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的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4/11/wKhkGWciwu-ANPJ8AAJ2NqSBplc872.jpg)
![林智的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4/11/wKhkGWciwu-ANPJ8AAJ2NqSBplc8722.jpg)
![林智的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4/11/wKhkGWciwu-ANPJ8AAJ2NqSBplc8723.jpg)
![林智的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4/11/wKhkGWciwu-ANPJ8AAJ2NqSBplc8724.jpg)
![林智的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4/11/wKhkGWciwu-ANPJ8AAJ2NqSBplc872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枝一叶总关情——《说“木叶”》实用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目标:把握知识性读物严谨、深入浅出的语言特点。思维发展目标:掌握知识性文本阅读和写作的一般路径,培养逻辑思维,学会清晰说理。审美鉴赏目标:感受诗歌语言暗示性特征,学会品析诗歌意象。文化传承目标:体悟林庚先生的文学情怀,做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人。二、过程设计(一)问卷分析导入出示调查问卷结果。师:前天,我有幸观看了文昌中学第三届读书节颁奖晚会。相伴共读,书香润德,文昌中学处处浸染着浓厚的书香氛围,我很欣喜。正好课前我们做了一份关于高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问卷,调查数据请看大屏幕。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读书时间少,甚至有同学不阅读;即使阅读,也主要选择娱乐消遣类读物,带有一定科普性、知识性的读物读的少;大多数同学都沉浸在科技便捷所带来的“福利”中,主要是碎片化快餐式的浅阅读。为什么知识性读物读得不多?读来有难度费时间,加之个人兴趣乏乏;即使有兴趣,但缺乏相关方法与引导。让老师惊喜的是有不少同学认为知识性读物有必要读,主要原因是这是高中生语文必备素养,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启迪思想。确实,新时代赋予了语文学习“新”的内涵,“大语文”背景下,“爱阅读者得语文”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客观现实要求我们语文学习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学会阅读知识性读物很重要。今天,我们就借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起来探讨一下知识性读物的阅读路径。(二)走近文本1.把握特点,制定目标。师:请大家看屏幕,知识性读物不同于文学类文本,学习方式自然大相径庭。请同学们根据图表,说说知识性读物我们学习什么。文学类文本阅读与知识性读物的区别知识性读物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概念。(2)厘清行文逻辑思路,知晓作者写作意图。(3)体会作家说理的特点,学会清晰说理。(4)学习作家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和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说理思维及技巧)师:同学们理解非常到位。那能不能参照此,说说林庚先生的这篇《说“木叶”》我们主要学什么呢?(学生回答)小结:理解“木叶”概念,“木叶”是什么;知晓作者说理缘由,为什么要说“木叶”;厘清说理逻辑,如何说“木叶”。简单说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说”,这也是一般说理文的逻辑路径。同时,我们还要学习林庚先生说理的技巧,学会清晰说理;林庚先生身上可贵的精神品质。合作学习,完成目标。【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发言)概念(是什么):“木叶”在概念上与“树叶”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却相差万里,主要在于“木”字包含两个艺术特征:落叶因素与干燥微黄清秋气息。这是因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缘由(为什么):作者发现自从屈原创造了动人的艺术形象“木叶”,“木叶”就成了诗人笔下最钟爱的形象,但在概念上与“木叶”相差无几的“树叶”这一形象似乎很少出现在诗歌里,由此引发了诗人的好奇和探究。逻辑(怎么说):从有趣的现象入手,抛出问题:古代诗歌中为什么钟情“木叶”而很少用“树叶”?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探究意愿;接着借助大量古代诗歌例子,层层纵深剖析,挖掘“木”的内涵即其所具有的艺术特征,从而揭示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这一特点。特点(技巧):①用有趣的现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和探究意愿;②借助诗歌语境,引用大量名篇诗句例证;③深入浅出,将复杂的文学鉴赏理论知识说得形象生动、清楚明白;语言准确严谨又不失活泼自由,极富文采。正是有了林庚先生的这些“润色”,《说“木叶”》才变得有趣味,同学们觉得这样的知识性读物,你们读起来枯燥吗?难懂吗?(学生反应)有兴趣,大家可以读读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了解更多林庚先生关于诗歌的见解。其实,我们很多学者大家都在有意识地将艰深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甚至借助于AR高科技技术立体呈现,增加大众的阅读兴趣。这里有几本非常经典的知识性读物分享给大家。走近作者师:林庚以现代诗歌闻名,又以古代文学研究立身,由诗人而学者,他的一生可以说“与诗为舞”,充满诗意。林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如何能写出如此有诗意、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学论文?【学生活动2】请同学们阅读林庚生平简介、《燕南园62号——记恩师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说说你对林庚先生的认识。例句:林庚先生是一位的,他(做了)。【文本一】林庚(1910-2006),字静希。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完二年级的林庚自愿转到了中文系。至于转系,竟是丰子恺的漫画惹的“祸”,林庚看了他的画,就找诗词看去了,结果一看就入了迷。加上读了郑振铎为《子恺漫画》写的序,他感觉到了文学的巨大力量,对中国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林庚觉得艺术“能于一瞬见终古,于微小显大千”从而“希望通过诗歌实现人生的解放”。就这样,他走上了漫长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之路。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的作品,得到教词选课和诗选课的俞平伯和朱自清的赏识。1933年,林庚毕业留校,担任时任中文系主任朱自清的助教,并为闻一多的国文课批改学生作业。“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院系大调整,改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2006年10月4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文本二】燕南园62号——记恩师林庚
