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_第1页
中建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_第2页
中建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_第3页
中建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_第4页
中建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项目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项目效果图:高11cm×宽13.5cm;图片设黑色边框,粗细:1.0磅)(csceclogo:高1.2cm×宽1.2cm;图片无边框)XX年XX月

目录1.工程概况 页工程概况项目概况序号项目内容1工程名称2工程地址3建设单位4设计单位5监理单位6质量监督单位7施工总承包单位9建筑性质住宅10开竣工时间(合同工期)11合同质量目标合格建筑设计概况表1.2-1建筑物信息表序号建筑物建筑面积(㎡)层数(地上/地下)建筑高度(m)基础类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结构形式111~13#3215427/-287.95桩基筏板乙级剪力墙216~17#2391031/-294.65桩基筏板乙级剪力墙325~26#1983329/-293.1桩基筏板乙级剪力墙4沉降观测等级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本工程监测等级为二等。编制依据序号类别名称编号1国标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2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7行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10城市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规范CH/T6001-20141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2地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13...14其他XXXX项目施工组织设计/15XXXX项目设计图纸/16X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7施工计划人员计划组织机构责任与分工序号岗位职称人数职责1技术总工1负责项目测量技术工作2生产经理1负责项目测量实施工作3技术部经理1负责项目测量方案编制与复核4测量员1负责测量工作5跑尺人1负责辅助测量工作6资料员(记录人)1负责辅助测量工作7电焊工1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进行预留预埋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前必须学习并掌握《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纸技术交底中的有关尺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方可进场;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位置,并随时巡视控制点的保存情况,如有破坏应及时汇报。材料及设备计划序号材料/机械数量主要作用图例1沉降观测点根据方案要求确定预埋进建筑物结构中,作为沉降观测的主要标志2水准仪(DNA03)1套建筑物沉降观测仪器3水准仪配套标尺1套配套水准仪使用4尺垫1套配套水准仪使用5全站仪(TS60)1套基准点测量现场监测方法监测流程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的布设原则基准点布设原则沉降观测应设置沉降基准点,基准点不少于3个,基准点之间应形成闭合环。沉降基准点的点位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宜避开高压线。(2)基准点应埋设标石或标志,且应在埋设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变形测量,稳定期应根据观测要求与地质条件确定,不宜少于7d。(3)基准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震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4)密集建筑区内,基准点与待测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该建筑基础最大深度的2倍。(5)二等、三等和四等沉降观测,基准点可选择在满足前款距离要求的其稳固的建筑上。工作基点布设原则当基准点与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沉降测量作业不方便时,宜设置工作基点,沉降工作基点可根据作业需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作基点应设在相对稳定且便于进行作业的地方,并应设置相应的标志。(2)每期沉降测量作业开始时,应先将工作基点与基准点进行联测,再利用工作基点对监测点进行观测。(3)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之间宜便于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4)当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时,相关各点周围的环境条件宜相近。(5)当采用连通管式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工作基点宜与沉降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面上,偏差不应超过10mm,当不能满足这一点要求时,应在不同高程面上设置上下位置垂直对应的辅助点传递高程。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原则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应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能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应顾及建筑结构和地质结构特点,当建筑结构或地质结构复杂时,应加密布点。(2)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m-20m处或每隔2根-3根柱基上。(3)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和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4)浇筑裂缝、后浇带两侧、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5)对宽度大于或等于15m、宽度虽小于15m但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湿陷性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6)临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处。(7)框架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8)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9)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10)超高层建筑或大型网架结构的每个大型结构柱监测点数不宜少于2个,且应设置在对称位置。(11)沉降观测标志应稳固埋设,高度以高于室内地坪0.2-0.5m为宜,90º垂直向上,对于建筑立面后期有贴面装饰的建(构)筑物,宜预埋螺栓式活动标志。