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一(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_第1页
记叙文阅读一(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_第2页
记叙文阅读一(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_第3页
记叙文阅读一(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_第4页
记叙文阅读一(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叙文阅读(一)

(一)(2022春•河南漂河•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

①郭永怀是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他的科研方向横跨了核弹、

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当年,他也是美国不想轻易放走的尖端科技人才。

②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郭永怀激动万分,恨不得立

马就飞回祖国母亲的怀抱。

③1955年7月,郭永怀被聘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受聘时他就明确表示:“我来贵

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离开”“中国是我的祖国,想走的时候就要走”。

④机会终于出现了。1955年8月,中美继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后,美国政府取消了禁止

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彼时,让他加入美国国籍的来信不止。当他执意回国时,美国则以“维

护国家安全”为由,给他设置重重障碍,许多朋友也劝他不要放弃大好前程。

⑤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归国的决心。1956年,郭永怀在回国前举行了一次野餐会,聚

会上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当着所有朋友的面,将凝聚了自己十几年心血的所有研

究成果和资料付之一炬.

⑥妻子李佩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但她明白,这是为了避免被美国政府找麻烦。郭永怀

安慰她:“没关系,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

⑦1956年国庆前夕,郭永怀携妻女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

⑧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太久。

(二)

①于敏的科研生涯始于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在原子核理论研究领

域钻研多年后,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将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交给了他。从那时起,

于敏转向研究氢弹原理,开始了隐姓埋名的28年。

②当时的核大国对氢弹研究绝对保密,造氢弹,我国完全从一张白纸起步。

③由于大型计算机机时非常紧张,为了加快研究,于敏和团队几乎时刻沉浸在堆积如山

的数据计算中。1965年9月,上海的“百日会战”最终打破僵局:于敏以超乎寻常的直觉,

从大量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理出头绪,抽丝剥茧,带领团队形成了基本完整的氢弹

理论设计方案。

④然而,设计方案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地处青海高原,在那里,

科研人员吃的是夹杂沙子的馒头,喝的是苦碱水。茫茫戈壁飞沙走石,大风如刀削一般。名

天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道路冻得像搓板。于敏的高原反应非常强烈,食无味、觉无眠,

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路,有时要歇好几次、吐好几次。即便如此,他仍坚持解决完问题

才离开基地。

⑤……

⑥2015年1月,89岁的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坐在轮椅上,华发

稀疏,满脸谦逊祥和。上一次像这般“抛头露面”,还是1999年,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

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他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代表23位获奖

科学家发言。对于敏而言,他并不习惯这样的场合,在隐姓埋名的那些年里,默默耕耘的他

“沉”在深处很自在。2019年1月16日,于敏濡然(溢:k©,忽然,突然)长逝,享年93

岁。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喻思南)

1.请根据两则短文的内容,分别为其加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阅读文段二,根据括号内的要求,从【甲】【乙】两句中任选一个作答。

【甲】冬天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道路冻得像搓板。(从修辞角度分析加点文字的表

达效果)

【乙】对于敏而言,他并不习惯这样的场合,在隐姓埋名的那些年里,默默耕耘的他“沉”

在深处很自在。(“沉”字意蕴深刻,你是如何理解的?)

3.郭永怀和于敏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L示例:(一)郭永怀排万难回祖国(亲手烧毁十几年研究)(二)于敏解千

险造氢弹(隐姓埋名28年的中国“氢弹之父”)2.示例:A.运用比喻,将“道路”

比作“搓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冬天气温之低,强调了工作环境的恶

劣,从侧面烘托于敏这些科研人员默默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B.“沉”本义是指“隐没

在某处”,在这里指于敏在氢弹研究中隐姓埋名默默耕耘、谦逊执着,也表现了作者对他由

衷地赞美与敬佩之情。3.①郭永怀和于敏身上均具有对科学研究执着精神:郭永

怀研究十几年,于敏研究28年:②两人均有爱国精神:郭永怀在国庆前夕执意回国参加新

中国建设;于敏隐姓埋名,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填补氢弹研究的空白,做出巨大贡献。

【解析】1.本题考查小标题的拟写。

小标题要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两篇文章都是人物传记,因此小标题必须有人名和

主要事迹。

短文(一)的主人公是郭永怀,事迹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从美国回到新中国。根据第④段

中“当他执意回国时,美国则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给他设置重重障碍,许多朋友也劝

他不要放弃大好前程”,第⑤段中“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归国的决心。1956年,郭永怀在

回国前举行了一次野餐会,聚会上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当着所有朋友的面,将凝

聚了自己十几年心血的所有研究成果和资料付之一炬”,据此可概括小标为:郭永怀排万难

回祖国;或郭永怀亲手烧毁十几年研究成果。

短文(二)的主人公是于敏。根据第①段中“从那时起,于敏转向研究械弹原理,开始

了隐姓埋名的28年”和第②③④段描述的是氢弹理论探索遇到的具体困难,可概括标题为:

