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所示,①~④代表生理过程,甲~丁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丁分别代表的是CO2、酒精、乳酸B.①②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③④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C.只有①②过程能产生ATPD.①过程有[H]产生,②③④过程均有[H]的消耗2.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也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B.肝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可以作为胰岛素受体C.线粒体外膜上的脂质与膜蛋白含量的比值小于线粒体内膜上的D.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3.下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中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琼脂块①②中都有IAA,①>②B.琼脂块③④中都有IAA,③≈④C.琼脂块⑤⑥中都有IAA,⑤≈⑥D.琼脂块③④中含有的IAA分别与⑤⑥中的相等4.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向剪碎的叶片中加入碳酸钙目的是()A.充分研磨 B.保护色素 C.溶解色素 D.其他5.下列与种群特征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的密度B.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将来一定会增加C.调查动物和植物的种群密度分别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D.抽样检测法调查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往往大于实际活菌数6.斑马的黑白条纹令人类很是好奇,研究发现,斑马群整齐地排列成一队使条纹融合在一起,让捕食者难以专注于一个猎物而增加其发现单个猎物的难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A.该斑马群属于同一种群,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B.斑马群的密度越大,则捕食者的成功率越低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斑马群的发展,斑马与其捕食者共同进化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斑马群时发现第二次捕获更难,则斑马群的实际值会大于计算值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种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某大型水库,导致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下图1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2是投放鲢鱼和鳙鱼前后几种鱼的生物积累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若大量含药物A的污水流入该水库,会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这说明_____。(2)投放入该水库生态系统中的鲢、鳙鱼属于第_____营养级。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鱼的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还应捕杀鲢、鳙鱼的天敌,目的是_____。(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若要调查水库中银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_____,从而达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改善了水质的目的,这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8.(10分)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自然状态下不能得到杂种植株,原因是______。(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其中过程②称为______,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常用的促原生质体融合的融合剂为______,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__倍体植株。(4)已知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到______阶段即可(填字母编号)。(5)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受精卵,然后进行组织培养,该过程相当于______(填数字编号)。(6)人工种子是由发育到______过程(填字母编号)的结构包裹上人工种皮制备的。9.(10分)下图是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____________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________,组成生物膜的成分大多是可以运动的,这表明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2)该细胞的细胞器中,作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的是[①]_________,含有细胞液的是[______]液泡,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大量能量的是[⑦]_____。(3)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⑥]_______。10.(10分)以下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关示意图,其中③④代表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请回答。(1)图②细胞所属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①②两图为连续的细胞分裂的图像,则图②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3)图③④为某次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柱形图,则两个柱形图形成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答“③先于④”或“④先于③”),该变化发生在图⑤的___________阶段,染色体的具体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⑤中,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实质性改变的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阶段。(5)对应图⑤的分裂时期,在下图中画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曲线,并在画出的曲线上标出C点和H点。11.(15分)雉山鹧鸪(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是四川地区的一种鸟类。其尾羽颜色由一对等位因(A、a)控制,雄性个体尾羽有褐色和茶绿色,雌性个体尾羽均为褐色。雉山鹧鸪的虹膜颜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有蓝紫色和灰色两种。两对基因独立遗传,W染色体上不存在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现有以下杂交实验及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亲本褐色尾别灰色虹膜(♂)×褐色尾羽蓝紫色虹膜(♀)子一代表型茶绿色尾羽蓝紫色红膜(♂)褐色尾羽蓝紫色虹膜(♂)褐色尾羽灰色虹膜(♀)比例1/83/81/2,(1)控制虹膜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茶绿色尾羽为_______(选填“显性”或“隐性”)性状;两对等位基因遵循_______定律。(2)亲本中的雌性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产生_______种配子,雉山鹧鸪群体中性别比例接近1:1的原因是_______。(3)下列杂交子代中,通过虹膜颜色直接可以判断雉山鹧鸪的性别的是A.蓝紫色虹膜雌鹧鸪×蓝紫色虹膜雄鹧鸪B.灰色虹膜雌鹧鸪×灰色虹膜雄鹧鸪C.蓝紫色虹膜雌鹧鸪×灰色虹膜雄鹧鸪D.灰色虹膜雌鹧鸪×蓝紫色虹膜雄鹧鸪(4)子一代中的褐色尾羽灰色虹膜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子一代中的茶绿色尾羽雄性个体与褐色尾羽雌性个体随机交配,产生褐色尾羽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的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①②为有氧呼吸;③、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①③和①④属于无氧呼吸过程。【详解】A、根据分析,甲、乙、丁分别代表的是CO2、酒精、乳酸,A正确;B、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三两个阶段,③④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中能发生过程①③④,过程②只发生在线粒体中,B错误;C、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能产生ATP,所以只有①②过程能产生ATP,C正确;D、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H]产生;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三两个阶段,③④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所以②③④过程均有[H]有消耗,D正确。故选B。2、C【解析】1、蛋白质的特定空间结构是保证蛋白质功能的必要条件;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详解】A、蛋白质需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才具有特定的功能,故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也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A正确;B、肝细胞作为胰岛素的靶细胞,在其细胞膜上具有相应的受体,其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C、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因此脂质与膜蛋白含量比值较小,C错误;D、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故选C。3、B【解析】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云母片具有不透水性,会阻挡物质的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向运输,即表现为极性运输。【详解】A、①、②琼脂块中都有IAA,虽然有单侧光照射,但由于尖端插的云母片阻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故①=②,A错误;B、由于琼脂块不能感受光刺激,故③、④琼脂块中都有IAA,③=④,B正确;C、由于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运输,故⑤、⑥琼脂块无生正素,C错误;D、③、④琼脂块中含有的IAA,⑤、⑥中无生长素,D错误。故选B。4、B【解析】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详解】实验中,向剪碎的叶片中加入碳酸钙目的是保护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故选B。