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常见的盐(课时1)教学设计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常见的盐(课时1)教学设计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常见的盐(课时1)教学设计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常见的盐(课时1)教学设计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常见的盐(课时1)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常见的酸、碱、盐课题3常见的盐(课时1)常见的盐1教学设计理念1.1实验探究理念的内涵《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其中,科学探究与实践是指历经化学课程中的实验探究,基于学科和跨学科实践活动形成的学习能力。实验探究教学理念就是以初中化学新课程中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1.2实验探究理念在本课题的应用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和推理等方法,去探究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钙的性质、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将有机会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道理,并构建对盐的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发展学生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教学背景分析2.1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内容要求了解盐的定义;探索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NaCl、Na2CO3、NaHCO3和CaCO3等盐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观察盐的溶解过程、结晶过程以及和其他物质的反应。教学提示教学策略通过一些直观手段,联系学生常见的具体物质,引导学生建立物质分类的认识,逐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通过典型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引导学生基于物质性质对物质应用进行分析、解释和创意设计,促进学生“性质决定用途”观念的形成。充分发挥学生必做实验的功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机会,发展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合作、实践、创新等能力。(2)活动建议实验以及探究活动;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结晶过程;探究盐与其他物质的反应。(3)情境素材建议海盐、湖盐、岩盐和井盐;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制盐方法的描述。学业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识别出盐类物质;能依据物质的类别列举出一些简单的盐;能利用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判断。课标解读“生活中常见的盐”选自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碱盐”的课题三,从内容要求上来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盐的定义,二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盐。从教学策略上看,课标强调发挥实验探究对化学课程的指导作用,而“生活中常见的盐”正是初中阶段对实验探究这一理念最好的诠释,学生可以脱离之前认识的狭义上的盐,将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有更好的了解。从学习活动和学习策略上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与探究盐的性质相关的探究实验,即教师不能单纯的演示实验,而应该开展在教师带领、指导下学生的探究实验。最后,从学业要求上来看,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能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能够通过一些现象,准确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盐、是哪一种盐及其用途,在技能方面,学会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与过程。2.2教材分析2.2.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碱盐》的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三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开展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盐的概念,学习NaCl、Na2CO3、NaHCO3和CaCO3等盐的性质和在生活中的用途,总结归纳出Na2CO3、NaHCO3和CaCO3与盐酸反应的规律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同时能够掌握学习一类物质的思维和方法,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2.2.2教材内容联系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的相关知识,那么在利用酚酞指示剂(遇碱变红)探究Na2CO3、NaHCO3的化学性质(碱性)时有利于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一个衔接和迁移,学生还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直观反应现象有利于学生总结出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规律(生成了二氧化碳);此外,学生还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备等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完本节课后将为粗盐的提纯、复分解反应、化肥等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总之,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图1“生活中常见盐”前后内容联系2.2.3教材知识类型分析(1)言语信息类即陈述性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盐,能够说明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在生活中的常见用途。(2)智力技能类辨别: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共性和差异性。知道两者都呈碱性,都能与酸反应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能够根据物理性质(碳酸钠是白色粉末状固体,碳酸氢钠是白色固体)和化学性质(热稳定性)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区分。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盐的定义,将化学意义上的盐和生活中的所说的“盐”区分开,将盐类物质与前面所学的酸、碱类物质区分开。规则与原理: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总结归纳处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即碳酸盐类物质和酸反应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问题解决: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领悟学习一类物质的化学思维和观念:分类观、对比学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3)态度类通过学习实业家侯德榜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对“化学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的认同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2.4教材呈现方式分析(1)栏目设置多样化资料卡片栏目:本节呈现了两张资料卡片,并都安排在整节教学内容之后。一张介绍了我国制碱的先驱者侯德榜。