于敏解千险造氢弹;或:隐姓埋名28年的中国“械弹之父”。

2.甲:本题考查赏析修辞的表达效果。

“道路冻得像搓板”,将“道路”比作“搓板”,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北核武

器研制基地冬天气温之低。如果只出示“冬天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读者较难有直观

的感受,因此“道路冻得像搓板”这一比喻句生动形象,表现了于敏工作环境的恶劣,从侧

面烘托科研人员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坚韧不拔、为国为国默默无私奉献的精神。

乙:本题考查词语含义。

“在隐姓埋名的那些年里,默默耕耘的他‘沉’在深处很自在”,“沉”本义是物体下

陷,沉没。这里指于敏为了研究和制造氢弹,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主动隐姓埋名,默默耕

耘,潜心于科研事业中。于敏的“沉”,是真正地抛弃了名利,甘愿于无人知处坚韧执着、

谦逊无私地耕耘奉献着,对抛头露面的场合极不适应。“沉”字也表现了作者时以于敏为代

表的科学家们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根据短文一第①段中“郭永怀的科研方向横跨J'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第

⑤段中“凝聚了自己十几年心血的所有研究成果和资料”和第⑥段中“知识都在科学家的

脑袋中,他们拿不走”,可知郭永怀有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

根据短文二第①段中“于敏转向研究氢弹原理,开始了隐姓埋名的28年”,第③段中

“于敏和团队几乎时刻沉浸在堆积如山的数据计算中”可知,于敏身上也具有对科学研究执

着精神;

根据短文一第②段“郭永怀激动万分,恨不得立马就飞回祖国母亲的怀抱”,第④段中

“让他加入美国国籍的来信不止。当他执意回国时,美国则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给他

设置重重障碍,许多朋友也劝他不要放弃大好前程”等可知,郭永怀有非常强烈的爱国精神。

根据短文二第①段中“从那时起,于敏转向研究氢弹原理,开始了隐姓埋名的28年”,

第④段中“在那里,科研人员吃的是夹杂沙子的馒头,喝的是苦碱水……”,可知于敏在最

艰苦的环境中研究实验,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也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二人身上所共同具有的执着科研、爱国精神即可。

(-)(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彭士禄

谷业凯蒋建科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

①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被徐徐推向大海。艇上有4.6

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0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②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

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

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③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

什么样。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

的,我们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④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

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

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

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有的人手臂摇肿了,有的人手心磨起泡,仍然坚持摇下去,直到

验证准确为止。

⑤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技术关键。不

到3年,就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仅用不到6年,我国建造的1:1第一

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⑥“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如今,82岁的热功专家黄士鉴回忆起与彭士禄

共事的经历,做出这样的评价。那时的彭士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也离不开核事业!”

“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⑦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

⑧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上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

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

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

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

⑨回顾彭士禄的一生,像这样“敢于拍板”的事例不胜枚举。“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

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

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⑩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一一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总指

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核电秦山联营公司

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⑪几十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

艇,到建设秦山、大亚湾等一批先进核电站,再到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以

彭士禄为代表的核工业人,用自己的韶华与汗水,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明白账”与“糊涂账”

⑫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两次被捕入狱……这让彭士禄从小就过着颠沛流

离的苦难生活。15岁辗转来到延安后,彭士禄常对延安中学的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

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

党?”

⑬彭士禄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

他说:“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

亲自计算主要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

出征,出主意,给点子……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凡对私事,诸如晋升、提级、涨工资、

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⑭49岁时,彭士禄就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可是

手术后,他仅仅住院一个月,就又开始了工作。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也许因是属牛的

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津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

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摘自2021年04月15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备注: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革命先烈彭湃的次子。中国工

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2021年3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

96岁。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E的的一项是()

A.我国自主成功研制“长征一号”核潜艇,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

国家。

B.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实现了从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

越。

C.选文采用三个小标题,从不同侧面介绍彭士禄,结构紧凑,人物的事迹及品格更加

突出。

D.文章多处直接引用彭士禄的话,既体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又塑造彭士禄的光辉形

象。

5.彭士禄“一生也离不开核事业”。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彭士禄与核事业有关的主要

事迹。

6.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1)“时间很紧,总要有人理修,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赏析加点词)

(2)可是手术后,他仅仅住院一个月,就又开始了工作。(赏析句子)

7.第⑫段看似与文章主题无关,实则紧密,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8.彭士禄自述中说他非常敬仰“孺子牛”的奉劲精神,你认为彭士禄有这种精神吗?

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4.B5.(1)主持核潜艇动力装置的开发设计;(2)指挥建设秦山、大亚

湾等先进核电站。6.(1)“拍板”比喻主事人作出决定,体现彭士禄作为科研决策者

主动担责的果断作风。(2)连用“仅仅”“就又”等副词,朴实真切突出了彭士禄忘我

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7.交代彭士禄烈士遗孤的身世,突出彭士禄年轻时的懂事与

志向,为彭士禄忠诚报国、献身核事业提供有力的佐证。8.彭士禄一生热爱祖国,

为祖国富强默默耕耘,具有“孺子牛”一样的勤劳奉献精神;彭士禄在一穷二白的背景下自

主研制,凭借“不做则已,一做到底”瞿劲精神,实现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蜕变。

【解析】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根据第⑩段“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核电秦山联营公司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

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可知,是秦山核电站实现了从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不是大亚湾核电站;

