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谢寺双桧①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龙象界②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注】①谢寺即扬州法云寺。桧:一种常绿乔木。《扬州府志》记载:“谢安宅,在法云寺,谢安手植双桧,至唐犹存。”②龙象界:佛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双桧的苍劲挺拔,展现古寺年代久远,饱含历史的沧桑感。B.颔联虚写,双桧曾面对金殿陪伴过僧客,也曾与将军战旗相映成辉。C.“宝盖”形象地写出了桧枝的枝繁叶茂,枝干超过了寺庙的鸳鸯瓦。D.“青青年少”可指昔日的双桧、年少的谢安,也可指后世来此的青年。16.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请结合本词核心意象“双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和甫咏雪【注】王安石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注】此诗写于王安石新法强力推行之时。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字和甫。15.下面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咏雪,将所见的雪前、雪中、雪后之景逐次向读者呈现了出来。B.诗人综合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从不同角度写出了雪多样的形象。C.本诗用语颇具匠心,如“便疑”“终欲”等词就传递出了情感态度。D.诗人在结尾发表议论,写出了寒乡之人对雪的不同认识,引人深思。16.后人评此诗“王安石咏雪,其意未必真在雪”,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①,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临江仙·都城元夕毛滂②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菜清浅对觚棱③。玉皇开碧落,银界④失黄昏。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注】①蛾儿、雪柳、黄金缕:均为妇女的饰物。②毛滂晚年因言语文字获罪,被罢官。1115年冬,待罪于河南杞县旅舍,这首词即作于此时。③觚棱: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亦借指宫阙。④银界:银河。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写到了元夕的热闹景象,区别在于辛词中的元夕盛况是眼前实景,毛词中的元夕盛况是想象。B.辛词开篇先写灯光、焰火之美,随后又写游人之盛、歌舞之乐,从多方面渲染出元夕佳节的热闹氛围。C.毛词中“蓬莱”“玉皇”均为神话形象,作者以此写元夕场面,使元夕在想象中染上辉煌瑰丽的色彩。D.毛词中“憔悴”“冷香凝”“窗破”等词暗示作者此时迫于生计、境况潦倒,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凉感。16.两首词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读书皮日休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②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注]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年)秋天作者初任隆兴通判时,孤寂无侣,公务之余肆力读书。②遗编,遗留后世的著作,而要坚持得自“通编”的“济世”理想之意。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皮诗首联用设问交代家中积书满架,尾联用借代的手法,照应标题。B.皮诗颔联运用简笔勾勒,写诗人在书房晨读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读书的宁静和喜悦之情。C.陆游早年就胸怀报国壮志,陆诗首联称自己为“腐儒”与“叹无奇”,含有老来与世浮沉之慨。D.陆诗颈联运用叠音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树叶的摇落声和重复敲打的更鼓声,情景逼真。16.这两首诗都是谈读书,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四川省新津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2级10月月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答郑即翁林景熙①初阳蒙雾出林迟,贫病虽兼气不衰。老爱归田追靖节,狂思入海访安期②。春风门巷杨花后,旧国山河杜宇时。一种闲愁无着处,酒醒重读寄来诗。【注】①林景熙:南宋遗民诗人。②安期:又名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居东海蓬莱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迟”意为“晚”,写朝阳虽被雾霭遮蔽,终从林间照射出来,有比兴意味B.颈联主要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晚春杨花飘落、杜宇悲啼的图景,暗含情感。C.诗歌中化用“靖节”“安期”“杜宇”等典故,使情感表达郁勃真挚,厚重深沉。D.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中朋友的赠诗激起了诗人的内心波澜,诗人因此反复读诗。16.诗歌首联和尾联呈现出两种看似不同实则统一的抒情形象,请对此简要分析。答案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5.B16.