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1年江西省高一年级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如果选择在人生态度和作品境界两方面都对后人有巨大影响的第一流诗人,我们会想到下面这份名单: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屈原是诗国中绝无仅有的一位烈士。他的作品与《诗经》并称,被誉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他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永久的典范。在那个辩士四处奔走、朝秦暮楚的时代,屈原却生生死死忠于祖国,最后自沉汨罗以身殉志。屈原以自沉的激烈方式结束了肉体的生命,却在精神上获得了永生,从而实现了人生的伟大超越。陶渊明是诗国中最著名的隐士。他生逢乱世,一生平淡无奇,隐居终老。他的作品内容朴实,风格平淡,当时几乎没有受到文坛的注意。但是陶渊明身后的声名却与日俱增,最终成为受到后人无比敬仰的文化伟人。原因在于,当别人争先恐后地趋附权势与财富,整个社会弥漫着虚伪、浮躁的风气时,陶渊明却以真诚、狷介的品格鹤立鸡群。陶渊明在历史上树立了一个安贫乐道、廉退高洁的典型。其意义在于,他用实际行为阐释了平凡人生的意义。李白是诗国中独往独来的一位豪士。他天性真率,狂放不羁,充分体现了浪漫乐观、豪迈积极的盛唐精神。李白的思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绝不局限于某家某派。他决不盲从任何权威,一生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意志。李白的诗歌热情洋溢,风格豪放,像滔滔黄河倾泻奔流,创造了超凡脱俗的神奇境界,包蕴着上天入地的探索精神。李白的意义在于,他用行为与诗歌维护了自身的人格尊严,弘扬了昂扬奋发的人生精神。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典型的儒士。他服膺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以关爱天下苍生为己任。他用诗笔真实描绘了兵荒马乱的时代画卷,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动荡时代,也倾诉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杜甫因超凡入圣的人格境界和登峰造极的诗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杜甫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穷愁潦倒的一介布衣,平生毫无功业建树,却实至名归地跻身于中华文化史上的圣贤之列,从而实现了人生境界上跨度最大的超越。苏轼是诗歌史上最名实相符的居士。一方面,他深受儒家济世精神的影响,在朝为官时风节凛然,在地方官任上政绩卓著。另一方面,他从道家和禅宗吸取了离世独立的自由精神,形成了潇洒从容的生活态度。苏轼一生屡经磨难,曾三度被流放,直至荒远的海南,但他以坚韧而又旷达的人生态度傲视艰难处境,真正实现了对苦难现实的精神超越。他的诗词内容丰富,兴味盎然,堪称在风雨人生中实现诗意生存的指南。辛弃疾是诗国中少见的雄豪英武的侠士。他本是智勇双全的良将,年轻时驰骋疆场,斩将搴旗;南渡后向朝廷提出全面的抗金方略,雄才大略盖世无双。可惜南宋小朝廷以偏安为国策,又对“归来人”充满疑忌,辛弃疾报国无门,最后赍志而殁。辛弃疾的词作充满着壮烈情怀。那种为了正义事业而奋不顾身的价值取向,必然会实现人生境界的超越。这六位诗人,境遇各不相同,诗歌创作各成一家,但他们都以高远的人生追求超越了所处的实际环境,他们的诗歌都蕴涵着丰盈的精神力量。阅读这六位诗人的诗歌,会使我们从浑浑噩噩的昏沉心境中蓦然醒悟,会使我们从紫陌红尘的庸俗环境中猛然挣脱,从而朝着诗意生存的方向大步迈进。(摘编自莫砺锋《中华文化是诗意人生的乐土》)材料二:东坡词豪放,前人所论已多,但所谓豪放的含义却不完全相同。一说东坡性情豪放不受格律束缚,宋人晁无咎说:“居士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一说风格豪放,清人刘熙载曰:“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其实这两方面并不矛盾。我们说苏词豪放,应当包括这两方面的含义。倘若仅从风格这一面,或仅从不拘格律这一面去理解,都是片面的。豪放词在苏轼的三百多首词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以“豪放”概括苏轼整个词风的确有以偏概全的毛病。倘若着眼于词风的创新,说苏轼是豪放词人也未尝不可。苏轼的豪放词首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虽然用了许多篇幅去写赤壁的景色和周瑜的气概,但主旨并不在于追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而是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这首词由赤壁大江的景色引出,以不羁之才情纵论千古,抚今追昔,其容量之大、感慨之深、襟怀之广、气势之豪,是在此之前的词作不可比拟的。苏轼还有些词表现了鄙视名利、超脱世俗的态度,豪放中又见旷达,《临江仙·夜归临皋》是苏轼这种人生态度的形象化的表现,词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何等洒脱!苏轼以前的词大多是向内心的幽微之处搜索,狭深委曲;而苏轼的词是向外部的广阔世界驰骋,恢宏阔大。他的词表现出超越时空的强烈要求,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笔墨没有一点拘束。