故选Bo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概括。

根据第②段“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

开发”,第⑤段“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技

术关键。不到3年,就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仅用不到6年,我国建造的

1:1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可概括得出:主持核潜艇动力装置的

开发设计;

根据第⑩段“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一一大亚湾核电

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核电秦

山联营公司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可概括得出:指挥

建设秦山、大亚湾等先进核电站。

6.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与赏析。

(1)“拍板”的意思是:①打拍板而使节奏鲜明。②商行拍卖货物时因成交而拍打木

板。现在比喻当事人做出决定。在句中是指彭士禄做出决定。结合第⑧⑨段“上世纪70年

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

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陆上模式堆技

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回顾彭士禄的一生,像这样'敢于

拍板’的事例不胜枚举。'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曾

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

负责'”可知,面对争议,彭士禄在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后,敢于做出最后的决定,“拍板”

一词体现了他作为科研决策者主动担责的果断作风。

(2)“仅仅”是副词,“只,才”的意思,“就又”也是副词,表示强调。结合第⑭

段“49岁时,彭士禄就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可是手

术后,他仅仅住院一个月,就又开始了工作”可知,经历了一个大手术,彭士禄只住院了一

个月,又开始工作了。连用副词,突出表现了彭士禄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7.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第⑫段“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两次被捕入狱……这让彭士禄从小就过着

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交代了彭士禄是烈士遗孤的身世;从“15岁辗转来到延安后,彭士

禄常对延安中学的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

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可知,少年的彭士禄早早的就知道幸福

生活的来之不易,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以报答父母,报效祖国,突出彭士禄年轻时的懂事与

志向,为彭士禄忠诚报国、献身核事业提供有力的佐证。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根据第④段“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

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

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

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有的人手臂摇肿了,有的人手心磨起泡,仍然坚

持摇下去,直到验证准确为止”,第⑤段“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

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技术关键。不到3年,就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仅

用不到6年,我国建造的1:1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可知,彭士

禄在一穷二白的背景下自主研制核潜艇,凭借“不做则已,一做到底”的犁劲精神,研制出

了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根据第⑩段“1983

年,彭士禄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一一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

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核电秦山联营公司董事长,成功

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可知,彭士禄为了我国的核工业做出巨大贡

献。他凭着“孺子牛”的举劲精神实现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蜕变。

(三)(2022春•河南洛阳•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完

成小题。

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

9月25日是中国“天眼”竣工一周年的日子。己为“天眼”操劳二十多年的南仁东,

却没等到这一天。

“咱们也建一个吧”

①“咱们也建一个吧。”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

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则和几位同仁一起提议:可根据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的大望远镜。

②从这句话开始,南仁东把自己与“天眼”牢牢绑在了一起。“这二十几年,南老师没

干别的。”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说。这些年,南仁东的努力程度常人难以想象。

③为了找到最满意的地点,南仁东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像里挑选出所有接近圆形的洼地,

闷头钻进贵州的大山里。他要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到现场去勘察,这个洼地合不合适,距离

嘈杂的闹市有多远。

(4)“那几年南老师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甘恒谦说,南仁东爬的山路连那里的

农民看了都摇头。

⑤挑剔的南仁东最终相中了最圆的那个大坑——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困。然后,他正

式提出利用喀斯特地形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为了推动工程立项,南仁东每次向相关

部门汇报项目,都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他担心因为一丁点儿意外而迟到。那段时间,

经常需要写三五千字的项目介绍,要得很急。南仁东就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逐字逐句斟酌,

常常弄到凌晨。他怕稍有疏漏,影响项目的进程。

青丝熬成白发

①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主导和参与了FAST的每个项目,带领FAST渡过一次又一次

危机。学生们知道,巨大的“天眼”里,饱含了南仁东的心血,更饱含了他的感情。

②在2016年9月FAST竣工仪式上,一段宣传片介绍了FAST二十几年来从无到有的历

程。同事岳友岭从视频中看到了南仁东二十多年前的照片,感慨万千:“南老师拄着竹竿,

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

③如今,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而为它把青丝熬成白

发的那个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④也许,他只是太累了。也许,他只想化作星辰,与“天眼”长伴!

9.作者为什么不用“南仁东传”作为标题?请简要分析。

10.文中多次引用甘恒谦、岳友岭的话,有什么作用?

11.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南仁东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答案】9.“南仁东传”这个标题侧重表现南仁东的个人生平和个人精神品质。“追

忆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个标题表现对南仁东的怀念,突出南仁东个人对中国天眼有非同一般

的意义;同时突出这一科技奇迹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南仁东、

中国天眼建设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

振兴的核心力量。10.侧面描写。甘恒谦是南仁东的学生,岳友岭是南仁东的同事,

他们更熟悉南仁东的生活、工作状况,引用他们的话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南仁东制造“天

眼”的不易和他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的可贵精神11.①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

