确;B、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只要有证据表明某转基因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该转基因产品的使用,而不是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B错误;C、长期使用抗生素,必然产生残留,而其残留在动物饲料中的抗生素,会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微生物的耐药性,C正确;D、外来入侵物种可能增加本土食物来源,但如果缺乏天敌会造成自然生态破坏,D正确。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对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科学家将4个关键基因移植入已分化的肌肉细胞中并表达,使这个细胞成为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下图为该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应用该技术可大大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B.iPS细胞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与肝脏细胞不相同C.关键基因表达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降低了细胞的分化程度D.图示过程体现了iPS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将4个关键基因移植入已分化的体细胞中并表达,使这个细胞成为具有类似干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图中形成其他类型细胞的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用该技术得到的新生器官替换供体病变器官,属于自体移植,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可以大大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详解】A、用iPS细胞诱导分化成需要的器官后进行自体移植,没有免疫排斥反应,故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A正确;B、iPS细胞中多了4个关键基因,故iPS细胞所带遗传信息与肌肉细胞不同,B错误;C、图中关键基因表达形成iPS细胞,没有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C错误;D、图示过程只是分化形成几种细胞,没有分化出各种细胞或者形成个体,故没有体现iPS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BCD。15.下图表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用B/b表示,已知甲、乙两种遗传病中,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死亡个体基因型未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号个体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甲病患者B.10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2C.6号个体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的概率为1/4D.若8号与11号个体近亲婚配,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答案】AB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针对乙病,3、4号正常,生出患病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针对甲病,3、4号患病,生出正常女儿,则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因为甲、乙两种遗传病中,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图可知,针对乙病,3、4号正常,生出患病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针对甲病,3、4号患病,生出正常女儿,则甲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因为甲、乙两种遗传病中,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个体患两种病,说明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甲病患者,A正确;B、6号患甲病,不患乙病,能生出10号正常,11号患乙病,说明6号为AaXBXb,7号正常,说明其为aaXBY,10号个体正常aaXBX_,为纯合子(aaXBXB)的概率为1×1/2=1/2,B正确;C、6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Xb,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的概率为1/4,C正确;D、结合图示可知,8号(1/2aaXBXB、1/2aaXBXb)与11号(aaXbY)婚配,生出患病男孩aaXbY的概率为1/2×1/2×1/2=1/8,D错误。故选ABC。16.科研人员发现MdMYB1蛋白在调控果实着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花青苷的含量对果实着色尤为重要,如图所示。受脱落酸调控的转录因子MdbZIP44可增强MdMYB1与下游靶基因启动子的结合,促进花青苷合成,而乙烯响应因子也可与MdMYBl基因的启动子直接结合,促进其表达并促进花青苷生物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果实着色受多种植物激素、多个调控路径的共同调节B.不同组织产生的乙烯调节果实着色的特点是微量而高效C.脱落酸还能抑制种子休眠、加速果实脱落、促进气孔关闭D.MdbZIP44和乙烯响应因子均可与MdMYB1基因的启动子直接结合【答案】AB【解析】【分析】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详解】A、由题干可知,果实着色受乙烯和脱落酸的调节,由多个路径共同调控,A正确;B、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植物激素作用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B正确;C、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C错误;D、乙烯响应因子可与MdMYBI基因的启动子直接结合,但MdbZIP44可增强MdMYBl与下游靶基因启动子的结合,不能与MdMYB1基因的启动子直接结合,D错误。故选AB。17.荒漠群落由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下列有关荒漠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生物群落中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B.动植物种类稀少,导致群落丰富度低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C.荒漠生物群落生物种类较少,不具有垂直结构,但有水平结构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释放CO2,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答案】BCD【解析】【分析】荒漠群落含水量低故植被以抗旱的灌木为主,荒漠中仙人掌为减少水分散失,白天关闭气孔仅进行光反应,夜间打开气孔完成剩余反应。【详解】A、爬行动物为变温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A正确;B、荒漠群落丰富度低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含水量,B错误;C、荒漠群落由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组成,故存在垂直结构,C错误;D、仙人掌减少水分散失,白天关闭气孔,在夜间进行部分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BCD。18.烟草冠瘿瘤B6S3细胞为白色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发育为绿色组织,但其细胞核中含控制生长素合成的基因。矮牵牛为绿色植株,不含控制生长素合成的基因,其细胞的生长发育必须摄取外源生长素。科研人员将这两种细胞的原生质体经融合、二次筛选和培养获得了杂种植株。下列关于杂种植株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方法有电融合法、离心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B.融合细胞形成杂种植株过程中,先后放入不同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先生根后发芽C.细胞两两融合时,初次筛选杂种细胞时应淘汰绿色的细胞团,再将剩余的细胞团转移至无外源生长素的培养基上进行二次筛选D.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ABC【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详解】A、灭活病毒诱导法的操作对象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融合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A错误;B、融合细胞形成杂种植株过程中,先后放入不同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先生芽后生根,B错误;C、杂种植株既要在人工培养基上发育为绿色组织,又要能产生生长素,而白色细胞团是烟草冠瘿瘤B6S3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达不到培养目的,所以首先淘汰白色细胞团,C错误;D、植物体细胞杂交包括植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两个阶段,其依据的原理分别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所以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ABC。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9分。19.在盐碱地、滩涂等高含盐量的土地上种植出来的水稻称为“耐盐碱水稻”,俗称为“海水稻”。海水稻的培育成功和推广种植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盐碱地中,海水稻能选择性吸收K+和Mg2+,这与细胞膜上的______有关。(2)Mg2+是影响海水稻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请结合已有知识推测其中的原因是______。(3)为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海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某科研小组使用NaCl培养液培养某海水稻,分别测得不同浓度NaCl培养液条件下其根尖细胞和高盐胁迫条件下(NaCl浓度200mmol/L)其叶肉细胞的相关数据,结果分别如图1、图2所示。