于是,词在他的手中得到了解放。(摘编自袁行霈《词风的转变与苏词的风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朝秦暮楚的辩士不同,屈原始终忠于楚国,最后自沉汨罗,以死明志,他在精神上获得了永生,实现了人生的伟大超越。B.杜甫用诗歌真实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现实,取得了卓越的创作成就,因而被人们誉为“诗圣”。C.辛弃疾智勇双全,雄才大略,南宋王朝却偏安一隅,对辛弃疾充满疑忌,致使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最终含恨而逝。D.与以前的词大多描写内心的幽微之处不同,苏轼的词古往今来,天上人间,表现了超越时空的强烈要求,带来了词风的转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两句,直接表现出李白对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B.不同的境遇决定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各自不同的诗歌风格,其诗虽风格不同,但都含有丰富的精神力量。C.对苏轼词豪放的特点,前人看法不一,如晁无咎提出了批评,认为苏轼的词不合音律,而刘熙载则表示赞赏,认为其豪放有时近于李白。D.前人曾经评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题是怀古,意是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从材料二的内容来看,这个评价是恰当的。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苏轼词“豪放”的一项是()A.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苏轼《江城子·别徐州》B.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D.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4.材料二的语言准确鲜明,逻辑性强,请以第三段中的加点词为例,进行简要说明。5.人们常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身上,你可以获得哪些启发?请根据材料一依次简要概括。【答案】1.B2.D3.A4.“的确”是“确实”之意。这句的意思是,豪放词在苏轼的三百多首词中所占的比例不大,若以占少数的的豪放词为依据,把苏轼的词风概括为豪放词确实是以偏概全的。用“确实”一词,强调提出了一种反对的意见。可见文章语言准确鲜明。
下文又从“词风的创新”的角度,“说苏轼是豪放词人也未尝不可”。可见,苏轼“豪放词”的定义,是站在“词风创新”的角度,并不是站在“词的数量”的角度。体现了语言的逻辑性,无可辩驳。5.(1)从屈原身上得到的启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2)从陶渊明身上得到的启示:安于平凡人生,安贫乐道、廉退高洁。
(3)从李白身上得到的启示:追求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探索的精神。
(4)从杜甫身上可以得到的启示:要有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以关爱天下苍生为己任。
(5)从苏轼身上可以得到启示的:从苦难的现实中发现诗意,潇洒从容的生活态度。
(6)从辛弃疾身上可以得到的启示:为了正义事业而奋不顾身的价值取向。【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杜甫用诗歌真实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现实”理解错误,原文是“他用诗笔真实描绘了兵荒马乱的时代画卷,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动荡时代”,“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并不是兵荒马乱。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两句,直接表现出李白对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说法错误。这两句意思是“我就骑上白鹿前往访寻象天姥山一样的名山,不再回来了”,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而不是“直接表现出李白对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原文说“李白的意义在于,他用行为与诗歌维护了自身的人格尊严,弘扬了昂扬奋发的人生精神”,而不是这一句。B.“不同的境遇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诗歌风格”说法错误。原文是“这六位诗人,境遇各不相同,诗歌创作各成一家”。“各成一家”与“诗歌风格”不是一回事。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辛弃疾与苏轼的诗歌风格同属豪放派。C.“晁无咎提出了批评,认为苏轼的词不合音律”说法错误,原文是“居士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是说“东坡性情豪放不受格律束缚”,并没有批评之意。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的能力。A.