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生物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生物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生物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市生物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市生物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生物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B.酶、抗体、神经递质等生物大分子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被分解C.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且核糖和脱氧核糖均只出现在各自的核酸分子中D.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酸性和加热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因此不能合成AC.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D.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3、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B.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内侧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B.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一定越来越大C.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D.森林中各种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这有利于提高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只能由植物的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B.成熟叶片在衰老过程中,生长素的含量不会发生变化C.顶端优势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预测一个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种群密度B.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的消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其大小与取样面积无关D.森林中各种群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B.“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体现了抵抗力稳定性C.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D.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8、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B.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少数种类蛋白质是静止的C.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可以通过D.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其基本的工具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B.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DNA聚合酶D.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只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只要血浆的成分相对稳定,机体就达到稳态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不发生变化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B.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引起基因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C.只要DND.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并且都是对生物体不利的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剧烈运动时,乳酸不断进入血液,血浆pHB.只要血浆的成分相对稳定,机体就达到稳态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只能由蛋白酶催化水解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完全相同C.淀粉、脂肪和蔗糖都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D.某些无机盐是组成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无关B.只要血浆的成分相对稳定,机体就达到稳态C.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有()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引进外来物种一定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4、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有()A.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B.“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体现了抵抗力稳定性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第一题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实践活动,以下是小组的调查报告的一部分,请分析回答。(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____(填“较高”或“较低”)的多基因遗传病。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病家系中进行调查,并绘出____图。(2)若调查结果是男女患者比例相近,且发病率较高,则可能是____遗传病;若调查结果是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呈隔代遗传,则可能是____遗传病。(3)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设相关基因为A、a)。![系谱图](此处为示意,实际试卷中应给出具体系谱图)①该遗传病是____遗传病。②Ⅱ-6的基因型是____,Ⅲ-9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一个有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第二题题目:以下是一段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描述,请根据描述回答问题。描述: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精确修改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它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可以实现对特定基因序列的添加、删除或替换。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疾病治疗、作物改良和生物研究等领域。以下是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的描述:(1)在疾病治疗方面,基因编辑技术有望纠正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从而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2)在作物改良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培育高产、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在生物研究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构建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的细胞模型,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问题:1.简述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具体应用。2.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改良方面的优势。3.解释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第三题题目: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定期检测酵母菌种群数量并绘制了数量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是________(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原因是___________。(2)在培养液中酵母菌呈________生活,在计数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具体做法是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用显微镜观察、计数。若观察到相邻两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分别为20个和4个,则此计数板上酵母菌种群密度的计算值为________个/mm²(计数室为2mm×2mm方格,有25×16个小方格)。(3)实验结束后,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可看到有的酵母菌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________生殖。(4)根据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判断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点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的________。第四题材料一:在“克隆羊多莉”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通过将供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再将其植入代孕母羊体内,最终成功克隆出多莉羊。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编辑了人类胚胎中的基因。这一技术有望在未来应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等方面。问题:1.简述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基本原理。2.胚胎移植技术在克隆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3.基因编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有哪些?第五题题目描述(本题共15分)背景信息: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调控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后者通常是由于细胞受到急性损伤而引起的非程序性死亡。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在胚胎发育、免疫系统调节以及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在手指(趾)间隙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凋亡帮助去除多余的组织,从而形成独立的手指和脚趾。问题:1.描述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并与细胞坏死进行对比。(6分)2.细胞凋亡是如何被调控的?请列举至少两种调控途径。(5分)3.细胞凋亡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有哪些?请简要说明。(4分)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生物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B.酶、抗体、神经递质等生物大分子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被分解C.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且核糖和脱氧核糖均只出现在各自的核酸分子中D.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酸性和加热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答案:D解析: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属于多糖,但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提供能量,A错误;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等,其中乙酰胆碱属于小分子物质,B错误;C、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C、G,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因此不能合成AC.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D.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答案:A解析: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高尔基体形成,A正确;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能通过无氧呼吸合成AT3、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B.