①这句话的意思是表面咏所见之物,实际上隐含着作者所咏的情怀,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②“映画旗”写双桧见证了谢安的赫赫战功,“成宝盖”“出高枝”写双桧高大茂盛为寺庙遮风挡雨;托物言志,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双桧一样有所作为,建功立业。③谢寺前的古桧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如今仍拥有青翠生机、长盛不衰,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借物抒怀,表达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少的回忆,对趁年轻建功立业的渴望。【解析】【分析】【整体分析】刘禹锡的《谢寺双桧》通过描绘古寺中的双桧,展现其苍劲挺拔、历经沧桑的形象,寄托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际遇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情景交融,意境深远。【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颔联虚写”错误,颔联“晚依禅客当金殿”是实写,写双桧在傍晚时依傍着禅客对着金殿,是眼前之景,“初对将军映画旗”是虚写,应是虚实结合。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隐然只是咏怀”“个中有我”其实也是咏物诗的特点,据此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表面咏所见之物,实际上隐含着作者所咏的情怀,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②诗中的双桧是谢安手植,“映画旗”写双桧见证了谢安的赫赫战功;“成宝盖”“出高枝”写双桧高大茂盛为寺庙遮风挡雨,既能与当年主人的丰功伟绩相呼应,也能为现在的佛寺蔽阳遮雨;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希望生有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③谢寺前的古桧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如今仍拥有青翠生机、长盛不衰,“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前朝的长明灯曾照过双桧的青葱岁月,双桧见证了朝代的更替和时光的流转,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少的回忆,对趁年轻建功立业的渴望;也表达了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A16.答案一:①诗歌首句写雪的冰清玉洁,颔联写其清除污秽、滋润焦枯的作用,其实是写诗人有像瑞雪一样惠济苍生的愿望,寄托了诗人治理积弊的伟大抱负。②颈联写白雪覆盖世界,只待功成之时便放春归来,由雪的铺合之势、“功成身退”表现了诗人乐观的心态、改革成功的信心。③尾联写寒乡之人只盼天晴而并不感念丰年的瑞雪,含蓄表达百姓对变法的不理解以及对目光短浅的保守者的批判。答案二:首联写雪之大之猛。流露出诗人面对这场大雪时昂扬的志意、豪迈的气概与开阔的胸襟。颔联写大雪的德与才。通过讴歌平治险秽、润泽焦枯的大雪,诗人委婉地抒发了自己拯危济溺平治天下的壮志豪情。颈联写大雪的覆盖之广和功业之著。借助对大雪的赞颂,诗人含蓄地透露了自己推行变法改天换地的初衷与目的,展露出一代改革家无私的襟怀与高远的境界。尾联批评寒乡之人目光短浅与自私自利。有些人只感受到雪中眼前的寒冷,却丝毫看不到大雪可能带来的来年的五谷丰登,折射出诗人高瞻远瞩利泽苍生惠被天下的高远追求与博大胸怀。答案三:第一句写雪挟风云而来,如新法施行,雷霆万钧;第二句写雪盖山陇,洁白如玉,犹如新法涤荡人间旧貌;第三句谓雪能平险治秽,使大地坦夷洁净,如新法使人间财富均平、人人衣食丰足;第四句说雪可以润焦泽枯,功劳很大,好像新法解民困于倒悬、扶庙堂于将倾;第五句说人们看见雪掩大地,不免心生疑惑,正如新法实行,众人不免汹汹抨击;第六句称雪施功完毕即令春回大地,就像新法成功,人民必蒙受其利,因而欢天喜地一样;最后两句再次指出,人们在寒冷时只盼天气晴朗,却忘记“瑞雪兆丰年”的经验,只图眼前舒适——祈求雪霁天晴,是缺乏远见的想法。【解析】【导语】王安石的《次韵和甫咏雪》表面咏雪,实则借景喻政,夹叙夹议,以雪的姿态和作用隐喻其推行新法。诗中描绘风雪交加之景象,象征变法中的权变和力量;“平治险秽非无德”暗指新法之德政化险为夷;而“润泽焦枯是有才”则强调推进新法对社会焦枯现象的润泽和复兴。最后,诗人表露推行新法的信念和期待。诗理浑厚,言尽意远,体现了王安石的政治抱负。【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逐次向读者呈现了出来”错误,这首诗并没有按顺序详细描绘雪前、雪中、雪后的具体景象,而是通过概括性的描写表现雪的力量和影响,更多是借雪喻人、喻事。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题干意思是说本诗明写雪,暗写别个。作答时理解到雪后的真意、深意、象征比喻义等。①答案一侧重诗人形象,明写写暗写人。王安石借雪的形象来隐喻他对政治变革的看法。例如颔联“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表面是说雪能够平治险秽(去除险恶污秽之物)、润泽焦枯(滋润干枯的万物),实际上是托物言志,表明诗人自己有改革现实、惠济苍生的才能,像雪一样能够治理积弊、改善民生、润泽苍生的伟大抱负。诗中“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是借雪表达对变法的期待与信心,他认为通过“雪”般的改革可以治理危机,滋润枯竭,而“终欲放春回”则期待变法成功带来新气象。全诗的核心在于塑造诗人形象,而不仅是咏雪本身。②答案二侧重塑造人格魅力,表面写雪,深层写具有雪品的伟大胸怀和气魄。例如颈联“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雪势盛大仿佛要覆盖大地,而功成之后又希望春回大地。