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方案_第1页
安徽省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方案_第2页
安徽省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方案_第3页
安徽省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方案_第4页
安徽省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中医药大会精神,推动中医

药优质资源提质扩容,打造中医医疗服务高地,加快构建新型整合型

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中医药服务需求,根据国务院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学中心和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工作目标

遴选10个省级中医医疗中心对标沪苏浙,聚焦提高临床疗效和

提升服务品质,以优势专科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为抓手,打造医疗

质量优、运行效率高、发展可持续性强、就医体验好的中医医疗服务

高地;发挥省级中医医疗中心辐射引领作用,牵头组建一批紧密型

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建立以利益纽带为基础的协同激励机制,提高优

质资源运行效率和要素贯通力度,推动在联盟内部实现更高水平的

分级诊疗,带动区域内学科水平整体提升,提高中医药服务体系效能,

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有特色的中医医疗服务。

(-)工作原则

1.择优设置。集聚要素扶优,重点支持基本条件扎实、特色优势

显著、医疗服务功能突出、区域外影响力强、业内认可度高和本地政

府支持力度大的三级中医院设置省级中医医疗中心,培育一批高质量

发展的现代化中医名院,彰显功能定位。

2.属地主责。省级中医医疗中心不改变原隶属关系,由各地对照

建设标准加大投入、推动区域医疗资源整合;突出项目主体单位作为

三级中医院的公益性,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

作用,以重点专科协作为切口,推动项目主体单位与区域内中医医疗

机构优势互补、共享发展。

3.分类指导。在以标准化诊疗方案和实施性临床路径一体推动服

务均质化的同时,综合考虑资源基础、发展层次和供需结构等因素,

坚持尊重实际、自主自愿和责利对等的原则实施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循序渐进。

二、遴选工作(2021年4-5月)

(-)申报条件

L符合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和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市级

政府同意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原则上为省或省辖市三级中医医院,公益性突出,辐射带动效

应明显;

3.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B及以上等次的优先;

4.专科优势突出,省级及以上重点专科不少于3个;

5.中医优势专科人才梯队稳定、结构合理,省级名中医以上学科

带头人不少于3人;

6.与沪苏浙大型医疗机构有较为成熟合作项目的优先。

(二)遴选程序

申报医院所在地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按照遴选条件推荐,

组织医院制定省级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方案,并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

于5月6日前报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属中医医院可提供建设方案经

主管单位同意后自荐,已承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医学中心建设

任务的医疗机构不再申报。

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对各医院申报材料的审

核评估和专家评审,提出省级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建议名单,报省

卫生健康委主任办公会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局务会审定后公布。

三、建设安排(2021年6月-2023年6月)

(-)建设内容

省级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工作要与公立中医院党建、深化医改、医

疗资源规划布局、重点专科建设、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和医学人才培养

等工作相衔接、相协调,同步推进、统筹安排。

L突出功能定位。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坚持

公益性导向和特色办院方向,落实中西医并重、医防融合、平急结合,

强化内涵建设和管理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区域内发

挥辐射带动效应。

2.提升专科特色。建设4个以上中医优势专科,并设有专病门诊。

开设病房的中医优势专科病床数260张,床位使用率达到90%以上;

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每个中医综合治疗室业务用房面积N30平方

米,设备配置达到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室建设要求。各专科分别确

定3个以上主攻优势病种,配备相应的场地、设备、人员等支撑条

件,制定完善临床诊疗指南和实施性临床路径并推广应用,彰显特色

优势。

3.加强队伍建设。对接沪苏浙,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培

养引进,支持省、市、县中医院学科骨干双向交流。树立以临床能力

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中医功底扎实、临床业务能力突出

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形成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

理的专业技术队伍。

4.加强治未病和康复能力建设。开展治未病中心建设,组织架构、

人员队伍、设备配置、项目技术等达到《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

与管理指南(修订版)》要求,积极拓展中医治未病服务范围,打造

成为省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重要节点。加强中医康复区建设,人员队

伍、设备配置、技术疗法等达到《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建设要求,重点开展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疗效确切的疑难病症的康

复诊疗工作,打造长三角地区中医药特色康复品牌。

5.组建专科专病联盟。牵头组建3个以上专科专病联盟,

建立以利益纽带为基础的协同激励机制,提高优质资源运行效率

和要素贯通力度,以优势病种临床诊疗指南和实施性临床路径制定推

广、骨干人员(团队)双句交流、预约双向转诊、远程诊疗等为抓手

推动在联盟内部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协同模式,带动区域内学

科水平整体提升,提高优质中医医疗资源运行效率、优化中医医疗服

务秩序。

6.加强应急和救治能力建设。加强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呼吸、

重症医学科、核酸检测实验室等重点科室能力建设,强化院感防控工

作,加强疫病防治基地建设,牵头组建省级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

救援队伍,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中医医院应急和救

治能力。

7.加强中西医结合学科(专科)建设。聚焦肿瘤、心脑血管病、

老年痴呆、风湿类疾病等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联合综

合性医院组建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建立中西医结

合优势病种临床诊疗方案并推广应用。

8.加强医院信息化建没。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工程,

建立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基础数据库,加强智慧

医院、互联网医院、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建设,推动开展线上线下

一体化服务、远程医疗服务以及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建设标准

L建设周期内,通过三级甲等中医院创建(复审);

2.完成N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N1个省级优势专科和N2个省

级特色专科建设任务;

3.每年度参加公立中医院绩效考核不低于B+等次;

4.医院省级及以上名中医以上学科带头人三5人;

5.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260%,0诊中药处方比例260%,门

诊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210%,区域外患者230%;

6.建设功能基本健全的制剂室,院内制剂品种220种;

7.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达到5级;

8.牵头组建3个以上紧密型专科专病联盟;建有长三角名中医

工作室;建设或参与长三角中医专科联盟;

9.与省内外大型综合性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有中西医

协同工作;

10.无严重医疗事故、院内感染事件、医院感染事件和违反医疗卫

生行风建设有关要求的行为。

四、考核评估(2023年7月-2023年12月)

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建立完善省级中医医疗中心考核

与退出机制,对各地的省级中医医疗中心建设进行考核和动态监管;

每年度开展评估,对主体任务和重点指标进展情况开展督导调度;建

设期满,组织专家评审组对照建设标准和评审细则(另行制定印发)

开展考核验收,对通过考核验收的医院进行公示,命名为“安徽省省

级中医医疗中心,,,未通过考核验收的医院通报延期整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给予项目单位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培养、

中医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更为灵活的政策,增强医院推动特色发展的

动力。鼓励省级中医医疗中心承担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在基本条件建

设、重大平台创建、重点专科遴选、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装备水平提升

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强化属地责任。项目单位所在市在规划、立项、价格、医

保支付、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加大对医院的支持力度;落实对公立中

医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投入政策。

(三)发挥主体作用。项目单位完善制度保障,从中医药服务

质量控制、中医优势病种管理、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职称晋升等方

面改革创新、加强管理,建立完善有利于发挥特色优势的内部运行机

制。

六、职责分工

(-)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省中医医疗中心设

置工作的组织实施,做好与医疗资源规划布局、分级诊疗制度建立、

医联体建设、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学科带头人培养等工作的衔接协调,

加强督导和调度,建立完善工作考核与退出机制。

(二)各地政府要将省级中医医疗中心建设纳入本地中医药传承

创新发展重点任务,对照建设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区域医疗资源

整合,完善配套政策,强化组织实施。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