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的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内容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地球的结构和地表形态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学生已经知道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由八大行星组成。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深入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同时,本节课还将介绍地球的结构和地表形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特点和变化。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地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环境素养。
1.地理科学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地球的结构和地表形态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2.人文素养:通过介绍地球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环境素养:通过学习地球的结构和地表形态,使学生了解地球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学情分析考虑到所教授的是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的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层次、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设计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学生层次:本节课面向的高中生,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对初中生有了明显的提升,能够理解和接受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同时,他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于新知识能够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思考。
2.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高中阶段更深入的学习地球科学提供了基础。
3.能力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地理学科,具备了一定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星空、分析地球结构模型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4.素质方面: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5.行为习惯方面: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地理学科的偏见,认为地理是“副科”,不够重要。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6.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利的。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地理学科的偏见,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有趣的实例和实际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认同感。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策略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们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等基本知识时,采用讲授法,清晰、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地球形成与演变的具体案例,如月球形成、板块构造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科学过程。
(3)项目导向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地球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展示,生动形象地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特殊性。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形成与演变的过程,分析不同案例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3)地球模型制作:学生分组进行地球模型制作,锻炼动手能力,加深对地球结构的认识。
(4)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地球模型,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利用PPT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等基本知识,直观地展示地球形成与演变的案例,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2)视频:播放有关地球科学的电影片段,如《地球脉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壮丽景象。
(3)在线工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线工具,让学生自主探索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等特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图书、杂志: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地球科学的图书、杂志,扩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中的地球,提问:“你们能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吗?”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宇宙中的地球。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讲授(20分钟)
2.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5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讲解地球的特殊性。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
2.2太阳系的构成(5分钟)
-教师介绍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重点讲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异同。
-学生对比记忆太阳系中的行星,了解地球的独特性。
2.3地球的形成与演变(10分钟)
-教师讲解地球的形成过程,如原始太阳星云、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等。
-学生掌握地球的形成过程,理解地球的演变机制。
3.实践活动(15分钟)
3.1观察星空(5分钟)
-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寻找地球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星空,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3.2地球模型制作(5分钟)
-学生分组制作地球模型,锻炼动手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3地表形态分析(5分钟)
-学生利用GIS等在线工具,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等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在线工具,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4.1讨论地球的特殊性(3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性,如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水资源等。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2分析地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3分钟)
-学生分组分析地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探讨地球生命的诞生条件。
-各小组分享分析成果,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3探讨地球环境的变化(4分钟)
-学生分组探讨地球环境的变化,如气候变化、板块构造等。
-各小组分享探讨成果,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5.总结回顾(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学生总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地球的形成与演变等关键知识点。
-强调地球的特殊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总用时:45分钟知识点梳理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位于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地球与其他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自转的周期为一天。
2.太阳系的构成:太阳系由八大行星组成,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此外,太阳系还包括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
3.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地球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始太阳星云的凝聚、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等。地球的演变过程包括地壳运动、板块构造、气候变迁等。
4.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和核心。地壳是最外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幔位于地壳下方,由岩石组成。核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铁和镍,内核是固态的铁。
5.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所塑造的,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等地质作用有关。
6.地球的特殊性: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大气层等特殊条件,这些条件为地球生命的诞生和繁衍提供了可能。
7.环境保护: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家园,保护地球环境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内容逻辑关系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
-地球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上,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有利于生命的存在。
②太阳系的构成:
-太阳系由八大行星组成,地球是其中之一。
-太阳系的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③地球的形成与演变:
-地球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始太阳星云的凝聚和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
-地球的演变过程包括地壳运动、板块构造、气候变迁等,这些过程塑造了地球的地表形态。
④地球的结构:
-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核心三层,每层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
-地壳是最外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核心分为外核和内核。
⑤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所塑造的,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
-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等地质作用有关,这些作用塑造了地球的外观。
⑥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大气层等特殊条件。
-这些条件为地球生命的诞生和繁衍提供了可能,地球因此成为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⑦环境保护: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家园,保护地球环境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维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作业布置与反馈1.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复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地球的结构和地表形态等关键知识点。
②分析地球的特殊性,思考地球为什么能够支持生命的存在,并简要描述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③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措施,如节约用水、减少塑料使用、参与植树造林等。
④选择一个地球科学相关的新闻或文章,阅读后撰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阐述自己对文章中内容的认识和体会。
2.作业反馈
在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应及时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检查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地球的结构和地表形态等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重点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②评估学生对地球特殊性的分析能力,看学生是否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合理解释地球为什么能够支持生命的存在。
③观察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看学生是否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并思考这些措施对地球环境的实际影响。
④针对学生撰写的读后感,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看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解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地球科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关键性。
首先,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地球的结构和地表形态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我采用了讲授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球的科学过程,提高他们的地理科学素养。
其次,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星空、地球模型制作和地表形态分析等,对于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的结构和地表形态等知识。
再次,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和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布置了适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景区租车方案
- 民间借贷中诉讼时效的起算问题研究
- 村级方案的格式
- 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理综物理试题含答案
- 福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2015年
- 苏教版思想品德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湖北公务员面试模拟33
- 2009年1月17日四川省招警面试真题
- 福建公务员面试模拟49
- 辽宁公务员面试模拟47
- 急性脑血管病的护理查房
-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
- 课堂互动游戏快乐切水果
-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 玫瑰花展策划方案
- 现代仓储发展新理念
- 《学习景物描写》课件
- 小学生劳动技能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
- 合同法中的合同适用范围详解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附带有答案
- 《智能建造导论》 课件全套 刘占省 第1-12章 智能建造的兴起-中国智能建造之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