袁行霈燕南园62号是一个中式的小庭院,庭院中央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树,右手数竿竹子掩映着几扇窗户,窗棂雕了花的,那就是静希师住房的东窗,窗边就是他经常出入的东门。走进东门穿过走廊是一间客厅,客厅南窗外有一段廊子,所以客厅里的光线不很强,有一种舒缓从容的氛围。从客厅一角的门出去,右转,再打开一扇门便是他的书房,那里东、南、西三面都是窗子。冬季的白天只要天晴,总有灿烂的阳光照进来陪伴着老师。这正应了他的两句诗:“青天有路,阳光满屋。”我在北大求学和工作的五十一年间,不知多少次进出这庭院,进出这客厅,在那里向老师求教,一起谈论学问和人生。有时候老师让我进入他的书房,我们隔一张写字台面对面坐着,我们距离更近,谈话也更亲切。不管甚么话题,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有一次谈到孙悟空,他说孙悟空身上有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慨情绪和叛逆精神。1962年静希师开始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上部,他告诉我李白的《独漉篇》,别人都不选,我们要选。这首诗我原来没有留意,经老师指点,细细读了几遍,才明白它很能代表李白独特的风格,末尾四句:“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这样奇特的想象和构思,这样明快而新鲜的语言,非李白写不出的。后来他仍不断鼓励我在学术上要胆子大一些,要追求突破,只要是经过自己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就要坚持,不必顾忌别人一时的看法。这使我想起他对自己所提倡的“盛唐气象”的坚持,当这个见解刚发表的时候,遭到强烈的反对,但他从未放弃,后来终于得到学术界的承认。他常常把自己新写的诗读给我听,并让我评论。我特别喜欢他51岁时写的那首《新秋之歌》,诗的开头说: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那是浸透着阳光的海/年轻的一代需要飞翔/把一切时光变成现在。这首诗里洋溢着对年轻人的爱和期望。他鼓励年轻人飞翔,希望他们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诗的结尾是这样的:金色的网织成太阳/谁织成那蓝色的天/落在我那幼年心上/谁织成那蓝色的网/从摇篮就与人作伴/让生活的大海洋上/一滴露水也来歌唱。这样铿锵的韵律,这样富有启发性的意象,这样新鲜的感受和语言,四十年后读起来还觉得好像是旦晚才脱笔砚的。几十年近距离的接触,我越来越感到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我从未听他背后说过别人的坏话;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他九十岁出版的诗集《空间的驰想》,是诗性和哲理巧妙融合的结晶。在这本书里,他用物理学家的眼光思考时间和空间,呼唤人类对空间的突破。正是这种深刻的思考、博大的胸襟,以及始终不衰的少年精神,支持他度过了九十五年的人生路程,依然如此健康而又才思敏捷。他可贵的独特之处,或者说别人难以企及之处,乃在于他是以诗人之心从事研究,是带着新诗创作的问题和困惑来研究古典文学的,同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对《楚辞》的研究解决了如何从散文语言中创造诗歌语言这样一个重要的、从未被人注意过的问题;他对“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的提倡,既符合建安和盛唐诗歌的实际,也启示着新诗创作的一种突破的方向。静希师在燕南园62号这栋住宅里生活将近六十年了。虽然院子大门的油漆已经剥落,室内也已多年没有装修而显得有些破旧,但住在这里的年近百龄的主人精神依旧!有时趁着好天气我陪他在燕园散步,他不要我搀扶,自己昂首向前,步履安详。他曾告诉我,走路一定要昂起头来。他一辈子都昂着头,而昂着头的人,精神是不老的!2004年9月25日【文本三】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记者张伟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他在园子里种了花草,学生们从门口偶尔路过,能看到在那扇油漆有些脱落的大门里,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看着花丛思索,阳光洒在他身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这些学生再也听不到林庚讲课了。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张鸣说。“他纯真、率真、赤诚,就像一个真正的孩子。而这是做一个大师最大的特点。”钱理群说。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张鸣说。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的骨气。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林庚晚年的隐居,被钱理群看作“从根底上是自由的精神”。“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钱理群评论,“相比一些在世时被推上高位,被别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结局是最美的。”“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相关链接】①袁行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②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③张鸣: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林庚先生是一位对现代诗歌有极大创作热情的著名诗人。林庚先生是一位醉心于古典文学研究、颇有造诣的文学理论大师。林庚先生是一位敢于打破陈规、大胆创新、勇于推陈出新的学者。林庚先生是一位关爱学生、潜心教育的老师。林庚先生是一位淡泊名利、不慕权欲、坚守本心的“真”性情人。师:一句话,林庚先生具有师者风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第八单元智慧广场(说课稿)-2024-2025学年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3课时 物质的分类、盐的化学性质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 2025-2030年抹茶白巧克力坚果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新型电子浆料生产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坚果与酸奶干酪搭配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户外折叠床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商业会员管理系统升级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可穿戴式血压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按摩椅远程健康咨询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学校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青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选聘3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社区工作者培训课件 新浪版》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术研究趋势
- 人教版小学数学(2024)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综合素养测评 B卷(含答案)
- 2025江苏常州溧阳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编外人员7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4年度体育赛事赞助合同:运动员代言与赞助权益2篇
-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新疫苗行业市场现状、发展概况、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届西藏林芝一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英语试卷含解析
- 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中国剪纸介绍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