“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这句的意思是“想把千万滴相思之泪寄给你,可是泗水淮河却流不到楚江东面”,表达了词人深沉、哀婉的离愁别绪。此句委婉细腻,并没有“向外部的广阔世界驰骋,恢宏阔大”或“鄙视名利、超脱世俗的态度”的豪放之感。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的艺术效果的能力。第三段的加点词是“的确”。“的确”是“确实”之意。这句的意思是,豪放词在苏轼的三百多首词中所占的比例不大,若以占少数的的豪放词为依据,把苏轼的词风概括为豪放词确实是以偏概全的。用“确实”一词,提出了一种反对的意见。可见文章语言准确鲜明。下文又从“词风的创新”的角度,“说苏轼是豪放词人也未尝不可”。可见,苏轼“豪放词”的定义,是站在“词风创新”的角度,并不是站在“词的数量”的角度。体现了语言的逻辑性,无可辩驳。【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探究文章内涵的能力。题干有提示“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指现实人生,“诗和远方”指精神追求。由原文“屈原是诗国中绝无仅有的一位烈士……屈原却生生死死忠于祖国,最后自沉汨罗以身殉志”可以概括出,从屈原身上得到“不同流合污,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的启示。由原文“陶渊明是诗国中最著名的隐士。他生逢乱世,一生平淡无奇,隐居终老”“当别人争先恐后地趋附权势与财富,整个社会弥漫着虚伪、浮躁的风气时,陶渊明却以真诚、狷介的品格鹤立鸡群”,可以概括出,从陶渊明身上得到“安于平凡人生,安贫乐道、廉退高洁”的启示。由原文“李白是诗国中独往独来的一位豪士……他决不盲从任何权威,一生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意志”,可以得到的启示是:追求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探索的精神。由原文“杜甫……他是穷愁潦倒的一介布衣,平生毫无功业建树”,但却“用诗笔真实描绘了兵荒马乱的时代画卷,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动荡时代,也倾诉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以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以关爱天下苍生为己任。由原文“苏轼一生屡经磨难,曾三度被流放,直至荒远的海南,但他以坚韧而又旷达的人生态度傲视艰难处境,真正实现了对苦难现实的精神超越”,可以得到启示的是:从苦难的现实中发现诗意,潇洒从容的生活态度。由原文“辛弃疾是诗国中少见的雄豪英武的侠士……报国无门,最后赍志而殁”,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为了正义事业而奋不顾身的价值取向。(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党员王德林张贵说自己是党员,那天他酒喝得挺多,趴在井口饭店的桌上睡着了。段里的老孙边推边拿话损他:瞅你那熊样,一个臭盲流还党员呢,少扯。可是,从那天起,大伙就不叫他张贵了,都叫他党员,不无戏谑与挖苦,就连段长点名也喊他党员。无奈,他硬着头皮答应。党员个子高大,茂密的络腮胡须,似土匪出没的密林。两年前,他来矿上时,光背个简单行李卷,一副北大荒跑腿的装束。党员平日干活丝毫看不出党员的亮色。跟大伙一起入井升井,放炮给棚、开帮推煤,有时甚至显得吊儿郎当。他升井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蹲在井口抽烟,一口接一口,那贪婪的样子活脱一个骆驼祥子。井口旁边有一个又大又深的土坑,矿上的工程师在图纸上标明:填死。一年过去了,那个大坑仍躺在那里。井长整天围着产量和工人开支转,哪顾得上填什么坑。今年夏季干旱,山坡的庄稼都被酷锐的日光烤成了干草,雨水一下子集中到了秋天,同南方的梅雨期差不多,粗密的雨线把天地缝成一个整体。积满了水的土坑如同一只伺机猛扑的困兽,终于等来了机会。那天下午,党员正跟班组的伙计们在掌子面给棚,党员拿锯拉完一根棚腿子,刚站起身,就听到洪水的咆哮声。洪水像疯狗狂吠着朝井下猛扑过来。褐灰色浑浊的浪头将井下设施冲得七零八落,一架架棚轰然坍塌。棚梁和棚腿子七扭八歪绞到一起,将生路封了个严严实实。党员和伙计们想要往外撤已来不及。大水来得突然,死神来得突然,他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一个个木桩似的呆站着。水一寸一寸往上涨。淹没了膝盖,淹没了大腿,淹没了腰际,淹没了胸部,死神如同一条绳索一圈一圈往他们身上捆,最后捆到了脖颈,绳索眼瞅着就要拖紧了。此刻,党员和班组的十三个伙计几乎是同时悲怆地闭上了眼睛心中说道:完了。然后,他们却没有完。就在大水涨至脖颈要将他们整个淹没的一刹那,洪水又神奇地慢慢退了下去,顺着别的路线拐弯抹角地流走了。可是,山路已被堵死,掌子面只剩下两张床大的空间,黑暗与恐怖如墨斗鱼尾后喷出的浓液,稠重得要将十四个生灵窒息。老孙是段里的在籍工。自身的优越感使他在党员这些工友面前总是趾高气扬。这会儿,他却像个瘟鸡,缩在角落里呜呜哭出了声:我儿子刚结婚,我还等着抱孙子呢。这下可好……呜呜呜。听到老孙的哭诉,其他人也纷纷瘫下,如土委地,脸上浮着绝望僵死的颜色。党员一步跨过去,一把拎起老孙,“啪啪”扇过去两个耳光。你在号啥丧,还没到哭的时候呢,你没听到上面的飞机声吗?那是煤炭部长来教咱们来了。党员貌若金刚,眉藏凶气,老孙立马止了哭声。刚瘫下去的伙计们忽地站起,支棱起耳朵往上听,幻觉中果真就传来了“嗡嗡”的飞机声,顿时都来了精神。党员黑黢黢的脸绷得紧紧的,对围过来的伙计们说:咱不能在这里等死,要跟外面配合冲出去。你们平时不都喊我党员吗,好,现在就听我的,分两组,轮班开道往外冲。党员冷峻得不容置疑。于是,锹、镐、斧、锯、手拼命挥舞。生机一寸一寸朝前挪动。饥寒一点一点消耗他们的体力。