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_第1页
(2019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_第2页
(2019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_第3页
(2019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_第4页
(2019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新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练习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2018年8月13日,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达到极大值,不少

爱好者都扛着摄影装备走出城市,来到户外进行观测。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完成

1、2题。

1.流星体属于()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卫星公转的天体

2.绝大部分流星体在到达地面以前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减少了流星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解析】1选B,2选C。第1题,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它们都围

绕太阳公转。第2题,流星体在到达地面前在大气中燃烧掉,会减少流星体对地球

的撞击,使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环境不遭受破坏。

(2019•扬州高一检测)“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

业取得的又一项辉煌成就。结合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3、4题。

■(河外星系)k恒星世迎k行星世界)

3.“神舟十一号”飞船属于图中哪个天体系统的天体()

A.甲一④B.乙一②

C.丙一③D.丁一①

4.图中丙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A.地球B.月球

C.哈雷彗星D.太阳

【解析】3选D,4选D。第3题,据图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总星系、银河系、

太阳系、地月系;④③②①依次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神舟十一

号”位于地月系中。第4题,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

下图为三颗行星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上图所示天体系统的公转中心是()

A.地球B.月球

C.太阳D.银河

6.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

A.适宜的温度和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解析】5选C,6选A。第5题,图示表示的是太阳系,其中心天体是太阳。第6题,

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

水等。强烈的太阳辐射会使地球上温度过高,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以及强烈的地震

和火山活动不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7.在学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时,许多学校的学生亲手制作了太阳系的模型(下

图)。下表显示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数据”。据图表资料,回答下列

问题。

海王星

距太阳质量体积赤道半径有无

行星

(万千米)(地球=1)(地球二1)(千米)光环

水星57910.050.0562440无

金星108210.820.8566050无

地球149601.001.0006378无

火星227940.110.1503395无

木星77833317.941316.0071400有

土星14729495.18745.0060000有

天王星28709914.6365.20025400有

海王星45040017.2257.10024750有

⑴据资料,可以描述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是

⑵利用图表资料,解释“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存在的天体”的原

因。

(3)请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评价该学生的作品,并提出修改建议。

【解析】第(1)题,位置描述主要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由材料可知地球与太阳

的距离和地球周围的行星。第(2)题,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能量的来源,由表格材料

可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获得适宜的光照和热量;地球的质量与体

积适中,因此地球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由图形材料可知太阳系中各

行星几乎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沿着各自的公转轨道围绕太阳运行,为地球提供了安

全的宇宙环境。第(3)题,太阳系模型应反映出:①太阳系的构成与主要天体的位置:

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等;②八大行星的运行方向;

③公转轨道形状等。“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数据”除表中所示内容外,

还应包括自转与公转周期、卫星的个数、平均密度等。

答案:(1)距离太阳14960万千米,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第三颗行星,位于金星和火

星之间(答出两点即可)

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获得适宜的光照和热量;太阳系中各行星

几乎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沿着各自的公转轨道围绕太阳运行,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

宇宙环境。

⑶优点:该学生制作的太阳系模型能够表示出太阳系的主要天体构成(恒星、八大

行星),以及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绕日公转轨道;列举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主要物

理性质数据。

不足:太阳及八大行星的大小比例不准确,没有表现出行星有无光环,八大行星绕

日公转轨道形状不准确,公转方向没有标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数

据”还应补充自转、公转周期、卫星个数、平均密度等数据。(答案合理即可)

【方法技巧】是否有生命存在问题的分析思路

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

/一看J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

;法令曜是一否看it宜初温膜一谟后量由距面息值二

厂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方面分析该行星是:

/-*/:否有适宜的温度

------: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

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具

—: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法行量是云看液云初未又温金煮植而永春运彳

乙巴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2

题。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

主要是()

A.海拔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

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乌鲁木齐B.重庆C.大庆D.海口

【解析】1选C,2选A。第1题,由图可知,该交通信号灯所用电源是太阳能电池,

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出现变化主要是因为天气的阴晴变化,导致

太阳能电池蓄能多少不同,从而导致交通信号灯亮度发生变化。第2题,设置使用

太阳能电池作为能源的交通信号灯的城市,一定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乌鲁木齐

地处内陆,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海口位于南部

海岛,两地阴雨天气多,太阳能资源贫乏;大庆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能资

源也不丰富。

(2019•福州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某次日全食照片。读图回

答3、4题。

3.日常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所指的外部圈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是()

