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延安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上海延安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上海延安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上海延安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上海延安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上海延安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一个种群中发现两种突变的性状,其中A种性状无论繁殖几代都不变,而B种突变性状繁殖到第三代又有37.5%的性状回复到原来的性状,以上A、B突变分别属于()A.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B.人工诱变和染色体变异C.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D.都是隐性突变或者都是显性突变2.下列各组物质一般不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体液因子、尿素氮 B.抗体和激素 C.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 D.肝糖原和肌糖原3.人类的性激素主要由性腺细胞合成分泌,下列细胞器中,在健康成人性腺细胞中较为发达的是A.核糖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4.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是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B.豌豆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C.黑藻和蓝藻的遗传物质都主要分布在拟核中D.与大肠杆菌相比,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中无碱基T5.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其病因之一可能是多巴胺过度分泌。多巴胺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仅为153的神经递质,其分泌过多会引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并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多巴胺在兴奋传递过程中只能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受体B.多巴胺从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自由扩散C.多巴胺分泌异常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有影响D.多巴胺可通过体液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6.下图甲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太阳能、热能B.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必须当能量状况表现为正金字塔形状时,方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D.若该自然生态系统为一湖泊,经过若干年后演变为一森林,此属于种群的次生演替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2020年肆掠非洲的蝗灾,大量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罪魁祸首是一种栖息在沙漠中的短角蝗虫——沙漠蝗。蝗虫与干旱往往形影不离,俗话说“旱生蚂蚱涝生鱼”。请回答下列问题:(1)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是主要的蝗灾害虫,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跳蝻为沙谟蝗的幼虫,在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常用_____法。(2)影响蝗灾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蝗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_____(至少答出2点)。(3)生物防治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防治技术。常用方法有:一是运用蝗虫信息素如促成熟信息素群居信息素等来破坏蝗虫的群集行为,以阻止其群集起飞和迁飞,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_____具有重要作用;二是采用蝗虫的病原微生物(如微孢子虫)加以防治,微孢子虫与蝗虫之间为_____关系;三是通过养鸡、养鸭防治蝗虫,既能减少_____,获得生态效益,又可通过养鸡养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8.(10分)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____(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的能量。(2)蚕同化的能量D=_____(填字母)。正常情况下D/C的比值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3)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从而提高能量的_____。9.(10分)下图为对某一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调查后得到的系谱图。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试回答(以A与a,B与b依次表示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及等位基因):(1)甲病的遗传属于______染色体______性遗传;乙病最可能属于_____染色体________性遗传。(2)Ⅰ3有关乙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3)若Ⅲ2与Ⅲ3婚配,其后代(U)患病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__;U为同时患两种病女孩的可能性为______。10.(10分)蔗糖是一种不具有还原性的二糖,在蔗糖酶催化下能水解产生单糖。在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向蔗糖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混合并保温,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酶浓度对渗透装置渗透压的影响):(1)若向保温后的混合液中滴加一定量的双缩脲试剂,会呈现_______反应;若滴加一定量的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会出现_______。影响蔗糖酶活性的环境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______等,酶改变反应速率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2)某同学利用U型管和半透膜制成渗透装置,在U型管的一侧装入蔗糖溶液,另一侧装入等体积的清水,一段时间后两侧液面高度差为△H并保持不变,如图所示。随后,在清水侧滴加2〜3滴蔗糖酶溶液,△H几乎没有变化,而在蔗糖溶液侧滴加2〜3滴蔗糖酶溶液,△H先变大,后逐渐变小,最终两侧液面保持水平。①实验中清水液面下降,U型管两侧液面维持一定的高度差的条件是__________。整个实验中,能透过半透膜的分子有__________。②在蔗糖溶液一侧加入蔗糖酶溶液时,实验发现2滴蔗糖酶和3滴蔗糖酶的效果基本相同,其原因是酶具有__________的特性。若利用淀粉酶替代蔗糖酶,△H几乎没有变化,这是由酶具有的__________决定的。11.(15分)天竺葵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花色彩绚丽,常用作景观植物。某实验小组将天竺葵放在特定的装置内做实验,统计的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的释放量(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中的吸收量(mg/h)0.500.751.001.502.253.003.50(1)据表格分析,该小组进行以上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2)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是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上产生的。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被用来和___________结合。(3)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来影响植物的代谢。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一天中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是__________mg(用氧气的变化量表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在一个种群中发现两种突变的性状,其中A种性状无论繁殖几代都不变,则A突变为隐性突变;B种突变性状繁殖到第三代又有37.5%的性状回复到原来的性状,则B突变为显性突变。A正确。故选A。2、D【解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解】A、体液调节中的体液因子包括激素、组织胺、NO、CO和CO2等,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尿素氮是细胞代谢产物存在于内环境,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不符合题意;B、抗体和激素是细胞分泌物,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不符合题意;C、细胞因子是辅助T细胞分泌后进入内环境,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分泌后进入内环境,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不符合题意;D、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存在细胞内,不存在人体内环境中,D符合题意。故选D。3、B【解析】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细胞中的内质网是合成脂质的场所。