十四个人二十八只手全部鲜血淋漓。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去路,岩石下有一条窄缝,刚容一个人蹭过去。党员紧了紧腰带,硬朗地说:我先过去,如果没动静,那就是条废巷,你们千万别过去,另想办法。党员大头朝下,一蹭一蹭拱了过去,他的举动无异于战场上滚地雷。大伙的心“嗖”的一声冷噤起来。还好!伙计们一个接一个从石缝下拱了过去。可是,当老孙最后一个过去,刚钻出上半截身子时,那块岩石发出了阴森的怪叫。党员极其敏捷地蹲下身,重新钻入石缝,伸出一双钢锉般的大手擎住岩石。老孙趁机滚出了石缝,那块岩石却轰然落下……当伙计们把党员从岩石下扒出来时,血肉模糊的党员只说出一句话:我是党员。伙计们抱住他痛哭,齐声大喊:你是党员,俺们啥时候说你不是党员啦!十三个人抬着党员终于同外面救援的人会合了。党员火化那天,整理遗物时,人们在党员的贴身衣兜里发现了一本鲜红的党费证,党费证上“张贵”两个字闪闪发亮。段里的伙计们向他洒泪告别。老孙领着老伴、儿子和儿媳跪在党员脚下,泪水糊面地嘶喊:党员——顷刻,党员化作一团烈火,在众人心中熊熊燃烧。井口旁那个大坑,不到一上午就被推土机填平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张贵喝多了酒说自己是党员,大伙自此都叫他党员时,他又因为心里不想承认而无奈答应。B.井长没有按照工程师的要求把井口旁边又大又深的土坑填平,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C.由于身份优越,老孙平时在其他工友面前趾高气扬;灾难降临时,他却不如其他工友镇定。D.人们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张贵的党员证,至此,人们知道张贵真的是党员,于是真正认同了他。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对张贵的塑造有肖像描写,如“茂密的络腮胡须,似土匪出没的密林”;有动作描写,如“一步跨过去,一把拎起老孙”。B.小说中,“洪水像疯狗狂吠着朝井下猛扑过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洪水凶猛扑来的情形,为下文写事故的发生作了铺垫。C.小说中,画线部分运用短句,并且独立成段,既渲染了生死攸关的紧张氛围,也形象地写出了除张贵之外人们此时的绝望心境。D.小说的情节注重前后照应,如前文写“井口旁边有一个又大又深的土坑”,结尾以“井口旁那个大坑……被推土机填平了”来照应。8.小说为什么以“党员”为题?请简要分析。9.小说运用了多重对比塑造张贵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6.B7.C8.(1)情节上,“党员”是文章的线索,串起全篇,结构严谨;(2)形象上,“党员”是主人公张贵的称号,以此为题可以突出表现张贵舍己为人的精神;(3)主旨上,以“党员”为题讴歌了共产党在危难来临之时的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9.(1)张贵的前后表现形成对比:平时干活吊儿郎当,抽烟活像骆驼祥子,危难来临之时担当责任,牺牲自我。(2)危难来临时,张贵和其他工友的表现形成对比:其他工友慌张绝望,张贵镇定,给工友鼓劲,带领工友寻找生路。通过对比凸显出张贵的镇定和担当。【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A.“他又因为心里不想承认而无奈答应”错误,由“段里的老孙边推边拿话损他:瞅你那熊样,一个臭盲流还党员呢,少扯”“都叫他党员,不无戏谑与挖苦”可知,不是“不想承认”,而是工友对他的称呼含有“戏谑和挖苦”的成分。C.“他却不如其他工友镇定”错误,由“其他人也纷纷瘫下,如土委地,脸上浮着绝望僵死的颜色”可知,除了“党员”,其他十二个人也不镇定。D.“至此……于是真正认同了他”错误,由上文“伙计们抱住他痛哭,齐声大喊:你是党员,俺们啥时候说你不是党员啦”可知,“党员”在危难来临时的表现已经让工友认同了他,并非看到党员证才认同。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也形象地写出了除张贵之外人们此时的绝望心境”错误,由“生机一寸一寸朝前挪动。饥寒一点一点消耗他们的体力。十四个人二十八只手全部鲜血淋漓”中“十四个人”可知,张贵此时的心情也是绝望的。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这类试题可以从情节、形象和主旨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角度来看,小说先写主人公张贵得到“党员”这一称呼的原因,接着写张贵在危难来临之时“党员”的表现,最后揭开其“党员”这一身份,由此可知,“党员”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的行文线索。然后从形象角度分析。小说的主人公是张贵,主要讲述了他在危难来临之时的表现,如给大家鼓劲,如主动为大家探险,如为了救老孙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恰恰是“党员”舍己为人、勇于担当的表现,所以用“党员”为题就凸显出张贵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这些精神。最后从主题角度分析。小说主要围绕共产党员张贵在危难中的表现来凸显共产党员的勇于担当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所以用“党员”作为标题就是讴歌了共产党员的这些精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由题干可知,本题针对“对比”设题:可以是人物自身的对比,如前后的对比,如外在和内在的对比;可以是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从自身角度来看,一开始的张贵“平日干活丝毫看不出党员的亮色。