A.色球、耀斑B.日冕、太阳风

C.色球、太阳风D.光球、黑子

4.照片中未被遮住的太阳外部圈层所产生的太阳活动可能导致()

A.流星现象异常增多

B.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

C.全球降水异常增加

D.乌鲁木齐的夜空出现绚丽极光

【解析】3选D,4选B。第3题,日常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为光球层,在该层出现

的太阳活动为黑子。第4题,太阳大气平时肉眼只能看到光球层,而当日全食时,明

亮的光球层被遮挡,只能看到色球层和日冕层。色球层的耀斑活动产生的磁暴会干

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流星现象为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所产生的现象,与太

阳活动无关;全球降水异常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极光出现在极地地区,乌鲁木齐

看不到极光。

(2019•济南高一检测)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

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

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回答5、6题。

5.有关太阳辐射及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

C.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

D.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6.下列能反映太阳辐射作用的是()

①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

②大气运动

③生物演化

④地热资源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5选C,6选C。第5题,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与地震发生无关。太阳辐

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

活动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第6题,石

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是转化的太阳辐射能,①对。大气运动、生物演化的

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②、③对。地热资源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不是太阳辐

射的影响,④错。

7.下图是李明同学做的太阳外部结构的图文笔记。请你根据图文资料,做出适当推

测和解释。

(1)推测a、b、c、e、f、g表示的内容:a、b、c、

e、f、go

(2)李明同学在笔记中的疑问处写道:“太阳黑子真黑吗?"你如何解答这一问题呢?

⑶李明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中写道:“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

太阳风有一定关系。止匕外,太阳活动还扰动电离层,产生极光现象,也会使地球磁场

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请你标出这一段话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解析】第(1)题,结合太阳大气由里及外的结构和主要太阳活动的表现判断即可。

第(2)题,依据太阳黑子的形成原因回答。第(3)题,依据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分

析回答。

答案:(1)光球层日冕层耀斑亮温厚

⑵太阳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低,因此颜色看上去深一些。

(3)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风有一定关系。此外,太阳活动还扰

动电离层,产生极光现象,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

黑子周期影响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航空航天导航、信号传递等

1.3地球的圈层结构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④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只能通过液体传播

B.③和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D.①②之间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2.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幔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

3.从地壳到地心)

A.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

【解析】1选D,2选D,3选A。第1题,从图中看出:③是横波能通过固体传播,④

是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和纵波在①处速度加快,在②处纵波速

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第2题,①是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第3

题,从地壳到地心,压力越来越大;波速先变大后变小,其中横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

面之下;内核的密度较大。

读凰完成4~6题。

4.b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B.湖泊

C.冰川D.海洋

5.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

A.dB.bC.aD.c

6.岩石圈的下界在()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软流层上界

D.下地幔上界

【解析】4选D,5选B,6选C。由图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是岩石圈、b是水圈、

c是生物圈、d是大气圈。第4题,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约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

96.53%O第5题,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地循环运动中,各种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第6题,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因此

岩石圈的下界为软流层上界。

7.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单位:千米)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千米。大陆

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⑵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约为,B处的地壳厚度约为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世界大陆她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大陆地壳的厚度要大于

大洋地壳。第⑵题,图中等值线的间距为5千米,A位于45千米等值线内,B位于

35千米等值线内,故A处数值应大于45小于50,B应大于30小于35。第(3)题,由

等值线图可知西部、东部数值较大,中部数值较小,整体上由大陆向海洋等值线变

小。

答案:(1)33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⑵45〜50千米30―35千米

⑶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海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方法技巧】等值线的判读小技巧

整体看:等值线的分布趋势。如本图西部、东部数值较大,中部数值较小,整体上

由大陆向海洋等值线变小。

局部看:“闭合”或“弯曲”。“闭合”处要判断出是“大”或“小”于外侧等值

线。

1.4地球的演化

某地层分布有下图所示的化石,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

A.寒武纪B.奥陶纪

C.志留纪D.泥盆纪

2.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

A.湖泊B.高山

C.高原D.盆地

【解析】1选A,2选A。第1题,鱼类出现在奥陶纪,寒武纪还没有鱼类的出现。第

2题,鱼生活在水中,因此该地层形成时的地表是水域。

读地层分布凰完成3、4题。

口砂岩

西石灰岩

备京花岗岩

.大理岩

3.岩层①、②、③、④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4.反映浅海环境的地层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3选A,4选B。第3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第4题,反映浅海沉积环境