列望远镜,南仁东就提议“咱们也建一个吧”,体现了他胸怀祖国、敢为人先,具有远见卓

识的优秀品质。②不辞辛苦,亲自到贵州大山里勘察,体现了他不辞辛苦,迎难而上的优秀

品质。③汇报项目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对细节了如指掌,多次计算模拟,体现了他

鞠躬尽瘁、科学严谨的优秀品质。

【解析】9.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的标题。

阅读文本可知,选文主要介绍了南仁东建设中国天眼的经过,也就是他被称为“天眼之

父”的来历,对他的生平籍贯,成长经历并没有过多的介绍,所以不能用“南仁东传”作为

标题。《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个标题突出“中国天眼”对南仁东个人有非同一般的

意义,从首段“9月25日是中国‘天眼'竣工一周年的日子。已为‘天眼'操劳二十多年

的南仁东,却没等到这一天”,“青丝熬成白发”一节中第③段“如今,世界上单口径最大

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而为它把青丝熬成白发的那个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可知,南仁东为“天眼”操劳二十多年,却没有等到这一天,“追忆”表达了对南仁东的追

忆和崇敬之情;从“如今,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突出这

一科技奇迹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咱们也建一个吧”一节中首段“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则和

几位同仁一起提议:可根据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的大望远镜”,第④段“那几年南老师

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从“青丝熬成白发”一节中首段“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

主导和参与了FAST的每个项目,带领FAST渡过一次又一次危机”可以看出,南仁东、中国

天眼建设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是我

们成功的法宝,更是我们宝贵的国之重器,是振兴中华民族之魂,能够激励广大工作者不断

奋斗,使国家不断发展。

10.本题考查引用作用分析。首先要答出他们的身份,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分

析。

本文介绍的主人公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记叙了他从提议建造天眼,并全程参与

了天眼的建造过程,通过对他付出的艰辛和他人对南仁东的评价,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奉

献精神。读文可知,甘恒谦是南仁东的学生,岳友岭是南仁东的同事,他们一直和南仁东在

一起,对南仁东非常熟悉。引用他们的话,可以使文本内容更有说服力。甘恒谦说的话“这

二十几年,南老师没干别的”“那几年南老师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表现了南仁东制

造天眼的不易;岳友岭说的话“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

是黑的”侧面写出了南仁东为制造天眼的辛苦付出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据此分析,引用甘恒

谦、岳友岭的话,这是对楠仁东的侧面描写。

11.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

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

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根据本题的要求,必须有内容,有形

象特点。

第一部分第①段“咱们也建一个吧”,第②段“从这句话开始,南仁东把自己与‘天眼’

牢牢绑在了一起”,体现了他敢为人先、胸怀祖国,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品质:

第一部分第③段“为了找到最满意的地点,南仁东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像里挑选出所有

接近圆形的洼地,闷头钻进贵州的大山里。他要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到现场去勘察,这个洼

地合不合适,距离嘈杂的闹市有多远”,他亲自到贵州大山里勘察,体现了他不辞辛苦,迎

难而上的宝贵精神;

第一部分第⑤段“为了推动工程立项,南仁东每次向相关部门汇报项目,都至少提前一

个小时到达会场”“南仁东就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逐字逐句斟的,常常弄到凌晨。他怕稍

有疏漏,影响项的进程”,汇报项目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对细节「如指掌,多次计

算模拟,体现了他鞠躬尽瘁,科学严谨的优秀品质。

(四)(2022春•浙江杭州•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岑寂奇才浦江清

张毅中

①当年的北平曾有“清华双清”。“双清”者,一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是鼎鼎大名

的浦江清,也就是那个常在图书馆过夜的读书人。于今,朱自清依然声名显赫,浦江清却已

知者不多。

②浦江清少负文才。大学时期,这羸弱的小青年很快以江南人特有的聪慧脱颖而出。他

那令人惊艳的国文、外文和诗文,赢得了曲学大师吴梅的垂青,尤其得到了吴宓°〉的器重。

毕业后,因着吴宓的引荐,他来到了清华国学院,与陈寅对门而居,任其助教。

③然而,一位年纪轻轻的后生,要胜任一代大师的助教,又谈何容易!在这里,他既要

协助陈寅恪教学研究,又要研习东方学,还要辅佐吴宓编《大公报•文学副刊》,更要打理自

己的事务。浦江清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掌握了法、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

门语言;甚至还为陈寅恪编了一部梵文文法.以至于后来他与冯友兰赴欧游学时,一路与西

人谈笑自如;这不曾留洋的小讲师那娴熟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

④那些年,北院9号的那盏灯,总是与14号的灯光隐然呼应,每每要在凌晨二三点才

停歌.这正好就为那些暗夜往返的野兔、野猫和飞禽照亮了道路。

⑤它同时照亮的还有灯的主人那特别的成才之路:他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

寅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所倾力的中国文史研究。几年悠游涵泳后,浦江清功力大进。

终于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

⑥浦江清虽用功极勤,下笔有神,治学却极谨严,轻易不做学术文章。在12年里,他

的论文只有两篇。数量虽少,质量却高。其《八仙考》一俟问世,各界大表钦服。便是对学

界大佬来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特地跑来祝贺。此文开始奠定了浦江清的学界地位。

很快,他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在学界不胫而走。其实,他不仅国文好、洋

文好,而且诗词俱佳,棋牌在行,曲艺精工,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日后,浦江清久经

