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提问艺术_第1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提问艺术_第2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提问艺术_第3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提问艺术_第4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提问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学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师要善于选择提问的切入点,选择适宜的提问方式,通过设问导入、巧设主问题、形象提问、课堂追问、发散提问、即兴提问等,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问种类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1]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提问,常常能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提问好比导游,导引学生思考的路线,使课堂呈现有序状态;提问犹如桥梁,将学生与古诗词建立联系,为学生通往知识宝库打开通道;提问犹如助推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问激起千层浪”。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选准提问的切入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一、设问导入,激发兴趣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而适宜的教学导入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我国南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以设问的方式导入教学,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情况,又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新课内容,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做好铺垫。执教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时,教师运用设问的方式导入教学,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飞花令,你能说出描写春天的诗句吗?”学生听后,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有的说:“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结合学生的学情,教师以设问的方式导入教学,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执教七年级上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时,教师可以出示作者陆游之故乡绍兴沈园的图片,结合图片提出问题:“陆游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陆游的诗歌,想起了陆游写作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满城春色宫墙柳”。经过交流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有的学生认为陆游是一个对待爱情十分专一的人,有的学生认为陆游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教师以设问的形式导入古诗词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运用设问导入古诗词教学,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将要学习的诗歌,引出教学话题。国际课程教学专家格兰特·威金斯说,明确问题能够让学习活动的组织超越随意性。因此,教师运用设问导入古诗词教学,可以为学生制造悬念,并且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巧设主问,串联全诗钱梦龙老师说,要经过深入剖析,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古诗词教学中,这个“问题”指的就是教学中能够从诗文整体角度或学生整体参与角度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提问或主问题。抓住古诗词的题目或古诗词中的关键字词作为问题的切入点,能让学生得其要旨,厘清主线。执教九年级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教师可以抓住题目中的“壮”字提出主问题:“辛弃疾‘赋壮词的‘壮是如何体现的呢?”沿着这个思路,学生诵读全词发现:“醉里挑灯看剑”体现的是豪壮;“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五十弦翻塞外声”“弓如霹雳弦惊”“马作的卢飞快”体现的是雄壮;“可怜白发生”体现的是悲壮。学生通过分析主问题理解词人辛弃疾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教学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教师可以抓住词中的关键字“狂”提出主问题:“作者苏轼之‘狂体现在何处?”学生朗读这首词后发现,举起词体革新大旗的苏轼,有“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的行为之“狂”,也有“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的语气之“狂”,还有“鬓微霜,又何妨”的心态之“狂”,更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志向之“狂”,最后总结得出,苏轼的“狂”是他极度自信的外在表现,更是他作为文人在个性上的独立张扬。教学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如果教师从古诗词的重难点寻找突破口,设计两三个能够以点带面、牵动一隅而提挈整首古诗词的“主问题”,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思考“主问题”,快速掌握古诗词的主旨,迅速抓住古诗词的脉络,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不能太过随意,设计的主问题在课堂教学之初要能够提高学生品读古诗词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促进师生互动;在教学深化阶段要能够进行拓展与迁移,深化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三、形象提问,提升画面感德国文艺评论家莱辛说:“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多古诗词画面感强,其意境和画面感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描述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欣赏古诗词的画面美,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执教八年级上册王维的《使至塞上》为例。当学生读到名句“大漠孤煙直,长河落日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结合诗句,脑海中会出现这样的画面: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渺无尽头,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苏轼在其著作《东坡题跋》中评价王维“诗中有画”,赞扬王维的诗意境优美,读其诗如置图画之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正好印证了苏轼的评价。