的是石灰岩。

读下列古生物化石图片,完成5、6题。

②三叶虫化石

④煤炭化石

5.四种化石可以推断地理环境,海洋占优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图中两种化石之间能够体现地球演化规律的是()

A.②一④B.②-①

C.③->④D.③f①

【解析】5选B,6选D。第5题,三叶虫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第6题,始祖鸟是

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一种;煤炭是古生代茂密森林埋藏在地下形成的。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

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在距今2亿年至3亿年,

地球又发生了第二次大冰期。这次大冰期始于石炭纪末期,止于二叠纪中期,大约

延续了一亿年,根据动植物化石和冰硬层的分析发现,这次大冰期主要影响南半球,

被称为“南半球的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

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C,海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

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

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面上升。

(1)推测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

说出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获得途径有哪些?

【解析】第⑴题,大冰期:因气温下降,气候非常寒冷,物种数量大量减少,甚至有

些生物灭绝。间冰期:气温较高,适合生物生存与发展,物种特别丰富。第(2)题,在

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可以通过史料记载、考古发掘、化石地层研究等方面获

得气候变化依据。

答案:(1)大冰期时物种锐减。因为大冰期时气温下降,气候寒冷,许多生物因不适

应寒冷的气候而灭绝。

间冰期时物种迅速增加。因为间冰期时气温上升,气候温暖,生物演化、进化和繁

衍的速度加快。

⑵史料记载(或文献记载);考古发掘。

【方法技巧】地质年代简化记忆

在平时对复杂的地质年代表进行记忆时可以简化成下表进行:

地质年代地球上重要事件

新近纪冰河时期,人类诞生,大型哺乳动物灭绝

古近纪被子植物繁荣

侏罗纪鸟类出现,恐龙和裸子植物繁荣

石炭纪爬行动物出现,昆虫繁荣,蕨类繁荣

奥陶纪鱼类出现,海生藻类繁荣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8.5亿年发生“雪球事件”

28亿年第一次冰河时期

41.5亿年地球上出现海洋

45.7亿年地球形成

2.1流水地貌

(2019•济宁高一检测)下面图a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横剖面示意图,图b为

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海5000

,拔4000

(m)

3000

2000

1000

0

图a

图b

1.图a中①〜④处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

A.由细到粗B.由粗到细

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

2.图b所示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图a中的()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解析】1选B,2选A。第1题,①〜④处位于上游到下游不同河段,地势趋于平坦,

河水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第2题,图b她貌景观为瀑布,最有

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即图a中的①处。

(2019•嘉兴高一检测)如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据

此完成3、4题。

3.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

A.下游泥滩B.中游凸岸

C.上游凹岸D.入海口处

4.下列地貌形态中与图中砾石滩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A.风蚀蘑菇B.移动沙丘

C.冲积扇D.花岗岩风化球

【解析】3选B,4选C。第3题,图示砾石景观属于沉积景观,常见于大河的凸岸,

凸岸是沉积岸,可能有砾石沉积形成。河源一般位于高山区,以风化、侵蚀作用为

主。凹岸是侵蚀岸,没有沉积物堆积。入海口多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景观,没

有砾石沉积。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砾石滩存在于河流凸岸,河流沉积作用

形成。冲积扇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移动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风蚀蘑菇是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形成。

(2019•北京高一检测)读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完成5、6题。

5.图中灾害类型是(

A.干旱B.泥石流

C.滑坡D.地面沉降

6.该类型灾害()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解析】5选C,6选D。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岩体或土体将道路掩埋,因此灾害

类型为滑坡。第6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区,降水集中的夏季是多发季节,人类活动会

加剧滑坡的发生,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学习河流沉积地貌时,有位教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说明山麓冲积

扇的形成。

实验材料:

小米、绿豆、黄豆等,矿泉水瓶,书,白纸。

实验步骤:

I.将白纸平铺在桌上;

II.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在桌面上;

III.将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IV.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1)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山麓冲积扇的特征?