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内侧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答案:D解析:A选项: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这一说法不全面,因为DNA分子通常是由成百上千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A错误;B选项:DNA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而碱基排列在内侧,B错误;C选项: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错误;D选项: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B.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一定越来越大C.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D.森林中各种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这有利于提高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答案:A;C;D解析:A选项: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A正确;B选项: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不一定越来越大,还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C选项: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只是此时群落内物种的组成达到动态平衡,C正确;D选项:森林中各种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这有利于提高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D正确。故选ACD。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只能由植物的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B.成熟叶片在衰老过程中,生长素的含量不会发生变化C.顶端优势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答案:C解析: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发育中的果实也能合成生长素,A错误;成熟叶片在衰老过程中,生长素的含量会降低,B错误;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正确;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主要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但成熟组织的韧皮部还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D错误。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预测一个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种群密度B.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的消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其大小与取样面积无关D.森林中各种群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答案:B解析:年龄组成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A错误;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些种群的消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其大小与取样面积大小有关,C错误;森林中各种群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中的生物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D错误。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B.“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体现了抵抗力稳定性C.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D.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答案:D解析:A选项,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它使得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能够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但A选项的表述缺少了“负反馈调节”这一关键信息,因此A错误;B选项,“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实际上体现的是恢复力稳定性,即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而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因此B错误;C选项,热带雨林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实际上较弱,一旦遭到严重砍伐,很难恢复到原状,因此C错误;D选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过这一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D正确。8、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B.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少数种类蛋白质是静止的C.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可以通过D.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答案:D解析:A选项,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细胞膜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A正确;B选项,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它们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只有少数种类的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因此B正确;C选项,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它允许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通过,这是细胞膜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C正确;D选项,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通常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而不是自由扩散。主动运输是一种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它能够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从而维持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因此D错误。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其基本的工具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B.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DNA聚合酶D.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只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答案:A解析:A.基因工程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其基本的工具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A正确;B.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或受精卵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B错误;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DNA连接酶,而不是DNA聚合酶,C错误;D.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D错误。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只要血浆的成分相对稳定,机体就达到稳态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不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还有淋巴,如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正确;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是不发生变化,D错误。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B.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引起基因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C.只要DND.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并且都是对生物体不利的答案:A解析: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A正确;B、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引起基因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进而可能改变遗传信息,B错误;C、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不是DN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剧烈运动时,乳酸不断进入血液,血浆pHB.只要血浆的成分相对稳定,机体就达到稳态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A、人体剧烈运动时,部分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不断进入血液,但由于血浆中含有多种缓冲物质,它们能够中和乳酸等酸性物质,从而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血浆的成分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稳态的一部分,B错误;C、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Na+和Cl−所占比例最大,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只能由蛋白酶催化水解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完全相同C.淀粉、脂肪和蔗糖都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D.某些无机盐是组成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答案:D解析:A选项:蛋白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但蛋白质的水解也可以由其他酶如肽酶等催化,故A选项错误;B选项:DNA的碱基包括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和G(鸟嘌呤),而RNA的碱基包括A(腺嘌呤)、U(尿嘧啶)、C(胞嘧啶)和G(鸟嘌呤),它们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B选项错误;C选项:淀粉和脂肪都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但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的二糖,主要作为能源物质的运输形式,不是储能物质,C选项错误;D选项:某些无机盐确实是组成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例如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镁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D选项正确。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无关B.只要血浆的成分相对稳定,机体就达到稳态C.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答案:D解析:A选项:血浆渗透压与血浆中的溶质微粒数目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而血浆蛋白是血浆中的重要溶质,因此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A选项错误;B选项:内环境稳态不仅仅是指血浆成分的稳定,还包括体温、pH等的稳定,以及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等,B选项错误;C选项:内环境的稳态不仅仅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还包括理化性质如温度、pH等的相对稳定,C选项错误;D选项:正常机体确实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同时也受免疫系统的调节,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稳态,D选项正确。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有()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引进外来物种一定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答案:B、D解析: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A错误;就地保护,即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因此B正确;引进外来物种不慎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因此D正确。