【详解】A、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性激素不属于蛋白质,A错误;B、性激素属于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所以健康成人性腺细胞中内质网较发达,B正确;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性激素合成提供能量,C错误;D、高尔基体参与分泌物的分泌,但在性腺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发达,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识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结合题意分析判断。4、C【解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B、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共6种,B正确;C、黑藻属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C错误;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与DNA相比,RNA没有碱基T,其特有的碱基是U,D正确。故选C。5、C【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详解】A、由题可知“多巴胺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仅为153的神经递质,其分泌过多会引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故多巴胺的受体除了在神经细胞上以外,甲状腺细胞上也有多巴胺的受体,A错误;B、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完成的,B错误;C、多巴胺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有影响,C正确;D、多巴胺会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因为只有靶器官表面有相应的受体,故只能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D错误。故选C。6、D【解析】1、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光能,m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散失的能量热能;太阳能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为化学能进入生态系统。2、图乙中,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详解】A、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光能,m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散失的热能,A正确;B、图乙中,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正确;C、该生态系统必须当能量状况表现为正金字塔形状时,生产者所含能量最多,方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若该自然生态系统为一湖泊,由于环境因素的变迁,经过若干年后演变为一森林,此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②.样方③.水分(或干旱)④.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⑤.严重破坏农作物,引发粮食危机;啃食草场,影响畜牧业;加速生态环境退化⑥.种群的繁衍(或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⑦.寄生⑧.农药使用量(或环境污染)【解析】1、判断不同物种的依据是彼此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同种生物之间能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代不育,具有生殖隔离。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植物、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昆虫的卵常用样方法。活动能量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3、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详解】(1)判断不同物种的依据是彼此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是不同的物种。跳蝻为蝗虫的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2)依题干信息,“旱生蚂蚱涝生鱼”可知,影响蝗灾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水分;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蝗灾的影响表现在会严重破坏农作物,引发粮食危机;啃食草场,影响畜牧业;加速生态环境退化。(3)蝗虫信息素能在种群内实现信息传递,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中具有重要作用。病原微生物(如微孢子虫)与蝗虫之间为寄生关系;通过养鸡、养鸭防治蝗虫,既能减少农药使用量,获得生态效益,又可通过养鸡养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点睛】本题以2020年非洲蝗灾为情境,考查种群密度、蝗虫防治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8、(1).A(2).B(3).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A1+B1+C1+D1(5).高于(6).一(7).D/A(8).多级利用(9).利用率【解析】题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表示净光合作用,是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所需的能量,B1+C1+D1属于蚕用于蚕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详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即图中的A,总光合作用分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和净光合作用C两部分,图中的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图中的C表示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所需的能量,而B1+C1+D1表示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2)由图可知D=A1+B1+C1+D1,图中D即表示被蚕同化的能量,因此桑树到蚕能量的传递效率为D/A。由于D/A介于10%~20%之间,而C是桑树的净光合量(小于A),所以正常情况下D/C高于10%。蚕的粪便是蚕沙中的能量未被蚕同化,仍属于上一营养级即桑树第一营养级的能量。(3)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效率。【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的过程及其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图中各个字母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能量流动研究的意义以及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9、(1)①.常②.隐③.X④.隐(2)XBXb(3)①.7/32②.0【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II1和II2表现正常,后代女儿III1患甲病,但是其父亲正常,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I3和I4表现正常,后代II5患乙病,则乙病为隐性遗传,又因为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小问1详解】图中II1和II2为正常,所生Ⅲ1为患甲病的女儿,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故II5致病基因来自于Ⅰ3,乙病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II5致病基因来自于Ⅰ3,Ⅰ3表现为正常,故为乙病的携带者,基因型为XBXb。【小问3详解】Ⅲ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1/3AA、2/3Aa,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Ⅲ3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II4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则Ⅲ3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1/4XBXB、1/4XBXb。Ⅲ2与Ⅲ3婚配,后代关于甲病:2/3Aa×Aa→2/3(AA∶2Aa∶aa),患甲病概率为2/3×1/4=1/6,正常概率为5/6;关于乙病XBY×1/4XBXb→1/4(XBXB∶XBXb∶XBY∶XbY),患乙病概率为1/4×1/4=1/16,正常概率为15/16;故后代正常概率为5/6×15/16=75/96,则患病概率=1-75/96=7/32。U若为女孩,不可能患乙病,同时患两种病的可能性为0。【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关概率计算,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0、①.紫色②.砖红色沉淀③.pH④.降低反应的活化能⑤.有半透膜且膜两侧存在浓度差⑥.水、葡萄糖和果糖(水、蔗糖的水解产物)⑦.高效性⑧.专一性【解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根据题意分析,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产生果糖和葡萄糖。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其活性易受温度、pH影响;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详解】(1)混合液中的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蔗糖在蔗糖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都属于还原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等;酶的作用机理是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2)①发生渗透作用要具备两个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蔗糖、蔗糖酶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葡萄糖、果糖、水能移透过半透膜。②根据题意分析,在催化蔗糖水解的实验中,2滴蔗糖酶和3滴蔗糖酶的效果基本相同,说明酶具有高效性;若利用淀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