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认读导引】一大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两大主题: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外交事业的曲折发展。三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时间表现缘由相识初步形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成功;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筹建新中国(1)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在探究中发展完善(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更要防止“左”构建完成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头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严峻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左”倾错误恶性发展发展完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开放的进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1.从政治实践来看,新中国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假如有先后,那么是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从选举实践来看,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探讨之后再行选举。这说明在中国()A.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主要形式B.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C.政协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D.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D[材料“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探讨之后再行选举”说明两种民主是相辅相成的,故选D项;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都是民主的重要形式,解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解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解除C项。]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变”与“不变”1.变更的是心态,不变的是姿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西方各国的孤立和遏制,内外交困、举步维艰——打破外部封锁是当时形势的迫切须要,获得外交承认则是开展对外交往的前提。70多年后,中国与全球18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有着亲密的友好往来。2.变更的是政情,不变的是政策:1949年,新中国的对外交往受到国际形势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外交上奉行“一边倒”方针,即使如此,在中苏关系最亲密的时期中国也没有唯苏联马首是瞻,而是坚决维护国家利益。70多年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开展全方位外交,主见“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的同时接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变更的是战术,不变的是战略:20世纪50年头“一边倒”、20世纪60年头“两面出击”、20世纪70年头“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80年头以来“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方针、不同的战术,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变。今日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上升,实力也极大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因而今日之中国只有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坚决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顺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2.(2024·德州模拟)1952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南汉宸指示中国代表团,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联“一边倒”,要尽可能与西方国家进行沟通。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这反映出()A.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外贸发展C.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D.中国经贸政策突破意识形态因素D[材料中南汉宸强调“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联‘一边倒’,要尽可能与西方国家进行沟通”,中国还与英、法等国签订了贸易协定,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经贸政策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故选D项;仅由材料得不出A项结论;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B项;中国与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不等于“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解除C项。][例](2024·山东等级考试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心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同等、互利及相互敬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国民党集团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实行友好看法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心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各自政府。10月5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作为对10月1日周恩来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仔细探讨中心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英中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头,希望今后接着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对中国局势探讨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心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据金光耀《1949—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对“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作出合理说明。首先要明确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在同等、互利及相互敬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与国民党集团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实行友好看法,据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作答,即从新中国政府角度、从英国政府角度。从新中国政府角度考虑,英国政府没有明确表示同意中国提出的前提,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也就特别正常了;从英国政府角度考虑,自1840年以来,英国政府在中国取得了若干特权,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是英国仍旧妄想保持其在华权益,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也就特别正常。[试答](1)从新中国方面作答角度1: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愿在同等、互利、相互敬重主权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新的外交关系。角度2:新中国推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2)从英国方面作答角度1:没有正确相识近代的中英关系,幻想保留在华侵略权益。角度2:英国没有明确对新中国的承认,没有申明敬重中国领土主权等原则性内容。“解读”类试题的出现,说明新高考试题具有更加敏捷开放的特征,同时也符合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的整体方向,对考生综合实力提出更高要求。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如下:(1)通读材料,依据时间信息勾画出与之相应的宏观时代特征。(2)链接教材,找出与题目相关的详细学问点。(3)去粗取精,对所学学问进行筛选,选出足以支撑题目材料所描述现象的素材。(4)组织材料,从多个角度对题目现象进行解读。3.(2024·重庆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下面为20世纪美国大事年表(部分),列举了若干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务。20世纪美国大事年表(部分)年头事务1900年头1903年莱特兄弟独创飞机1910年头1917年美国参与一战1920年头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1930年头1933年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1940年头1950年头1950年美国干涉朝鲜内战1960年头1969年“阿波罗”登月安排成功实施1970年头1980年头1984年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安排1990年头1992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马路安排(互联网)——整理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与兴盛》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为1940年头和1970年头的美国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40年头美国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事务是参与二战,即珍宝港事务以后,美国对日宣战,其理由从开拓太平洋战场,加速二战进程等角度回答即可。1970年头的重大事务是中美建交,其理由从中美建交对中美两国的影响、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回答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