跟大伙一起入井升井,放炮给棚、开帮推煤,有时甚至显得吊儿郎当。他升井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蹲在井口抽烟,一口接一口,那贪婪的样子活脱一个骆驼祥子”,完全看不出党员的带头作用;而后文洪水来临陷入危难之时,张贵身为党员的担当和勇敢就表现出来了,如“你在号啥丧,还没到哭的时候呢,你没听到上面的飞机声吗?那是煤炭部长来教咱们来了”“党员貌若金刚,眉藏凶气”“党员黑黢黢的脸绷得紧紧的,对围过来的伙计们说:咱不能在这里等死,要跟外面配合冲出去。你们平时不都喊我党员吗,好,现在就听我的,分两组,轮班开道往外冲”,在党员的带领和鼓励之下,工友成功脱险。这是张贵前后的对比。从不同人物之间来看,当危难来临之时,老孙“却像个瘟鸡,缩在角落里呜呜哭出了声:我儿子刚结婚,我还等着抱孙子呢。这下可好……呜呜呜”,其他人“听到老孙的哭诉,其他人也纷纷瘫下,如土委地,脸上浮着绝望僵死的颜色”,而张贵却是非常镇定,“你没听到上面的飞机声吗?那是煤炭部长来教咱们来了”“党员冷峻得不容置疑”“党员紧了紧腰带,硬朗地说:我先过去,如果没动静,那就是条废巷,你们千万别过去,另想办法”,张贵的表现和其他工友的表现形成对比。借助这些对比凸显出张贵在危难面前的担当勇敢以及镇定。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此事著于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隋间谗谮事,耳目所接者,略与公等言之。高颎有经国大才,知国政者二十余载,天下赖以安宁。文帝惟妇言是听,特令摈斥。及为炀帝所杀,刑政由是衰坏。社稷寻亦覆败。古人云‘世乱则谗胜’,诚非妄言。朕每防微杜渐,用绝谗构之端,犹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觉悟。前史云:‘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此实朕所望于群公也。”魏征曰:“臣尝观自古有国有家者,若曲受谗谮,妄害忠良,必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矣。愿陛下深慎之!”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朕心改旧态也”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贞观中,太宗谓房玄龄曰:“朕闻自古帝王上合天心,以致太平者,皆股肱之力。朕比开直言之路者,庶知冤屈,欲闻谏诤。所有上封事人,多告讦百官,细无可采。朕历选前王,但有君疑于臣,则下不能上达,欲求尽忠极虑,何可得哉?而无识之人,务行谗毁,交乱君臣,殊非益国。自今以后,有上书讦人小恶者,当以谗人之罪罪之。”魏征为秘书监,有告征谋反者。太宗曰:“魏征,昔吾之雠,只以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谗构?”竟不问征,遽斩所告者。(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杜谗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朕心/改旧态也/B.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朕心/改旧态也/C.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朕心改旧态也/D.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朕心改旧态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炀帝,指我国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杨广,“炀”是他的带有贬抑意义的谥号。B.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代称,如“社稷之危”。C.幸,古时可指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也指帝王到某地去,文中是第二种意思。D.朕,第一人称代词,原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认为,谗佞之徒是国家的蟊贼,君主被这些人蒙蔽是忠臣孝子泣血含冤的原因,史籍所记载的这种事情很多,如高颎被杀一事。B.刺史赵元楷在隋朝是个邪佞之人,他千方百计讨好前来巡视的唐太宗,不料却招来唐太宗的责备,因此又惭愧又害怕,几天不食而死。C.唐太宗对上密折检举百官的人非常不满,认为这些人所检举之事细无可采,不利于国家;如果国君猜忌大臣,那么大臣就不能竭忠尽虑。D.在谗佞误国一事上,魏征赞同唐太宗的观点;魏征被控告谋反,唐太宗不仅没有追究魏征,反而杀了告状者,并且提拔魏征为秘书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颎有经国大才,知国政者二十余载,天下赖以安宁。(2)有上书讦人小恶者,当以谗人之罪罪之。14.“此实朕所望于群公也”一句中,“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10.A11.B12.D13.(1)高颎有治国雄才大略,他参与朝政二十多年,天下得以安宁。(2)凡有人上书揭发别人的小过失,应当以诋毁之罪论处。14.忠正的臣子处于朝廷之中,令奸邪小人无处容身。【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朕巡省河洛”中“河洛”是“巡省”的宾语,不宜断开,排除CD。“此乃亡隋弊俗”中“亡隋弊俗”是偏正短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我巡察黄河,洛水一带,历经数州,大凡有什么需要,都由官府供给。