沉降观测点布置大样图如下:图4.2-1沉降观测布置点大样图(12)埋设监测点后,应进行初始值观测,至少要连续观测2次,2次观测值较差应满足有关限差值要求,取2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沉降监测则以初始值为基准值。(13)监测点布置完成后应设置明显标识,不准堆放材料遮挡,防止监测点破坏。标识与标志(1)沉降观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准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或原状土层中,在冻土地区,应埋至当地冻土线0.5m以下,根据点位所在位置的地质条件,可选埋基岩水准基点标石、深埋双金属管水准基点标石、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或混凝土基本水准标石,在基岩壁或稳固的建筑上,可埋设墙上水准标志。2)工作基点的标石可根据现场条件选用浅埋钢管水准标石、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或墙上水准标志。3)标石、标志的形式可按下图3.1的规定执行:图4.2-2普通混凝土水准标石(2)观测点的标志可根据待测建筑的结构类型和墙体材料等情况进行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宜涂上防腐剂。2)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面、柱面或地面一定距离,宜与设计部门沟通。3)标志应美观,易于保护。4)当采用静力水准测量进行沉降观测时,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所用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安装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等确定。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布设基准点布设业主提供高程控制基准点布置:图4.3-1沉降观测基准点布置平面图表4.3.1-1基准点坐标点号X(m)Y(m)H(m)备注D12581621.617893267.4471952.916D22581416.223893270.9861941.774D32581250.559893269.7021943.798基准点标志及保护措施:为防止基准点控制桩发生松动和移位,基准点控制桩采用混凝土浇筑,并用钢管扣件搭设不低于1.2m的封闭式防护围栏,钢管刷油漆并挂牌标识“测量控制基准点,请勿遮挡和破坏”。图4.3-2基准点保护示意图观测点布设图4.3-325、26#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观测点标志及保护措施:建筑物沉降观测点采用成品观测标志,施工期间为避免人为破坏或物体掉落打击,采用模板木方封闭式保护,顶部设置可开启式盖板,以便观测使用,运营期间采用成品观测点保护盒对观测点进行保护。图4.3-4沉降观测点图4.3-5观测点保护盒沉降观测要求人员要求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专业的资格认证,能数量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及保护措施,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仪器要求(1)监测仪器设备需经过具有相应资质的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处于有效期内;(2)仪器设备验收、维修保养和检修均按规定程序进行;(3)根据沉降观测等级和精度要求,本工程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05。其他要求(1)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月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成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阴天可全天观测。(2)观测前半小时,应将数字水准仪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观测前,应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的预热。晴天观测时,应使用测伞遮蔽阳光。(3)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并应避免观测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其生产厂家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当遇临时振动影响时,应暂停作业。当长时间受振动影响时,应增加重复测量次数。(4)每次观测,均要对基准点进行高差检测校核,验证其点位稳定可用后,才对沉降点进行观测。(5)应尽量避免在卷扬机、搅拌机等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设站。观测精度要求建筑物沉降观测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并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本工程观测精度等级为二级。表4.4-1建筑物变形测量的等级、精度指标及其使用范围等级沉降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位移监测点坐标中误差(mm)主要适用范围二等0.53.0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变形测量;重要场地的边坡监测;重要的基坑监测;重要的管线的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的变形测量;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形测量等。监测频率及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建筑施工阶段(1)建筑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宜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筑完成后开始;(2)观测次数与间隔应根据设计要求,或视地基与荷载增加情况确定,民用高层建筑应每增加1-2层观测1次;建筑物封顶后,应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日,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日,既可终止观测,否则应继续每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3)施工过程中若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1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月-3月观测1次。建筑运营阶段(1)建筑运营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确定,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次-4次,第二年观测2次-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至沉降达到稳定状态或满足观测要求为止。(2)建筑沉降达到稳定状态可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100d的最大沉降速率小于0.01mm/d-0.04mm/d时,可认为已达到稳定状态,对具体沉降观测项目,最大沉降速率的取值宜结合当地地基土的压缩性来确定。