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程标准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核心素养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探讨中国古代的礼法思想。(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结合儒学对西汉时期法律的影响,了解春秋战国以后中华封建法系的发展。(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知识导航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法治与德治1.法治:《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夏商时期,法律严酷。2.德(礼)治:西周统治者建立起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二、东周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1.叔向和子产之争(1)起因: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2)概况: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辩论。邻国一位名叫叔向的官员写信给子产,反对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这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3)儒家与法家之争儒家法家主张人性善,主张德治。人性恶,主张法治。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商鞅:在秦国颁行法令,进行改革。孟子:建议统治者要“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韩非:主张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特点以礼为主(王道)。以刑为主(霸道)。影响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三、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时期。(1)律: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律的编纂。汉承秦制,制成《九章律》。(2)令: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1)原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2)措施: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3)量刑原则: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3.唐朝。(1)法律。①表现:唐高宗修订颁布《永徽律》,后命人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②特点:礼法结合。(2)教化。①提倡礼治,颁行《大唐开元礼》。②基层教化:推广重视家训的经验,在社会层面强化基层教化。四、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4)清朝: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2.教化。(1)理学。形成北宋代表人物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影响①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建立统治地位。②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③朱熹《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2)乡约。①创造者:北宋吕大钧兄弟。②范本:《吕氏乡约》。③发展。明朝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并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具有强制力清朝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常常引用《大清律例》④特点:经政府利用和推广具有约束力;与法律合流。习题巩固1.隋文帝颁布《开皇律》时说:"帝王作法,沿革不同,取适于时,故有损益。"这反映了隋文帝()A.崇尚法治B.以民为本C.注重革新D.维护公正2.《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3.(2024南京高二检测)《唐律疏议》规定:伤重致死者,尊长犯卑幼,期亲以下处绞,期亲以上处流;祖父母、父母仅处徒。幼犯长,一概处斩。这反映了唐代法律()A.坚持慎刑宽仁原则B.缺乏理性精神C.渗透儒家宗族伦理D.注重道德教化4.唐初统治者提出:法律要宽大,既要减少罪名也要减轻刑罚,法条要简约。这体现出的法律思想是()A."隆礼重法"B."立法宽简"C."慎狱恤刑"D."德本刑用"5.(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尚书.吕刑》记载,周代的刑罚,除传统的五刑外,还有鞭刑和流放。判处五刑的律条,合计共有3000条。法律严密,远远超过了前代。严密的法律,主要是惩治奴隶和平民的,一般贵族犯法,纵然按律判刑,但可以缴纳一定数量的罚金来"赎刑"。据此可知,西周()。A推行礼法并用B弱化宗法观念C强化法制体系D推崇轻罪重罚6.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涉及家庭伦理、人际交往、日常言行等诸多内容,其强调在家庭中要"毋弃亲(戚)",待人要"敬长兹(慈)少","黔首不田作不孝",勤于农活方能尽孝。材料表明秦朝()。A注重维护家庭伦理B法律体系较完善C教化育人效果显著D开启律令儒家化7.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下诏:"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故令"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这表明当时统治者()。A注重基层教化管理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重视发展小农经济D确立儒学独尊地位8.(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在唐朝,人们非常重视餐桌礼仪,其不仅体现在天潢贵胄之间,也在寻常百姓家普及,甚至还延伸出了在不同场合下,不同身份的用餐者的入席顺序、用餐时的姿态等不同的行为礼仪。这说明唐代()。A商品经济显著发展B强化了传统思想影响C门第观念仍十分流行D打击了社会奢靡之风9.与周代相比,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A.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持理性态度B.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C.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D.鬼神成为国运衰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