但你却为此养羊养鱼,雕饰院宇,这是过去隋朝的坏习惯,如今不能再这么做了。你应该体会我的心意,把这套坏的作风改掉。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社’指谷神,‘稷’指土神”说法错误。社是土神,稷是谷神。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D.“并且提拔魏征为秘书监”错误,原文为“魏征为秘书监,有告征谋反者”,可知告发之前魏征就做秘书监了,不是在告发之后提拔的。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经国”,治国;“知国政”,参与、执掌朝政;“赖以”,得以。(2)“讦”,揭发;“小恶”,小过失;“谗”,诋毁;第二个“罪”,论处。【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为“前史云:‘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此实朕所望于群公也”,忠正的臣子处于朝廷之中,奸邪小人只有偷偷谋划他们的诡计。可知唐太宗希望臣子忠正,令奸邪小人无处容身。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考察前代的历史,发现凡是阿谀逢迎,搬弄是非的人,都是危害国家的败类。他们巧言令色,私结朋党。如果君主昏庸无能,就会被他们蒙蔽,忠义之臣就会受到排挤打击,蒙受不白之冤。这样的事情在史书中不胜枚举。现在,我把在隋代年间我所知道的小人的奸邪行径,简略地说给你们听听。隋代的高颎有治国的雄才大略,他参与朝政二十多年,天下得以安宁。后来隋文帝听信妇人的谗言,摒弃冷落他,最后,他被隋炀帝杀害,隋朝的国政也就开始衰败了。江山社稷不久便拱手让人。古人说:‘世道混乱,那么谗言就会大行其道。’这话的确中肯。我常常想,应该防微杜渐,杜绝谗言的根源,只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自己不能觉悟。史书说:‘忠正的臣子处于朝廷之中,奸邪小人只有偷偷谋划他们的诡计。’这句话其实就是我对你们的期望啊。”魏徵说:“我发现,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被谗言蒙蔽,枉杀忠良,就必定国破家亡。因此,希望陛下要谨慎啊。”贞观七年,唐太宗巡幸蒲州。蒲州刺史赵元楷督促当地百姓一律穿上黄纱单衣,在路边迎接拜谒,并大肆装饰官署,营建城楼雉堞用来献媚讨好。又偷偷地饲养了几百头羊、几千条鱼,准备馈送朝廷贵戚。唐太宗知道这事后,把他召来训斥道:“我巡察黄河,洛水一带,历经数州,大凡有什么需要,都由官府供给。但你却为此养羊养鱼,雕饰院宇,这是过去隋朝的坏习惯,如今不能再这么做了。你应该体会我的心意,把这套坏的作风改掉。”赵元楷过去在隋朝时就是个奸邪谄佞的官吏,所以唐太宗就讲这一番话来警戒他。赵元楷听后既羞愧又害怕,几天吃不下东西,很快就死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我听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能够顺从天意,使天下获得太平,都必须依赖于大臣的辅佐。我希望众大臣广开言路,申明冤情,让我听到诤言。现在,所有上书提意见的人,大都是告发百官,意见非常繁多,让人无法定夺。我发现,历朝历代只要君王怀疑臣下,那么下面的意见就不会传达到朝廷上面,想要臣民们尽职尽忠,是不可能的。而无耻小人,专以诋毁他人为能事,破坏君臣之间的关系,这对国家是非常不利的。从今以后,凡有人上书揭发别人的小过失,应当以诋毁之罪论处。”魏徵做秘书监的时候,有人告发他谋反。唐太宗非常气愤地说:“魏徵过去是我的敌人,但因为他对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于是我就提拔任用他,现在怎么会传出他谋反的谗言呢?”结果唐太宗不询问魏徵,反而把告发者处以斩首之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①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①骚人:指屈原。其《离骚》中多记载草木名称,唯独不见桂花。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以“暗淡轻黄”写桂花的色,以“只香留”写桂花的香,“只”起强调作用。B.桂花没有浅碧、深红的颜色,但作者却断定它是“花中第一流”,极尽赞美之情。C.面对桂花,梅花与菊花会感到妒忌和羞愧,作者以此表达了对梅花和菊花的鄙夷。D.本词借物咏怀,词中所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卓尔不群的高洁性格的写照。16.作者认为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写及桂花是没有"情思"的表现,请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以及目的。【答案】15.C16.作者认为颜色并不艳丽的桂花是百花中的上品,让梅花嫉妒,令菊花害羞,因为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将其收列而为桂花抱屈。词人借助对桂花的描写议论,表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质的情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达了对梅花和菊花的鄙夷”错误。“梅花妒,菊花羞”中以“梅”“菊”来衬托桂花,侧面赞美桂花。