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清远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清远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清远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清远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清远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清远市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文静: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网络文学兴起,适于浏览速读的浅表化文字与普泛、浅显的思想观点似乎也难以为叙事艺术的探索提供机遇,那种需要体味揣摩和思考的文学体验,因为没有需求被理所当然地忽略和搁置了。王力平:其实,我不大赞同你这个看法。网络文学创作,同样需要探索和创新叙事的艺术。只不过这“叙事”不是那“叙事”,网络文学的大火中,大约飞不出“先锋文学”涅槃的凤凰。王文静:那么,在当下网络文学、网络剧等艺术形式都把“叙事”作为打开创作局面的途径,意图寻求自身在叙事上的创新可能的时候,文学叙事——我指的是传统文学或者“纯文学”——面对众声喧哗,反而显示出令人不甘心的沉默。那么,这种“令人不甘心的沉默”,是文学的选择,还是社会历史的选择?王力平:首先,你所说的传统文学或者“纯文学”并没有在叙事探索和创新上沉默。新近出版的许多优秀作品,比如胡学文的《有生》、鲁敏的《金色河流》都是在“文学叙事”上有所为的。只不过,他们可能更喜欢静水深流的风格。其次,传统意义上文学与网络文学、网络剧创作一样,都有探索和创新叙事形式、方法和技巧的任务,但他们艺术追求的重心是不同的。简单地说,前者是个性化写作,后者是类型化写作。前者是要实现作家独特的审美感悟的形象表达,后者是要满足大众文化消费和娱乐的需求。前者着眼于如何为独特的思想情感内涵创造属于他自己的、唯一的艺术形式,后者着眼于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好看、更吸引读者和观众。从理论上说,我们主张个性化写作应该努力赢得更多的读者,做到雅俗共赏,也主张类型化写作应当努力超越“雷同”“模式”和“俗套”,提升审美品质。但就创作实际而言,承认二者差异化的艺术追求和社会功能,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换句话说,这种差异化的文学功能和艺术追求,是文学的选择,也是社会历史的选择。王文静: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过程中,正是白话文的推广和使用,促进了古典叙事向现代叙事迈出关键一步。互联网在媒介变革中为语言带来的新变,对于叙事是否能够产生影响?王力平:如果把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差异概括为“叙事”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远远不是语言的差异,不是文言与白话的差异。而互联网媒介变革带给语言的影响,其实并不是根本性的,“新变”之后的网络文学,语言仍然是白话。互联网媒介变革带给文学的真正的影响,是网络文学的兴起及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审美属性。如果说是否会产生影响,眼前显见的是,曾经淡化和取消故事情节的那些主张和努力都已成明日黄花,传统文学或者说纯文学正经历着“故事回归”的压力。王文静:互联网的技术属性赋予了网友分享、评论、打赏的权利。这些权利意味着叙事的延伸:对于一个正在进行时且可以无限延长的小说文本,无论是点赞还是吐槽,书粉的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小说的情节走向。当写作者的叙事权被技术分割给读者时,网络文学是否还有在叙事上向更高一级迭代的可能?王力平:书粉的点赞、吐槽、评论、打赏是一种现场反馈,和过去说书人从书场氛围中得到的听众反馈是相似的。它实际的作用是,听众不喜欢的,不妨一言带过;听众喜欢的,武松故事可以演绎成“武松传”。从本质上说,作者把叙事权让渡给读者,如果只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而不是出于作者的自主选择,这对作品的整体性是有害的,也就难以想象能带来叙事艺术向更高一级迭代。王文静:早在1936年,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中就预言了“讲故事这门艺术已是日薄西山”,他把叙事能力的衰退归结为现代社会中人的经验的贬值。