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起点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起点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光绪皇帝为下图一位民族英雄写的挽联,这位民族英雄就是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A.岳飞B.林则徐C.邓世昌D.康有为2、【题文】证明了“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的历史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C.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D.中国研制成功两弹一星3、【题文】下列图片共同的主题是。

A.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B.以独立的姿态在外交上起步C.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迅速提高D.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当我们流利阅读着报刊杂志时,应该感谢那些最早把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改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的先驱,他们是()A.李鸿章等洋务派B.胡适等知识分子C.康有为等维新派D.孙中山等革命派5、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A.《南京条约》签订、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建立C.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D.日军占领南京、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6、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A.浙江B.西藏C.江苏D.山东7、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两幅宣传画出现在哪一运动时期()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农业集体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运动D.“大跃进”运动8、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A.洋务企业的产生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9、“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怒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才夺了天工建起,用我心力建,期传万世,期传万纪,不想终是这田地,辱了家邦也辱了门楣,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下列哪次战争期间()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新中国建立后到今天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老舍B.袁隆平C.莫言D.屠呦呦11、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收到威胁③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④岳飞的遭遇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费一兵一卒,却获益最多的国家是()A.俄国B.英国C.法国D.美国13、【题文】热血为信念而燃烧;看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四五运动B.五四运动C.九一三事件D.大跃进运动。

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A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C;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D;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该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四五运动B.五四运动C.九一三事件D.大跃进运动。

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A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C;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D;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该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四五运动B.五四运动C.九一三事件D.大跃进运动。

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A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C;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D;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14、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A.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C.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D.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

材料二:“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

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教义内容?(3分)

____、____、____。

(2)三大宗教中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种宗教?(2分)

____。

(3)请列举出与材料二中的这个宗教有关系的两个节日。(4分)

____、____。

(4)材料三中这一宗教的教历元年是哪一年?(2分)为什么定为这一年?(2分)

①____;

②____。16、刘少奇被打倒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也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______(判断对错)1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打破了浮夸风;共产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理论基础。

错误:______订正:______。18、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19、【题文】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20、相关链接题。

(1)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____

(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是____

(3)通过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会议是____

(4)标志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____

(5)文革时期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____

(6)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其中解放军好战士是____

(7)2001年,我国加入的经济组织是____21、根据提示列举相关事件。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______

(2)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途径的伟大构想--______

(3)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______。22、______朝时,科举制度创立,______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8分)23、康有为、梁启超组织的“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革命党人发动的“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______(判断对错)24、太平天国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2题,共18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地主、富农贫农、雇农占农村人口不足7%57%以上占有土地50%14%材料二:1952年底;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料。1952年全国粮食产受比1949年增加45%,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1)上面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上述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26、从图一到图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对象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评卷人得分六、识图题(共2题,共12分)27、阅读示意图,回答问题。(1)请根据②的范例,把相关历史事件的名称依次写在下面,使知识结构图完整。(2)请写出与③④相关的各一位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先进中国人。(3)纵观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能得到哪些认识?28、观察下列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1)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这是国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的任务,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2)图三是____,他被称为____。

(3)图四是《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的宪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在甲午中日战争的著名战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领舰队直冲向敌舰,最终以身殉国,光绪帝写下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所以答案是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解析】【答案】C2、B【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证明了“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故选B。【解析】【答案】B3、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题文中三幅图片依次反映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尼克松访华和田中角荣华;这些史实说明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迅速提高。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解析】【答案】C4、B【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最早把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改成通俗易懂文字的先驱是胡适等进步知识分子.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

本题掌握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解析】B5、A【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涌上、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中国近代史终结。

故选A。

本题以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近代史的终点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本题以鸦片战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A6、B【分析】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因而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西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解析】B7、D【分析】通过获取图片信息得到是大跃进的浮夸风;于是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引下,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故选D.

本题主要通过“肥猪赛大象”与“萝卜千金重”两幅图片;考查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现象.

要求学生准确获取图片信息,并熟悉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及影响.【解析】D8、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四幅图片,这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化的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选B。考点: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解析】【答案】B9、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史实的识记。从题中内容来看;材料反映的内容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第一子目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的内容:“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洗劫。”可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火烧圆明园的背景、情况和危害。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CD【分析】略【解析】CD11、B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岳飞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金军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而澶渊之盟是发生在北宋与辽之间的盟约,而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故选BD。【解析】BD12、AC【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费一兵一卒,却获益最多的国家是俄国.

故选A.

