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一)_第1页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一)_第2页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一)_第3页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一)_第4页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一)

第一章着火爆炸与电击

1、着火

着火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化合物合成实验室里容易发生的事故。例如:①化学药品中有许多可燃、自燃或助燃的物质而引起着火;②加热操作不

当引起着火;③电器短路引起着火等。

最危险的是那些在常温下易燃的物质。下面介绍一下有关化学实验中常接触的一些易燃物质的有关知识。

1.1化学易燃气体和液体

易燃气体:氢气、氨气、煤气、石油气、乙快、乙烯、一氧化碳等。

易燃液体:乙醛、二硫化碳、四氢吠喃、苯、溪乙烷、汽油、酒精、醋酸乙酯(天那水)、醋酸丁酯(稀料)、丙酮、乙醛等。

这些易燃物其所以危险,是因为这些气体或低沸点液体在室温下的蒸气浓度很大,足以着火;燃烧速度快,有的因燃点很低(如乙醛、二硫化碳、四氢

吠喃等),能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爆炸性燃烧。此外,有的易燃物本身有毒,有的燃烧时能分解产生刺激性气体或剧毒气体,均威胁实验人员的

安全。

对于易燃物的性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它们:

(1)闪点:指该液体上的蒸气形成燃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闪点在22℃以下的是危险易燃物,在22〜66℃范围内的易燃物。例如,乙醛的闪点有45℃;

二硫化碳只有-30℃,是最危险的易燃物。

(2)燃点:该物质的蒸气自动着火的最低温度。

(3)爆炸极限:该物质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极限,又分下限(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此限不着火爆炸)和上限(在空气中的浓度高于此限亦不着

火爆炸)。爆炸上下限相隔越大,说明该物质与空气混合,有一个很宽的爆炸范围,危险性就越大。例如乙快就是危险性很大的易燃物。因乙烘上限是100%,

下限2.5%。常用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的有关特性见表1-1、表1-2。

表1-1常用易燃气体的名称及其特性表

临界

蒸气爆炸极限%临界

结构式或压力沸点

名称比重压力自燃点℃温度备注

分子式(大气℃

(大气压)下限上限℃

压)

乙醛CH3CHO0.81.51404.060188—21聚合

溶于

乙快CH三CH0.620.913052.51003662-84内

酮,

高温

解。

易爆

氨NH30.820.586301528132111.5-33

一氧化碳CO0.790.9757012.57413935-192

1,3-丁二烯CH=CHCH=CH20.651.874302.012.015043-4

二甲按(CH3)2NH1.64002.814.412753-24

与煤

焦炉煤气混合物4.434165527气相

乙烯CH2=CH20.610.984252.7361051102

二甲酸CH3OCH31.63503.4271277111

氧化乙烯CH2CH2O0.91.54293.61001957111

甲醛HCHO1.04247.073---

亚硝酸乙酯CH3CHONO0.92.6903.050--17

系化氢HCN0.70.95385.640.01845326

硫化氢H2S1.22604.044010089-60

天然气混合物482〜6503.5〜6.513-17-

氧气021.141.11-11950

主要

水煤气混合物7.072成

份:

H2,

CH4

城后煤气混合物0.46449〜995.332

C2H6

氢气H25854.175

表1-2常用易燃液体的名称及其特性表

闪点爆炸极限%自燃沸点溶解度备

名称结构式或分子式比重

℃点七℃%w/v注

下限上限

乙醛CH3CHO-384.155140210.78溶体

乙酸CH3COOH405.416.14851181.05溶

丙酮CH3COCH3-182.612.8535570.79溶

丙烯旗CH2=CHCN3.017480780.80溶

苯C6H6-111.47.1560780.88不溶

丁醛CH3CH2CH2CHO-72.512.5230760.827.1

二硫化碳CS2-3012.55010046.51.26不溶

乙酸乙酯CH3COOC2H5-42.211.4460770.907.9

丙烯酸乙酯CH3CHCOOC2H518——1000.922.0

乙醉CH3CH2OH133.319365780.79溶

溟乙烷CH3CH2Br-206.711.3511381.4不溶

氯乙烷CH3CH2C1-503.815.4495120.920.53

甲酸乙酯HCOOC2H5-203.1516.4440540.9210.5

=l=f

亚硝酸乙酯C2H5ONO-353.050900.9017微溶母、

爆炸

已烷C6H12-231.187.4690.66不溶

册NH2NH2524.71002701131.01溶爆炸

乙醛CH3CH2OCH2CH3-4018034.5

氟氢酸HCN-185.640.0535260.70溶极毒

甲醇CH3OH106.736.6650.79溶

羟胺NH2OH--331.2溶爆炸

甲乙酮CH2COC2H522.010.1190800.81溶

正戊烷CH3CH2CH2CH2CH3-491.57.8285360.63不溶

汽油CnHm混合物-436.0250-40040-2000.73不溶

石油酸混合物-565.928838-710.64不溶

丙醛CH3CH2CHO-916.5419490.8120

正丙醇CH3CH2CH2OH1513.5405970.80溶

异戊醇(CH3)2C3H5OH1212.0425830.79溶

毗咤C5H5N201150.98溶

极易

形成

过氧

四氢吠喃C4H4O-17660.89溶化

物,

炸。

甲苯C6H5CH366.81110.87不溶剧毒

三乙胺(CH3CH2)3N-78.02320.72溶

醋酸乙烯脂CH3COOCH=CH2-813.4720.9317不溶

有机金属在空

气中

自然

(如Zn、Al)

化合物

空气

有机硼化物中1,1

由表1-2看出,低碳烷煌、乙醛、氯乙烷、溪乙烷、二硫化碳、乙醛、石油酸、苯和丙酮等的闪点都比较低,即使存放在普通电冰箱内(冰室最低温

-18℃,无电火花消除器),也能形成可以着火的气氛,故这类液体不得贮于普通冰箱内。另外,低闪点液体的蒸气只需接触红热物体的表面便会着火。其

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险,即使与暖气散热器或热灯泡接触,其蒸气也会着火,应该特别小心。

1.2化学不稳定的易燃物

这类物质非常活泼,或者不稳定,稍改变外界条件(温度、压力、震荡、磨擦、撞击等),即发生猛烈反应,立即着火甚至爆炸。

这类药品分下列六类叙述:

炸药

大家都知道TNT是烈性炸药。多硝基化合物都是烈性炸药。实验室常用的苦味酸(Picricacid),又叫三硝基酚(Trinitrophenol),干燥时是很危险的炸药,

必须保持潮湿状态。硝酸钱、亚硝酸铁受热分解,可能爆炸。

(2)不稳定氧化物

其中最危险的是高价酸和过氧化物。

高价酸在无水状态很易爆炸,所以不要和脱水剂(如硫酸、磷酸、五氧化二磷等)混合。这些高价酸有:高锌酸(Permanganicacid)、过氯酸(Perchloric

acid)、过硫酸(Persulfuricacid),它们的盐类、酸或酸酊与硫酸混合特别危险。

最常用的过氧化物(Peroxide)是双氧水,双氧(Hydrogenperoxide)水内若含有铁、铜、钵等就会自动分解。60%以上的双氧水是很危险的。

过氧化苯甲酰及其他聚合反应引发剂(Intiator),在干燥状态时是很危险的。

许多含氧的有机物,例如醛类、醛类、酸类、烯类等,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自动氧化生成少许过氧化合物。对於像乙醛、四氢吠喃等易形成过氧化物,

闪点又低的易燃物,要特别警惕。存久了的乙酸,要将过氧化物除去再用。回收乙醛时,千万不要蒸干,否则浓集过氧化物,会受热爆炸。工业乙醛含

有少量水,用铁罐贮存,能抑制过氧化物的形成。使用四氢吠喃,必须在氮气流下操作。

自燃物

①活泼金属,如钾、钠、钙、镁、铝、锌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尤其是钾和钠,与水猛烈反应,即放出氢气,爆炸燃烧。钾、钠贮於煤油

中,与空气、水气隔绝,即使这样,贮存久了的钾,表面亦自动氧化,形成少量过氧化钾,有爆炸危险。此外,钾、钠和多种灭火剂,如水、二氧化碳、

卤代烷都猛烈反应,所以着火只能用沙土、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扑救,使用错了灭火剂,反而增加危险,不能疏忽大意。