(2)水流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据此推想,山麓冲积扇沉积

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3)这个实验能否反映山麓冲积扇不同颗粒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为什么?

(4)如何改进这个实验?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堆积体的外形呈半圆锥状,与冲积扇形状类似。

第(2)题,从出山口到冲积扇扇缘,由于流速减缓,搬运物体重量减轻,沉积物的颗

粒由大变小。第(3)题,从实验可看出,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从书滑落到桌

子上时,由于坡度变小,堆积在桌子上,模拟的外力作用是堆积,但由于所选的混合

物颗粒形态、大小不同,导致实验中冲积扇的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与实际情况出现

相反状况。第(4)题,可用塑料或玻璃器具替代书本;用泥沙替代小米、绿豆、黄豆

的混合物,把泥沙和水一起倒下。

答案:(1)具有。

⑵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呈现由大到小的分布规律。

⑶不能,因为没有水流挟带,混合物完全受重力和惯性作用,较大颗粒会出现在外

缘。

(4)可用塑料或玻璃器具,把泥沙用水搅和倒下,就能够显示出不同颗粒的沉积状

况。

2.2风成地貌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孔,类

似于“蜂巢”。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

2.该地区可能位于)

A.河西走廊B.青藏高原

C.三江平原D.江南丘陵

【解析】1选C,2选A。第1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

用,根据地貌特点可知应为风力侵蚀形成的。第2题,该地貌为我国干旱、半干旱

地区的特殊地貌,河西走廊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沙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下图为沙丘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4

题。

3.关于沙丘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

B.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

C.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

D.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

4.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

B.缓坡沙粒小于陡坡

C.缓坡一侧为迎风坡

D.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解析】3选A,4选C。第3题,缓坡一侧为迎风坡,风力更大,主要表现为搬运作

用,而在陡坡一侧沉积。第4题,风力越大,坡度越缓,缓坡风力较大,细小的沙粒多

被搬运;该沙丘所处具体地点不确定,因而不能确定是西北风。

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

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

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达六七级。

据此完成5、6题。

5.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A.河流沉积出露河床B.海滨的沙滩

C.岩石就地风化D.人为堆积

6.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A.海水堆积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解析】5选B,6选D。第5题,河流入海,泥沙沉积,如果此沙丘是河流沉积出露

河床形成的也应该位于入海口附近;由材料中提及此处是巨大沙丘,该沙丘地势较

高,不可能是河流搬运。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是岩石就她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

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人们不会在村庄附近堆积巨大的沙丘。结合前面信息——

风力大、岛、临海,沙丘形成应为风力将海边沙搬运至此堆积而成。第6题,由上

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

遇到君山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风力堆积而形成。

7.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5〜10厘米厚的大小不均的干燥沙粒,

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砍风机

(1)实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

律?

(2)简单绘制阻挡物前形成的沙丘平面和剖面形态,并说明沙丘坡度与风向的关

系。

【解析】第(1)题,以吹风机模拟自然界的风力作用,分析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第(2)题,风从缓坡吹来,背风坡坡度大。

答案:(1)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越多。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

后沉积。

⑵如下图: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平面形态剖面形态

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

答1〜3题。

①漓江风光②象鼻山

③峰林④地下“神宫”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流水沉积作用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

【解析】1选A,2选D,3选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

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第2题,由图示可

知,①②③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石

钟乳,主要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

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4.台湾苏花公路东临太平洋,在地形上称“清水断崖海岸”(如图)。其依山傍海陡

峭的断崖景观,名列台湾八大景之一。读图,“清水断崖海岸”地质作用强烈,其内、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是()

A.地壳运动和海水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和海水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和冰川侵蚀作用

D.岩浆活动和流水沉积作用

【解析】选A。从图中看,该海岸的巨大悬崖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巨大断层,岩浆活

动不会形成断层,因此排除B、D;冰川侵蚀多形成峡湾海岸,此处从图中看没有冰川

侵蚀的痕迹,且台湾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能形成冰川,排除C。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