那么,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人们关于经验的贬值和信息茧房的形成体会得更加明显。一方面,想听故事的人不用去看小说,新闻每天推送的真人真事就足够传奇;另一方面,网络文学机制使其难以与传统文学的叙事节奏和风格同步,那么互联网语境下,叙事何为?王力平:新闻能不能取代小说,显然是另外一个问题。至于“互联网语境下,叙事何为?”这要看怎样理解“叙事”。如果“叙事”是指网络文学创作,我觉得,网络文学、网络剧都应该研究叙事艺术。具体地说,就是研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叙事艺术,让大众喜闻乐见是这种研究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在这里,倒是可以重提普洛普所谓人物在故事中的31种功能、格雷马斯所谓人物的6种功能和3组关联性等,这些对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写作来说,也许是值得参考和学习的。如果把“叙事”理解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叙事如何才能创新发展,那就不能就“叙事”说“叙事”了,而是要从深入新的时代生活说起,从深刻理解当代社会审美意识、不断建构作家自己的审美心理说起,从作家对现实生活独特的审美感悟说起。以作家独特的审美感悟为基础、为依据,才能开始语言形象的创造,才有文学叙事形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和创新。坦白地说,这条路崎岖而寂寞。印象中,成就最大的是曹雪芹。鲁迅说:“自《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不过,为这个“都打破了”,曹雪芹经历了“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还经历了“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哪里是单纯的形式、方法和技巧所能说尽的。(摘编自王文静、王力平《叙事的冲动与焦虑——关于文学叙事问题的对话》)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王文静认为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网络文学的文字与思想观点的特点无法再为叙事艺术的探索提供机遇,对此王力平不大赞同。B.王力平以胡学文的《有生》、鲁敏的《金色河流》等优秀作品,证明了传统文学或者“纯文学”并没有停止进行叙事的探索和创新。C.王力平认为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叙事”差异包括语言的差异,而互联网媒介变革后的网络文学语言淡化了文学的故事情节。D.语言形象的创造是文学叙事形式、方法、技巧运用与创新的基础和依据,能体现作家独特的审美感悟。2.根据王力平的言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个性化写作的传统文学与类型化写作的网络文学艺术追求重心不同,但这不妨碍二者互相借鉴,最终融合。B.由于作者会对书粉吐槽的部分一笔带过,对点赞、打赏的内容进行演绎,所以网络文学书粉的现场反馈会决定创作的方向。C.如果一部作品以让大众喜闻乐见为目标来研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叙事艺术,它便是一部网络文学作品。D.要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叙事进行创新与发展,提升审美品质,作家势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3.下列对这篇访谈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提问“网络文学是否还有在叙事上向更高一级迭代的可能”之前,王文静先介绍互联网技术属性赋予网友的权利及对叙事的影响,使问题更清晰具体,易于理解。B.王力平说“新闻能不能取代小说,显然是另外一个问题”,说明在访谈过程中被访者应始终主动有意识地控制话题,避免离核心话题太远。C.王力平在回答“互联网语境下,叙事何为?”的问题时,采取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进行讨论,显示出严谨的态度。D.王文静在与王力平交流的过程中,不只是提问,也表达了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和观点,使访谈的内容更深入,气氛更融洽。4.