反应后的金属渣,特别容易着火,不能随便抛弃在垃圾桶中。金属粉尘弥漫在空气中,易形成爆炸混合物。

②黄磷暴於空气中自然。黄磷要保存於水下,避免和空气接触。黄磷不能和皮肤接触。

③金属氧化物氢化硼、硼烷等。

(4)强氧化剂或还原剂

强还原剂自动与空气中的氧化合,着火爆炸,上述的自燃物就是例子。强氧化剂与微量杂质混合,亦可能猛烈爆炸。因为木炭、尘埃、滑润油脂及其他

有机物大多数是还原剂,所以强氧化剂被污染,就特别危险。使用氯酸钾、高钵酸钾、重铭酸钾、硝酸及其盐类、亚硝酸盐等要特别注意。使用氧气罐,

要有专用的降压调压阀,不能有油脂之类有机物。

在实验室制备氧气试验,使用氯酸钾分解,用二氧化镒催化,如混入少量杂质,就会爆炸。强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会着火爆炸。硝酸钾(氧化剂)硫

磺和木炭还原剂)的混合物就是炸药。亚硝酸钠(氧化剂)和亚硫酸氢钠(还原剂)混合即着火。

(5)重氮盐、快的盐类等

这些物质非常不稳定、易爆炸。电石(碳化钙)遇水反应生成危险的乙快气。扑灭这种火灾要特别注意,因为电石渣反应很慢,灭火以后,还会死灰

复然,再发生火灾。

一般说来,易爆炸物质的组成中,大多含有以下原子团:

—0—0—臭氧、过氧化物;一N=N一重氮及叠氮化合物;

—0―C1一氯酸盐、高氯酸盐;一N=C雷酸盐

=N—C1氮的氯化物;一NO2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苦味酸盐)

—N=0—亚硝基化合物;一C三C一乙快化合物(乙快金属盐)

(6)易燃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例如棉纱着火爆炸,染有液体空气的废棉纱及其他还原剂,很易爆炸,使用液体空气作冷却剂要特别小心。

实验室常见的着火事故

化学实验室要经常用煤气灯、电炉、油浴等加热;使用各种电器设备和仪器时,和具有可燃性的化学试剂接触也都存在着火的隐患。例如:使用煤气

灯时,不小心将衣袖燃着;有的头发过长不小心将头发燃着,特别危险的是煤气灯使用过程中突然因故熄灭(煤气量过小或风过大),引起煤气泄漏,这

是很危险的。有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忘记关煤气开关,都会造成火灾。

各种电器设备在开、关和短路时往往产生火花,如与易燃气体或液体接触,极易发生火灾。实验后插座不拔或不关闭总电源有时也会酿成火灾。

在做有机实验和综合实验时,接触的有机试剂比较多,而大部分有机试剂都是可燃的,如果实验操作不当易发生火灾,例如: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在

回流或蒸偲操作中未加沸石,引起暴沸,液体冲出瓶外接触到明火;取量或倾倒有机液体时,不小心洒在瓶外遇明火;在压金属钠丝或使用金属钠时,

违反操作也会引起着火事故。

1.4火灾的预防和消防

(1)火灾的预防

有效的防范才是对待事故最积极的态度。为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

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当用明火加热易燃有机溶剂时,必须有蒸气冷凝装置或合适的尾气排放装置。

②废溶剂严禁倒入污物缸,量少时可用水冲入下水道,量大时应倒入回收瓶内再集中处理。燃着的或阴燃的火柴梗不得乱丢,应放在表面皿中,实验结

束后一并投入废物缸。

③金属钠严禁与水接触,废钠通常用乙醇销毁。

④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⑤使用氧气钢瓶时,不得让氧气大量溢入室内。在含氧量约25%的大气中,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要比在空气中低得多,且燃烧剧烈,不易扑灭。

(2)安全消防措施

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一般可以迅速灭火。

①常用消防器材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如钠)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

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火火器材。

(a)沙箱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干沙对扑火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将火柴梗、玻

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

(b)火火毯通常用大块石棉布作为灭火毯,灭火时包盖住火焰即成。近年来已确证石棉有致癌性,故应改用玻璃纤维布。沙子和灭火毯经常用来扑灭

局部小火,必须妥善安放在固定位置,不得随意挪作他用,使用后必须归还原处。

(c)二氧化碳灭器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一种灭火器。其钢瓶内贮有C02气体。C02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特别适用于油脂

