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教学目的一、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
的精神,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二、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三、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文言词词义辨析的方法,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等。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要结合语境弄清楚,并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词语。古今异义词:指示,约束;名词活用动词:刃、衣、舍、以、之;被动句和判断句等,一、作者简介:陕西夏阳(陕西韩城南)人。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广博。父亲死后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祖国的东南西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初仕郎中,曾奉召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年)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年),在《史记》草创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下狱,并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写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二、《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多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的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帮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说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还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了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终于在公元前280年秦取了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提问: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各发生在哪一年?
赵大事纪年表:
赵惠文王年序大事
16年(公元前283)廉颇伐齐,取阳晋。
17年(公元前282)蔺相如完璧归赵当在此年。
18年(公元前281)秦伐赵,拔石城。
19年(公元前280)秦复攻赵,杀二万人。
20年(公元前279)渑池会。廉蔺交欢当在本年或稍后。
(注:此表与《史记·六国年表》中个别地方有出入,但渑池会的年代是以《年表》为依据的。)
简介时代背景: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连年征战不已。当时秦国最强,它对其它六国怀有野心。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等贤臣良将,且将相团结合作,使赵国在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历史事实的。时代背景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等国纷争,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只有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外进行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东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仍比其它四国要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在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一时还抽不出时间和力量来对它发动进攻。这就是为什么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而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至关重要的。
课文共写了三件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1——13自然段14——17自然段18——21自然段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即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战国后期赵国的国君。]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阳晋〕在现在山东省郓(Yùn)城县西。]拜[〔拜〕古代授予官职叫拜。]为上卿。[〔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以勇气闻[〔闻〕闻名,出名。]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宦者令〕宦官的头目。]缪贤舍人。[〔舍人〕门客。战国时,贵族或官僚家里常养着一些食客。]注①索隐按:阳晋,韂地,后属齐,今赵取之。司马彪《郡国志》上说韂国今阳晋城是也。有本作“晋阳”,非也。晋阳在太原,虽亦赵地,非齐所取。正义故城在今曹州乘氏县西北四十七里。
阅读课文第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时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廉颇出仕在前,蔺相如出仕在后。)(2)“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舍人地位低微,况为宦者令舍人乎!又,为蔺相如被荐使秦设伏。)明确:“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凭借。开头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异,为二人矛盾伏笔。(一)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理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得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分析:不可删的理由有二: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遗(wèi)〕送给。]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易〕交换。]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见欺〕白白地受骗。见,被、受。]欲勿予,即[〔即〕则,就。]患[〔患〕忧虑,担心。]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未得。
(1)概括大意。(2)指出“求人可使报秦者”为本段关键句,并加分析。(3)提问:本段写赵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
明确:①“愿以十五城请易壁”,愿,很希望,不同于现在的“愿意”。②“徒见欺”,见,被、受,被动句式。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意思是:主意没有拿定,(想)寻求一个可以出使答复秦国的人,(但)没有找到。“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之人”,定语后置句。④关于和氏璧的来历,(见《韩非子·和氏》)⑤这一段是故事的开端,秦王要“以城易璧”,赵王左右为难,为蔺相如出场作铺垫。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窃计〕私下打算。窃,谦词。]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止〕阻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语(yù)〕告诉。]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境〕指赵国边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幸于,被动用法。]故燕王欲结于君。[〔结于君〕同您结交。]今君乃亡赵走燕,[〔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意为从赵国逃跑,投奔到燕国。]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束〕捆缚。]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肉袒(tǎn)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肩膊。斧质,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质,砧。]请罪,则幸得脱矣。’[〔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宜〕应该。]可使。”