沉降观测计划表5.1-1沉降观测计划序号楼栋观测节点观测时间(暂定)111~13栋1层主体施工完层211~13栋3层主体施工完层311~13栋5层主体施工完层411~13栋7层主体施工完层511~13栋9层主体施工完层611~13栋11层主体施工完层711~13栋13层主体施工完层811~13栋15层主体施工完层911~13栋17层主体施工完层1011~13栋19层主体施工完层1111~13栋21层主体施工完层1211~13栋23层主体施工完层1311~13栋25层主体施工完层1411~13栋27层主体施工完层1511~13栋29层主体施工完层1611~13栋封顶+3月1711~13栋封顶+6月1811~13栋封顶+9月1911~13栋封顶+12月监测方法(1)基准点联测:每次观测前均首先联测基准点,按照环形闭合网施测,计算闭合差,并按测站数计算各点改正数,以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2)沉降观测:布设环形闭合网,尽量选用固定测站,逐点观测,计算环线闭合差并根据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出各点的高程。同一观测点相邻两次观测间的高程差,即为该点本次观测的沉降量。1)采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时,所用仪器型号和标尺类型应符合表5.2-1的规定。表5.2-1水准仪型号和标尺类型等级水准仪型号标尺类型二等DS05铟瓦条码标尺、玻璃钢条码标尺DS1铟瓦条码标尺2)水准测量的作业方式应符合表5.2-2的规定。表5.2-2沉降观测作业方式沉降观测等级基准点测量、工作基点联测及首期沉降观测其他各期沉降观测观测顺序DS05型仪器DS1型仪器DS3型仪器DS05型仪器DS1型仪器DS3型仪器二等往返测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单程观测单程双测站-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3)水准测量观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及重复测量次数应符合表5.2-3的规定。表5.2-3数字水准仪观测要求沉降观测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差累计(m)视线高度(m)重复测量次数(次)二等≥3且≤50≤1.5≤5.0≥0.55≥2注:1、在室内作业时,视线高度不受本表的限制;2、当采用光学水准仪时,观测要求应满足表中各项要求。4)沉降观测的限差应符合表5.2-4的规定。表5.2-4数字水准仪观测限差(mm)沉降观测等级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限差往返较差及附和或环线闭合差限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限差检测已测侧段高差之差限差二等0.71.00.71.5注:1、表中n为测站数;2、本表限差适用于数字水准仪,当采用光学水准仪时,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应满足表中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限差。沉降观测预警及处置沉降观测预警观测报警值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按表6.1.1-1规定采用。查表所知,本工程沉降观测报警值为200mm。表6.1-1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注: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2、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地基土的压缩性可按P1为100kPa,P2为200kPa时相对应的压缩系数值a1-2划分为低、中、高压缩性,并符合下列规定(1)当a1-2<0.1MPa-1时,为低压缩性土;(2)当0.1MPa-1≤a1-2<0.5MPa-1时,为中压缩性土;(3)当a1-2≥0.5MPa-1时,为高压缩性土。异常情况发生以下情况需要提高观测频率(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速率加快;(3)当建筑物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比较严重;(4)裙楼、塔楼间有裂缝发生且裂缝发展迅速观测过程中,若发现大规模沉降、严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等,或出现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应立即进行危险预警,并采取应急措施。沉降预警的处置措施建筑物变形接近预警值(1)立即汇报项目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上报分公司。(2)检查监测仪器精度及测量精度。(3)对比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沉降监测数据。(4)增加监测频率。建筑物变形超过预警值但建筑结构未发生异常情况(1)汇报项目总工程师,由项目总工程师分析原因并上报分公司。(2)上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制定处置措施。(3)建筑物施工暂缓,减缓增加荷载。(4)增加监测频率,同时增加对建筑物结构状况的巡查。建筑物结构发生异常情况,出现比较严重的裂缝(1)立即疏散建筑物内人员,直至沉降稳定。(2)协助建设单位对建筑物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恢复(1)在沉降得到控制的情况下,现场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恢复正常施工秩序。(2)沉降严重事故应由抢险指挥部下达恢复施工命令。成果整理与提交观测成果要求每次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成果整理,项目完成后,应对成果资料进行整理并分类装订,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观测记录内容应真实完整,采用电子方式记录的数据,应完整存储在可靠的介质上。(2)数据处理、成果图表及检验分析资料应完整、清洗。(3)图式符号应规格统一、注记清洗。(4)沉降观测成果表宜复核规范要求。(5)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技术成果均应有相关责任人签字。(6)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技术成果应进行归档。观测成果整理观测成果建筑物沉降测量技术报告结构应清晰,重点应突出,结论应明确,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项目概况:应包括项目来源,观测目的和要求,测区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项目起止时间,总观测次数,实际布设和测定的基准点、工作基点、监测点点数,项目承担方及主要人员等。(2)作业过程及技术方法:应包括沉降测量依据的技术标准,采用的平面坐标系或高程基准,项目技术设计或施测方案的技术变更情况,所用仪器设备及其检校情况,基准点及监测点的标志及其布设情况,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观测及数据处理方法,各期观测时间,观测成果即精度统计情况等。(3)成果质量检验情况。(4)沉降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预警及其他特殊情况。(5)图、表等附件。数据计算每期沉降观测结束后,应依据测量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原理对获得的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平差计算处理,并计算沉降量,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利用稳定的基准点作为起算点。(2)应采用严密的计算方法和可靠的软件系统。(3)应确保计算所用观测数据、起算数据准确无误。(4)应剔除含有粗差的观测数据。(5)建筑物沉降观测计算分析中的数据取位应符合下表:表7.2-1沉降观测计算分析数据取位要求等级项高差(mm)高程(mm)沉降值(mm)二、三等0.10.10.1成果提交根据项目委托方的要求,可按期或按变形发展情况提交下列变形测量阶段性成果。(1)本期及前1期-2期的观测成果。(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