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另外一张介绍了溶洞中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它不但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也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探究栏目:在学习了盐的基本知识后,本节的最后设置了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的问题探究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有利于学生养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将酸、碱、盐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讨论栏目:在学生已知碳酸钙能够和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基础上,教材设置了让学生类比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结构组成上与碳酸钙的相同点的讨论栏目,思考这两者是否也能与盐酸发生类似的反应。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判断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实验栏目:它总是与讨论栏目相继出现。有的是对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的验证和反馈,有的则是通过实验事实创设真实、直观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引入一个新的问题。教材中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装置就是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和盐酸反应,是否像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一样也生成了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2)图文并茂,信息丰富本课中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广阔的背景素材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行有机融合,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条理性。本课中配置了人民大会堂的柱子、天安门前的华表,含碳酸钙的建材,盐田等图片,这些图片有利于学生理解盐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进学生对盐的用途的直接了解,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教材中还给出了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装置示意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操作原理。装置图的左边是反应装置,可以判断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右边是检验装置,判断反应是否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二氧化碳。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教材在本节最后还给出了物质分类的树状图,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2.2.5知识价值分析(1)学科价值从学科价值来看,本课内容无论是从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三种盐的性质的探究,还是从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还是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的总结,都是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展开,由学生去主动地总结概念、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使学生从认知到理解,从理解到运用,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与用结合融为一体。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实践”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2)社会价值

你知盐类化合物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是食盐氯化钠,作为补钙剂和建材材料的碳酸钙,治疗胃酸过多和烘制糕点的发酵粉碳酸氢钠等等。所以,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盐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养成从化学角度思考实际问题,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对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2.3学情分析2.3.1已有经验(1)生活经验在家庭烹饪中的食盐用处和用法,各种盐的包装;冬季撒盐使路面不结冰;海水是咸的、富含盐分,晒盐;日常生活可了解在家庭装修中用了大理石等建筑材料。(2)知识基础已学习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分解、置换反应,基本理解化学概念。(3)学科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2.3.2认知状况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学习,对碳酸盐、盐的组成有零散、初步的认识。且有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简单实验的操作等学习,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维。可以更好地学习盐类的化学性质及用途。2.3.3障碍点学生缺乏研究物质性质和制备的角度和思路。分类方法的运用不熟悉,无法切实感受过研究化合物知识相关性质的方法,对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不清楚,且自学、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不够成熟,对探索实验体验也不够熟悉。3教学目标分析3.1教学目标3.1.1化学观念(分类观、变化观)(1)了解氯化钠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掌握盐的定义,区别化学意义上的“盐”和生活中的“盐”。(2)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呈碱性)及其用途。(3)了解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4)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规律,初步学会鉴定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方法。3.1.2科学思维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异同点,感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维。3.1.3科学态度与责任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习理念。3.1.4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在碳酸钠、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试剂”、“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等实验探究活动,学会运用实验观察、比较和推理等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性质;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异同之处。(2)教学难点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规律;掌握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4教学模式和方法分析4.1教学模式利用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结构和运行流程总结出的教学思路。图2“连续性问题情境式教学”的结构和运行流程本课题通过连续性问题情景模式来进行教学,通过问题和视频来引入新课,再通过创设五味之首的盐、称兄道弟的盐、清清白白的盐三个问题情境,引入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知识点,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交流,授课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出物质的性质,根据性质来解释物质的用途,最后由教师总结知识点和强化学生记忆。反复通过设置新的情境来强化学生记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4.2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进行一些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例如:粗盐的溶解、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实验。(2)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来源、制备方法和用途。