明确:①“窃计欲亡走燕”、“窃以为其人勇士”。窃,用在对话或书信中表示谦恭之词,意思是“我私下”。“亡”、“走”同义词,都作“逃”讲。②“臣请完璧归赵”。请,意思有二:一是敬辞,表示请您(做某事),二是谦词,请您允许我(做某事)。这里作第二种解释。(按1989年高考题第12题考了“请”字的两种不同用法,请予注意。下文还有“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璧有暇,请指示王”,这两句的“请”的用法,请注意区分。)③“而君幸于赵王”、“则幸得脱矣”、“大王亦幸赦臣”中三个“幸”,第一个“幸”是宠幸,后两个“幸”是侥幸。“幸于赵王”,是被动句,被赵王宠幸。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寡人〕古代诸侯谦称自己。]之璧,可予不[〔不(fǒu)〕通“否”。]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曲〕理亏。]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均之二策〕比较这两个对策。均,权衡、比较。之,这。]宁许以负秦曲。”[〔宁许以负秦曲〕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负,担负、承担。这里是使动用法。]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必〕倘若,假如。]无人,臣愿奉[〔奉〕通“捧”。]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臣请完璧归赵〕请,动词,仅表示谦逊的语气。完,使动用法,使璧完好无缺。]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蔺相如为何会赢得赵王的信任?一是由于缪贤推荐,补写出了蔺相如的过人才情;二是在朝廷应对时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正确主张,自愿承担出使重任。这一层写蔺相如奉璧使秦。用对话表现相如的过人的分析能力和决断能力。解释加点词语:①以勇气闻于诸侯(英勇气概)②使人遗赵王书(送)③徒见欺(被)④臣请完璧归赵(谦词)翻译句子:①今君乃亡赵走燕②而君幸干赵王③求人可使报秦者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秦王坐章台[〔章台〕秦宫名,旧址在现在陕西省长安县故城西南角。]见相如。相如奉璧奏[〔奏〕呈献,进献。]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传以示〕传给……看。以,连词,连接“传”与“示”。]美人[〔美人〕指妃嫔。]及左右,[〔左右〕指侍从。]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前〕上前,动词。]曰:“璧有瑕,[〔瑕(xiá)〕玉上的斑点,疵病。]请指示王。”王授璧。[〔授〕交,给璧。]相如因持璧却[〔却〕退,这里指后退几步。]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怒发上冲冠〕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冲动了帽子。这是夸张的说法。]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负〕凭借,倚仗。]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尚不相欺,况[〔况〕何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强秦之欢〕触伤强大的秦国,(对我们)的感情。逆,违背、触犯。欢,欢心。]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拜送书于庭〕书,国书。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何者?严[〔严〕尊重,用作动词。]大国之威以修敬[〔修敬〕整饰礼仪表示敬意。修,整饰。]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见臣列观(guàn)〕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意思是不在正殿接见,礼数轻慢。列观,一般的宫殿,这里指章台。观,建筑物的一种。]礼节甚倨,[〔倨(jù)〕傲慢。]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急〕这里是逼迫的意思。]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研讨问题:1、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明确:秦王坐章台,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以城换璧,对秦国来讲,并未占便宜,谈不上什么胜利,用不着“欢呼”。再说,秦王坐在行宫章台中,把和氏璧传递给嫔妃和侍从人员看,表现出对赵国使者轻慢无礼,故相如断定他“无意偿城”,这表现了相如过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2、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明确:①设计智取。曰:“璧有暇,请指示王。”(示,给……看。意思是:请让我指给大王看。)②说理斗争。相如一方面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来批评秦王的欺骗手段;另一方面以赵王的谦诚来批判秦王的傲慢、不讲信义。③誓死捍卫。相如“倚柱,怒发上冲冠”这里写出了相如的愤怒表情。“大王必欲急(形容词作动词用)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以言辞表现相如的勇气。“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又以动作表现誓死捍卫的决心。
相如度秦王特[〔特〕只,不过。]以诈佯[〔佯为〕装作。]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共传〕共同传颂,就是公认的意思。]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设九宾于廷〕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指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舍〕安置住宿,动词。]相如广成传舍。[〔广成传(zhuàn)舍〕宾馆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决〕必定。]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衣(yì)褐〕穿着粗布衣服,意思是化装成百姓。衣,动词,穿。]怀其璧,从径道[〔径道〕便道,小路。]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引〕延请。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缪公〕就是秦穆公,春秋时五霸之一。缪,通“穆”。]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坚明约束〕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负〕辜负,对不起。]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间(jiàn)〕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一介之使〕一个使臣。介,个。使,名词。]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就汤镬(huò)〕受汤镬之刑。就,动词。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汤烹煮。镬,古代煮食物的一种大锅。]唯[〔唯〕通常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的语气。]大王与群臣孰[〔孰〕通“熟”,仔细。]计议之。”
归璧于赵后,相如又怎样对秦王交代的?
