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申论模拟77_第1页
内蒙古申论模拟77_第2页
内蒙古申论模拟77_第3页
内蒙古申论模拟77_第4页
内蒙古申论模拟7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申论模拟77申论第1题、t>资料1什么是现代化?可能有多种解释,多个标准。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解放,是更美好的生活。而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它不仅包括物质装备、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更包括农民的现代化。所谓现代农业,即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武装的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农业。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现代农业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虽然农业产值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但农业的极端重要性不仅丝毫未减,反而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13亿人口要吃饭,始终是头等大事。而且,我们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必须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基本自给。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民离乡进城,从农产品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肉、蛋、奶等消费量大幅度增长,这是更多的粮食转化而来。根据农业部的研究,与10年前相比,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2亿多,粮食消费增加了1000多亿斤,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分别增长40%和60%左右。与此同时,农业资源约束日益趋紧,耕地和水资源变得更加稀缺。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8年,12年间我国的耕地净减少1.25亿亩。从耕地资源来看,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8年增产,增量达2300多亿斤;与此同时,播种面积也连续7年增加,增量达1.6亿亩,面积增加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40%左右。在耕地总量难以增加、耕地质量下降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粮食和经济作物又要统筹兼顾的情况下,靠增加面积增产的空间越来越小。从水资源来看,我国每年农业生产缺水200多亿立方米,而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仅45%左右。特别是近年来粮食生产中心北移以后,北方地区水资源矛盾尤为突出,占全国粮食产量一半多的东北和黄淮海地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5%左右。从外部投入品来看,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左右,农药利用率仅为33%左右,普遍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以上。外部投入品的大量使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近年来国家对农民的补贴效应,也使得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如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将丧失发展机遇,经济社会转型难以完成,现代化目标将无法如期实现。马晓河分析,2009年,全国非农产业占GDP比重近90%,非农劳动就业份额近62%,城镇化水平超46%。这些结构性指标表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不仅不再依赖农业积累,而且完全可以支持农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实力快速增强,2009年财政收入达到6.8万亿元,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储蓄存款充足,完全有能力反哺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资料2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的问题,已经由农业生产环节转向农业产前、产后环节。中国很多水利设施,不仅多年来没有新的发展,而且不断老化失修。近年的旱涝交加,把我们脆弱的农业基础暴露个“底朝天”。尽管大江大河安然无恙,但中小河流险情不断……不少农田不是灌不上,就是排不出。我国还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靠天吃饭,缺少基本灌溉条件。如在许多农业主产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欠账多,许多水库不能灌溉。农业产前、产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还加剧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和拓展农产品市场的风险,导致农民来自于农业的收入容易出现较大波动。2009年,中国农村人口达71288万人,占总人口的53.41%,数量大,受教育程度却相对较低。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6.1%,小学文化程度占52.8%,初中文化程度占52.8%,高中文化程度占11.4%,中专占2.7%,大专及以上占1.7%。因为农业生产条件和收入与外出打工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无法比拟,所以当前中国农村一些有知识、有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向非农产业转移,中国很多地区是老弱妇孺在从事农业生产。因此,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整体素质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低。从国内来看,2011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2%,农业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农业科技贡献已经超过了土地、劳动力、资金投入和制度的贡献份额。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为推动单产增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从国际比较来看,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除大宗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外,目前我国有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以及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仍依赖进口;有70%以上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依赖进口,而大多数国产农机产品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资料3现代农业暂时解决了养活65亿人的问题,但是却没有解决土壤侵蚀、土壤盐化以及农村贫困等古老问题。