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首词写到桂花之美,“自是花中第一流”直接赞叹桂花之美,“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以“梅”“菊”来衬托桂花,侧面赞美桂花,这样美的菊花屈原在《离骚》中却没有将其收列,所以作者为桂花抱屈,认为屈原是没有“情思”的表现。词中写到“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桂花的颜色为“暗淡轻黄”,体态“轻柔”,生长环境“迹远”,幽静偏僻,香味浓郁。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写出了桂花的外在特征和内在韵味,说明桂花的朴实无华,不以美艳、娇媚的外表取悦于人,而只将清纯的芳香留给人间。作者借桂花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高洁自处的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曹操表示自己要奏乐欢迎贤才,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心中有了绵绵不断的忧愁。(2)《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自叙身世时,感慨欢快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飞快而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人们肯定会有疑难问题,有了疑难问题而不从师学习,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答案】①.明明如月②.何时可掇③.今年欢笑复明年④.秋月春风等闲度⑤.其为惑也⑥.终不解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掇,惑,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之作。诚然,当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的变化,但重温此书,人们不仅仍可感受到理性的光辉和人文的忧思,更会为生活在进步如此神速、变革如此伟大的时代而庆幸。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论述了14个问题,涉及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其首创的“差序格局”等观点,至今仍是了解社会的一把钥匙。其中提到的一些概念,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熟人社会”。“生熟社会”。曾经,熟人社会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坎儿。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小的城市里,人员难以随意流动,社会的发展动力几近枯竭。而在乡村,大家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狭小空间里,家长里短、恩怨纷争,每个人都生活在透明的社群里,几无隐私可言。当今的城乡社会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熟人社会的影响尽管还存在,但已经越来越微茫。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或改造着熟人社会存在的环境,大家不再是“透明人”。熟人社会的结构正在瓦解,“陌生人社会”悄然来临。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殚精竭虑改天换地此起彼伏一清二楚B.处心积虑改天换地此起彼伏泾渭分明C.处心积虑翻天覆地此消彼长泾渭分明D.殚精竭虑翻天覆地此消彼长一清二楚19.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当今的城乡社会中,熟人社会的影响尽管还存在,但已经越来越微弱。B.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当今的城乡社会中,熟人社会的影响仍然还存在,但已经越来越微茫。C.当今的城乡社会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熟人社会的影响尽管还存在,但已经变得越来越微弱。D.当今的城乡社会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熟人社会的影响仍然还存在,但已经变得越来越弱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D19.A20.①构成: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暗喻的修辞,由本体“观点”,比喻词“是”,喻体“钥匙”构成。