(3)视频讲授法播放石灰石加热分解视频的同时,提出问题,将视频出现的重要知识点讲授。多种方法并存,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等方法达成本节课的目标,也通过这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等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体现出整个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5情境设计分析5.1问题情境一——五味之首的盐为什么厨师会说盐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不吃盐为什么会出现多种不适状态?意图:(1)通过故事和问题的引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对氯化钠这种盐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2)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氯化钠这种盐的全面认识。学生可以了解到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盐,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同时,氯化钠在烹饪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升食物的口感和风味。(3)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让学生了解氯化钠在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以及过量摄入氯化钠对健康的负面影响。5.2问题情境二——称兄道弟的盐为什么苏打又被称作纯碱、碱面?苏打和小苏打这两位兄弟的性质、对人类的用途又有何不同?意图:(1)通过提出关于苏打(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两位“兄弟”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对这两种盐产生浓厚的兴趣。(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称呼,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3)通过解释苏打和小苏打这两种物质在生活中的称呼和它们在化学上的名字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建立起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明白化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4)通过比较苏打和小苏打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和相似之处。同时,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5.3问题情境三——清清白白的盐《石灰吟》诗歌中隐含了哪些化学原理?意图:(1)通过引用经典的古诗《石灰吟》,将化学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与文学、历史等其他学科紧密相连的。(2)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对碳酸钙这种盐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化学。让学生对碳酸钙的形成过程有更直观的理解。例如,通过讲解“烈火焚烧若等闲”中涉及的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反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3)让学生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挖掘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跨学科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6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观看视频】观看冲浪的视频【引出问题】1.海水为什么是咸苦的?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2.在人体皮肤表面的白色晶体是什么?为什么在海水没有?【教师强化总结】白色晶体的析出是因为溶剂减少,溶质浓度增大。析出的白色晶体主要成分为NaCl,但是还含有MgCl2,NaBr。MgBr2、KCl,CaCl2等等。【观看视频】学生根据课本知识探究和思考题【交流讨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因而呈咸味;白色晶体是因为海水蒸发大量的盐类物质析出。使学生了解海水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盐;盐能够析出是因为溶剂减少,溶质浓度增大。问题情境一:五味之首的盐【引入新课】上面说了讲了那么多盐,那么,让我们开始今天对盐的学习吧!【图片、实物展示】各种盐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直观认识盐。【讲解】讲解盐的定义——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的分类;介绍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讲解】提出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板书】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过渡】同学们刚刚听老师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很想去探究一下这些盐的性质和用途。那么让我们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吧。【故事导入】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很喜欢吃糖,于是他就问他的厨师说:"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厨师说:"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是盐。"国王很生气,于是把厨师关了起来,同时命令全国人民只能吃糖,不准吃盐,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他的国民个个都愁眉苦脸的,而且有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的症状。于是他不得不取消了这项命令。

【提问1】听完这个小故事,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为什么厨师会说盐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呢?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在禁盐后,村民们一个个都愁眉苦脸,出现不同的症状吗?【提问2】许多不法分子为了一己私利,用亚硝酸盐代替氯化钠腌制肉制品,导致许多消费者食物中毒,甚至丢失生命。亚硝酸盐是怎么导致人体中毒的?为什么氯化钠不会呢?但是在许多食品中又限制氯化钠的添加,这是为什么呢?那么氯化钠在食品中的安全添加量为多少呢?(含有亚硝酸盐的食品)【记录】听讲并记录盐的定义、分类和化学性质。【交流讨论】积极讨论,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小组交流】【回答问题】各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其他成员可补充:盐是重要的调味品,可以增加食品的好吃程度;NaCl是人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人要经常摄入盐来维系正常的生理活动。【小组交流】【回答问题】亚硝酸盐可以和人体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人体缺氧,但是氯化钠不会。但是过多的食用可能导致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氯化钠的具体添加量可以查阅国家发布的相关规定【教学目标】掌握盐的定义区别化学意义上的盐和生活中的盐了解氯化钠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使学生对化学意义上的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掌握盐的定义。明白盐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了解食品中氯化钠添加量的限制。通过引入亚硝酸盐来提升学生对盐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了解食品中氯化钠添加量的限制。通过引入亚硝酸盐来提升学生对盐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问题情境二:称兄道弟的盐【问题】除氯化钠外,还有一对“苏氏兄弟”也是盐类大家族的一员,“哥哥”苏打,“弟弟”小苏打。哥哥苏打既然是盐类物质,为什么又常常被叫做纯碱、碱面呢?两位既是兄弟,它们的脾气(性质)、对人类的贡献(用途)又有何异同?接下来,我们深入了解这对兄弟的情况。【探究实验】揭示碳酸钠叫纯碱奥秘【实验准备】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无色的酚酞溶液、试管、胶头滴管邀请两位同学进行实验【步骤】1、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2、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指示剂。