更有甚者,现代农业虽然支撑着现代城市和经济,却依赖矿物能源(煤、气和油),其基础摇摇欲坠。20世纪,现代农业发明了尿素、氨这样一些氮肥,发现了一些罕见的无机磷肥资源,解决了养分枯竭的古老问题。但是,生产现代氮肥需要耗费大量的矿物燃料,甚至要把它们运到远处的地里,也还要耗费更多的燃料。现在我们已知道,燃烧矿物燃料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毒化着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生物圈。目前剧烈的气候变化就是人们为城市生产“现代’’食物而付出的无可估量的代价。而城市本身又是完全依赖矿物燃料的。山坡土壤流失和沙漠侵蚀的土地退化,就是人们妄自尊大、无知无识、不顾一切所造成的后果。在澳大利亚,大多数土地退化的根源都在于傲慢的政府政策。那些政策鼓励农民耕作和灌溉那样的土壤,该土壤上的保护性林地和灌木地是永不该清除的。澳大利亚政府的政策还允许富有的农民在那些每10年才能得到一两次充足雨水的贫瘠土地上养太多的牛羊。在中国西部的贫瘠而寒冷的大草原,过度的放牧是因为太多的牲畜要在恶劣而无情的环境里求生存。在中国西部进行可持续性放牧是可能的,只要人们懂得并尊重土地的容纳力。资料4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凌井店乡河村,有1037口人,5400亩耕地。5年前还是一个普通的傍山旱作农业村,气候条件差(年降水460mm,年均气温7℃),生产水平低,抗灾能力弱,农民收入少,玉米单产只有300多公斤,旱地菜豆单产只有1000多公斤。农业经济结构单一,没有工矿和服务业,村领导班子涣散,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长年累月在自己的几亩旱薄地上劳作,维持年人均1718元(2005年)的收入水平,偶遇丰年,菜蔬略有丰余,也难有卖处。2006年,山西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将山西省“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综合基地选择在河村,相继又实施了国家支撑和山西省推广示范行动等项目,使该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抗灾能力和机械化强度都大幅提升,旱地玉米、蔬菜等主栽作物平均增产30%以上,人均收入大幅增长,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是5年前的5倍,达到8500元。河村农业生产已由传统劳作向科学种田转变,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生产转变,由自给自足向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农民由科技意识淡薄向知识科技型转变,创造了一个“科研生产一体,农民全程参与,农艺配套农机,规模市场效益”的“河村模式”。依托“山西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专项,旱地农业研究中心根据区域特点在全省南部、东南部、中部等主要生态类型区建立了旱作节水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其中,河村基地是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总面积5400余亩,核心示范区1500亩。基地包括4个区域:创新试验区、集雨设施区、大面积示范区和后勤保障区,真正将研究创新阵地摆在了生产一线,使研究生产融为一体,为开展新时期农业科研提供了一个大而高效的平台。为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科研力量的互补和整体优势,旱农中心不仅组织了包括国家、省级科研院所共14个单位、9个学科、70人的创新队伍,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尤其注重组织和培养农民中的科技带头人、能人一起攻关,有效整合了农村的技术力量和资源。通过土地返租倒包的形式,让农民全程参与到研究试验中,建立起研究者与应用者共同创新的机制,大幅提高了技术的针对性;通过建立绝大多数村民参与的“河村旱丰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强化技术服务和生产组织,促进农民开展规模化示范,大幅提高了成果的转化率。在农村一线形成了研究、试验、示范、开发、培训、服务、生产一体化的科研模式。广大农民与研究人员共同商量课题,在生产应用中攻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修正、完善,实现了技术的集成、简约和“傻瓜”化,形成充满活力、节本高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机制。在农民全程参与的基础上,基地每年都组织部分县市、乡镇分管农业和科技的领导、河村及相邻村镇广大农民参加的农民科技日活动,并根据农事需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及配套机械的现场操作及展示培训,讲给大家听,做给大家看,通过大张旗鼓评选积极分子、组织高产有奖竞赛、赠农机、发补贴等活动表彰高产户,扶持先进户,促进后进户。5年来,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一批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他们不仅是科技攻关的参与者,更是新技术示范传带的领头羊。依靠他们的带动,有效促进了农民科技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素质的提高。依托基地建立的联系和培训机制,有效促进和服务了周边的种植业大户发展壮大。通过这种“实践+宣传”,针对当地实际需求的科技攻关、科技转化以及科技培训活动,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技术员队伍正在成长,促进了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河村过去就有旱地菜豆的种植,受干旱低温影响,产量低,规模小,商品率低。“三早三优”综合栽培技术的集成与机具配套,实现了保墒早播,有效提高了地温,延长了生育期,大大提高了菜豆的产量、品质,提早了上市时间,并通过机械化生产,降低了成本,使这一原先小规模随意种植的旱地蔬菜,迅速发展成规模化优势产品,进入市场。此外,还针对性研究集成了甘蓝“一优三保”、谷子“一优一盖二简化”等不同作物旱作节水高产高效栽培及其机械配套技术体系。5年前,河村的农事活动主要靠传统农具和手工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针对这一问题,基地解放思想,明确提出农艺农机相结合,艺机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并强力推进,对创新集成的抗旱节水农艺技术模式进行了全方位机械配套,先后研制开发出“玉米起垄、施肥、覆膜、播种多功能一体机”“玉米种下条状补水多功能播种机”“甘蓝起垄施肥机”等多种机械,使先进农艺技术有了载体,实现了复杂技术的集成、简约。3年获得10项国家专利,极大地促进了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2009年春季大旱,大面积旱地无法下种的情况下,新研制的“玉米种下条状补水多功能播种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使300余亩旱地玉米适时播种,实现了苗全苗壮,并获得高产。活生生的事实,调动起了广大农民使用先进农机的积极性。基地顺势而上,现场示范、培训,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小型机具当场赠予,中型机械适当补贴。通过艺机一体化现身说法,推进机械化进程。机械化的迅速推进,保证了新技术的准确到位,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了效益,加速了规模化种植。规模化连片种植的示范震撼效果,又影响和感召着农民。基地因势利导组织成立了“河村旱丰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引导土地适度流转,减少规模化生产的障碍。从2009年始,菜豆、玉米、糯玉米等都实现400亩以上的连片高产示范,并且成为河村的一大亮点。