②句中把费孝通先生首创的“差序格局”等观点比作“了解社会的一把钥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其观点在了解中国社会方面的指导意义和重要性,表达出作者对费孝通先生的推崇和赞扬之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属于贬义词。语境讲费孝通先生创作《乡土中国》,修饰“作品”,不能用贬义词,应该选择“殚精竭虑”。第二空,改天换地:指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句中强调的是“变化大”,故应选择“翻天覆地”。第三空,此起彼伏:形容接连不断。此消彼长: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句中说的是“生熟社会”的衰退和发展,故应选择“此消彼长”。第四空,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一清二楚:是指十分清楚、明白。句中说的是“没有隐私”,互相清楚情况,应选择“一清二楚”。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语句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前一句的主语是“城乡社会”,未表述完“城乡社会”怎么样,下一句主语就变为了“熟人社会的影响”。二是搭配不当,“影响”不能与“微茫”相搭配。只有A项修改正确。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题干提示修辞手法为比喻。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根据具体语句内容分析,本体为“差序格局”等观点,比喻词为是,喻体为一把钥匙。语句把费孝通先生首创的“差序格局”等观点比作“了解社会的一把钥匙”,也就是说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是了解社会的钥匙,形象生动写出了费孝通先生首创的“差序格局”观点的作用,在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提到的一些概念,让人印象深刻,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等。通过这样的比喻句,肯定费孝通先生首创的“差序格局”等观点的重要作用及意义,表达作者对费孝通先生的肯定和赞扬之情等。(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风转没转,转得好不好,关键看是否“言之有物”。这个“物”,具体而言至少要体现三个“有”。一是言之有情,即带着感情去“言”。写文章、讲话,只有带着感情去写、去讲,先感动自己,①;自己都感动不了,如何感动读者和听众?二是言之有理,即有哲理。“理”就是高度,就是画龙之点“睛”。要有“理”,必须学好哲学。哲学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但学好哲学可以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哲学是地基,专业是楼房。我们不能只打地基不盖楼房,更不能②,这样的楼房肯定要坍塌。三是言之有典,③。这可以增加讲话写文章的“分量”,增加可信度,增加厚重感。说到引经据典,不能不说毛泽东。比如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形容“主观主义”,引用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我们读过几十年了,至今记忆犹新。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B.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C.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C22.(1)才能感动读者和听众(2)不打地基只盖楼房(3)即适当引经据典【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引号作用是特定称谓。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反语讽刺。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面有“先感动自己”,后面应说“后(才能)感动……”,结合“如何感动读者和听众”可知,应填“才能感动读者和听众”。第二处,“不能……”“更不能……”形成递进,结合前面“只打地基不盖楼房”和后面“楼房肯定要坍塌”可知,应填“不打地基只盖楼房”。第三处,前文“一是言之有情”“二是言之有理”后面紧跟着是对前句的解释,此处是说“言之有典”,后面又有“引经据典”,据此应填“即适当引经据典”。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新时代追求卓越、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践行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会计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化工原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政治维护受教育权》课件
- 神经症及其护理
- 二零二四年度虚拟现实技术研究与应用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医疗机构与生物样本检测服务合同2篇
- 租赁权转让协议
- 《建安工程量计算》课件
- 2024年度短视频制作外包服务合同
- 美发店与保险公司2024年度保险合同
-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投标方案
- 【S市京东物流配送中心仓储与配送优化探究11000字(论文)】
- 智能化钢筋加工方案
- 2024北京西城区初二(上)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
- 人工智能的潜在威胁与挑战
- 巴西介绍课件
-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 国开03595-C语言程序设计机考复习资料
- 药品采购监督管理制度范文(14篇)
- 2023年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