明确:①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归赵;②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③表示自己知“欺大王之罪”,“臣请就汤镬”。④提出希望“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暗示秦王杀自己不是好办法。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相视而嘻〕面面相觑(qù),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形容秦王与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嘻,这里作动词用。]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相如去〕拉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引,牵、拉。]秦王因[〔因〕由此,趁此。]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厚遇〕好好招待。厚,优厚。遇,招待、款待。]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卒〕终于。]廷见相如,[〔廷见相如〕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之〕让他(相如)回去。]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使不辱于诸侯〕出使能不受诸侯欺辱。]拜相如为上大夫。[〔上大夫〕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这一层是写完壁归赵后的结局。“拜相如为上大夫”为将相不和伏笔。“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为两国进入对立状态和“渑池之会”伏笔。
这一部分写完壁归赵,着重表现相如的大智大勇。采用①直接描写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其后[〔其后〕指公元前281年,就是赵惠文王十八年。]秦伐赵,拔[〔拔〕攻下。]石城。[〔石城〕地名,在现在河南省林州市西南。]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为好〕和好。]会于西河[〔西河〕秦晋之间的一段黄河,古称“西河”,渑池在西河以东,所以称为“西河外”。]外渑池。[〔渑(miǎn)池〕地名,在现在河南省渑池县。]赵王畏秦,欲毋行。[〔欲毋(wú)行〕想要不去。毋,不要。]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诀(jué)〕告别,有准备不再相见的意味。]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计路上行程以及会见的礼节完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绝秦望〕断绝秦国的念头,指秦国可能扣留赵王作人质来进行要挟的打算。]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①“渑池之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举行的?明确:是在秦国攻打赵国一再获胜的形势下举行的。(翻译加点词:其后(以后)秦伐(攻打)赵,拔(攻下)石城。明年(第二年)复攻赵,杀二万人。②秦王在节节获胜的情况下,为何欲与赵王“为好”,举行“渑池之会”?明确:军事斗争辅以外交斗争,从外交上进一步迫赵投降。③赵王赴会时作好了哪些准备?明确:一方面相如随从保驾,另一方面廉颇作后盾,并作好了最坏的打算。(“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奏瑟(sè)〕弹瑟。下文“鼓瑟”同。瑟,乐器名,形状像琴。]赵王鼓瑟。秦御史[〔御史〕战国时的史官称“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善为秦声〕擅长演奏秦地乐曲。]请奉盆缶秦王,[〔请奉盆缶(fǒu)秦王〕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意思是请秦王击盆缶为乐。奉,献。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歌唱,常击缶为节拍。“盆缶”后省略“于”。]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得以颈血溅大王〕能够拿(我)头颈的血溅在大王身上,意思是和秦王拼命。”]左右欲刃[〔刃〕作动词,杀。]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靡〕退却。]
于是秦王不怿,[〔怿(yì)〕高兴,喜悦。]为一击缶。相如顾[〔顾〕回头。]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为秦王寿〕给秦王献礼。寿,向人进酒或献礼,动词。]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咸阳〕秦国的都城,在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竟酒〕酒筵完毕。]终不能加胜于赵。[〔加胜于赵〕胜过赵国,意思是占赵国的上风。加,动词。胜,这里作名词。]赵亦盛设兵[〔盛设兵〕多多部署军队。盛,多。]以待秦,秦不敢动。
①秦王怎样侮辱赵王的?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明确:从“秦王饮酒酣”“令赵王鼓瑟”中的“酣”和“令”两个字可看出来。“酣”字写出了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字表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注意:秦与赵同为诸侯,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且要写进秦的史册,这是明目张胆对赵王的侮辱。②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怎样与之针锋相对的?
