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_第1页
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_第2页
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_第3页
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_第4页
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一节概述自然资源,广义地说,是自然环境的同义词;狭义地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的作用(一)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间的界面。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自然资源如山、水、森林、矿藏等组成自然环境的基本骨架,自然资源的组配对自然的基本过程和状态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原材料,自然资源又是劳动的对象,是形成物质财富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二)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最剧烈的地方和最强烈的地方。人们为了使自己的生存获得更大的保障,就要不断地开发自然资源,结果导致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和毁坏。自然资源的内涵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冲突最严重的地方。因此,处理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是处理好“人与环境”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社会持久、幸福生存的大问题,当然也是环境管理学的核心问题。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一)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1、土地:是构成自然环境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因此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1)广义的土地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陆内水域,不包括海洋。它是由大气、地貌、岩石、土壤、水文、地质、动植物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2)狭义的土地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部分,不包括水域,它由土壤、岩石及其风化碎屑堆积组成。2、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土地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经济价值的部分。(二)土地资源的特性1、生长性2、地域性3、不可替代性4、有限性5、可塑性(三)土地资源的功能与作用1、土地具备供所有动植物滋生繁衍的营养力,生产出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2、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社会立足的载体;3、土地资源为人类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4、一些土地类型,自然和人文景观奇特,为人类提供了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的景观。(四)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类型复杂多样2、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3、山地多、平原少4、农用土地比重小,分布不平衡5、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其表现是土地资源生物或经济产量的下降或丧失,这一环境问题也称为土地资源的退化,是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一)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引起土地生物或经济产量明显下降或丧失;2、水土流失还将使土地资源的生产力迅速下降;3、水土流失后,地表径流将冲走大量泥沙,并在河流、湖泊、水库淤积,使河床抬高,并使一些河流缩短通航里程,一些水库库容减少,导致泥石流和滑坡,严重影响下游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二)土地沙化土地沙化是指地表在失去植被覆盖后,在干旱和多风的条件下,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景观的现象。土地沙化后,其生产力将急速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三)土地盐渍化盐渍化是指土地中易溶盐分含量增高,并且超过作物的耐盐限度时,作物不能生长,土地丧失了生产力的现象。(四)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下降是由于土壤结构破坏、养分减少、水分和空气不协调的结果。(五)土壤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兴起,工厂矿山生产建设中污染物的排放,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六)城乡建设用地逐年扩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进一步占用耕地难以避免,耕地总量和人均量还将进一步下降。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一)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1、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全面规划,合理安排;2、以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为目标,合理调配土地利用的方向、内容和方式;3、以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破坏为目标,综合运用政策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严格控制各种形态污染物向地下转移。(二)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途径和方法1、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开展调查和评价(1)土地类型的划分及其空间分布(2)土地利用现状:A、土地利用分类B、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效率分析(3)土地利用评价的要点:A、明确评价的目的B、确定土地利用评价的原则C、选择土地利用评价的技术方法2、制定各个层次的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这里所说的层次和体系指在国家、省、县、镇甚至村等不同级别上从宏观上、中观上和微观上制订出各类土地的使用安排。3、制定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管理保护的政策体系、运作机制和相应的制度体系4、制订、完善并有效推行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一)水资源的概念:本节所说的水资源,专指自然形成的淡水资源。自然界中的淡水水体,并不一定都能被称为水资源,因为它们并不一定都具有经济学上的“资源”的作用。因此水资源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水体,这种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土壤水等淡水,个别地方还包括微咸水。(二)水资源的特点1、循环再生性和总量有限性2、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3、功能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4、利弊两重性(三)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及特点水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的分配是极不均衡的。目前世界上有60%的地区处于淡水不足的困境,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有的国家大量排放污水造成的水资源污染,不仅加剧了本国水资源不足的矛盾,而且使世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存条件。(四)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特点1、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2、地区分配不均,水土资源组配不平衡3、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很大4、部分河流含沙量大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是指水量、水质、水能发生了变化,导致水资源功能的衰竭、损坏以至丧失。具体表现主要有:1、河流、湖泊面积日益缩小,水文条件改变较大,从而使调洪、泄洪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重,通航里程缩短,水产资源和风景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2、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影响了人体健康和生存质量,约束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3、地下水日渐枯竭,地面沉降现象屡见不鲜,导致不少沿海地区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一些内陆碳酸盐地区也因此岩溶塌陷。