以此为契机,基地以培植产业为初衷,于2010年8月建设了河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当年,甘蓝、豆菜、糯玉米交易量就达1830余万公斤,占到全县销售量的约1/5,是往年550万公斤的3.3倍,成为当地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吸引了省内外大批商贩云集,相关服务业也应运而生,河村由一个山脚下寂静的小村变为农产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资料5发展现代农业,说到底是效益农业。鼓起“粮袋子”,还要鼓起农民的“钱袋子”。然而安徽人均1亩多地,效益从哪儿来?“一靠科技,二靠规模,核心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局长王建培说,高标准农田究竟高在哪儿,不仅要看“硬件”,还要看“软件”。向科技要效益。近三年来,安徽省农发局集中2800万元科技推广经费,建立了112个省级科技示范点,推广优良品种、扩行条播等核心技术,整合农业部门“高产攻关”项目落户田间。先进生产要素五指成拳,项目区良种普及率达到100%,粮食单产提高100斤以上。向规模要效益。扶持发展社会化服务,用“统”的办法解决“分”的烦恼。2008~2009年,安徽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7800多万元,扶持45个种粮大户和一批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流转土地面积27.16%,有效地推进了组织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安徽农业综合开发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探索“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订单一签,价格有保障。”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庐城镇农民姚大海尝到龙头企业带来的实惠。他说,万乐米业有限公司统一提供种子,比市场便宜5毛,统一收购,比市场价多卖3分钱,他家的15亩地,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庐江县委书记王民生说,将粮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县扶持农业大型龙头企业上百家,从小麦到面粉,再到饼干、淀粉糖,附加值能增加十几倍。“龙头”为农业护航,不断增强发展后劲。郭河示范区引入的高科技米浆加工企业,年消化稻米6万吨,稻米增值3~5倍。政策扶持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合肥濉溪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5年的不足10家,发展到现在的285家,带动农户8.7万户。百善镇龙桥村在合作社带动下,蔬菜大棚发展到170个,农民邹丙林说:“今年一棚黄瓜卖到了3万多元,顶上好几亩地!”资料6“播种收割机械化、浇地灌溉有水枪,地里推广优质麦,路边种植速生杨。”这是河北省沙河市高标准农田的真实写照,也是该市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缩影。作为经济结构转型中的资源过渡型城市,沙河市坚持资金使用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倾斜,将资金安排向支持高科技农业发展聚集,围绕“科技”实施了“五化联动”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即推进农业开发园区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产品品牌化、农业管理现代化。沙河市西部山区水磨头村和刘石岗渡口村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村。这两个村的东侧是大面积的山地,过去由于水利设施不健全,农业耕种的复种指数不高,制约了土地的有效利用、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民增收的步伐。“过去,我们村东侧的山地全部是荒坡,因为浇水不便,种植农作物成活率特别低,满山遍野只能生长一些酸枣枝条和野荆条。现在好了,通过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山坡上现在不但能种小麦,还种了苹果、柿子、核桃等经济农作物,给村民带来了额外的收成和收入。”说起农业综合治理前后的变化,这两个村的村民都赞不绝口。沙河市财政局农业科负责人介绍,2010年全市共投入财政资金554万元,对该地区实施生态综合治理,通过平整土地、培肥改土、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共开发土地面积8200亩。项目区现均已种上了小麦、果树等农作物,既能改善生态环境,还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预计平均每年可新增产值574.8万元,增加纯收入120.7万元,附近农民人均可年增收239.7元。从综合项目开发到综合生态治理,从高科技示范园到发展现代化农业,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沙河市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始终把依靠科技助农增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市农民在致富道路上越走越宽。他们将良种与良法深度融合,选择优质专用麦种,制定了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小麦的生产环节,指导农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改进耕作、栽培、植保等全套技术,充分挖掘耕地的生产潜力。同时,还积极支持涉及农业、水利、林业和畜牧等部门的技术推广区域站建设。各基层站都具备独立的办公场所、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和自动虫情观测灯、农药残留速测仪、土壤水分测定仪等相应的高科技办公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农作物和林木是否感染了病虫害?牲畜是否患病?土壤有机物含量是否均衡?现在只需一个电话,临近的基层农业技术站工作人员就会赶来帮我们认真查找问题、解决疑难。”在采访过程中,农民对技术站人员的工作感到十分满意。据了解,目前,沙河市种植高产优质粮的比例达到95%。同时,全市建成了平原区2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山区丘陵5万亩小杂粮基地、200亩天兴试验示范场及800亩绿洲高效科技农业园区。近年来,沙河市认真落实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农业机械6.97万台,农机总动力64.8万千瓦,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到了80%,被评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县”。通过科技投入和机械化应用,全市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大幅提高,平均亩产水平提升了30%左右,农民平均亩产收入也增加了300元,全市农民年可增收100余万元。资料7调查组在浙江调研中发现,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蔡郎桥村两位土地承包经营大户经营着全村耕地的95%。据了解,鄞州区近年来积极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成了灵活的土地流转方式、规范的流转程序,流转领域不断拓展,流转周期逐渐延长,加速了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蔡郎桥村有528户,总人口1189人,耕地面积1164亩,村民计财平承包经营357亩,外来种田大户卢方兴租赁经营748亩。目前,村里其他农户也正在分别与他们办理耕地流转手续,所有耕地将全部由两位种田大户分别承包租赁经营。