明确:首先,蔺相如上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翻译这一句:赵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音乐,请(让我)献上一个盆缻给秦王(敲打),来互相娱乐。“为”wéi,动词,演奏)其次,相如以拼命和秦王斗争。秦王不肯,相如又“跪请”,秦王还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翻泽这一句:你我相距不出五步,我简相如能够拿头颈的鲜血溅到大王的身上了!)再次,相如以“张目叱之”,使秦王的左右“皆靡”。在这种情况下,秦王被迫一击缶。最后,相如又顾召赵御史书,以牙还牙。③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礼要求,相如又如何对策?明确: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④“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明确:一是秦终不能加胜于赵;二是秦也不敢动兵。可以说,渑池之会是赵的胜利,秦的失败。这一段迸一步表现了相如大智大勇的品质。
既罢[〔既罢〕(渑池之会)结束以后。]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①[〔右〕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口舌为劳〕只凭言词立下功劳。徒,只、不过。口舌,言语。]
,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素贱人〕本来(是)卑贱的人(指相如为宦者令的舍人)。素,向来、本来。]
,吾羞,不忍为之下。”[〔不忍为之下〕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宣言[〔宣言〕扬言。]宣言[〔宣言〕扬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争列〕争位次。]
。已而[〔已而〕过了些时候。]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第一层(第17—18段),写相如“拜为上卿”,廉颇居功自傲,相如退让。于是舍人相与[〔相与〕一齐,共同。]谏曰:“臣[〔臣〕秦汉以前表示卑谦的通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高义〕高尚的品德。]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殊甚〕太过分。殊,很、极。甚,过分。]且庸人尚羞之,[〔且庸人尚羞之〕就是平庸的人尚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且,就是,连词,表假设,兼让步。之,指蔺相如竭力躲避廉颇的做法。羞之,“以之为羞”的意思。]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不肖〕不才。]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秦王〕比秦王哪一个(厉害)。孰,谁、哪一个。孰与,何如、比……怎么样?”]曰:“不若[〔不若〕不如(秦王)。]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驽(nú)〕愚劣,无能。]独畏廉将军哉?顾[〔顾〕只不过。]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不俱生〕不共存。]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就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第二层(第19段),写相如不计私怨,说服舍人。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荆,灌木,古代常用它的枝条做成刑杖。]因宾客[〔因宾客〕由宾客(作引导)。因,通过、经由。宾客,指门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将军〕指蔺相如。当时的上卿兼任将相,所以称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刎(wěn)颈之交〕誓同生死的朋友。刎颈,割头。]之交。
第三层(第20-21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相如如何说服舍人的?相如退让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相如采用比较法来说明道理。“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解释这一句:你们看廉将军比秦王哪一个厉害?在原句句尾省略了一个“威”字。“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相如的启发提问,自然得出廉颇不如秦王的结论。然后,从国家利益的高度说明将相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翻译这一句:我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把国家的急切之事放在前头,而把个人的仇怨之事放在后头呀!)由此可见,相如对廉颇的忍让,是出于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目的。
①廉蔺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简相如出身低微,开始只是“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而现在却“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补充: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廉蔺地位的变化是产生矛盾的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却是因为廉颇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相如。“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②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对待的?明确:相如有意退让,“不肯与会”,“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见到廉颇,相如也“引车避匿”。(“引”,退、牵拉。)从这里可以看到相如的大度与气量。廉蔺矛盾分析
①廉颇听到相如的话后如何表现?
