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偶尔吃咸的食物不会长时间影响血浆渗透压的稳定B.在高温或寒冷条件下,正常人的体温总是接近37℃C.血浆的pH由血浆中的氢离子维持,与其他物质无关D.大量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水的重吸收2.某种动物的毛色有白色(基因A)和黑色(基因a)两种。现有一白色个体(甲),若要判断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某同学采用的方法如下。不考虑变异,下列对这些方法的评价,错误的是()方法一:让甲与另一白色纯合个体交配,观察和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方法二:让甲与另一白色杂合个体交配,观察和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方法三:让甲与黑色个体交配,观察和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A.方法一的后代全为白色个体,该方法不可行B.方法二的后代中可能既有白色个体,也有黑色个体C.方法二、三的后代中只要出现黑色个体,就说明甲为杂合子D.方法二、三均可行,但方法二比方法三更简便、更可靠3.血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及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A.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B.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C.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D.血浆、组织液、组织液4.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肺炎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8种核苷酸,5种碱基B.新冠肺炎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一样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新冠肺炎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新冠肺炎病毒能在空气中大量增殖,戴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5.关于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硝化细菌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B.化能合成的生物利用无机物中的化学能C.进行化能合成的生物为细菌、真菌D.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异养生物6.如图表示种群中1和2两个指标的变化(假设后续趋势不变),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1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则该种群呈逻辑斯蒂增长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则该种群不存在K值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密度相同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雪乡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双峰国家森林公园,常年积雪可达8个月,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某科研小组对双峰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棕背平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2)双峰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而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_____________。(3)据调查,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千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8.(10分)某二倍体植物的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在高杆自交系中发现一株矮化的突变体,通过自交保种实验发现,后代均表现为矮秆,说明此矮秆突变体为________。(2)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性状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数量133181832①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②针对上述实验结果研究者提出了假说: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减数分裂时部分性原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________,最终导致了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上述假说,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9.(10分)(一)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____________(填“数学”“物理”或“概念”)模型。(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__型曲线。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处于________段。(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___(填“K1”或“K2”)。(二)某一草地生态系统,图甲表示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图乙表示某同学绘制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图丙表示此生态系统中的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1)图甲中在离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是不一样的,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__________、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图乙中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图解可以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丙中的_____________表示b的同化能量,______________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0.(10分)如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该草原食草动物捕食强度对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鹰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除图甲中包含成分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鹰的能量来源于蛇的比例为m,若鹰增重ykg时至少需要兔为xkg,则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x、m表示)。(3)图甲中,蛇的消失导致鹰的数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乙中,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低于a时,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随捕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据图乙分析,确定该草原最大载牧量时,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不能超过________点水平(填字母)。11.(15分)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__。正常人饭后,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___________,该激素是由__________分泌的。(2)若分泌细胞为下丘脑细胞,那么靶细胞则为__________细胞或者_________细胞。(3)如果图中分泌细胞是垂体,则与生长激素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4)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试简要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A、偶尔吃咸的食物不会长时间影响血浆渗透压的稳定,因为机体接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信号后会分泌抗利尿激素,启动保水机制,A正确;B、高温或寒冷条件下,由于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的存在,使正常人的体温总是接近37℃,B正确;C、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一、HPO42-等离子有关,C错误;D、大量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一方面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另一方面促进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进而使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水的重吸收,D正确。故选C。