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什么是科学探究(原卷版)_第1页
2什么是科学探究(原卷版)_第2页
2什么是科学探究(原卷版)_第3页
2什么是科学探究(原卷版)_第4页
2什么是科学探究(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什么是科学探究1、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1)科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索自然的基本方式,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2)海王星的发现【提出问题】很多天文学家在观察中发现,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按牛顿理论计算的结果不一致。【作出猜想】剑桥大学二年级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教员勒威耶认为这一“反常”现象很可能是由某颗未知行星的影响造成的。【验证猜想】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天王星的观测数据,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了复杂的推算,提出了有关这一未知行星在宇宙中运动轨道参数的预言。【观察发现】1846年9月,德国天文学家伽勒根据勒威耶的预言,用望远镜发现了海王星。2、如何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还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评价,应用科学原理解释现象和结论。二、科学探究的步骤1、提出问题:(1)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2)表述这些问题;(3)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2、建立假设(1)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2)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3、设计验证方案(1)拟定计划;(2)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3)选出控制变量;(4)设计对照组。4、收集事实证据(1)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2)记录现象、数据;(3)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5、检验假设(1)描述现象;(2)处理数据;(3)分析得出结沦。6、表达与交流(1)撰写探究报告(2)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三、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重点1、比较法: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对比,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2、控制变量法:当研究的一个物理量与2个或2个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关时,常采用只改变一个物理量,而使其余物理量保持不变,从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变量的关系。3、等效替代法:根据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4、实验推理法: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5、转换法: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或不易直接观察认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它所产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径来认识它,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转换法6、模型法: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实体或物理过程经过科学抽象转化为一定的模型,这种转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这种模型叫“假想模型法”又叫“理想模型”。1、长时间玩会影响视力,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以评估学校学生视力变化情况。“视力检查”这一过程相当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D.收集事实与证据2、当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学生进入校园须戴口罩,测体温。小芹同学进校时经红外测温仪测量发现体温偏高,被立即带到就近医院去检查。医生给她量体温,化验血液等。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医生采取这些措施属于()A.提出问题B.建立猜想与假设C.获取事实与证据 D.得出结论3、为探究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变化,分别定时从冷、热水口接等量的水,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测定时间第一天第四天第七天第十天冷水口细菌数(个)345609351220热水口细菌数(个)1532546A.冷水口接的饮用水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C.本实验只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影响D.使用饮水机时,应在保质期内尽快将整桶水喝完4、科学探究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①实施计划

②表达和交流

③制订计划

④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⑤得出结论

⑥作出假设A.②③①④⑤⑥ B.④⑥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⑥②① D.④⑥③①⑤②5、市场上防晒霜都宣称可防晒。暑假期间,高新实验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实验了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实验人实验方案小王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小唐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二天被灼伤的程度。小林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小齐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A.小王 B.小唐 C.小林 D.小齐6、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中“动力之源”的展厅最为吸引眼球,一个重达1.2吨的“能量球”,可以随着观众的喊声来回摆动。请对此现象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探究问题:。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在这一基本过程中,是探究的起点,建立假设是探究的基础,设计和方案是探究的中心环节。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性,导致实验结论不可靠。要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应多次测量取。8、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小敏猜想: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的辨别能力下降。你的猜想:。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所示):A.小敏将直尺的一端捏住,使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并填入表中。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被测试者ABCDEFGHIJK饮啤酒数/杯22446688101010杯以上饮酒后刻度值/厘米18151915222224252628无法完成测试饮酒前刻度值/厘米1413141213141312121313(1)小敏在被测试者饮酒前对其进行测试的目的是。(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1、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2、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

)A.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B.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C.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D.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3、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某某病C.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4、小李同学坐在从乌鲁木齐开往吐鲁番的火车上,瞬间被眼前许许多多的风力发电机吸引了,她想: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转速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心中顿时萌生了许多想法,可能与叶片形状、叶片数目、叶片大小、叶片是否垂直于转子安装等因素有关。于是,她在实验室里和老师一起实验研究,最终得出了结论:叶片形状、叶片数量等会影响风力发电机叶片转速。对文中划线部分,你觉得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部分(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5、小明想要做一个1分钟摆动30下的摆,他两次调试的情况如图,你觉得小明第3次应该把圆片调到哪个位置?(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6、夏天,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某研究团队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①招募血型为A、B、AB、O型的志愿者各30人。②取150个培养皿,各加入2mL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③从每个志愿者体内采10mL血液,分别加入培养皿中并摇匀,按血型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向剩下的各组吸引蚊子数点总数的百分比培养皿中各加入10mL生理盐水并摇匀,记为戊组。④把五组培养皿都摆放在蚊子较多的同一环境中,统计相同时间内各培养皿中吸引蚊子的数量。⑤先统计各组吸引蚊子数,再算出各组吸引蚊子数占五组总数的百分比。绘制成图像如图所示。(1)该团队开展以上实验想研究的具体问题是。(2)实验中戊组起作用。(3)实验采用志愿者的血样来吸引蚊子,而不是直接让志愿者本人来吸引蚊子。理由是。7、教育部要求初中生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相同。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而不是一只进行实验,是为了。(3)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减少,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写出一条即可)。

8、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3)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5)表达和交流。9、为探究幼虫是否有趋光行为,小宁所在的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科学探究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幼虫是否有趋光行为。【提出猜想】幼虫可能有趋光行为。【实验步骤】①在一个黑暗的空间内架设Y字型走道,放置数只昆虫幼虫于起点。②在走道中间放一个隔板,阻挡光线,在甲处放置一个光源,观察到幼虫都朝甲处移动。③把这些幼虫放回起点,将光源移到乙处,观察到幼虫都朝乙处移动。④将光源移走,观察幼虫移动的方向。【实验结论】幼虫有趋光行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昆虫幼虫的数量应不少于10只,理由是。(2)实验中应保证使用同一光源且光照强度不变,这是为了。(3)结合实验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