去年,卢方兴种植的晚稻,亩产达到592公斤,比全区平均单产高出87公斤,仅此一项,多增产粮食6.5万公斤,多增收近20万元。鄞州区是浙江省土地流转比例最高的县市,目前土地流转总面积达31.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1.5%,其中经营100亩以上面积达37.2%。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鄞州区形成了灵活的土地流转方式。一是委托流转。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村经济合作社,由村经济合作社统一发包给示范园区或农业企业。二是股份合作流转。由村集体将农户土地承包权量化入股,土地由村统一经营或发包给公司、规模大户,年终按股份对土地经营所得进行分配。三是季节性流转。鼓励种植西瓜、蔺草等农户将土地季节性流转。四是个人转包。此外,鄞州区初步建立起一整套土地流转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土地流转规范有序。通过扶持、服务土地流转,鄞州区一大批“高、新、优”农产品得到推广和发展,市场占有率和品牌覆盖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先进科技推广、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服务更加方便实施。1.根据给定资料,分析概括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难题。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3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尽管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如下难题。第一,现代农业发展受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制约。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水平低。总体而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抗灾减灾的能力不强仍是一个突出问题。第三,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升高。第四,农业科技进步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第五,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劳动生产率低。第六,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有待继续增加。第七,农民素质整体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不足。答案解析:[解析]资料1、2中涵盖了大部分答案,但考生还是要有意识地从后续资料给出的对策中能够推出一定的问题,从而做到答案的全面。第2题、资料1谈到了农业的现代化包括“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请根据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所谓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针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方式相结合,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合理组织农业生产,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大效益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节地、节水、节电、节能,进行化肥和农业的科学施用,采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农作制度等。答案解析:[解析]分析题重在阐述文字后面隐含的道理,本题必须说清什么是可持续化的发展,如何做到这一点。第3题、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我国各地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所做的努力。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45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我国各地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主要做了以下3类工作。一是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推进产学研的广泛结合,强化应用科技研究,充分发挥科研力量的互补和整体优势,在其中强调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扩大技术的影响范围。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科技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素质的提高。二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综合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农机农艺融合的方式,加强农业机械的研发推广,同时认真落实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加快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通过机械化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三是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对经营水平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持,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带动能力。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答案解析:[解析]资料4~7都涉及这一问题的答案,主要可以归为三个方面,一是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二是要加大机械化力度,三是做好经营方面的改革。但要注意的不是提出对策,而是进行总结。第4题、结合给定资料,围绕现代农业建设,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实;(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3)字数在1000字左右。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参考范文]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性产业,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时期,对粮食等农产品需求持续较快增长,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形势将受人口持续增长、资源约束日益加剧、耕地不断减少等因素制约,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加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和难点所在。目前,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得到根本改变,粗放经营、水土污染、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农业人才和科技支撑。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