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模拟试卷(附带答案解析)_第1页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附带答案解析)_第2页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附带答案解析)_第3页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附带答案解析)_第4页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附带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分)

1.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科技部提出了“科技冬奥”的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冬奥会使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与传统制冷剂氟利昂相比更加环保

B.冬奥火炬“飞扬”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碳纤维是一种高分子材料

C.颁奖礼仪服采用第二代石墨烯发热材料,石墨烯属于烯燃

D.“同心”奖牌挂带采用桑蚕丝织造工艺,蚕丝属于化学纤维

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几滴醋酸铅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发生了蛋白质的盐析

窒温下,向0.I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镁粉,

B反应体系的焰减小

产生大量气泡,且测得溶液的温度升高

向2mL0.ImoLL-lNaOH溶液中滴加5滴0.lmol・L-lMgS04

该温度下,

C溶液,振荡试管,再向其中滴加10滴0.lmol-L-lCuS04

Ksp[Cu(OH)2]<Ksp[Mg(OH)2]

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mol-L-lH2S04溶液,加

I)热,待溶液冷却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滴加淀粉未发生水解

少量新制的Cu(0H)2,未观察到砖红色沉淀生成

A.AB.BC.CD.D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5.6gFe与足量的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1.12L苯含有C-H键的数目为0.3Na

C.1L0.lmol-L-lK2Cr207酸性溶液(pH=4)中,Cr2072-离子数为0.1NA

D.11.2LCII4和22.41X14(均为标准状况)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为1.5NA

4.对三联苯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工业上合成对三联苯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页共14页

A.三联苯不是苯的同系物

B.对三联苯分子中至少有14个碳原子共平面

C.对三联苯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

D.对三联苯的分子式为Cl8H18

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2倍,Y是非金属性最强的

元素,Z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W’可与Z形成离子化合物Z2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在自然界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

B.氢化物的稳定性:X〈Y

C.元素X、Y、W的最高化合价均与其族序数相等

D.离子半径:W>Z>Y

7.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加水体

A

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醋酸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b点

B

若使c点对应的溶液中c(CH3C00-)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为加水

c

a、b、c三点溶液用l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最多的为b点

D

a、b、c三点溶液中的c(H+):c<a<b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8.某小组在实验室用NaClO溶液和NH3反应制备N2H4,并进行相关的性质探究实验。

I.制备N2H4(如图1所示)

第2页共14页

D

(1)仪器a的名称是。

(2)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o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3)制备N2H4的离子方程式为。

II.测定产品中水合肿(N2H4-H20)的含量

(4)称取产品6.0g,加入适量NaHC03固体(滴定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加水配成250mL

溶液,移取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淀粉溶液,用0.3000mol-L-l的碘标准溶液滴定(已知:

N2H4-H20+2I2=N2t+4HI+H20),

①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一。

②实验测得消耗碘标准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mL,产品中水合月井的质量分数为o

III.探究水合股的还原性与碱性。将制得的肿分离提纯后,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

【查阅资料]AgOH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生成黑色的Ag20,Ag20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Ag、Ag20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验证】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操作现象实验结论

i.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

黑色固体部分溶解黑色固体有Ag20

量①______;

ii.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

②______黑色固体是Ag和Ag20

量稀硝酸,振荡

(5)请完成表中的空白部分:①②。

(6)实验表明,黑色固体主要成分是Ag,还有少量氧化银,请解释原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9.废物利用是实现绿色化学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是氯碱工业中的废料,

某同学在实验室以电石渣为原料制取KC103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第3页共14页

H2OCl2K2COJ

,___iI汕淆

电石液—|制Ca(CQ)2|一两一国]•保列操作KCIQ,

70C以上

Si

图2

已知Ca(C103)2易溶于水。

(1)工业生产电石的反应为Ca0+3C=CaC2+C0t,该反应中还原剂为。

(2)“转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在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生成物中含有

C1-.CIO-,C103-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IO-、C10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