酝酿,又推出了著名长文《词的讲解》。文章一出,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程千帆等名

流均极表激赏,“盛称讲解之精”,以为在俞平伯名作《读词偶得》之上。仅此一文,就奠

定了他作为词学高手的地位。

⑦那一阵,“清华双清”这两个著名的小个子,与修伟潇洒的“清华三茅”(金龙菰②、

陈岱孙、叶企孙)相映成趣,各擅胜场。

⑧抗战胜利,联大解体。浦江清这才回到老家。他敲开门后,女儿立即急匆匆地向母亲

汇报:“又来了一个姨夫!”原来他离家多年,女儿早已不识这“陌生人”了。这时的浦江

清,已然憔悴瘦削,神采尽失,与先前判若两人。

⑨浦江清家累已深,身体每况愈下;南方气候养人,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他终于决意

留在东南。不意此时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支,立即催他返校。家

人反复挽留,他终是拒绝道:“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他立即北上,回到阔别多年

的故地。在那熟悉的北院,他的邻居将有朱自清、刘崇曹靖华,有吕叔湘、杨业治、

王瑶,还有王竹溪、华罗庚、余瑞璜和张青莲等。

⑩是时,饱经蹂蹒的清华园已经满目疮痍,万物萧条,杂花遍地,野兔横行。秋风徐来,

落叶飘零。在金灿灿的落叶中,浦江清带着女儿寂然前行。前边早已有人相迎了。“来,快

叫这位朱伯伯!”他说。女儿看到的是一位与父亲一样瘦小的男子。”就是《背影》的作者

朱自清朱伯伯吗?"她惊问。“是的,你也知道?”浦江清也吃了一惊。

⑪可惜一年多后,这位《背影》的作者匆匆离去。几十年的刻苦用功,也把浦江清素

来羸弱的躯体渐渐掏空了。他的课越讲越漂亮,他的学问越做越深湛,而他的身体也越来越

枯瘦。至1957年,浦江清也然倒下,匆匆离去。早年的“清华双清”,终于成了一段学苑

佳话。

(选自清华人学校史馆《人物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吴宓mi(1894-1978),字雨僧,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

家、文学评论家、国学大师、诗人。代表作品:《学衡》杂志《吴宓诗文集》《空轩诗话》。

②金龙菰sdn:即金岳霖(1895-1984),字龙菰,祖籍浙江绍兴诸暨。哲学家,逻辑学家。

③刘崇6ng(1897-1990),字寿民,福建福州人。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8年毕业后

入美国威廉康辛大学修西洋史。1921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3年回国,应聘为南

开大学历史系教授,教授西洋通史等课程。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浦江清不仅凭自身的实力赢得了诸多恩师的器重,而且还地抓住了恩师提供的发展

机遇,最终把自己铸成了大器。

B.浦江清然未曾留过学,但是经过自身勤奋锤炼,到赴欧洲游学时,他的整个学术水

平已经超越了留洋多年的冯友兰。

C.物以稀为贵,浦江消凭借一篇《八仙考》就奠定了自身的学界地位,凭借一篇《词

的讲解》就奠定了自身词学高手的地位。

D.浦江清的家累很深,本应居家静养,但在闻一多于昆明不幸遇刺后,他义无反顾地

北上返校,这也加剧了他身体的衰竭。

E.“清华双清”当年都鼎鼎有名,但浦江清轻易不做学术文章,而朱自清却著作等身,

所以今天两人的声名已有天渊之别。

13.请结合知识卡片和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写浦江清回到老家女儿竟然不识有何意图。

知识卡片: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人物传记的特点是真实

性和文学性。

14.为什么浦江清重返清华后“课越讲越漂亮”“学问越做越深”?请根据文章内容从

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答案】12.A1)13.作者在写浦江清回到老家女儿竟然不识的情节,从侧面凸

显出浦江清离开家的时间之长,在形体、容貌、神采上的变化之大,表现出浦江清在治学上

的刻苦钻研、用心精深,以至于身心憔悴。14.内因方面:①自己刻苦用功。常在

图书馆过夜,经常学习到凌晨二三点。②博学多能。先后掌握了多门语言,不仅国文好、洋

文好,而且诗词俱佳、曲艺精工,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

外因方面:①难得的实践机遇。如协助陈寅恪,辅佐吴宓,同冯友兰赴欧等。②受大师

垂青。如“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

【解析】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B.“他的整个学术水平已经超越了留洋多年的冯友兰”错,原文第③段说的是“这位不

曾留洋的小讲师那娴熟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

C.“物以稀为贵”分析有误,据原文第⑥段可知,《八仙考》与《词的讲解》分别奠定

了浦江清的学界地位和词学高手地位,这是因为《八仙考》和《词的讲解》的质量高;

E.强加因果,文中并未提及“今天两人的声名已有天渊之别”与著作数量之间的关系;

故选ADo

13.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作用。

根据“知识卡片”中的内容,“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

迹”,本篇文章主要是写浦江清的为学经历和为学造诣,插人浦江清回家时女儿竟然不认识

他的情节,目的在于表现浦江清这个人物,是为了从侧面角度突出浦江清因治学而长期未归

家的事实和心力交瘁、身体日亏形貌大变的情状。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本题可从内因(个人先天禀赋、后天努力等)和外因(时代背景、外力支持、机遇等)