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

(d)泡沫灭火器由NaHC03与A12(S04)3溶液作用产生Al(0H)3和C02泡沫,灭火时泡沫把燃烧物质包住,与空气隔绝而灭火。因泡沫能导电,

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着火。且灭火后的污染严重,使火场清理工作麻烦,故一般非大火时不用它。

过去常用的四氯化碳灭火器,因其毒性大,灭火时还会产生毒性更大的光气,目前已被淘汰。

(e)混氧二氟甲烷(Bromochlorodifluromethane),简称BCF。这种灭火器材装在天花板匕灭火器有一低融点合金封口(有各种规格,常用的是155℃),

当室内着火,温度超过了规格,封口熔融便自动喷出BCF灭火。BCF气体有毒,而且与金属反应,故不宜扑灭金属着火引起的火灾。

(f)干粉:桶内装干粉,内有压缩二氧化碳管,使用时用力打击,管破,二氧化碳将干粉喷出,扑救金属着火。但大量钾钠着火则不宜用。

②灭火方法一旦失火,应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如煤气灯),切断电源,移开易燃易爆物品。并视火势大小,采取不同

的扑灭方法。

(a)对在容器中(如烧杯、烧瓶、热水漏斗等)发生的局部小火,可用石棉网、表面皿或木块等盖灭。

(b)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不得用水冲,可撒上细沙或用灭火毯扑灭。

(c)对钠、钾等金属着火,通常用干燥的细沙覆盖。严禁用水和CC14灭火器,否则会导致猛烈的爆炸,也不能用C02灭火器。

(d)若衣服着火,切勿慌张奔跑,以免风助火势。化纤织物最好立即脱除。一般小火可用湿抹布、灭火毯等包裹使火熄灭。若火势较大,可就近用水龙

头浇灭。必要忖可就地卧倒打滚,一方面防止火焰烧向头部,另外在地上压住着火处,使其熄火。

(e)在反应过程中,若因冲料、渗漏、油浴着火等引起反应体系着火时,情况比较危险,处理不当会加重火势。扑救时必须谨防冷水溅在着火处的玻璃

仪器上,必须谨防灭火器材击破玻璃仪器,造成严重的泄漏而扩大火势。有效的扑灭方法是用几层灭火毯包住着火部位,隔绝空气使其熄灭,必要时在

灭火毯上撒些细沙。若仍不奏效,必须使用灭火器,从火场的周围逐渐向中心处扑灭。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二)

2、爆炸

2.1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

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表L&中列出的混合物都发生过意外的爆炸事故。表口为不能

混合的常用药品。

表1-3加热时发生爆炸的混合物示例

镁粉一重倍酸铁有机化合物一氧化铜

镁粉一硝酸银还原剂一硝酸铅

(遇水产生剧烈爆炸)氧化亚锡一硝酸锈

镁粉一硫磺浓硫酸一高钵酸钾

锌粉一硫磺三氯甲烷一丙酮

铝粉一氧化铅铝粉一氧化铜

表1-4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一览表

药品名称不能与之混合的药品名称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如钾、钠、锂、镁、钙、

二氧化碳、四氧化碳及其它氯代烧,钠、钾、锂禁止与水混合。

铝等

醋酸铭酸、硝酸、羟基化合物,乙二醇类、过氯酸、过氧化物及高镒酸钾。

醋酸酊同上。还有硫酸、盐酸、碱类。

乙醛、甲醛酸类、碱类、胺类、氧化剂。

丙酮浓硝酸及硫酸混合物,氟;、氯、澳。

乙快氯、溟、铜、银、汞。

液氨(无水)汞、氯、次氯酸钙(漂白粉)、碘、氟化氢。

硝酸镂酸、金属粉末、易燃液体、氯酸盐、硝酸盐、硫磺、有机物粉末、可燃物质

澳氨、乙快、「二烯、丁烷及其他石油类、碳化钠、松节油、苯、金属粉末

苯胺硝酸、过氧化氢(双氧水)、氯。

氧化钙(石灰)水

活性碳次氯酸钙(漂白粉)、硝酸。

铜乙块、过氧化氢。

(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饰、回流等加热操作。

(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

(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气体如氧气、乙快等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量逸入空气,引起爆燃。常见易燃易爆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见表b5«

表1-5易燃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名称爆炸极限(体积,%)

