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合肥一六八中学2025届高三10月段考试卷历史考生注意:1.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学者研究发现,殷王朝贵族勤于宗教祭祀,制作了大量青铜礼器。周人虽然继承殷礼,铸造铜器祭祀祖先,但却重视与称颂先祖先考之德,希望能继承仿效,发扬光大,以促成家族的发展和繁荣,与殷人观念迥然不同。这一变法反映了()A.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B.西周先民崇拜趋于理性C.青铜铸造技术的提高 D.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从田庄的角度出发,记载其从正月到十二月的例行活动,包括耕地、播种、分栽、耘锄、收获、储藏等一系列农事安排,较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知识。书中不少地方论及农业技术,如稻秧移栽、果树压条繁殖,都属于当时先进的生产经验。据此可知,东汉()A.践行藏富于民思想 B.重农政策有所放松C.田庄经济较为发达 D.农业生产的市场化3.唐代政治开明,文化昌盛,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广泛,中国传统典籍得以在周边流布。日本、新罗通过留学生大量引入中国典籍。同时,唐代也从天竺、大食、拂林(今东罗马帝国)等国学习科技知识,促进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的进步。这些交流有利于()A.世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B.强化儒家的正统地位C.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交融 D.确保统治秩序的稳定4.藏文史料《汉藏史集》认为,吐蕃地区相当于元朝的“第十一个行省”。元廷在吐蕃地区执行较全面的清查户口、收取赋税、驻守军队、建立官府、设置驿传等治理工作。这体现出元代()A.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 B.民族间的隔阂得以消除C.民族习俗的日益趋同 D.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5.如表为中国古代口粮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总表,由此可知()时间口粮总量(亿斤)人均占有量(斤)秦汉4176985.75隋唐626.49887宋辽金元835.21457.87明代13921192.94清朝乾隆年间2088780A.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B.乾隆年间盛世与危机并存C.“摊丁入亩”政策成效显著 D.康乾时期农民生活较富裕6.道咸以来,部分文人士大夫将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史地知识梳理成系统,撰成《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介绍西方政治、地理、科技。如1876年,郭嵩焘将出洋考察日记汇编为《使西纪程》,对西方的政教、工业、海防、外交做了相对客观的记载。这些书籍表明()A.国人革新政治的强烈要求 B.西学观念已被广泛地接收C.国人的思想眼界逐步打开 D.中国社会保守落后的现实7.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随着与英法等国的广泛接触和频繁交涉,奕䜣等进一步认识到,“洋人之向背,莫不以中国之强弱为衡”,“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为了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一些清朝重臣开始意识到现代外交的重要性,主张设立处理外交的专门机构。据此可知,清政府()A.主动融入国际公法 B.有效遏制了列强的侵略C.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D.被迫走向了外交近代化8.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而中国却宣布了“局外中立”,这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特例。清政府的这一做法()A.加速了战争结局的到来 B.推动了清末“预备立宪”的出台C.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D.助推国人形成“以俄为师”观念9.据统计,1903年至1908年,中国平均每年注册工厂为21.1家,1913年至1915年平均为41.3家,1916年至1919年平均高达124.6家。如1906年所建无锡振新纱厂,经营了七八年,始终没有重要发展,但到了1919年和1920年,股东红利竟高达760%。这些数据可以用来佐证()A.实业救国思潮的普及 B.北洋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C.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D.经济法规的颁行利国利民10.如图是近代某一时期的战争路线示意图,这场战争()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导致北方出现了“府院之争” D.促使孙中山北上与军阀和谈11.1929年10月后,闽浙赣根据地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比较正确的土地政策。如在没收对象与范围方面,规定“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寺庙、祠堂等公共土地与财产,富农“给予别人种而自己收租的田”,而不是没收一切土地。又如在分配的土地归属上,规定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可以出租出典,可以雇人耕种”,肯定农民的士地私有。根据地的这些举措旨在()A.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B.推动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促进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12.1943年1月24日,《纽约时报》有报道称,“为了赢得这场非胜不可的战争,我们必须……实现对中国提供更多援助的承诺,并让中国直接参加缅甸战役。”