下面是小林同学对王文静的问题进行的梳理、总结,选项是根据材料内容对表格进行的补充,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问题序号问题内容问题针对的对象问题提问的角度1这种“令人不甘心的沉默”,是文学的选择,还是社会历史的选择?针对传统文学提问③2互联网在媒介变革中为语言带来的新变,对于叙事是否能够产生影响?①结果会怎样3网络文学是否能在叙事上向更高一级迭代?针对网络文学提问结果会怎样4互联网语境下,叙事何为?②④A.①处应填写“针对文学叙事提问”。B.②处应填写“针对传统与网络文学提问”。C.③处应填写“特点是什么”。D.④处应填写“具体怎么做”。5.王力平认为网络文学创作在叙事方面应做出怎样的努力?〖答案〗1.B2.D3.B4.C5.①网络文学创作需要探索和创新叙事的形式、方法和技巧,把故事讲得更好看、更吸引读者和观众。(或:网络文学应该研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叙事艺术,让大众喜闻乐见。)②网络文学创作应当努力超越“雷同”“模式”和“俗套”,提升审美品质。③网络文学创作应尽量避免被动分割叙事权,努力使网络文学在叙事上向更高一级迭代。〖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无法再为叙事艺术的探索提供机遇”错误,原文是“似乎也难以为叙事艺术的探索提供机遇”。C.“淡化了文学的故事情节”错误,根据原文“眼前显见的是,曾经淡化和取消故事情节的那些主张和努力都已成明日黄花”可知,“淡化和取消故事情节的那些主张和努力”均已付之东流。D.“语言形象的创造是文学叙事形式、方法、技巧运用创新的基础和依据”错误,原文为“以作家独特的审美感悟为基础、为依据,才能开始语言形象的创造,才有文学叙事形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和创新”。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最终融合”错误,王力平的观点是“承认二者差异化的艺术追求和社会功能,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并没有认为二者最终会融合。B.“网络文学书粉的现场反馈会决定创作的方向”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作者把叙事权让渡给读者,如果只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而不是出于作者的自主选择,这对作品的整体性是有害的,也就难以想象能带来叙事艺术向更高一级迭代”,可见“决定创作的方向”错。C.“它便是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判断错误。网络文学应该研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叙事艺术,不等于研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叙事艺术就是网络作品。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B.“说明在访谈过程中被访者应始终主动有意识地控制话题”错误,始终主动有意识地控制话题的应是采访者。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C.“特点是什么”错误,该问题中虽然有两个“是”,但实际上问的是“这种‘令人不甘心的沉默’”是如何产生的,是在探究原因。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其次,传统意义上文学与网络文学、网络剧创作一样,都有探索和创新叙事形式、方法和技巧的任务,但他们艺术追求的重心是不同的。简单地说,前者是个性化写作,后者是类型化写作。前者是要实现作家独特的审美感悟的形象表达,后者是要满足大众文化消费和娱乐的需求。前者着眼于如何为独特的思想情感内涵创造属于他自己的、唯一的艺术形式,后者着眼于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好看、更吸引读者和观众”可知,网络文学创作需要探索和创新叙事的形式、方法和技巧,把故事讲得更好看、更吸引读者和观众。(或:网络文学应该研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叙事艺术,让大众喜闻乐见。)②结合“从理论上说,我们主张个性化写作应该努力赢得更多的读者,做到雅俗共赏,也主张类型化写作应当努力超越‘雷同”模式’和‘俗套’,提升审美品质”可知,网络文学创作应当努力超越“雷同”“模式”和“俗套”,提升审美品质。