总称。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

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南方喀斯特地貌以桂林山水最为典型。

(1)图中地貌景观的共同特点有、

等(提示:从物质组成、成因等角度描述)。

(2)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双项选择)。

A.植被B.土壤C.岩石D.水文

(3)广西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第(1)题,图中地貌景观都是喀斯特地貌,组成物质为石灰岩、白云岩等可

溶性岩石,成因是流水溶蚀和沉积。第(2)题,喀斯特地貌形成是因为流水对可溶性

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所以与岩石和水文条件密切相关。第(3)题,从地形、地质、

气候条件等方面回答广西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

答案:(1)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等)流水溶蚀(有洞穴等)

⑵CD

⑶多山地丘陵夏季湿热多雨

【新思维•新考向】

6.读下面的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是

(2)在四处景观中,属于石灰岩形成的景观是

(3)石灰岩地区的景观,由于处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流水、

作用形成了、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

观。

【解析】本题景观均为自然景观,又侧重于山水景观。桂林山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

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观光、考察,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主要地貌景观有峰

林、溶洞、石笋等。

答案:(1)CD

(2)D

⑶溶蚀淀积溶洞石笋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②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③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解析】选D。二氧化碳的作用主栗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

有保温作用。

2.大气中尘埃物质的作用和影响不包括()

A.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

C.影响太空中的航天器

D.促进云雨的形成

【解析】选C。大气中的尘埃会影响人类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反射太阳

辐射、降低地面温度;作为凝结核有利于促进云雨的形成;尘埃物质主要分布在对

流层,而太空中的航天器处于太空,对流层中的尘埃物质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2019•昆明高一检测)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凰完成3〜5题。

3.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

A.A层B.B层C.C层D.AB层

4.图中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

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D.大气反射

5.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是()

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能反射无线电波

【解析】3选B,4选C,5选D。第3题,根据大气垂直分层,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

B层,约12〜50千米,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A层是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

为主。C层是高层大气,空气稀薄,不适宜飞行。第4题,图中A层大气是对流层,

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第5题,B层的能量是臭

氧吸收的太阳紫外线能量,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

主。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C层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

2018年12月16日06时30分,山东省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德州、

聊城和济宁的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低于500米的浓雾,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200

米。据此回答6、7题。

6.白天大雾天气,空气能见度降低,这主要是由于()

A.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作用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散射作用

D.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折射作用

7.大雾看起来轻盈神秘,其实危害无穷。下列关于大雾带来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

是()

A.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B.连续雾天利于污染物扩散

C.使呼吸道疾病与关节、腰腿痛等发病率显著增加

D.导致高压线路短路和跳闸

【解析】6选B,7选B。第6题,白天大雾,云层厚,大雾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增强,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空气能见度降低。第7题,大雾造成近地面能见度低,对

航空、公路交通、海洋船运来说都是高危险天气;大雾出现时,大气停滞少动,连续

雾天会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及生命。由于湿度过大,人们呼

吸不畅,心情抑郁不安,呼吸道疾病与关节、腰腿痛等发病率显著增加。雾滴附着

在输电线路瓷瓶、吊瓶等绝缘设备表层,使输变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高压线

路短路和跳闸O

8.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度/km

-100-80-60-40-200204060

(1)依次写出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各大气分层名称。

⑵简述图中A层大气所具有的特点。

⑶图中B层大气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请说明其中的原因。

(4)写出电离层位于图中大气层的哪一分层(用字母表示),说明电离层对于人类的

重要作用。

【解析】第(1)题,读图,图中字母A代表对流层、B代表平流层、C代表高层大气。

第⑵题,图中A是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所以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热空气上升,冷

空气下沉,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第(3)题,图中B层大气是平流

层,该层中的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强烈太阳紫外

线的伤害,因此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第⑷题,电离层位于图中大气层的

C层,即高层大气。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

有重要作用。

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⑵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

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该层中的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强烈太阳紫外

线的伤害。

(4)Co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3.2大气受热过程

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

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1〜3题。

太宙

)

了(

增强

理是

,其原

霜冻

预防

法来

的方

烟雾

释放

杂草

秸秆

燃烧

常用

民通

1.农

D.④

C.③

B.②

A.①

使(

灰能

火山

中的

大气

浮在

2.飘

增强

B.②

增强

A.①

增强

D.⑤

减弱

C.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