①若以NaCl溶液浓度150mmol/L为界分为低盐和高盐胁迫,据图1可知,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该海水稻根尖细胞适应低盐和高盐胁迫的调节机制不同:前者主要是逐步提高细胞内无机盐的相对浓度,后者主要是______。②据图2分析该海水稻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先降后升的原因:第15天之前色素含量下降不大,很可能是因为气孔导度(指气孔张开的程度)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叶绿体从细胞间吸收的CO2增多,使胞间CO2浓度降低;第15天之后胞间CO2浓度逐渐上升,从色素含量变化对暗反应的影响并综合其他代谢过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答案】(1)载体蛋白或蛋白质(2)Mg2+参与海水稻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合成(3)①.提高细胞内可溶性糖浓度②.降低③.色素含量降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不足,影响C3还原,导致CO2固定减少,胞间CO2浓度逐渐上升【解析】【分析】由图1可知,在低盐环境中,细胞中无机盐浓度明显增多,在高盐环境中,细胞中可溶性糖明显增多;由图2可知,在高盐胁迫下培养时间较短时,色素变化不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明显下降;培养时间较长时,色素含量明显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明显增多。【小问1详解】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信息识别、作为屏障将外界环境与细胞内部间隔开等作用,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膜蛋白来实现;盐碱地中,海水稻能选择性吸收K+和Mg2+,这与细胞膜上的膜蛋白或蛋白质有关。【小问2详解】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Mg2+参与海水稻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合成,故Mg2+是影响海水稻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小问3详解】根据曲线图1可知,该海水稻根尖细胞在低盐环境中,主要通过逐步提高细胞内无机盐的相对浓度适应环境,在高盐环境中,主要通过大幅度提高细胞内可溶性糖的浓度适应环境。第15天之前,可能是由于气孔导度降低,外界进入叶肉细胞的CO2减少,叶绿体从细胞间吸收的CO2增多,使胞间CO2浓度降低;第15天之后,色素含量降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不足,C3未能被及时还原并形成C5,最终导致CO2固定减少,胞间CO2浓度升高。20.豌豆种子的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R、r控制,当R基因插入一段外源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下图是豌豆圆粒和皱粒种子形成的机制。据图回答:(1)图中过程a发生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a过程需要的物质是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2)过程b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放大后的图可知,R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基因R、r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由图可知,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1)①RNA聚合酶②.ATP、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2)①.从右向左②.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同种蛋白质##提高翻译的效率(3)﹣CTGACCCGT﹣(4)两者的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5)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解析】【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题图分析:a过程表示转录过程,是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b过程表示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翻译多肽链的过程。【小问1详解】a过程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完成a转录过程需要的物质是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它们是ATP、核糖核苷酸、酶。【小问2详解】过程b称为翻译。结合图示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右向左,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实现在相同的时间内由同一个模板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进而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因此该过程的意义是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同种蛋白质。【小问3详解】由放大后的图可知,决定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根据tRNA与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R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CTGACCCGT-【小问4详解】基因R、r的关系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基因,两者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或碱基/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小问5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的R基因控制的是淀粉分支酶的合成,该事实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1.流感病毒是一类RNA病毒,其表面含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蛋白质。血凝素能与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帮助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内。神经氨酸酶能够让新产生的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被____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最终激活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____,从而抑制病毒对寄主细胞的黏附和增殖。(2)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产生的____细胞能够与该病毒的宿主细胞结合,并裂解宿主细胞。