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一)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1、保护水源2、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激励政策,合理分配用水3、鼓励节约用水,提高水量的利用率4、综合整治受污染的水体(二)水资源环境管理的方法1、完善管理体制管理组织机构,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1)建立国家级统一管理机构(2)建立地方性水资源管理机构2、树立水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观点,并将其引入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规划3、全面实行排放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行许可证制度,实现水量与水质并重管理4、大力发展资源化处理利用系统(1)企业内部的资源化系统(2)企业外部(之间)的资源化系统(3)外环境的资源化系统5、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开发新水源海洋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学生自学)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学生自学)草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学生自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学生自学)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类型及作用(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一章第二条规定: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和类型1、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的、近自然的、半自然的、人工的以及破坏或退化后有可能恢复的生态系统;保护濒危、孑遗、珍稀的遗传物种资源;保护山地、河流、水源;保护国家和地方公园及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2、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在我国,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以下三个类别九个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1森林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2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3荒漠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4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5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2)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1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2野生植物类自然保护区(3)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1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2古生物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三)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意义1、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2、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3、科学研究的基地和教的场所。4、是向广大公民进行自然保护和环境教育的天然博物馆和讲坛。5、某些自然保护区可为旅游提供一定的场所。6、在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作用。(四)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概况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省鼎湖山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到1995年,全国已建立近800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7.19%。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要途径与内容(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体系即在自然保护区建立起上下结合、职责分明、联系密切、效率高的科学有效管理,实行在自然保护区决策领导机构统筹领导与决策下,各职能部门分工管理负责制。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系分为中央、地方和自然保护区三级。(二)制定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法规体系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建设和管理,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另外,各地还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以及各地、各保护区的类型、特点、面积大小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地方性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法规和条例。(三)妥善处理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合理开发经营的关系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开发利用活动必须严格限制在实验区范围内;2、严禁各种破坏自然资源和景观的开发活动;3、采集、驯养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应经有关部门批准;4、综合考虑开发项目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5、任何开发利用活动都必须向保护区上交管理费和资源补偿费。(四)努力协调自然保护区和周围居民生产生活的矛盾1、照顾当地人民的传统利益;2、吸收当地人民参加开发区管理;3、引导当地人民开发新的致富道路;4、加强与当地政府配合,实施联营管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法(一)制订自然保护区的区划和宏观规划1、自然保护区的区划:我国自然区划分类法采用区域(最高一级分类单位)、气候带(次一级分类单位)、自然综合体及其生态系统(基本分类单位)三级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将我国划分为8个区域,14个气候带和若干个自然综合体及其生态系统。这8个保护区区划单位为:1东北山地平原区2蒙新高原荒漠区3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4青藏高原高寒区5西南高山峡谷区6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7华东丘陵平原区8华南低山丘陵区2、自然保护区宏观规划的类型与区域分布(1)规划类型全面,区域个数均匀,代表性、典型性强;(2)类型比例要适当;(3)筛选和确定保护类型的重点;(4)严格掌握国家级保护区的数量和质量。(二)制定自然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是指根据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保护对象以及保护工程建设的需要,制定自然保护区自身的总体发展方向、规划布局、保护措施的配置和制度等方面的规划。1、自然保护区规划目标的确立自然保护区规划目标要显示出自然保护区在某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以及将要达到的管护水平和标准。2、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原则方针: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3、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内容(1)总体规划:其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况,总体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要达到的目标,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与布局,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经营开发、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2)部门规划:其内容主要包括: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工程项目规划;法制建设规划;科研规划;经营开发规划;行政管理规划;资金筹措与运作规划以及各部门的具体业务活动规划。(三)自然保护区的分区管理在我国,应用生物圈概念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建设和管理,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并在不同的功能区中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1、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最重要的区域,是未受人类干扰或仅受最低限度干扰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好的地方以及珍稀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在核心区内一般禁止任何人类活动或只允许进行经批准的科学研究活动。2、缓冲区:一般位于核心区的外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次生生态系统,也可包括一些人工生态系统。在缓冲区内可以从事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标本采集等不影响核心区保护的活动,但禁止进行狩猎和经营性的采伐活动,一般也不开展旅游活动。3、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包括部分原生或次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荒山荒地等,也包括传统利用区和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区。在实验区内可进行植物引种、栽培和动物饲养、驯化、招引等实验,可根据本地资源情况和实际需要经营部分短期能有收益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可建立有助于当地所属自然景观带植被恢复的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在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