5、D【解析】种群特征包括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取决于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详解】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而影响种群的密度,A错误;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如果遭遇环境巨变、传染病等,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B错误;C、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也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动物的种群密度,C错误;D、该方法统计的酵母菌既可以是活菌,也可以是死菌,因此抽样检测法调查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往往大于实际活菌数,D正确。故选D。6、D【解析】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其中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详解】A、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据题干“斑马群整齐地排列成一队使条纹融合在一起”可知,其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A正确;B、由“斑马群整齐地排列成一队使条纹融合在一起,让捕食者难以专注于一个猎物而增加其发现单个猎物的难度”可知,斑马群的密度越大,则捕食者的成功率越低,B正确;C、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老年、病弱或幼年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捕食者与斑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相互选择而共同进化,C正确;D、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因此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斑马群时发现第二次捕获更难,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导致估算值偏大,即斑马群的实际值会小于计算值,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污水有机物中的能量和投入鱼苗中的能量(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3).二、三(4).捕食对象(食物)(5).提高鲢、鳙鱼的成活率(6).样方(7).明显下降(8).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9).物种种类及比例(营养级的复杂程度)(10).整体性、物种多样性原理【解析】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详解】(1)结合题意信息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只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而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污水有机物中的能量和投入鱼苗中的能量。若大量含药物A的污水流入该水库,会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在水库中投放的鲢鱼和鳙鱼是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据此可知鲢、鳙鱼为第二、三营养级,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根据上一营养级的生物量,确定鲢鱼鳙鱼的投放量,从而保证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输出的能量,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天敌,减少被捕食的机会。(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若要调查水库中银鱼的种群密度,由于银鱼个体小且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弱,因此,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明显下降,因为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且鲢、鳙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导致的。(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通过提高物种数量,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即该方法通过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物种种类及比例,从而达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改善水质的目的,这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物种多样性原理。【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生态工程的原理也是本题的考查点。8、(1).不同植物存在生殖隔离(2).细胞全能性(3).原生质体融合(4).流动性(5).PEG(或聚乙二醇)(6).再生出新的细胞壁(7).六(8).e(9).④和⑤(10).f【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详解】(1)番茄和马铃薯属于两种植物,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后代。(2)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图中过程②称为原生质体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常用的促原生质体融合的融合剂为PEG,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异源六倍体植株。(4)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愈伤组织即可提取,愈伤组织为图中的e时期。(5)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受精卵,然后进行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即图中的④和⑤。(6)人工种子是用胚状体包上人工种皮制成的,其中图中f阶段为胚状体阶段。【点睛】本题结合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能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及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步骤的名称。9、①.核②.蛋白质③.(一定的)流动性④.核糖体⑤.②⑥.线粒体⑦.细胞核【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可知:①是核糖体,②是液泡,③是核孔,④是核仁,⑤是染色质,⑥是细胞核,⑦是线粒体。【详解】(1)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生物膜的成分大多是可以运动的,这表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也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2)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液泡主要存在与植物细胞中,内含有细胞液;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能识记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以及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各种细胞器的作用和细胞核的功能等。10、①.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②.该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位置上③.(第二)极体④.④先于③⑤.GH⑥.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⑦.FGFG⑧.【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①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卵母细胞;图②着丝点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③细胞中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含有染色单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图④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含有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图⑤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AE段表示有丝分裂,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1)图②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位置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2)若①②两图为连续的细胞分裂的图像,根据图①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雌性,根据图①中染色体组合可知②细胞为第一极体,则图②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第二)极体。(3)根据分析可知,图③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图④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所以若图③④为某次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柱形图,则两个柱形图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先于③,该变化发生于图⑤的GH阶段,此时染色体的具体行为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4)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均位于图⑤的FG段。(5)图⑤中AE段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而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所以对应图⑤的分裂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曲线为:。【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以及细胞分裂图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11、(1)①.Z②.隐性③.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①.AaZBW②.4③.含Z的雌配子与含W的雌配子比例接近1∶1(3)C(4)①.AAZbW、AaZbW、aaZbW②.3/4【解析】亲本为灰色虹膜(♂)与蓝紫色虹膜(♀),而子代雄性全部是蓝紫色虹膜,雌性全部是灰色虹膜。这个杂交组合的特点是双亲表现为一对相对性状,子一代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全部是蓝紫色虹膜,与亲代中母本相同,子一代中雌性个体的表现全部是灰色虹膜,与亲代中父本相同,说明这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蓝紫色虹膜对灰色虹膜为显性。所以双亲的基因型是ZbZb、ZBW,因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W染色体上不存在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所以控制尾羽颜色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双亲均是褐色,子一代出现了茶绿色,说明茶绿色属于隐性。雄性个体尾羽有褐色和茶绿色,雌性个体尾羽均为褐色。那么双亲基因型可以写成Bb与Bb,子一代的雄性基因型是A-:aa=3:1,雌性基因型是A-和aa,但都表现为褐色。【小问1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控制虹膜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根据无中生有有为隐,茶绿色尾羽为隐性性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根据上述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