2、D【解析】生物个体的常用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A、方法一双亲的基因型为A-(甲)与AA,其后代全为白色个体,则无法确定白色个体甲的基因型,A正确;B、方法二双亲的基因型为A-(甲)与Aa,若甲是杂合子,则后代中可能既有白色个体,也有黑色个体(aa),B正确;C、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若方法二、三的后代中出现黑色个体,则说明双亲均能产生含有a基因的雌雄配子,因此能说明白色个体甲为杂合子,C正确;D、方法二、三均可行,方法三属于测交,方法二不如方法三更简便、更可靠,因为方法三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就是甲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D错误。故选D。3、C【解析】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据此答题【详解】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故选C。4、C【解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核酸(DNA或RNA)组成,营寄生生活。【详解】A、新冠肺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含有4种核苷酸,4种碱基,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组成,故无核糖体,B错误;C、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新冠肺炎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正确;D、新冠肺炎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寄生生活,不能在空气中大量增殖,能在空气中传播,戴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D错误。故选C。5、A【解析】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属于自养细菌。【详解】硝化细菌能够将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并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A正确;化能合成的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B错误;进行化能合成的生物为细菌,C错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化能合成作用过程及代谢类型,尤其是硝化细菌化能合成作用的过程。6、B【解析】1、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又称为逻辑斯谛增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解】A、“S”型曲线又称为逻辑斯谛增长,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其增长率随时间一直减小,与曲线1不相符,A错误;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延长,增长速率一直增加,可代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该种群不存在K值,B正确;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数量相同,但不确定两个种群生存空间的大小,故种群密度大小未知,C错误;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性别比例(2).垂直结构(3).栖息空间(4).变快(5).未发生改变【解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1)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处理后,会导致雄性个体减少,破坏害虫的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2)该林场植物明显的分层形成了群落的垂直分层,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空间,故动物也有垂直分层。(3)研究表明,该地区气候越来越干燥,故会向荒漠化演替,而人类的活动正是加剧了该演替的速度,并未改变演替的方向。【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最后一空,注意该地区自然演替的方向也是荒漠化。8、(1).纯合体(子)(2).遵循(3).F2的抗病:易感病=3:1(4).交叉互换(5).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所得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解析】分析每一对性状,在F2代都符合3:1,因此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但分析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关系,即不符9: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它们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最可能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四分体的交叉互换造成的。【详解】(1)纯种个体能稳定遗传,矮秆突变体通过自交保种,后代均表现为矮秆,说明此矮秆突变体为纯合体。(2)①F2中高杆:矮杆=(133+18):(18+32)=3:1,抗病:易感病=(133+18):(18+32)=3: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②由于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133:18:1832,不符合9: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它们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进行了基因重组。由于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实验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题中已假设了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如果假设成立,那么通过测交的方式后代也应该会出现这一结果。因此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假设正确,则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4:1:1:4,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连锁交换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数据的分析抽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9、①.数学②.J③.d④.K1⑤.速度和方向⑥.传递⑦.D1/W1×100%(D1=A2+B2+C2+D2,W1=A1+B1+C1+D1)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⑨.甲⑩.乙【解析】1、据上图分析,曲线a表示J型曲线;J型曲线: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2、分析图乙: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1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1代表未利用的能量,C1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1代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3、分析图丙:图丙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呼吸作用散失;丁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图中d为分解者。【详解】(一)(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处于动态平衡,即图中的d段。(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且处于动态平衡,即K1。(二)(1)图甲中在离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是不一样的,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图乙中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D1/W1×100%;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丙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和种群特征,并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的功能;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及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①.三、四②.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③.x/(5+20m)④.蛇的消失减少了鹰获取能量的环节,鹰能获取更多的能量⑤.食草动物的捕食作用降低了植物间的斗争⑥.c【解析】分析甲图,图中存在三条食物链,草→羊→狼;草→兔→蛇→鹰;草→兔→鹰。分析图乙可知,捕食强度为a点时,生产者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最大。【详解】(1)图甲中,在“草→兔→蛇→鹰”食物链中,鹰处于第四营养级,在“草→兔→鹰”食物链中,鹰处于第三营养级,所以甲图中鹰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该生态系统中除图甲中包含成分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求低营养级至少需要的能量应按传递效率20%计算,鹰的能量来源于蛇的比例为m,若鹰增重ykg时至少需要兔为xkg,则x=y×m÷20%÷20%+(y-y×m)÷20%,解的y=x/(5+20m)。(3)图甲中,蛇的消失减少了鹰获取能量的环节(使鹰由原来占三、四营养级变成了只占第三营养级),鹰能获取更多的能量,导致鹰的数量增加。(4)由于食草动物的捕食作用降低了植物间的斗争,所以图乙中,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