线如图所示。

①tl时刻之前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一。

②t2时,Ca(0H)2与C12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1OCa(OH)2+1OC12=2Ca(C10)2+Ca(C103)2+7CaC12+10H20,

则该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质的量是mole

③据分析,生成Ca(C103)2的反应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通入C12的速度不同,C10-和C103-的比例也不

同。若在原石灰乳中通入氯气的速度加快,则反应后n(C10-)n(C103-)2(填“〈”或“=”);

氯酸钙(Ca(C103)2)为有毒化学品,其粉尘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吸入氯酸钙粉尘,会因积累在体

内而引起中毒。为了防止使用漂白粉时出现意外,制备漂白粉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写一条即可)。

10.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有

反应I:C02(g)+4H2(g)-CH4(g)+2H20(g)AH=-164.7kJ-mol-l

反应II:C02(g)+H2(g):CO(g)+H20(g)AH=+41.2kJ-mol-l

反应HI:2C0(g)+2H2(g)-C02(g)+CH4(g)AH=-247.IkJ-mol-l

起始时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lmolC02和4molH2,平衡时CH4、CO、C02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CH4(g)+H20(g)0CO(g)+3H2(g)的。

(2)图1中表示n(CH4)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填图中字母),判断依据是。

(3)①在600℃时,已知平衡体系中n(H2)=amol,则n(H20)=mo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需化简)。

②若平衡时体系的压强为P,则反应m的平衡常数Kp=。(用含a、p的代数式表示,列出计算式即可,

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分压=总压X物质的量分数)

第4页共14页

(4)科研人员提出Ce02催化C02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其中没有0-H键断

裂的步骤是(填“①”、"②’或“③”),合成DMC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H30H不需标注

同位素原子)。

11.氨基吐唾与铜等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具备良好的磁学性质和结构的多样性,特别是在存在桥基配

体的铜配合物。同时给多个中心原子配位的配体称为桥基配体。

(1)基态氮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在元素周期表中铜属于______区(填"s”、"p”、“d”

或“ds”)。

(2)C、N、0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

(3)某氨基吐咤衍生物铜配合物X的结构简式如1图所示。X中Cu2+的配位数是,C原子的杂化轨道

类型为o在高温下,Cu20比CuO稳定,从离子的电子层结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

图1图2

(4)胆研的简单平面结构式如图2所示。胆帆的化学式用配合物的形式可表示为;其阴离子的空间

结构为;胆研中存在的化学键有(填字母)。

A.离子键

B.共价键

C.范德华力

D.氢键

E.配位键

(5)某铜的氮化物广泛应用于光信息存储和高速集成电路领域,其晶胞结构如图3所示,晶胞参数为apm。

图3

该晶体中,与Cu原子最近的Cu原子有__个,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列出计算式)。

12.氯毗格雷是一种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根据原料的不同,该药物的合成路线通常有两条,其中

以2-氯苯甲醛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如下:

第5页共14页

(l)D-E所需X物质的结构简式:。

(2)C->D反应生成D的产量偏低,请解释原因:

(3)写出C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程式

(4)A能转化成F分子C7H7N02,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F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红光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C00-结构;

②1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ROH\,0RROH

C=0---T~►C---T-^

⑸已知:/H+/、0HH+/OR写出由乙烯、甲静为有机原料制备化合物V的合

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CHJCHJOH黑*CHJ=CH-^^钙

27V

第6页共14页

参考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与传统制冷剂氟利昂相比更加环保,减少了氟利昂对臭氧层的

破坏作用,故A正确;

B.碳纤维是碳的一种单质,属于无机材料,故B错误;

C.石墨烯发热材料中使用的石墨烯属于碳元素的单质,不属于烯烧,故C错误;

D.桑蚕丝织造工艺中的蚕丝属于蛋白质,不属于化学纤维,故D错误;

故选:Ao

A.氟利昂的过渡使用会对臭氧层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

B.碳纤维是碳的一种单质:

C.石墨烯属于碳元素的单质;

D.蚕丝属于蛋白质。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应用是否正确,主要依据物质具有的性质进行判断等,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需

要学生注意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几滴醋酸铅溶液,发生变性,析出白色沉淀,故A错误;

B.Mg与醋酸反应生成氢气,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可知反应体系的焰减小,故B正确;

C.NaOH溶液过量,分别与硫酸镁、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由实验及现象不能比较Ksp[Cu(0H)2]、Ksp[Mg(OH)2]

的大小,故C错误;

D.水解冷却后,在碱性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的Cu(0H)2,然后加热煮沸,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没有加热,

不能证明淀粉未水解,故D错误;

故选:B。

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几滴醋酸铅溶液,发生变性;

B.Mg与醋酸反应生成氢气,且为放热反应:

C.NaOH溶液过量,分别与硫酸镁、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

D.水解冷却后,在碱性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的Cu(OH)2,然后加热煮沸。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难溶电解质、实验技能为解

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D

【解析】解:A.5.6gFe物质的量为5.6g56g/mol=0.Imol,与足量的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A

错误;

B.标况下苯是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故B错误;

C.重铭酸根离子能与水反应生成铭酸根离子,反应为Cr2072-+H20w2Cr042-+2H+,所以

1L0.lmol-L-lK2Cr207溶液中Cr2072-的数目小于0.1NA,故B错误;

D.11.2LCH4和22.4LC12(均为标准状况)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IL2L+22.4L22.4L/molX

NA/mol=l.5NA,故D正确;

故选:D。

A.铁与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B.气体摩尔体积使用对象为气体;

C.重铭酸根离子能与水反应生成铭酸根离子;

第7页共14页

D.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阿伏加德罗常数是高考的“热点”,它既考

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

识内容,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苯的同系物只有一个苯环,则三联苯含3个苯环,不是苯的同系物,故A正确;

B.苯环为平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碳碳单键可旋转,但一条直线上的碳原子

在一个平面内,则至少有10个C原子共平面,所有原子可能共面,对三联苯分子中最多有18个C原子共

平面,故B错误;

C.对三联苯的结构对称,从中间对称,共有4种位置的H元素,则对三联苯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故C错

误;

D.由结构可知对三联苯的分子式为Cl8H14,故D错误;

故选A.

A.苯的同系物只有一个苯环;

B.苯环为平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一定共面;

C.对三联苯的结构对称,从中间对称,共有4种位置的H元素;

D.由结构可知分子式.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结构、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判断、原子共面为

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解:X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电子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则其次

外层是K层,L为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X是C元素;Y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Y为F元素;Z原子半

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其原子序数大于C、F元素,则Z为Na;W可与Z形成离子化合物Z2W,即Na2W,

W为一2价,原子序数大于Na,则W为S元素A.Na、F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但C和S在自然界中存在

游离态,故A错误;

B.X、Y分别为C、F,非金属性(XF,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H4VHF,即X〈Y,故B正确;

C.Y为F元素,位于VHA族,F的最高化合价为0,不是+7,故C错误;

D.离子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

W>Y>Z,故D错误;

故选:Bo

X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电子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则其次外层是K层,最

外层电子数为4,则X是C元素;Y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Y为F元素;Z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

大,其原子序数大于C、F元素,则Z为Na;W可与Z形成离子化合物Z2W,即Na2W,W为-2价,原子序数

大于Na,则W为S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

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6.【答案】A

【解析】解:A.容量瓶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烧杯中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故A错误;

B.溟水中滴Na2s0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HBr,则pH先减小,后亚硫酸钠过量时pH增大,

故B正确;

C.钢闸门与电源负极相邻,为阴极,被保护,故C正确;

第8页共14页

D.图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Ao

A.容量瓶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溪水中滴Na2s0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HBr;

C.钢闸门与电源负极相邻,为阴极;

