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
第21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字词、积累词语
2、把握课文的情节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
情感目标:
认识人性中的虚伪,现实生活中要努力让自己"说实话,做真人”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2、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难点:
1、本文是怎样运用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
2、体会"诚实”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
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看这么一个故事皇帝
的新装。
二、作者和童话的介绍
安徒生——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他一生创作的优秀的童话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等。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
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
入胜。童话最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想象和夸张)本文就是以丰富的想
象和夸张著称。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皇帝)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
(描述了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讥刺统治阶级的虚
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2、全文围绕皇帝的那件"新装"写了哪几个片段?如何展开的?每空只能用一
个字。
明确:(爰)新装一(做)新装一(看)新装一(展)新装一(揭)
新装。
四、研读文本,把握人物
1、主人公——皇帝已粉墨登场,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请大家用"一个-----
的皇帝”的句式,为这篇文章加一个副标题(板书)并陈述理由。
(要求自由朗读,独立思考并完成,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如:"一个愚蠢的皇帝":根本没有布,根本没穿衣服都不知道。
"一个虚伪的皇帝":天天换,时时换,刻刻换,只为追求外表美。
"一个昏庸的皇帝":不关心国家百姓,只知道穿新衣服。
"一个无能的皇帝":听信大臣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见。
2、这个可怜的一国之君真是丑态百出,他之所以会赤条条地在大街上游行,除
了他自己的责任外,还有谁的原因?(引出第二批人物:两个骗子和大臣们)你
们如何去评价他们?
如:大臣们:不敢说真话,极不称职。欺上媚上,只为保住乌纱帽。既是受骗者
又是行骗者。
骗子:①骗子行骗,是为了捞取钱财。
②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安逸不理朝政,设下骗局教训他。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他
做个好皇帝。
③作者在文章结尾没有写骗子的结局如何,其意可能是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
一他痛恨的不是骗子。
3、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不管骗子如何吹嘘这布料的神奇,不管大臣们
如何吹捧布料的鲜亮光彩,真理总是会像黎明之星,出现在黑色的夜空。是谁第
一个戳穿了这个骗局,扯下众人的面具?
(小孩子)
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用意(意图)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孩子的眼光来感受、描绘,寓严肃的肢体于诙谐的故事之中,也表
现了作者对未来世界的希望和信心,告诉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敢于说真
话,无私无畏。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领会童话的深刻内涵。
(可以读片段。针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朗读语气,引导学生朗读)
如旁白:自然、平缓
皇帝:傲慢、自负
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大臣们:语调迟缓,故作镇定,毕恭毕敬
小孩:天真
五、合理想象,创新阅读
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目睹这场荒唐的骗局游戏,这个游戏的各
角色回宫将会如何呢?我们来个现场采访:
请同学扮演:皇帝一人,骗子一人,大臣一人,小孩一人,其他同学扮记者。记
者要合理设计要提的问题,被采访者作答。
如(问皇帝)大街上都传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这句话,对此你有何想法?
(对骗子、大臣可以同样提这个问题)
(问小孩)大家都说衣服很美,你怎么说他没穿衣服呢?你不怕大家说你愚蠢
吗?
六、体会感悟
当我们初读《皇帝的新装》时,我们会为皇帝赤裸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滑稽丑
态而发笑,笑声过后的现在,我们不由得深思,想想,你在这童话中收获了什么?
如: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能像皇帝、大臣般不称职。
要敢说真话,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
要把聪明用在正道上,为集体、国家做贡献。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迷惑……
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诱惑、虚荣总会有的,只要我们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
无私无畏,只要我们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爰心,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率真,世
界就会更美好!虚伪、欺诈是丑陋的,而真诚、坦荡是高尚的。
附:板书
附:板书
一个_______的皇帝
爱新装(引子)
织新装(开端)虚伪
看新装(发展)揭露、讽刺蠢
展新装(高潮)腐朽
揭新装(结局)
七、教学反思:
七上语文第22课.诗二首.教案
《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L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3.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教学时数: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诗歌,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关资料。
教师: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
传说。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
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作者简介(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
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
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
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熟悉诗歌,指导朗读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
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三、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解读全诗。
㈠讨论学习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一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
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书,诗人把"街灯"比
喻成"明星",又把"明星"
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
有可无吗?(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诗,寻找语感)
——"好像"后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
赞赏的口吻。
5.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两处联想:街灯——明星明星——街灯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讨论学习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
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
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一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
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所谓想象,
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
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
并用"陈列"一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
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再次全体朗读全诗,融入自己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读出韵味。
七.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预习三、四节诗内容
第二课时
一、体朗读全诗,回忆旧课内容
二、讨论、学习第三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1、2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
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
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一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
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
们生活得自由幸
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
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
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讨论、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雕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
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强调"悠闲"
4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朵”
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四、总结分析全诗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2.——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3.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
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4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
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
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五、请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
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
六、拓展、迁移
你知道关于月亮的哪些传说?试展开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国的宇
航员,也登上了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吴刚、嫦娥,你将会……
七、布置作业
做一些有关联想和想象的题目
附:板书设计
~,■»»・,・・・-,・!、•/、4|,,♦1・«tJ<.*|
L\布置作业
做一些有关联想和想象的题目
附:板书设计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联想想象(天上的生活富庶、美好、幸福)_______
《太阳船》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吴望尧,浙江金华人。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从事商业。
后旅居洪都拉斯。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湾现代诗奖。主要作品有诗
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
轻的一代》、《越南沦亡琐记》、《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
自选集》。其作品曾获台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
吴望尧先生的好友也是著名诗人的余光中先生评价说:”吴望尧的诗作产量丰富,
风格多元,佳作不少。大致分来,约有三类。第一类是少作,受了新月派和西方
浪漫派的影响,轻倩柔美,意浅情浓,和我早年的情况相似。第二类仍是抒情的
小品,但命意转深,个性转强,感性独特,风格渐向现代诗接轨,看得出大有发
展的潜力。""他的第三类诗也没有长篇,都以组诗的结构建成,有一种辐辕聚
焦的引力。这一系列的巨构展现出作者壮阔的雄心,善变的机心,值得诗评家认
真评定。"
吴望尧先生有的诗令人震撼动情而又显示出自己的博学:如《乃有我铜山之崩裂》
开始两句是:
乃有我铜山之崩裂了你心上的洛钟也响着吗?