4、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有()A.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B.“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体现了抵抗力稳定性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答案:C解析: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由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大量减少,其恢复力稳定性会减弱,而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降低,因此A错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实际上体现的是恢复力稳定性,即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因此B错误;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如果超过其承受能力,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因此C正确;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众多,其抵抗力稳定性强,但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弱,因为一旦受到严重破坏,恢复起来会非常困难,因此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第一题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实践活动,以下是小组的调查报告的一部分,请分析回答。(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____(填“较高”或“较低”)的多基因遗传病。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病家系中进行调查,并绘出____图。(2)若调查结果是男女患者比例相近,且发病率较高,则可能是____遗传病;若调查结果是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呈隔代遗传,则可能是____遗传病。(3)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设相关基因为A、a)。![系谱图](此处为示意,实际试卷中应给出具体系谱图)①该遗传病是____遗传病。②Ⅱ-6的基因型是____,Ⅲ-9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一个有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答案:(1)较高;系谱(2)常染色体显性;伴X染色体隐性(3)①常染色体隐性;②Aa;1/3;1/6解析:(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因为这样的遗传病在人群中更为常见,调查起来更具有代表性。同时,为了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病家系中进行详细调查,并绘制出系谱图,以便直观地分析遗传规律。(2)根据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特点,可以初步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如果男女患者比例相近,且发病率较高,这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受性别影响,且发病率通常较高。如果调查结果是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呈隔代遗传,这则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为这类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通常高于女性,且往往表现出隔代遗传的特点。(3)根据给出的系谱图,可以分析该遗传病的类型和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由于Ⅱ-3和Ⅱ-4正常,但他们的女儿Ⅲ-7患病,所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男女患者都有,所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遗传规律,可以推断出Ⅱ-6的基因型为Aa(杂合子)。对于Ⅲ-9,由于他的父母都是杂合子,所以他为纯合子(AA)的概率是1/3。对于Ⅲ-8和Ⅲ-10的结婚生育情况,由于Ⅲ-8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10的基因型为aa,所以他们生育一个有病孩子的概率是2/3×1/2=1/6。第二题题目:以下是一段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描述,请根据描述回答问题。描述: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精确修改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它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可以实现对特定基因序列的添加、删除或替换。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疾病治疗、作物改良和生物研究等领域。以下是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的描述:(1)在疾病治疗方面,基因编辑技术有望纠正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从而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2)在作物改良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培育高产、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在生物研究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构建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的细胞模型,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问题:1.简述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具体应用。2.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改良方面的优势。3.解释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答案:1.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具体应用包括:通过编辑患者的致病基因,修复或替换导致遗传疾病的基因序列,从而纠正患者的遗传缺陷。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关闭或抑制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表达,减少或消除疾病症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引入具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或修复受损的组织。2.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改良方面的优势包括:高效性: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针对目标基因进行操作,避免了传统育种方法的繁琐过程。精确性: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精确的基因修改,提高作物改良的针对性。稳定性: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引入或删除特定基因,提高作物的遗传稳定性。多样性: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同时编辑多个基因,实现多性状的改良。3.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包括:构建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的细胞模型,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揭示生物体内的信号通路和调控网络。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新的工具,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模拟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突变。促进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等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方向。解析:本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基因编辑技术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理解。第一问要求学生描述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答案应包括基因修复、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第二问要求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改良方面的优势,答案应涵盖高效性、精确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等方面。第三问要求解释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答案应涉及基因功能研究、信号通路研究、进化研究以及生物技术进步等方面。第三题题目: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定期检测酵母菌种群数量并绘制了数量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是________(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原因是___________。(2)在培养液中酵母菌呈________生活,在计数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具体做法是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用显微镜观察、计数。若观察到相邻两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分别为20个和4个,则此计数板上酵母菌种群密度的计算值为________个/mm²(计数室为2mm×2mm方格,有25×16个小方格)。(3)实验结束后,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可看到有的酵母菌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________生殖。(4)根据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判断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点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的________。答案:(1)液体;便于酵母菌种群在培养液中充分振荡摇匀后取样计数。(2)二倍体;16。(3)出芽。(4)12解析:(1)本实验需要随时取样检测酵母菌种群数量,而液体培养基便于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充分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分布均匀,从而方便取样计数。因此,该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2)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呈二倍体生活,即每个酵母菌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在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数量庞大,通常采用抽样检测法。具体做法是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然后滴加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后,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观察、计数。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相邻两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分别为20个和4个,由于计数室为2mm×2mm方格,且有25×16个小方格,因此可以计算出此计数板上酵母菌种群密度的计算值为(20+4)÷2÷(2×2/25×16)=16个/mm²。(3)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其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实验结束后,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观察,可以看到有的酵母菌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无性生殖中的出芽生殖。(4)根据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点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的一半时。这是因为在种群数量较少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加;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一半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种群数量的继续增加,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零。第四题材料一:在“克隆羊多莉”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通过将供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再将其植入代孕母羊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