③结合“从本质上说,作者把叙事权让渡给读者,如果只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而不是出于作者的自主选择,这对作品的整体性是有害的,也就难以想象能带来叙事艺术向更高一级迭代”可知,网络文学创作应尽量避免被动分割叙事权,努力使网络文学在叙事上向更高一级迭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生路遥就在当晚村里各种人对高加林回村进行各种议论的时候,刘立本的老婆和她的大女儿巧英,却正在立本家一孔闲窑里策划一件妇道人家的伎俩……第二天一大早,立本的大女儿巧英提了个筐子,出了村,来到大马河湾的分路口附近打猪草。这地方并没有多少猪能吃的东西,巧英弄了半天还没把筐底子铺满。巧英实际上并不是来打猪草的,她要在这里进行她和她妈昨天晚上谋划过的那件事。两个糊涂的女人,为了出气,决定由巧英在今天把回村的高加林堵在这里,狠狠地奚落他一通!因为今天上午村里的男男女女都在这附近的地里劳动,因此在这个地方闹一下最合适。到时候,田野里的人就都会过来看热闹;而且很快就会在大马河上下川道传得刮风下雨!把他高加林小子的名誉弄得臭臭的!叫他再能!这件事昨天晚上母女俩谋划时,被巧玲在门外听见了。有文化的高中生进去劝母亲和姐姐千万不要这样,说到时人家不会笑话高加林,而丢人的反倒会是她们,但两个不识字的妇道人家却把她臭骂了一通,弄得巧玲当晚上跑到学校另一个女老师那里睡觉去了。巧英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不像做姑娘时那般漂亮了,但仍然容貌出众。每逢跟集上会,竟然还有一些远地的陌生小伙子以为她是个姑娘,就倾心地向她求爱;她立刻就用农村妇女最难听的粗话把这些人骂得狗血喷头。和两个妹子不大一样,她从里到外都把父母的一切全盘继承了,有时心胸狭窄,精明得有点糊涂;但心地倒也善良,还有一股泼辣劲儿。眼下这行为纯粹是一肚子气鼓起来的。现在她一边心不在焉地打猪草,一边留心望着前川道的公路,心里盘算她怎样给高加林制造这场难看。她一直脸色阴沉,撅着个嘴,早已经像演员一样进入了角色。她突然听见背后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回过头一看,竟然是大妹子巧珍!她穿一件朴素的印花布衫和一条蓝布裤,脚上是她自己做的布鞋;头发也留成了农村那种普通的“短帽盖”。她一切方面都变成一个农村少妇了,但看起来似乎倒比原来更惹人亲,更漂亮。巧珍的脸上既没有通常新婚妇女那种特别的幸福光彩,但也看不出不久前那场不幸给她留下的阴影。“你到这儿干啥来了?”巧英问妹子。“姐姐,快回!你千万不能这样!人家笑话呀!”巧珍扯住巧英的袖口说。“什么事笑话我哩?”巧英愚蠢地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好姐姐哩!巧玲昨晚上跑到我那里,把什么事都给我说了,我昨晚上急得一夜没睡着。今早上,我跑到咱家里,把妈妈数说了一番,她也觉得不该;然后我就来……”“你真是个受罪鬼!”巧英打断了她的话,一下子恨得牙咬住嘴唇,半天不言语了。过了好一会,她才愤愤地说:“高加林不光辱没了你,把咱们一家人都拿猪尿泡打了,满身的臊气!你能忍了这口气,你忍着,我们可忍受不了,我今儿个非给他小子难看不可!”“好姐姐哩!他现在也够可怜了,要是墙倒众人推,他往后可怎样活下去呀……”巧珍说着,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旋转起来。巧英执拗地把头一拧,说:“你别管,这是我的事!”说着,把手里的筐子往地上一丢,一屁股坐在一块石头上,双手狠狠把膝盖一抱,像一个粗野的男人一样。巧珍一下子跪在巧英面前,把头抵在姐姐的怀里,哽咽着说:“我给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巧英一下子心软了。她一只手上去抹自己眼里涌出的泪珠,另一只手摩挲着巧珍的头,说:“珍珍,你不要哭了,姐姐知道你的心,姐姐不了……”她停了半天,突然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心里知道你还爱他。唉,这坏小子要是早叫公家开除回来就好了……现在可怎办呀?我看得出来,这坏小子实际上心里也是爱你的,说不定他还要你哩,可现在……”“不!”巧珍抬起泪水斑斑的脸,“这是不可能的,我已经结婚了。再说,我也应该和马拴过一辈子。马拴是好人,对我也好,我已经伤过心了,我再不能伤马拴的心了……”巧英又长出了一口气,说:“那你回吧。我也就回呀……”说着就站起来拿筐子。巧珍也站起来,问:“你公公在不在家?”“在哩。怎啦?”巧英问。“是这样的,我昨晚还听巧玲说,公社可能还要叫咱们学校增加一个教师。加林回来一下子又习惯不了地里的劳动,我想看能不能叫他再教书。马拴是校管委会的,他昨晚上说马店村有他哩,说他一定代表马店村去给公社说。咱村里你公公拿事,我想拉你一块去求求明楼叔,让加林再去教书。你在旁边一定要帮我说话,你是他的儿媳妇,面子比我大……”巧英惊讶地张开嘴、望着妹妹怔了半天。