余光中先生评价说:当年望尧写好后示我,只看起句就震撼了我。太有气象了,
动情,就应该如此的。古谚有云,"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根据东方朔的解说:
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洛阳的铜钟无故响了三天,是因为远在西方有山崩的
关系。这典故我那时并不清楚,否则也会用到《莲的联想》中去。足见望尧涉猎
杂书比我广博,而又眼明手巧,竟能用来象征情人之间心心相映,不,心心交撼
之状。
今天我们学习吴望尧先生的太阳船,要注意体会作者的风格,以及通过独特的意
象表达的言外之意。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横
线标出诗歌的意象,找出作者写作的思路,
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
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
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
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堂探究,理解文意
1.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
2."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
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比喻。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
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
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
感及想像的空间。
4."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
容?
明确: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
第三步、背诵课文,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意象以及寄托作者情感或主旨的诗句;指导
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
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
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明确: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
2.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
明确:
四、质疑问难,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2.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总结固趣:
你学习本课之后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预习《小圣施威降大圣》,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
吴望尧简介
吴望尧,浙江金华人。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从事商业。后
旅居洪都拉斯。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湾现代诗奖。主要作品有诗集《灵
魂之歌》、《玫
瑰城》、《地平线》,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轻的一代》、《越南沦亡
琐记》、《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其作品曾获台
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
教学反思:
七上语文第23课.女婚造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体会文中女期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
女蜗补天等等。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
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
《女娟造人》。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正字
2、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
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
拟化人的结果。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期造人的具体过程,着
力刻画了女蜗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三、探究文本
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P148研讨与练习一)
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
①女娟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③女蜗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4、女蜗造人的原因是什么?
生:荒凉寂寞,添点生气。
5、女蜗造人的过程和方法?
生: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
6、女蜗想出了一个怎样让人类长久繁衍生存的好办法?
生:男女结合
7、女蜗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①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
的威力。
②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
会假装生气。
③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口吻非常孩子气)
④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还是一个喜爰孩子的妈妈。
8、比较阅读
在我们中国,有女蜗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
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
这两篇神话都是想象的,大家比较一下,两则神话故事有哪些相同之处?
①制造人的材料都设想为泥土,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②人的形象都是按照创造者自身的形象设计的。
③两则神话又都说到人类为什么有男女性的差别。
9、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生: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女蜗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蜗给孩子命名;许多
小人的欢呼跳跃;女蜗的辛劳。
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
人间的温暖。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如:《夸父逐日》夸父与逐日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
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五、教学反思:
七上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教案
教学目标
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
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
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
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
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
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
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
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
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
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
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
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
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
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
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
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
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
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
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
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
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
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
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
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
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
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
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因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
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
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
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
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
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翻译《穿井得一人》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
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
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
若无闻也。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
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
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
样以讹传讹、道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水位自记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企业维修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教师班务总结
- 电商平台活动策划与营销执行
- 科学教育的普及与实施策略探讨
- 二零二五年度自由职业者数字营销合作协议
- 现代艺术设计与音乐的审美共鸣
- 2025年度离婚财产分割及知识产权转让协议
- 真题练习:第6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原卷版)
- 科技产品中的特种电源在电商平台的营销方法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生字拼音+偏旁+结构+组词+造句课件
- 成都市入户申请表
- 英文报价单模板
- 无线电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管道吹扫、试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完整版课件
- 感动中国人物-于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0篇
- 融资租赁租金计算表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 5 Recursion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