明确:“肉袒负荆”,登门谢罪:“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比较两个“之”的用法;前一个“之”,助词,相当于“的”;后一个“之”,代词,代“我”。)
②由此看出廉颇具有何种品质?
明确:知错能改,坦白直率。
③“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明确:爱国,爱赵国,仇恨秦国。(弄清“刎颈之交”这个成语)集中学习17—21节
廉蔺交欢
品读讨论:①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②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③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④怎样看待廉颇的形象?你喜欢他吗?1、划分本部分层次,为诵读作准备。(相如“拜为上卿”→廉颇“宣言”→相如“避匿”→相如答舍人谏→廉颇“负荆”)2、在你看来,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话?“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之急”是指什么说的?“私仇”又是指什么说的?3、诵读蔺相如“夫以秦王之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明人李贽评相如“引车避匿”一事说:“节节见相如智勇俱妙。”试结合这段话说说“妙”在什么地方。(相如深知廉颇爱国之心,故以“秦王之威”相比,又以“国家之急”相许,足见其胸襟阔大,如此方能使廉颇顿悟己非。)
(强秦加兵)(“两虎共斗”)4、廉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前后对比说明了什么?(说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听了蔺相如的那一番话后,十分感愧,立即从计较个人得失的立场转到维护国家利益的正确立场上来,表现了公忠体国、勇于改过的精神。)从小说鉴赏的角度分析写作技巧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
1.选取典型事件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3.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本文写作特点掌握课文有关文言知识具体内容如下:
1、通假字
⑴可与不——不=否,表疑问语气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廷,朝廷
⑷如有司案图——案=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熟,仔细
⑺请奉盆缻秦王——缻=缶
2、一词多义
⑴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⑵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⑷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⑸幸
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⑹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3、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⑸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⑶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⑸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使……急、逼迫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⑵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⑶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通读全文,答疑解难:练习: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②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③秦御史前书曰④左右欲刃相如答案:①和好②告别③记录④用刀杀⑤乃前曰:“璧有瑕……”⑥相如因持壁却立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舍相如广成传舍答案:⑤上前/因,于是。⑥却:退/⑦严:尊重;修敬:整饰礼仪表示敬意。⑧舍:安置住宿。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二、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⑴可与不⑵臣愿奉璧西入秦⑶拜书送于庭⑷如有司案图⑸乃设九宾礼于廷⑹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⑺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⑻请奉盆缻秦王“不”通“否”“奉”通“捧”“庭”通“廷”“案”通“按”“缪”通“穆”“孰”通“熟”“缻”通“缶”无三、一词多义⑴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答案:①依仗,凭借②辜负,对不起③违背④使...承担⑤背着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答案:①派②出使③让④使臣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答案:①引见,延请②拉③牵,拉,引申为掉转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答案:①白白地②只,只不过⑸幸①而君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答案:①幸好,侥幸②宠幸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酒店工程部维护合同
- 2024版公寓酒店总承包合同范本
- 2024年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开封2024年河南开封市通许县事业单位引进4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版供应链金融担保合同规范及业务拓展策略3篇
- 轧机课程设计总结书
- 2025年度采购合同:涉及大规模货物及服务的详细规定3篇
- 二零二五年度POS机租赁与金融信息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合伙人合作协议书(智能制造解决方案)3篇
- 2025寒假散学典礼(休业式)上校长精彩讲话:以董宇辉的创新、罗振宇的坚持、马龙的热爱启迪未来
-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综合测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 PMC主管年终总结报告
- 售楼部保安管理培训
- 杭州出租车区域考试复习备考题库(含答案)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简介课件
- Art285 中国视觉艺术史
- 根号2有多大?数学课件
- GB/T 13634-2000试验机检验用测力仪的校准
-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高级教师职称评审答辩题目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