(3)流感病毒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据图分析,过度炎症反应引起免疫抑制会____(填“增加”或“降低”)机体肿瘤发生风险。适度使用____激素可缓解某些病毒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4)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在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等。(5)同一种流感病毒再次感染会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依据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答案】(1)①.吞噬(抗原呈递、APC、巨噬等)②.产生分泌的抗体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2)细胞毒性T(3)①.增加②.肾上腺皮质(4)①等于②.汗腺分泌增加③.皮肤血管舒张(5)①.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②.多次接种【解析】【分析】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在寒冷的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导致产热量增多,以维持体温正常。皮肤是与体温调节相关的重要器官,其中血管舒张是为了增加散热量,血管收缩是为了减少散热量。【小问1详解】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抗原呈递、APC、巨噬等)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最终激活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分泌的抗体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毒对寄主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小问2详解】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与该病毒的宿主细胞结合,并裂解宿主细胞,使病毒被释放到内环境中。【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过度炎症反应会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免疫,使免疫功能减弱,因此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过度炎症反应的发生,因此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毒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小问4详解】在高温持续期,体温维持稳定,因此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下降期,机体通过增加汗腺分泌汗液、皮肤血管舒张等途径增加散热。【小问5详解】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其原因是机体再次遇到相同病毒(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浆细胞和少数记忆细胞,大量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多次接种,以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2.草地贪夜娥,原产地为美洲,是一种被联合国粕农组织全球预警的粕食作物重大致灾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其适应能力强,迁飞扩散快,繁殖能力强,群体作战,可把整快玉米地植株心叶、叶片啃光,然后迁移到下一片地,号称“行军虫”。自2018年年底从缅甸入侵我国云南,至今已对全国22个省份的农田造成威胁,各地多措并举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工作。(1)在虫害发生初期,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__,这时通常可选用茚虫威、乙酰甲胺磷等药剂进行________防治。(2)科研人员发现玉米田里的龟纹瓢虫除了会捕食玉米蚜虫之外,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和低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龟纹瓢虫摄食草地贪夜蛾后,其能量有一部分被同化,还有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流向____________。这种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对害虫进行防治的措施被称为_______。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人们进行农田治虫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为云南某遭遇虫害的玉米田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图中甲~戊代表不同组成成分,I~Ⅲ表示过程,虚线箭头表示流经丙的能量流动情况,A、B、C代表能量流经丙所处营养级的去向,其中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为J/(cm2a)。

①图中属于异养生物的有________(用“甲~戊”表示)。②碳在图中I~Ⅲ过程中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形式进行的。③图中乙具有的总能量至少是________J/(cm2a)。图中C代表的能量去向________。若图中15J/(cm2·a)的以粪便形式流向戊,则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答案】(1)①.“J”形

②.化学(2)①.分解者

②.生物防治③.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3)①.丙、丁、戊②.CO2③.400④.用于丙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⑤.15%

【解析】【分析】、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很多特征是个体特征的统计值,如出生率与死亡率、性比率、年龄结构等,还有一些特征是种群所特有的,如密度、分布型和数量动态等。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就会呈指数增长。2、当能量流经某一个营养级时,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这部分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未被利用。小问1详解】在虫害发生初期,由于食物、资源和空间充足,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增长方式近似于“J”型(指数增长)。用茚虫威、乙酰甲胺磷等药剂直接杀死昆虫,属于化学防治。【小问2详解】龟纹瓢虫摄食草地贪夜蛾后,其能量有一部分被同化,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其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对害虫进行防治的措施被称为生物防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