该篇报道的作者对英国政府在中英新约谈判中不肯承诺战后归还香港和九龙的做法予以尖锐抨击,并呼吁美国政府废除《排亚(华)法案》。该言论主要基于()A.英美政府的无耻行径 B.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抗战的世界贡献13.中共在根据地建立了一系列群众组织,如农会、工会、青年团、妇女会和儿童团等,将各种人口按其所属集中在组织中。以山东根据地为例,抗战胜利时,已有农会会员133万人,工会会员15万人,青年团员36万人,妇女会员131万人,儿童团员89万人,共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这表明()A.中共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 B.大生产运动的成效显著C.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D.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提高14.朝鲜战争之际,毛泽东毫不犹豫地大举发动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力图乘举国对外之际,一举清除社会上的反革命分子。各地对新政权构成威胁的各种旧日势力,包括恶霸、地主、惯匪、特务、国民党党团及军警政骨干分子,以及曾经杀害中共人员或给中共造成严重损害的分子,大部分都遭到了严厉的惩罚,全面改善了许多地区原本十分动荡和混乱的社会秩序。该项举措()A.重新建构了社会意识形态 B.极大地提高了新政权的威望C.改变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 D.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15.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制定了“利用、限制”政策。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批评了党内存在的“把资本主义由大化小”“提早消灭资本主义”的错误思想,他同时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该论述()A.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有助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16.如图是1960年发行的5元纸币。纸币正面炼钢工人表情果敢坚毅,重心前倾,钢钎所指之处配以放射状底纹,沉稳里透出勃勃生机,曾被国际纸币协会(IBN)评选为“年度最佳纸币”。这可用以说明()A.我国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B.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C.建国初期忽视经济客观规律 D.三线建设需要专业人才二、非选择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代文书驿传制度盛极一时,不论组织规模还是制度建设,都大大超过以往各代水平。据《元史》记载,元代在全国遍设水站、陆站、汉人站、蒙古站、海青站、海站等各类驿站驿站设驿令、提领、驿丞、百户、脱脱禾孙等官,负责驿传的有专门的站户。驿站肩负双重任务,既是公文传递站,又是过路使者、官员招待所,“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元时的驿站,不仅在国内普遍设置,而且在国外东欧、亚洲西部等地也设了许多。凡是当时蒙军控制地区,都有驿站组织。据《世经大典》记载,元代驿站最多时达1万多处,在中国境内的驿站最少时也有1496处。各个驿站均备有豪华的房舍、住宿用品、良马,还有牛、骡、驴、羊、狗、车、轿等交通工具。水站则备有船只。元代的文书驿传制度对以后各代均具有很大影响,明清等朝公文投递的制度和方法,基本上沿袭元代而来。——摘编自丁忱《元代文书驿传制度述略》材料二1842年,英国率先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邮局,此后列强群起仿效,称为“客邮”。它们实行本国邮政章程,粘贴本国邮票,不仅收寄中外间的邮件,也收寄中国国内互寄的邮件。1878年,清政府允许海关试办邮政。称寄信局,在各口岸收寄华洋公众信件,与民信局展开竞争。1897年,朝廷正式开办大清邮政,以北京总税务司署为邮政管理机关,将各海关寄信局,统一改为邮政局。1902年,大清邮政局大幅降低邮费,扩展邮路,邮件量迅速增加邮政业务从信函、包裹扩大到汇兑、新闻纸寄递等业务。分散经营的民信局受到极大冲击,日渐萎缩。北洋政府时期,彻底废除驿站制度,所有公文归邮局递送,并且加入万国邮会。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多次提出客邮“侵害中国主权”须撤除,获得列强同意。——摘编自姜希河《中国邮政简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文书驿传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文书驿传制度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至民国邮政事业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邮政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创制科举时,北方籍进士明显多于南方。及至北宋初期,“崇北贬南”的倾向更有过之,名相寇准曾多次公开贬低南方考生的进路,并且引以为荣。然而有趣的是,这一切的转向也恰恰始自北宋。宋真宗年间,任命江西新余人王钦若为宰相。从此,南方籍官员加入了宋代的宰相行列,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反超北方籍宰相。唐宋八大家,宋占其六,而这六人也全无北人。至于科场上的南方籍进士数量,更是早已反超北方,科举重心南移已成既定事实。终宋一代,南北地域差异彻底反转。——摘编自李三光《从“南北榜案”到“南北分卷”》材料二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据《明史》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科场“南北地域差异彻底反转”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