两方面作答。

根据第②段内容“大学时期,这羸弱的小青年很快以江南人特有的聪慧脱颖而出。他那

令人惊艳的国文、外文和诗文,赢得了曲学大师吴梅的垂青,尤其得到了吴宓的器重”,第

③段内容“在这里,他既要协助陈寅恪教学研究,又要研习东方学,还要辅佐吴宓编《大公

报•文学副刊》,更要打理自己的事务。浦江清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掌握了法、德、希

腊、拉丁、日、梵、满等多门语言;甚至还为陈寅恪编了一部梵文文法”和第⑤段内容“他

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寅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所倾力的中国文史研究”

可知,浦江清的成功既得益于自身的博学严谨和刻苦努力,又得益于陈寅恪、王国维等大师

的引领和难得的实践机遇。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奋发向上的钱三强

笑笑

①浙江绍兴的古越藏书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窗槛雕斗,颇为雅致,是个书香花香

同芳、地气人气俱旺的地方。

②20世纪初,这里曾住过一户钱姓人家,主人钱玄同,早年留学日本,是我国近代著

名语言文字学家。他年轻时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曾参加过《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③1913年10月,正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担任国文教授的钱玄同,接到了来

自家乡绍兴的喜讯:他有儿子了!异常喜悦的钱玄同,给儿子取名叫“秉穹”,意思是说,

掌握苍穹,控制宇宙!

④不难看出,博学而思想开明的父亲,对儿子寄予了怎样的厚望!在小秉穹出生9个月

后,钱玄同就把他和妈妈接到了北平,住进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学子弟学校一一孔德学

校。

⑤天性聪明的钱秉穹在父亲的教育下,在孔德校风的熏陶与感染下,自幼养成了爱好读

书的习惯,什么书他都喜欢读读,读不明白就问。

⑥转眼,钱秉穹6岁了,该上学了。由于他在父亲身边接受了很好的启蒙教育,因此,

孔德学校根据他的实际文化程度,让他直接插入二年级。孔德学校是一所开明的新式学校,

当时的校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学校除抓德、智、体三育外,还强调美育与劳

动,对音乐、图画、劳作课很重视。而且孔德学校师资力量较强、阵容整齐,老师们的水平

足以胜任高中的教学工作。有着这么优良的学习环境,再加上钱秉穹自幼受到父亲的言传身

教,胸怀大志,奋发上进,因此,虽然他是跳级生,在班上年龄最小、个头最矮,但是学习

成绩很快跃居前列。而且,他热爱体育,是运动场上的一名健将。刚进初中,年方13岁的

他就成了班上“山猫”篮球队的队员,在比赛中,他的个人技巧、拼搏精神和集体意识都得

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⑦一次,一个体质瘦弱的同学给钱秉穹写信,信中自称“大弱”,而称秉穹为“三强”。

这封孩子们之间互称绰号的调皮信,恰巧被父亲钱玄同看见了0

⑧“你的同学为什么叫你‘三强’呀?”钱玄同风趣地问。

⑨“他叫我'三强',一是因为我在家排行老三,二是因为我喜欢运动,身强、手强、

力强。”钱秉穹笑嘻嘻地回答了父亲的询问。

⑩钱玄同先生一听,连声叫好:“我看这个名字起得好。不过,你不能光是身体强壮,

'三强',也可以解释为立志争取德、智、体三个方面样样强。”

⑪“父亲,我知道了!"钱秉穹挺直身体,朗声答道。

@“我看‘三强’这个名字很好,干脆,你就改名叫钱三强?”

⑬“好啊!”本来就很喜欢这个外号的钱秉穹,欣然同意了父亲的建议,从此,钱秉

穹就正式改名为钱三强了。这个名字,时时激励着钱三强,使他日后在学业事业上一强再强。

他23岁就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24岁远赴法国留学,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指导老师是

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

⑭他对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的发现,以及分裂机制的合理解释,深化了人类对

核裂变的认识。

⑮1948年,钱三强回到祖国,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培养了一大

批从事原子核研究的人才,对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选自《小爱迪生》)

15.同学们为何称钱秉穹为“钱三强”?

16.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钱三强的“奋发上进”?

17.从全文来看,钱三强的成功有哪几方面的因素?

18.读完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答案】15.一是因为钱三强在家排行老三,二是因为他喜欢运动,身强、手强、力

强。16.他虽然在班上最小、最矮,学习成绩却很好,同时热爱体育运动。长大后

一直自强不息成为著名科学家,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这都说明钱三强的奋发上

进。17.主要因素包括父亲的引导、优良的学习环境及自己的努力。18.好

的学习品质要从小抓起:充分利用优越的学习条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奋发向上

才会创造出更好的成绩等。

【解析】15.本题文章内容概括。

根据第③段“1913年10月,正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担任国文教授的钱玄同,

接到了来自家乡绍兴的喜讯:他有儿子了!异常喜悦的钱玄同,给儿子取名叫‘秉穹'”,

可知钱三强原名为钱秉穹。后来被同学们称为“三强”,原因在第⑨段“'他叫我"三强”,

一是因为我在家排行老三,二是因为我喜欢运动,身强、手强、力强。’”钱秉穹笑嘻嘻地

回答了父亲的询问”,同学们的这一称呼让父亲钱玄同非常赞赏,于是给他改为“钱三强”。

可直接用钱三强回答父亲的话中语中,改换人称进行作答。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提炼与概括。