教师根据古诗词描绘的画面提出问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一边诵读诗句一边展开想象,最后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境,似乎还看到了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般变化多姿。根据古诗词描绘的画面进行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描述画面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想象力,发展创造力。总之,适当的画面提问有利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感知美、表达美和创造美。四、课堂追问,层层深入课堂教学要有师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背后,是教师的提问正中学生的“下怀”,师生“不谋而合”,心意相通。教师恰当的追问能够使对话走向深入。教师抓住古诗词的重点或是在学生朗读古诗词关键句时与学生进行“对话”,往往能够引领学生深入探讨古诗词的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太常引》《破阵子》《丑奴儿》《南乡子》群词阅读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在南宋词坛上有这样一位词人,他豪气英发,驰骋江湖,被人们称为“词坛飞将军”。他是谁呢?(2)今天我们要感受辛词乾坤的纵情肆意,这4首词分别是什么?(3)读完这4首词,你认为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点?(4)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人生滋味?(5)你从中触摸到了稼轩怎样的灵魂脉搏?(大屏幕出示《词坛英雄辛弃疾》)(6)此时此刻,你想对稼轩说些什么?善教者必善追问。教育家陶行知说:学非问不明。追问是启迪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途径之一。前文提到的6次追问,以群词教学作为切入点,既恣肆又不散漫。辛弃疾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北宋交替时代,既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又有出色的军事素质,还是豪气英发的“词坛大将军”。独特的人生经历让他的词有金戈铁马,有纵横肆意,更有壮志未酬的痛苦与悲怆。初中生读辛弃疾的词未必很快能够读懂,教师通过逐层提问,先是提出两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辛弃疾及其词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第三问要求学生对4首词进行梳理与整合,找出4首词的“共性”,分析辛弃疾一生执着的追求是什么。教师的追问可以帮助学生搭建认知的桥梁,以点带面,将知识串联起来。接下来的问题聚焦人物,要求学生整合信息,由读懂词作转向读懂词人。从少年到白发,稼轩刚立志报国、渴望北伐,可又壮志难酬,有点倔强有点无奈又有点苦痛。学生在不断地被追问中,从读稼轩纵览其情到中观其味,再到微观其志、细观其心,对稼轩词的理解也层层宕开。深入浅出巧追问,因势利导究内涵,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散,真正进入了深度学习。五、发散提问,多重理解“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诗是留白的艺术,很多古典诗词都为欣赏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进行发散提问,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个性化解读古诗词。八年级下册《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虽然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是情意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无处不在[2]。从字面看,初中生很容易将这两句诗理解为描写青年人爱而不得的忧伤。实际上,对这首诗歌主题的解读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教师可以进行发散性提问:“《蒹葭》是一首爱情诗吗?”‘伊人究竟为何人?”这个提问犹如水中掷石,学生的思维如朵朵浪花发散开来,他们联想到了诗歌和人物,答案多种多样。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读懂诗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深秋的芦苇、白露;“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营造了朦胧、凄清的氛围。“一切景语皆情语”。迷离的景物描写衬托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失落。这里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但却十分美好,令主人公向往,苦苦追寻却又追寻不得而失望惆怅。教师抛出“伊人究竟为何人?”这个问题,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如:在追慕爱情的人心中,“伊人”是意中人;在追寻梦想道路上的人心中,“伊人”象征着美好的理想;在屈原的心中,“伊人”是明君;在燕昭王的心中,“伊人”是贤能之人。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去思考,得出不同的设想和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是构成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提问,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事物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六、即兴提问,精彩纷呈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在于它的随机性,而精彩的课堂教学生成往往依靠教师的智慧。课堂教学生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它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促进学生的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師可以通过即兴提问,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有一次,一名教师正在讲解李白诗的时候提到高力士脱靴事件,学生听了十分兴奋。教师趁机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唐玄宗,你会重用李白吗?”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为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梳理《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前龙标遥有此寄》等诗歌的内在联系,分析李白在不同阶段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李白的诗歌“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联想到李白才华横溢,骨子里却有着一股傲气,最后回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作者进行如下即兴提问:“(1)若你是一名出版社的编辑,要把陆游的三首诗整理分类成梦想篇、闲适篇、爱国篇,要如何进行编辑?(2)陶渊明为什么会放弃他的理想?(3)你喜欢苏东坡吗?为什么?(4)除了花,易安还喜欢什么?”课堂中的即兴提问是教师的临场应变,即兴发挥,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有利于生成精彩的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