氢气4.1—74.2

乙快3〜82

二硫化碳1〜44

乙醛4〜57

一氧化碳12.5〜74

乙酸1.9〜36.5

丙酮2.6〜13

甲醇6.7〜36.5

乙醉3.3〜19

丙醇2.1—13.5

二嗯烷2〜22.2

苯1.4-8

(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盐类、硝酸酯类、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块及其重金属盐、重氮盐、叠氮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如

过氧乙醛和过氧酸)等,受热或被敲击时会爆炸。强氧化剂与一些有机化合物接触,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反应。

(7)搬运钢瓶时不使用钢瓶车,而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或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或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

(8)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快等,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

(9)煤气灯用完后或中途煤气供应中断时,未立即关闭煤气龙头。或煤气泄漏,未停止实验,即时检修。

(10)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

2.2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

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粗心大意或违反操作规程都能酿成爆炸事故。例如:

(1)配制溶液时,错将水往浓硫酸里倒,或者配制浓的氢氧化钠时未等冷却就将瓶塞塞住摇动都会发生爆炸。

(2)减压蒸储时,若使用平底烧瓶或锥瓶做蒸储瓶或接收瓶,因其平底处不能承受较大的负压而发生爆炸。

(3)对使用的四氢吠喃,乙醛等蒸储时,由于这类试剂放久后会产生一定的过氧化物,在对这些物质进行蒸储前,未检验有无过氧化物并除掉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被浓缩达到一定程度或蒸干易发生爆炸。

(4)制备易燃气体时,一定要注意附近不要有明火,在制备和检验氧气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混有其它易燃气体。例如氧气制备、氢气制备,实验中若操

作不慎易发生爆炸(见着火一节)。

(5)金属钾、钠、白磷遇火都易发生爆炸。

2.3爆炸事故的预防与急救

爆炸的毁坏力极大,危害十分严重,瞬间殃及人身安全。必须引起思想上足够的重视,为预防爆炸事故发生,必须遵守以下儿点:

(1)凡是有爆炸危险的实验,必须遵守实验教材中的指导,并应安排在专门防爆设施(或通风框)中进行。

(2)高压实验必须在远离人群的实验室中进行。

(3)在做高压、减压实验时,应使用防护屏或防爆面罩。

(4)绝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例如:高钵酸钾和甘油。

(5)在点燃氢气、CO等易燃气体之前,必须先检查并确保纯度。银氨溶液不能留存。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钵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

能研磨,否则都会发生爆炸。

(6)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而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时用镜子。一些易燃的有机溶剂,要远离明火,用后立即盖好瓶塞。

如果发生爆炸事故,首先将受伤人员撤离现场,送往医院急救,同时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煤气和水龙头,并迅速清理现场以防引发其它着火中毒等事故。

如已引发了其它事故,则按相应办法处理。

3、电击

3.1安全用电知识

在化学实验室,尤其是在物理化学实验室和大型仪器室里,经常使用电学仪表、仪器,应用交流电源进行实验。使用电器不当,会发生触电或着火事故。

微弱电流通过身体,就会触电,甚至只有二十五毫安培交流电、八十毫安培直流电,或六十伏以上的电压,就可能致人于死地。人与湿物接触(如站

在湿地上、或手湿等等),危险性就更大。

线路超负荷或电线短路,电流激增,此时触电,非常危险。短路电流热量大,能烧毁电器仪表,或导致火灾。

本节简单介绍使用交流电源的基本常识,以利安全用电。

(1)保险丝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单相220V、50Hz的交流电,有时也用到三相电。

任何导线或电器设备都有规定的额定电流值(即允许长期通过而不致过度发热的最大电流值),当负荷过大或发生短路时,通过的电流超过了额定电

流,则会发热过度,致使电器设备绝缘损坏和设备烧坏,甚至引起电着火。为了安全用电,从外电路引入电源时,必须先经过能耐一定电流的适当型号

的保险丝。

保险丝是一种自动熔断器,串联在电路中,当通过电流过大时,则会发热过度而烧断,自动切断电路,达到保护电线、电器设备的目的。普通保险丝

是指铅(75%)锡(25%)合金丝,其额定电流值列于表

表1-6常用保险丝

直径额定电流值

线型号

(mm)(A)

220.713.3

210.824.1

200.924.8

181.227.0

161.6311.0

151.8313.0

142.0315.0

122.6522.0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