钱三强的“奋发上进”,可结合第⑥段中“他是跳级生,在班上年龄最小、个头最矮,

但是学习成绩很快跃居前列”“他热爱体育,是运动场上的一名健将”、第⑬段中“这个

名字,时时激励着钱三强,使他日后在学业事业上一强再强”、第⑮段中“对我国原子能

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等进行概括。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钱三强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进行概括。

结合第⑤段“天性聪明的钱秉穹在父亲的教育下,在孔德校风的熏陶与感染下,自幼养

成了爱好读书的习惯,什么书他都喜欢读读,读不明白就问”、第⑩段“我看这个名字起得

好。不过,你不能光是身体强壮,‘三强’,也可以解释为立志争取德、智、体三个方面样

样强”,可知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一是父亲的引导;

结合第⑥段“孔德学校根据他的实际文化程度,让他直接插入二年级。孔德学校是一所

开明的新式学校,当时的校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孔德学校师资力量较强、

阵容整齐,老师们的水平足以胜任高中的教学工作”,可知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二是优良的

学习环境:

结合第⑥段中“再加上钱乘穹自幼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胸怀大志,奋发上进”、第

⑬段中“这个名字,时时激励着钱三强,使他日后在学业事业上一强再强”,可知他成功

的重要因素,三是自己的努力。

18.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可从钱三张学有所成,为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原因方面来谈。

根据第⑤段“天性聪明的钱秉穹在父亲的教育下,在孔德校风的熏陶与感染下,自幼养

成了爱好读书的习惯”,可见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要从小抓起;

根据第⑤段“什么书他都喜欢读读,读不明白就问”、第⑥段“有着这么优良的学习环

境,再加上钱秉穹自幼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胸怀大志,奋发上进”,可见要充分利用优越

的学习条件,奋发向上:

结合第⑩段中“你不能光是身体强壮,‘三强’,也可以解释为立志争取德、智、体三

个方面样样强”,可见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以上三点结合起来,个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2021春•广东广州•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花运粮

舒同

①驻芦花的四团、五团、师直属队,每天都是在田里自割未熟的青棵麦而食,各人揉各

人的麦子,各人做各人的馍馍,用自己的血汗去生产。经过整个一天的动员,经过干部和党、

团员的领导,好容易才把这些粒粒皆辛苦、处处拼血汗的救命麦子、牛羊、馍馍粉搜集起来。

②已是下午一时,我还在五团帮助动员,师的首长猝然从电话上给我一个异常严重而紧

急的任务,要我负责率领一排武装及几十个赤手空拳的运输队员,运粮食到那山脚下,迎接

疲饿待救的第六团。

③三四点天色像是要夜,乌云簇簇,细雨纷纷,我们这一大群人开始在路上蠕动。前后

有少数武装,中间是运输队,背的背着粮,赶的赶着牲口。不上五里路,在一个桥头右边,

山林深沉处,守河的一班人在那里搭棚子住着,他们是预定同去的。

④“人马同时饥,薄慕无宿栖!”这诗不啻为我们的写照。走到一个深山穷谷里,没有

人影,没有房子,没有土洞石岩,参天的森林,合抱的粗树,没胫的荒草,不知好远的前面

才找得到房子,我们就在这个坡路上徘徊了很久。

⑤好吧!我们就在这里宿营。时间、天气都不容许我们犹豫选择了,于是集结队伍,我

亲自去动员解释,大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冲破了这阴霾险恶的环境。把粮食放下,羊、牛、马

集拢来,靠着几棵大树,背靠背地坐着,伞连伞地盖着,四面放好警戒,大家悄然无声的睡

下,希望一下子天亮。

⑥天是何等的刻薄呀!我们这点希望都不肯惠与。一刹那那风雨排山倒海来了,我们像

置身于惊涛骇浪的大海中,虎豹似乎在周围怒吼,雨伞汕布失去了抵抗力量。坐着,屁股上

被川流不息地刷洗,衣服全湿透。我同两个青年干事,挤坐一堆,死死抱紧伞和油布。就这

样挨寒、挨饿、挨风、挨雨,通宵达旦。

⑦天色已光明,风雨也停止了,恐怖似乎不是那样厉害,大家起来,如同得了解放一样,

相互谈笑,重整行李担子,一队充满着友爱互助精神的红色健儿,又继续前进。一直走了二

三十里,绕到高山上的几个破烂房子才休息。

⑧热度不高的太阳,破云出现了,我们放下担子,布好警戒,用了大力,才找到一些柴

火、锅子,烧好开水,泡点熟粉,就这样吃了一顿。

⑨大家都在回忆着前夜,回忆着短短的过程。一部分正在咕噌地睡着,恢复肉体上的疲

劳。

⑩山回路转,沿途都看不见人影马迹,这下子却有了我们的队伍开始往来,这使我们兴

奋胆大。然而仅仅只是这一个地方,过此以往,那可怖的景象,又在我们的面前展开起来。

@“走吧!赶早,时间已过半了。”

⑫“我们红六团还在那里望眼欲穿地等候着,我们早点去早点接济他们!”