【讨论】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体现了盐的某种性质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碳酸钠也被称作纯碱。【过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Na2CO3、NaHCO3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呢?【提问】学生通过教材和生活经验了解【讲解】通过多媒体表格和图片展示两种碳酸盐的物理性质及它们的用途。【板书】物理性质及其用途化学式俗称物理性质用途Na2CO3纯碱、苏打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其溶液显碱性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NaHCO3小苏打白色固体,能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讲解】这两种碳酸盐有不同的用途,反映了它们性质的差异;但它们作为一类物质有相似的组成,决定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提问】添加“碱面”的对于馒头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加入碱面可以使馒头变得蓬松。【交流讨论】1.碱面能和馒头中的酸反应产生气体,气体溢出使得馒头蓬松起来。2.加入的碱面越多,产生的气体也越多。【提问】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教师演示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结论。【交流讨论】右边试管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Na2CO3+2HCl=2NaCl+CO2↑+H2O【过渡】碳酸钠、碳酸氢钠在组成上均含有碳酸根离子部分,因此我们不难从生活事实推测出他们在性质上会有相似之处。NaHCO3+HCl=NaCl+CO2↑+H2O如:泡腾片中含有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入水会产生大量气泡,碳酸氢钠片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提问】那他们在性质上又存在哪些差异呢?【演示实验】探究差异性(热稳定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结论。【交流讨论】左边的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右边的没变浑浊,说明小苏打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而纯碱较稳定受热难分解。2NaHCO₃Na₂CO₃+H₂O+CO₂↑【总结】我们对纯碱和小苏打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对比学习,认识到了二者在性质上的异同。也更进一步感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化学思维。同∶不仅认识到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呈碱性,且都能与酸反应,同时都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二氧化碳。异∶热稳定性。思考提出的问题观察实验产生的现象和发生原理学生用三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P72-P73了解几种碳酸盐的用途观察的表格展现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记忆。【分组活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手回答问题并记录。学生观察实验装置的搭建及实验现象,思考产生实验现象的原理对比两个实验现象的异同,思考原理。【教学目标】1、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呈碱性)及其用途。2、掌握两种盐的异同点,感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维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了解几种碳酸盐的物理性质、俗称及用途。感受学习分类物质的方法。了解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探究盐类物质组成对盐类物质性质的影响。类比学习问题情境三:清清白白的盐【引入】古诗中的化学我国明代著名的爱国将领于谦写过一首名为《石灰吟》诗来表明自己的清白,“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隐含了哪些化学原理?【总结】【展示】补钙剂的图片【提问】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老人缺钙会得骨质疏松,生活中常用的补钙剂的是怎么补钙的呢?【讲解】钙片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常温下的碳酸钙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当我们吃下含有碳酸钙的药片时,碳酸钙会和胃液中的盐酸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氯化钙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这就是碳酸钙能够补钙的原因。【板书】CaCO3+2HCl=CaCl2+CO2↑+H2O【讨论】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对比这三个反应方程式,总结出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酸反应的规律。【讲解】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氯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提问】如何检验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呢?【讲解】取少量药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实验探究】展示搜集到的可能含有碳酸盐的物质。例如:钙片、贝壳、水垢、鸡蛋壳等,并通过实验证实是否含有碳酸盐。【知识拓展】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果往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地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浑浊是否还是浑浊呢?【实验视频展示】往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地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先变浑浊,最后后又变得澄清。【板书】石灰水先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最后变回澄清:CaCO3+H2O+CO2=Ca(HCO3)2可溶【过渡】“水滴石穿”比喻人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但水能滴穿的石头是含有碳酸钙的物质,即碳酸钙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实验视频展示】加热可溶的碳酸氢钙,探究加热前后物质性质变化。【板书】CaCO3+H2O+CO2=Ca(HCO3)2Ca(HCO3)2=CaCO3↓+H2O+CO2↑【展示】喀斯特地貌图片形成原因: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的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阅读】吟诵古诗,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思考】观看,交流,讨论。倾听老师的讲解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小组实验】分组协作,搜集并验证自己的猜想讨论交流,大胆猜想观看视频,并思考出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观看视频,并思考出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碳酸钙与碳酸氢钙可以相互转化【教学目标】了解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古诗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古诗词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化学反应与变化。【教学目标】1、学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原理。2、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切入,使学生感知化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将旧知识进行延伸与前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教学目标】总结碳酸纳、碳酸氢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规律,初步学会鉴定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