D.图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溶液的配制、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能量变化、实验技

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D

【解析】解:A.水的体积越大,醋酸的电离程度越大,则醋酸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点,故A错误;

B.加水促进电离,生成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溶液的体积增大,溶液中c(CH3C00-)减小,故B错

误;

C.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a、b、c三点溶液用I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

体积相同,故C错误;

D.导电能力越强,氢离子浓度越大,由图可知,a、b、c三点溶液中的c(H+):c<a<b,故D正确;

故选:D,

A.水的体积越大,醋酸的电离程度越大;

B.加水促进电离,生成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溶液的体积增大;

C.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不变;

D.导电能力越强,氢离子浓度越大。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高频考点,把握稀释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溶液的导电性为解答的关键,侧重

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

8.【答案】圆底烧瓶NaOII溶液平衡气压,收集多余的氯气2NH3+C10-=N2H4+Cl-+n20当滴入最后半滴

碘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去25%氨水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氨

水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腓具有还原性,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肿具有碱性,与银离子反应生

成AgOH,AgOH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生成黑色的Ag20

【解析】解:(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

(2)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装置B的作用是平衡气压,收集多余的氯气,

故答案为NaOH溶液;平衡气压,收集多余的氯气;

(3)根据分析可知,制备N2H4的离子方程式为2NH3+C1O-=N2H4+C1-+H2O,

故答案为2NH3+C10-=N2H4+C1-+H20;

(4)①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入最后半滴碘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去,

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半滴碘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去;

②根据题意有关系式:N2H4-H20-2I2,n(N2H4-H20)=12n(12)=12X0.3000mol-L-lX0.02L=3X10-3mol,

贝ll样品中水合肺的质量分数为3X10-3molX250mL25mLX50g/mol6.0gX100%=25%,

故答案为25%;

(5)i.根据信息可知,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氨水,黑色固体部分溶解,黑色固体有Ag20,ii.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黑色固体是Ag和Ag20,

方程式为3Ag+4HN03=3AgN03+N0f+2H20,Ag20+2HN03=2AgN03+H20,

故答案为氨水;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6)实验表明,黑色固体主要成分是Ag,还有少量氧化银,原因是肿具有还原性,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

第9页共14页

期具有碱性,与银离子反应生成AgOH,AgOH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

故答案为胱具有还原性,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月井具有碱性,与银离子反应生成AgOH,AgOH在溶液中不

稳定,易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

装置A中二氧化锌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镒、氯气和水,装置B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且有长颈漏斗与外

界相连,可以起着平衡气压、吸收多余氯气的作用的作用,气体通往C的活塞打开后氯气进入装置C中,

与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装置D中制取氨气,然后,氨气进入装置C中与次氯

酸钠反应制取水合财,

(1)根据仪器a的构造即可判断其名称;

(2)根据分析可知,装置C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装置B的作用是平衡气压,收集多余的氯气;

(3)根据分析可知,NH3与NaClO反应生成了N2H4、NaChH20;

(4)①滴定到达终点前溶液无碘单质,是无色的,到达终点时,变为蓝色;

②根据题意有关系式:N2H4-H20-2I2,n(N2H4.H20)=12n(12)=12X0.3000mol-L-lX0.02L=3X10-3mol,

进一步计算样品中水合明的质量分数;

(5)i.根据信息可知,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氨水,黑色固体部分溶解,黑色固体有Ag20,ii.

