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5单元第11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5单元第11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5单元第11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5单元第11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5单元第11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1讲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外交政策和原则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实质及意义(1)实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2)意义:“一边倒”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解决国家平安问题和提中学国的国际地位。3.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内容:相互敬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扰、互不干涉内政、同等互利、和平共处。(2)意义:标记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二)成就1.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提倡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记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与日内瓦国际会议。4.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求同存异”的内涵(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2)“异”是指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二、20世纪70年头以来的外交(一)20世纪70年头外交突破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复原(1)缘由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复原: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复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1年,中国是“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睬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2.中美关系的改善(1)缘由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20世纪60年头末,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接着下去。②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逼。③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2)过程①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中美上海公报》。②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③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羞辱……(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思索杜勒斯与尼克松不同看法的缘由。提示:杜勒斯拒绝缘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和抗美援朝的成功;两大阵营的对抗。尼克松握手的缘由: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陷入越南斗争的泥潭。3.中日关系的改善(1)缘由: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推动。(2)过程: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不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根本缘由。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国家利益,这才是根本缘由。4.影响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很多西方国家也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1.国际沟通与合作(1)原则:同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2)表现①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②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主动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及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立场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20世纪80年头以后,中国坚决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表现①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面对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②主动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如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③主动支持联合国依据宗旨和原则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国方案1.内容(1)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睬常任理事国之一,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2)中国主动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更《巴黎协定》生效。(3)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4)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2.作用: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主动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一边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影响“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救济、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阅历,产生了很多弊端,走了很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游明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思维激活]“一边倒”外交政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领域。“一边倒”政策侧重于意识形态,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探究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史料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这是依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心党史探讨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需得到敬重的。——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1)史料一说明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提出的依据。(2)史料二说明我国外交淡化了意识形态。结合史料一、二,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记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提示]它突破了“三大外交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涵性和开放性,标记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1)革命性: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亲密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剧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实行“一边倒”政策,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3)同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4)内向性:即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5)过渡性:即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中形成,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探究2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史料一1969年1月……越南斗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日好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提出,今日世界上有“五个力气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尼克松确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史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谢益显《中国外交史》(1)史料一体现出三个意思:一是美国所面临的形势,二是尼克松相识到中国的重要性,三是尼克松的希望。(2)史料二体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两国的影响。(1)依据史料一,概括“尼克松确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缘由。(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提示](1)越南斗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理解: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起先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渐渐增多。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的影响外交环境中美关系的改善是20世纪70年头震惊世界的大事,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美国围堵中国的联盟彻底崩溃。苏联也起先检讨对华政策,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经济建设中美建交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阅历,主动发展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供应了强大动力祖国统一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外国力力从台湾的撤退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建了条件,20世纪80年头后,中国渐渐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建了条件教化生活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的目的地渐渐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沟通,中国人的生活日益受到美国的影响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受新时期的中国外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务(部分)时间事务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0年参与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复原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席位1984年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1988年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殊委员会成员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4年派遣警察部队赴海地维和2008年派出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疆护航2011年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2024年举办G20杭州峰会综观大事表中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关于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相识。结合材料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归纳拟定论题,例如“中国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运用材料中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说明即可。[答案]示例一:论题: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阐述:自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主动参与了联合国及其特地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980年中国复原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1980年参与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1984年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1996年中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平利用原子能,为防止核扩散发挥重要作用;1988年,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殊委员会成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全球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因此,中国以联合国为舞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示例二:论题: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阐述:新时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20世纪70年头,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世界和平;1980年参与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1984年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1996年中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平利用原子能,为防止核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殊委员会成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2001年中国提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强区域政治经济合作,维护区域和平稳定。因此,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气。(如考生从以下论题阐述可酌情给分:中国主动参与地区性合作组织活动;中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等)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和平崛起是中国在21世纪的战略选择和发展目标,其意味着中国自身综合国力的较大提升以及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日益增加。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而且应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国际环境既是中国崛起、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又是中国外交战略选择的约束变量。进入新世纪,中国通过加入世贸组织、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方式加强了在国际和地区性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参与了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命题点:新中国的外交关系(2024·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10)下列不同年头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20世纪60年头末建交状况的是()ABCD[尝试解题]________B[20世纪60年头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加强了中国同亚非拉国家和欧洲国家的外交联系,因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起先增多,故B项正确,A项错误;中美关系缓和后,中国与美洲国家的外交联系才得以加强,故C、D两项错误。]图示呈现以图示的形式展示不同年头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命题方式敏捷,延长了思索空间,对审题提出了更高要求。[经典题·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运用生活情境,隐性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2024·江苏高考·1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头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确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变更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基本消退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确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气知情境:本题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回忆录为生活情境,要求相识20世纪七十年头的“世界环境”。明立意:从基辛格回忆录的角度,主要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说明等核心素养。抓关键:“七十年头”是本题的关键信息,由此联想到西欧经济复兴、日本崛起等。理思路:中国和美国为什么在“七十年头”谋求和解?这就须要考虑“七十年头”世界发生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该时间所对应的教材内容不难发觉,当时欧日崛起、不结盟运动发展、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等,这些反映的是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据以上综合分析可知C项正确。【真题体验】中苏关系恶化(2024·全国Ⅰ卷·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更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B[20世纪60年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旧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比较少。20世纪50年头后期至60年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刚好调整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转向反对以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借此缓解中国面临的压力,于是出现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所占比重上升的状况,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故C项错误。][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4·茂名联考)《人民日报》为了纪念抗战成功10周年、20周年,先后刊登了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人民斗争成功万岁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成功二十周年》。这反映了中国当时()A.外交政策的转变 B.安排体制的确立C.文化方针的变更 D.工作重心的转移A[纪念抗战成功10周年专栏文章强调战胜日本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反映了中苏关系友好,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20周年专栏文章对苏联出兵和救济未提,源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由此可见中国当时外交政策的转变,故A项正确;安排体制的确立与评价苏联对战胜日本的贡献无关,故B错误;文化方针的变更与评价苏联对战胜日本的贡献没有干脆的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不影响中苏关系,故D项错误。]2.(2024·广州质检)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遇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见同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斗争,争取长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A.阐述了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内涵B.运用了求同存异的东方文化精髓C.起先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D.体现了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B[依据材料可知,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时阐述中印两国拥有的共同点,并主见同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斗争、争取长久和平,这些“共同点”的阐述体现了中印合作的基础,运用了求同存异的东方文化精髓,故选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是在1961年,时间不符,解除A项;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兴起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解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阐述两国的共同点,即两国能够合作的可能性,而西方的二元对立是一种“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对立方式,解除D项。]3.(2024·广东适应性测试)下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时间国家时间国家1955.08.01尼泊尔1958.08.25伊拉克1956.05.03埃及1958.11.01摩洛哥1956.08.01叙利亚1958.12.20阿尔及利亚1956.09.24也门1959.02.04苏丹1957.02.07斯里兰卡1959.10.04几内亚1958.07.09柬埔寨--A.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C.中国复原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D.万隆会议亲密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D[从材料中1955—1959年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纷纷建交可知,体现的是1955年万隆会议对中国与亚非国家外交发展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的建交,并没有涉及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其他国家的外交状况,不能表明中国的外交空间有了全方位的发展,解除A项;美国放弃对中国的外交孤立,起先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解除B项;中国复原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解除C项。]4.万隆会议重大的历史性成就集中体现在会议一样通过了《亚非会议最终公报》,其中经济合作的决议强调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提出与会国在互利和相互敬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材料表明()A.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B.反殖民斗争取得阶段性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