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更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从1965年到1979年,苏联政府先后七次大范围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价格指数提高60%以上,同时规定对产品“固定收购,超售嘉奖”。这表明()A.赫鲁晓夫以农业为改革重点B.政府重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C.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得到有效解决D.从根本上突破了苏联模式解析:依据题干中“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固定收购,超售嘉奖”可知,政府肯定程度上变更了苏联模式下义务交售制的农业管理体制,故B项正确。答案:B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同外因是()A.苏联模式僵化B.东欧和苏联体制的弊端C.西方“和平演化”战略的影响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答案:C3.下列有关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国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波兰是改革苏联模式的第一个国家B.南斯拉夫实行中心安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C.捷克斯洛伐克在改革中实现了平稳发展D.东欧各国的改革最终没能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解析:从时间上看,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国家改革以南斯拉夫改革最早,解除A项;南斯拉夫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经济与市场的结合,而非人为地限制商品货币关系,解除B项;捷克斯洛伐克在改革中并没有实现平稳发展,改革失败,解除C项;最终没能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败的根本缘由,故选D项。答案:D4.“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导致最终剧变。”东欧剧变给我们带来的主要教训是()A.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B.要实行改革开放,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要警惕西方国家“和平演化”D.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答案:A5.1979年春,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我恳求中心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D.中心起先推动企业自主管理解析:依据“1979年春”“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搞贸易合作区”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经济特区的设想,故选A项。B、C、D三项都不是背景,解除。答案:A6.下面两幅漫画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更。这种变更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大跃进”的开展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改革开放的成效解析:题干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20世纪60年头和20世纪90年头人们社会生活的状况,从“光有钱买不了东西”到“握点钱不知买啥东西”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故D项正确。答案:D7.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状况,图中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A.浦东的开发和开放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实行“一带一路”解析:20世纪80年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80年头末90年头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气遭受重大挫折。——摘编自《图说历史》编委会编著《一读就懂的世界史·美国》材料二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迫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与它保持一样……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和民族冲突。材料三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实行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扰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变更内外政策,从而变更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材料二、材料三均摘编自《世界近代现代史》(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否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什么?(2)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被称作什么战略?(3)结合上述材料,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参考答案:(1)推断:不是。缘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阅历教训后必将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2)战略:“和平演化”。(3)教训: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某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土的详细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等级考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广了赫鲁晓夫时期农业领域的小组包工嘉奖制,包工小组拥有机械设备和几名至几十名固定人员,实行内部经济核算,超产、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费用有奖,反之则罚。这一制度()A.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B.动摇了集体农庄公有制基础C.突破了指令性安排经济体制D.使得集体农庄变成国营农场解析:题干中奖勤罚懒的制度,有利于调动农夫的生产主动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A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集体农庄仍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补,没有突破指令性安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提及的是农业领域的经济刺激手段,故D项错误。答案:A2.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的宇宙飞船质量居世界前列,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很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务常常发生,很多人常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体现出()A.指令性安排削减B.商品经济发展C.安排经济体制的弊端D.公有制被打破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重视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建设,并未体现出指令性安排的削减,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苏联重视重工业发展,而轻视与民生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了安排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失调问题,故C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仍实行公有制,故D项错误。答案:C3.1991年,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安排,安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该安排反映出()A.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气B.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C.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D.新经济政策重新成为改革路径解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安排与市场应有机结合,完全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是一种过激行为,故C项正确。答案:C4.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下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书目,这些章节应属于()第十八章南方吹来春天的风第一节改革走到十字路口其次节又一篇解放思想的宣言第三节迈出改革新步伐第十九章市场经济最终植根中国第一节配套的改革规划其次节重大的改革措施第三节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A.第一编改道与转型(1949—1956)B.其次编受挫与调整(1957—1978)C.第三编改革与发展(1978—1991)D.第四编辉煌岁月(1992—2000)解析:依据题干中“南方吹来春天的风”,可知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再结合第十九章关于市场经济等信息,可知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5.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过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头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头末期以来的中国。结合所学学问,完成下列要求。(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什么?(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3)俄、美、中三国对各自经济发展道路胜利调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其经济发展的改革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机遇: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中国,1978年起先实行改革开放。(2)特点:苏俄在国家驾驭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肯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复原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美国运用国家政权大力干预经济的方法即用肯定的安排经济来调整资本主义产销间的冲突,避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安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