本题考查俄国占领大片领土的历史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俄国占领领土事件的主要内容.【解析】AC13、A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四五运动的准确识记。结合图片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6年清明节,北京上百万群众自发地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被称为四五运动;四五运动虽然被镇压了下去,但是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故选。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解析】【答案】A;D14、ABCD【分析】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民族为国家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

故选:ABCD。

本题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抗美援朝的有关内容。【解析】ABC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教义。材料一要求人们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这是佛教教义;材料二要求人们为赎罪而信仰上帝,这是基督教教义;材料三要求人们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这是伊斯兰教教义。

(2)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三大宗教中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中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宗教是佛教;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持,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而且佛教也融入到中国文化当中,成为中国化的佛教。

(3)本题主要考查与基督教相关和节日。与基督教相关的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等;基督教确定耶稣出生日期是12月25日,并将这一天定为“圣诞节”,基督教宣扬耶稣遇害后第三天复活,将这一天定为“复活节”。

(4)本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历元年。伊斯兰教历元年是公元622年;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但由于麦加贵族担心伊斯兰教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千方百计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们,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率众教徒由麦加迁到麦地那,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这一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解析】【答案】(1)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答对一个得1分;共3分)

(2)佛教;(2分)

(3)圣诞节;复活节;(答对1个得2分;共4分)

(4)公元622年;(2分)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率众由麦加迁到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2分)16、略

【分析】刘少奇被打倒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也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因而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建立和健全了法律和法规.

故答案为:√.

本题以刘少奇被打倒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为依托;考查刘少奇被打倒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说明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解析】√17、略

【分析】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故答案为:

错误:浮夸风;共产风.

订正:“两个凡是”的方针.

本题主要考查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题以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党召开的重要会议.【解析】浮夸风、共产风;“两个凡是”的方针18、略

【分析】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故答案为:

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史实.【解析】√;√19、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在1860年英法联军曾经火烧圆明园,所以该题目正确。【解析】【答案】A20、1951年1953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一大)三大改造的完成刘少奇雷锋世界贸易组织【分析】【分析】(1)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度我国第一部宪法。

(4)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了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刘少奇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59年始任国家主席。1969年作为国家主席的他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了加害刘少奇,给他罗列了“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这是文革时期最大的冤案。

(6)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7)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召开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并表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共7个小题,考查学生对近现代基本历史史实的识记能力,知识点多、范围广、但考查的都是比较容易的知识点,根据课文相关史实就可以回答,本题是送分题。21、略

【分析】(1)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我国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港澳回归.

(3)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缓和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故答案为:

(1)三大改造的完成.

(2)一国两制.

(3)一个中国的原则.

(1)本题以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完成.

(2)本题以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途径的伟大构想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一国两制.

(3)本题以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一个中国的原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相关史实.【解析】三大改造的完成;一国两制;一个中国的原则22、隋1905【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1905年,科举制最终被废除.

故答案为:

隋;1905.

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

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科举制创立、发展、废除的历程,并分析其创立与废除产生的影响.【解析】隋1905四、判断题(共2题,共18分)23、√【分析】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等发动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显示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和黄花岗起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戊戌变法和黄花岗起义的相关知识。【解析】√24、×【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一带兴起,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同列强做斗争。

故答案为:

×。

本题以提出“扶清灭洋”口号为依托;考查义和团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经过。【解析】×五、材料题(共2题,共18分)25、略

【分析】

(1)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政革法》的颁布。

(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土地改革。新中国建立后,为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解析】(1)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反映了新中国土地改革的背景;材料二“1952年底;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定的生产料”反映了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结果,由此可知,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政革法》的颁布。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土地改革开始。

(2)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为此,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起进行了土地改革。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政革法》的颁布。;

(2)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为此,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起进行了土地改革。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6、(1)第一幅图片是百团大战形势图;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第二幅图片是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的形势,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2)分析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片百团大战形势图的斗争对像是日本侵略者,第二幅图片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的斗争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打败日本侵略者后,国民党挑起内战。

故答案为:

(1)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2)第一幅图片百团大战形势图的斗争对像是日本侵略者,第二幅图片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的斗争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打败日本侵略者后,国民党挑起内战。【分析】

(1)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识记相关的史实。

(2)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对象的变化。

识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及重大事件。识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解析】【小题1】(1)第一幅图片是百团大战形势图;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第二幅图片是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的形势,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2)分析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片百团大战形势图的斗争对像是日本侵略者,第二幅图片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的斗争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打败日本侵略者后,国民党挑起内战。

故答案为:

(1)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2)第一幅图片百团大战形势图的斗争对像是日本侵略者,第二幅图片刘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