这可以理解为诗人推行新法,希望新法能够全面推行(势合包地尽),最终实现理想的成果,让国家和百姓迎来新的生机(功成放春回)。这首诗虽写雪景,但寄寓了对王安石变法中治理国家的深远思考。诗前几句通过雪的宏伟形象,象征变法对社会重新构建及其潜力。中部写雪控局,善加利用之术体现了对变法对百姓生活改善的期望。结尾处点明雪对于百姓的不同影响,实则表达出诗人对变法影响的思考和忧虑。诗意超越于简单的自然赞美,寄托了政治目标与施政效能的追求。所以,其意不在咏雪,而是更深层次的胸怀隐喻。③答案三侧重象征比喻义,由雪喻指人间、百姓、国家。例如尾联“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寒乡之人不把雪当作丰年的祥瑞,只希望青天万里。这可能暗示在新法推行过程中,虽然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寒乡不念丰年瑞),但诗人希望最终能够实现理想的政治局面(青天万里开),新法能够像雪一样发挥积极的作用,尽管可能会遇到不理解,但最终会达成好的结果。这首诗虽写雪景,但寄寓了对王安石变法中治理国家的深远思考。诗前几句通过雪的宏伟形象,象征变法对社会重新构建及其潜力。中部写雪控局,善加利用之术体现了对变法对百姓生活改善的期望。诗中通过写风雪的覆盖与变化,象征推行新法的广泛影响和自身对执政成果的期待与忧虑;同时,最后一句以寒乡之人对雪的复杂态度,隐喻新法推行过程中人们不同的反应和意见,如人们对变法成果的期待和对眼下状况不满的并存。结尾处点明雪对于百姓的不同影响,实则表达出诗人对变法影响的思考和忧虑。诗意超越于简单的自然赞美,寄托了政治目标与施政效能的追求。所以,其意不在咏雪,而是更深层次的政治隐喻。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D16.①辛词以元夕的灯火辉煌、欢笑热闹,与“那人”的孤高寂寞、不同流俗形成对比,表达不肯随波逐流、自甘寂寞的高洁追求(或追求理想的执着艰辛)。②毛词以想象中元夕的繁华热闹,与自己现实中的羁旅,形成对比,表达仕途不顺、客居异乡的孤独寂寞之情。【解析】【导语】《青玉案·元夕》通过描绘元夕灯火辉煌的盛况,用“众里寻他千百度”反映寻找过程中突然发现的惊喜,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临江仙·都城元夕》以豪华盛况与自身处境的对比,展现作者的孤寂与怀才不遇的悲凉,营造出复杂的情感氛围。【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迫于生计、境况潦倒,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凉感”错,“冷香”指清冷的花香或熏香,并不暗示作者迫于生计、境况潦倒;本词并无壮志难酬之感,而是羁旅他乡的凄凉憔悴,对闺中人(妻子)的深切思念,仕途失意的孤寂愁苦。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辛词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借助“花千树”“星如雨”“宝马雕车”“风箫”“玉壶“鱼龙舞”等意象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的元夕盛况,下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这个女子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前半部分极写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如“火树银花”“香车宝马”“欢声笑语”等,营造出一种热闹、繁华的氛围。而后半部分则突然转折,突出一位意中人独处一隅的孤独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主人公的孤独感,也反衬出其孤高淡泊、超群拔俗的品质‌。②毛词上片写想象中的汴京元夜之景,听说都城汴京元宵晚上灯火热闹非凡,华丽的车辆,俊秀的宝马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多,宛如神仙境界。玉帝把碧落打开天上的星儿、宿儿便纷纷下落,使“银界失黄昏”了。上阕极写元夕的繁华景象,烘托出神京之夜的繁华与辉煌‌。下片写现实中羁旅穷愁,没人看见孤单的我,而闺中人对那元夜的繁华早已失去了兴趣,只有在闺房中,在“小屏风畔”,独对薰香袅袅,薰香则渐冷而凝。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能在梦中排除孤寂,只有月从客舍的破窗隙中来寻找我。下阕转写词人的孤寂心情,写现实中羁旅穷愁,抒发了无法排遣的孤寂与苦闷‌之情。上下片形成对比,用上片的热闹突出现实的凄凉孤寂,将词人羁滞异乡、困顿潦倒、憔悴不堪的苦境与悲怀抒写得缠绵悱恻。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C16.①皮诗通过写藏书之多,抒发了对书籍的喜爱以及对书中先贤们的崇拜与敬仰之情。②陆诗由夜读的缘起,表现了诗人济世的理想抱负、好学不倦的情怀。【解析】【分析】【导语】皮日休与陆游的诗都展现了读书的乐趣与坚持。皮诗体现出书籍的珍贵和与古人对话的宁静愉悦。陆诗则表现了作者在孤寂中以读书为伴的坚守精神,表达了诗人虽年老但依然孜孜不倦、追求理想的精神。【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含有老来与世浮沉之慨”错误,陆游自叹为“碌碌无奇”的“腐儒”,联系陆游早年的报国壮志和自负“奇才”,此处自称“腐儒”与“叹无奇”,其实含有当道不明、才不见赏之慨。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①皮诗首联直接点明自己最宝贵“家资”是满屋的书籍;颔联描述诗人清晨在高斋中开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认同感和敬仰之情,抒发了对书籍的喜爱以及对书中先贤们的崇拜与敬仰之情,表达了诗人热爱读书胜过世俗交往的非凡志趣。②陆诗首联写夜读的缘起,其中“独喜”句含有不屑与世浮沉,而要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