再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黑色固体是Ag和Ag20,

因为Ag与HN03生成N0气体,Ag20也可以溶于HN03;

(6)明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肿具有碱性,与银离子反应生成AgOH,AgOH在溶液中不

稳定,易分解生成黑色的Ag20。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样品质量分数的计算,同时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以及看图理解能力,

分析能力等,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度较大。

9.【答案】CCa2++C032-=CaC03I2Ca(OH)2+2C12=2Ca2++2C1-+2C10-+2H205<控制减小通入氯气的

速率或控制反应温度及时冷却

【解析】解:(1)工业生产电石的反应为Ca0+3C=CaC2+C0t,C的化合价升高,该反应中还原剂为3

故答案为C;

(2)由流程可知在70℃以上时,氢氧化钙、氯气反应生成氯酸钙,氯化钙和水,溶液中加入碳酸钾生成碳酸

钙,“转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CO32-=CaCO3I,

故答案为Ca2++CO32-=CaCO3I;

(3)①tl时刻之前生成次氯酸盐,故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

式是:2Ca(OH)2+2C12=2Ca2++2C1-+2C10-+2H20,

故答案为2Ca(OH)2+2C12=2Ca2++2C1-+2C10-+2H20;

②t2时,氢氧化钙与氯气恰好完全反应,n(C10-)=2mol,n[Ca(C10)2]=lmoLCa(0H)2与C12发生反应的

总化学方程式为10Ca(0H)2+10C12=2Ca(CIO)2+Ca(C103)2+7CaC12+10H20,n[Ca(OH)2]=5n[Ca(CIO)2]=5mol,

则该石灰乳中含有Ca(01I)2的物质的量是5mol,

故答案为5;

③若在原石灰乳中通入氯气的速度加快,反应速率快,反应放出的热量无法很快散失,体系温度升高,生

成n(C103—)增多,贝!|反应后n(C10-)n(C103-)<2;为了防止使用漂白粉时出现意外,制备中尽量减少

Ca(6103)2的生成,制备漂白粉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控制减小通入氯气的速率;控制反应温度及时冷却,

故答案为〈;控制减小通入氯气的速率或控制反应温度及时冷却。

由流程可知在70℃以上时,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011)2]、氯气反应生成氯酸钙,氯化钙和水,溶液中加

入碳酸钾生成碳酸钙,经过过滤等操作得到氯酸钾,据此分析解题;

(1)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为还原剂;

(2)氯化钙、氯酸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生成碳酸钙;

(3)①tl时刻之前生成次氯酸盐,故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

第10页共14页

②根据lOCa(OH)2+10C12=2Ca(CIO)2+Ca(C1O3)2+7CaC12+10H20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若在原石灰乳中通入氯气的速度加快,反应速率快,反应放出的热量无法很快散失,体系温度升高,生

成n(C103—)增多,则反应后n(C10-)n(C103-)〈2;为了防止使用漂白粉时出现意外,制备中尽量减少

Ca(C103)2的生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根据实验

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注意把握物质性质以

及对题目信息的获取于使用,难度中等。

10.【答案】+205.9kJ/molA反应I和m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物质的量减

小3.26-a0.26p4.26X0.37p4.26(0.37p4.26)2X(ap4.26)2②2CH30H+C02-催化剂

CII3OCOOCII3+H2O

【解析】解:(1)根据盖斯定律:11一1得044(由+即0(或£0)(或+3112(。4

H=(41.2+164.7)kJ/mol=+205.9kJ/mol,

故答案为+205.9kJ/mol;

(2)反应I和III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物质的量减小,则表示n(CH4)随温度变化的

曲线是A,

故答案为A;反应1和III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物质的量减小;

(3)①由(2)分析可知,表示n(CH4)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A,反应H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CO物质的量增加,则表示n(CO)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C,表示n(CO2)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B,由图可知,在

600c时,反应达到平衡时,n(C0)=n(CH4)=0.37mol,n(C02)=0.26moL根据氢原子守恒,2n起始(H2)=2n

平衡(H2)+4n(CH4)+2n(H20),4molX2=2Xamol+0.37molX4+2n(H20),解得n(H20)=(3.26-a)mol,

故答案为3.26-a;

②根据①可知,平衡时,n(CO)=n(CH4)=0.37mo1,n(C02)=0.26mo1,n(H20)=(3.26—a)mol,n(H2)=amoL

则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37+0.37+0.26+3.26-a+a)mol=4.26moL