⑬哨子一发,队伍集合,于是又继续向着目的地前进。

⑭河水骤然高涨起来,泛滥在两岸山谷中。一条小路,有时淹没得不见,排山倒海的

流水声,伴着我们行进。小雨,路又泥泞,我们埋着头一个个地跟着。

⑮离雪山只五里路了,六团先头的几个同志与我们尖兵相遇,大队亦继续赶到。

⑯除了把运来的粮食全部给他们外,连我们的私人生活必需的几天干粮也零零星星地

分送给了他们,就是最后的一个馍馍,也基于阶级的同情心,分给六团的几个同志……

(有删改)

19.请依据提示,简要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部队扎在芦花,经动员搜集好粮食物资一①一运粮队“蠕动”前行,与

守河人员会合一②一第二天继续前行,并在破房子里休息充饥

一人迹罕至处遇到自己的队伍,遭遇暴涨的河水f③

20.结合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三四点天色像是要夜,乌云簇簇,细雨纷纷,我们这一大群人开始在路上螂初。

(从加点词表达效果的角度来赏析句子)

(2)一刹那那风雨排山倒海来了,我们像置身于惊涛浪的大海中,虎豹似乎在周围怒

吼,雨伞油布失去了抵抗力量。坐着,屁股上被川流不息地刷洗,衣服全湿透。(从描写的

角度来赏析句子)

21.文章记述了运粮队伍遇到了哪些困难?彰显了他们怎样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22.结合《老山界》的内容,简要分析两篇文章在叙述顺序和人物表现手法两方面的共

同点。

【答案】19.“我”接到负责率队运粮接济第六团的紧急任务;运粮队在深

山穷谷中宿营,遭遇暴风雨;粮食物资成功地分送给了第六团。20.(1)

“蠕动”原指像蚯蚓那样缓慢爬行,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运粮队在细雨纷纷、山路泥泞的艰苦

条件下缓慢、负重前行的情景。

(2)运用景物描写,描绘了暴风雨迅猛、来势汹汹的情景,渲染了阴霾险恶的气氛,

烘托出了运粮队伍的艰辛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21.困难:任务紧急,时间

紧迫;任务繁重,粮食物资较多;天气恶劣,途中遭遇暴风雨;食宿条件不济,休息难以保

证;山高谷深,道路崎岖、泥泞。

品质:表现了运粮队伍艰苦奋斗、坚强乐观、乐于奉献、互帮互助的崇高品

质。22.示例:叙述顺序,都运用了顺叙的写作思路,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

叙述,人物表现:-方面,均表现了众多红军战士的群体形象而非单个人物形象;另一方面,

两者皆有语言、动作描写,还借助景物描写烘托人物,语言热点:都集中体现的质朴、平实

的语言风格。

【解析】19.本题考查主要事件的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按照

时间和章节顺序,以“运粮”为线索,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来概括,语言要简洁。

阅读全文可知,题干中“部队扎在芦花,经动员搜集好粮食物资”可定位在第①段;“运

粮队“蠕动”前行,与守河人员会合”可定位在③段;“第二天继续前行,并在破房子里休

息充饥”可定位在⑦一⑨段;“人迹罕至处遇到自己的队伍,遭遇暴涨的河水”可定位在

⑩一⑭段。

由第②段“师的首长猝然从电话上给我一个异常严重而紧急的任务,要我负责……运粮

食到那山脚下,迎接疲饿待救的第六团”可知,①空填写““我”接到紧急任务,负责率队

运粮接济第六团”。

由第④段”走到一个深山穷谷里,没有人影,没有房子,没有土洞石岩"第⑤段“我们

就在这里宿营”第⑥段“一刹那那风雨排山倒海来了……就这样挨寒、挨饿、挨风、挨雨,

通宵达旦”可知,②空填写“运粮队在深山穷谷中宿营,遭遇暴风雨”。

由第⑮段“六团先头的几个同志与我们尖兵相遇,大队亦继续赶到”第⑯段“除了把

运来的粮食全部给他们外,连我们的私人生活必需的几天干粮也零零星星地分送给了他们”

可知,③空填写“我们与第六团相遇,粮食物资成功送到”。

2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从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蠕动”原指像蚯蚓那样缓慢爬行,此处形容运粮

队伍缓慢前行,用语准确生动。结合“天色像是要夜,乌云簇簇,细雨纷纷”对环境的描写、

以及后文''前后有少数武装,中间是运输队,背的背着粮,赶的赶着牲口”场面描写可知,

“蠕动”一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运粮队在细雨纷纷、山路泥泞的艰苦条件下缓慢、负重前行

的情景。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那风雨排山倒海”“我们像置身于惊涛骇浪的大海中”“虎

豹似乎在周围怒吼”“雨伞油布失去了抵抗力量”是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暴风雨迅

猛、来势汹汹的情景,渲染了阴霾险恶的气氛。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