Kp=p(C02)-p(CH4)p2(CO)-p2(H2)=0.26p4.26X0.37p4.26(0.37p4.26)2X(ap4.26)2,

故答案为0.26p4.26X0.37p4.26(0.37p4.26)2X(ap4.26)2;

(4)由图可知,步骤①和③中,CH30H分子中0-H键断裂,则其中没有0-H键断裂的步骤是②;由图可知,

反应物为甲醇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为DMC和H20,则化学方程式为2cH30H+C02—催化剂CH30C00CH3+H20,

故答案为②;2CH30H+C02-催化剂CH30C00CH3+H20»

(1)根据盖斯定律:」一I得CH4(g)+H20(g)wC0(g)+3H2(g);

(2)反应I和HI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物质的量减小;

(3)①由(2)分析可知,表示n(CH4)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A,反应H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C0物质的量增加,则表示n(C0)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C,表示n(C02)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B,由图可知,在

600℃时,反应达到平衡时,n(CO)=n(CH4)=0.37mol,n(C02)=0.26mol,根据氢原子守恒计算;

②根据①分析,计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结合Kp=p(C02)-p(CH4)p2(C0)-p2(H2)计算;

(4)由图可知,步骤①和③中,CH30n分子中0-H键断裂;由图可知,反应物为甲醇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为

DMC和H20«

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以及反应机理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识图能力和计算能力,根据题目信息结合盖斯定律、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三段式等知识解答,此题难

度中等。

第11页共14页

2s卬

11.【答案】二匚EHdsN>O>C5sp2和sp3Cu20中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l0,CuO中Cu2+

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9,前者为全充满结构更稳定[Cu(H20)4]S04.H20正四面体形ABE8206NAX(a

X10-10)3

112P

【解析】解:(1)氮是7号元素,基态氮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目匝EI,在元素周期表中铜的

价电子排布式为3dl04sl,属于ds区,

2sIp

故答案为回ELULI:ds;

(2)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大,N的2P能级上为半充满结构,第一电离能变大,C、N、0的第一电

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故答案为N>O>C;

(3)X中铜离子与4个0和1个N形成共价键,X中Cu2+的配位数是5,毗嘘环上的碳、设基上的碳为sp2

杂化,甲基上有碳为sp3杂化,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和sp3。在高温下,Cu20比CuO稳定,从离子

的电子层结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Cu20中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l0,CuO中Cu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为3d9,前者为全充满结构更稳定,

故答案为5;sp2和sp3:Cu2O中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l0,CuO中Cu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9,前

者为全充满结构更稳定;

(4)胆帆的化学式用配合物的形式可表示为[Cu(H20)4]S04-H20;硫酸根中心原子硫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

用sp3杂化,其阴离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胆研中存在的化学键有A.硫酸根离子与四氨合铜离子间

的离子键,B.O-H、S-0共价键E.铜与氧间的配位键,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氢键不是化学键,故选ABE,

故答案为[Cu(H20)4]S04-H20;正四面体形;ABE;

(5)某铜的氮化物晶胞参数为apm,该晶体中,与Cu原子最近的Cu原子有8个,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每个晶胞中含铜:12X14=3,含氮8X18=1,则该晶体的密度为P=mV=14+3X64NAX(aX

10-10)3g-cm-3=206NAX(aX10-10)3g-cm-3,

故答案为8;206NAX(aX10-10)3o

2s2p

(D氮是7号元素,基态氮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回EEE1,在元素周期表中铜的价电子排布式

为3dl04sl;

(2)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大,N的2P能级上为半充满结构,第一电离能变大;

(3)X中铜离子与4个0和1个N形成共价键,X中Cu2+的配位数是5,哦咤环上的碳、炭基上的碳为sp2

杂化,甲基上有碳为sp3杂化,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和sp3:

(4)胆研的化学式用配合物的形式可表示为[Cu(H20)4]S04-H20;硫酸根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