她一条胳膊挽起筐子、过来用另一条胳膊搂住巧珍的肩头,说:“那咱们回,妹子,你可真有一副菩萨心肠……”(节选自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的最后一章,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巧英打猪草的地点和时间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目的是让高加林的名誉扫地,这表现出她对高加林的恨,同时造成了悬念,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B.没有文化的刘巧珍和高中毕业的妹妹巧玲,都反对姐姐和母亲要奚落羞辱高加林的这一做法,表明她们两个在这件事上有着相同的立场和观点。C.姐姐巧英对待向她倾心求爱的陌生小伙子的态度,表现了她婚恋思想传统的一面;但她还有善良的一面,这为下文她立场的转变奠定了基础。D.巧珍的脸上既没有“特别的幸福光彩”,也看不出不幸留下的“阴影”,表明她对高加林依然充满深情,但仍然以特有的理智和隐忍接受了命运的安排。7.下列对人物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加林不光辱没了你,把咱们一家人都拿猪尿泡打了,满身的臊气!”表现出巧英对高加林抛弃妹妹的愤恨之情。B.“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表现出巧珍对高加林的深情,也能引发读者对于爱情的思考。C.“他现在也够可怜了,要是墙倒众人推,往后可怎样活下去呀……”与“我想拉你一块去求明楼叔,让加林再去教书”都表现出巧珍爱得很卑微。D.“那咱们回,妹子,你可真有一副菩萨心肠……”表明巧英出于对妹妹的疼爱放弃了为难高加林;“菩萨心肠”反映了她对妹妹的复杂情感。8.矛盾是小说情节编织的重要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矛盾的发展过程。9.路遥《人生》中的刘巧珍这一形象极具魅力。有评论说:“她虽不识字,却知道如何去爱,如何去做人、做事。”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6.B7.C8.①大姐巧英和母亲设法羞辱被开除回乡的高加林,受到了巧玲和巧珍的反对,双方形成了矛盾。②巧珍说服了妈妈,但大姐却为了替妹妹出气和家庭的荣耀,执意要羞辱高加林,矛盾被推向高潮。③巧珍哭诉,表达对高加林的真爱和心疼,最终使姐姐转变了立场,矛盾得以化解。9.①懂得放手与成全(原谅与宽容)。不愿为难高加林,甚至劝姐姐放弃奚落高加林。②理智自尊。她知道姐姐巧英准备让高家林难堪,急忙赶来阻止。③忠贞(道德)。巧珍嫁给马栓后认为马栓是好人,不能伤马栓的心了。这是她对待婚姻严肃的态度。④善良。对待背叛了她的高加林,她不计前嫌,找门路给他谋一份差事。〖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表明她们两个在这件事上有着相同的立场和观点”错误,巧珍和巧玲都反对姐姐的做法,但是她们的立场和观点不一样,刘巧珍可能是因为情感上的保护,而巧玲可能是认为这种做法不道德。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语言的赏析的能力。C.“都表现出巧珍爱得很卑微”错误。两句话表现了刘巧珍对高加林的关爱和深情,她担忧他的处境,希望他不会受到更多伤害,体现了她善良而有同理心和同情心的性格特点。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由小说“策划一件妇道人家的伎俩……”“决定由巧英在今天把回村的高加林堵在这里,狠狠地奚落他一通!”“到时人家不会笑话高加林,而丢人的反倒会是她们”“我给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可知,矛盾之一是刘家姐妹对高加林回乡的态度,巧英要羞辱高加林以报复他,而巧玲和巧珍却反对,形成矛盾。由小说“把妈妈数说了一番,她也觉得不该”“你别管,这是我的事!”可知,在第一个矛盾中,巧珍说服了母亲,但是姐姐却执意要羞辱高加林,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形成小说的高潮。由小说“我给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巧英一下子心软了”可知,巧珍心里还对高加林有感情,不愿他受委屈,姐姐看到妹妹这样心痛,放弃了计划,矛盾得以化解。【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不管怎样,我心疼他”“我心里知道你还爱他”可知,高加林愧对巧珍,但是她对高加林却满含感情,分手后不埋怨、不纠缠,甚至不愿别人为难他,向姐姐乞求放过他,巧珍原谅与宽容的内心有魅力。小说“回过头一看,竟然是大妹子巧珍”“姐姐,快回!你千万不能这样!人家笑话呀!”可知,得知姐姐要为难高加林,巧珍第一时间赶到阻止事情发生,巧珍充满了理智和自尊魅力。小说“这是不可能的,我已经结婚了。再说,我也应该和马拴过一辈子。马拴是好人,对我也好,我已经伤过心了,我再不能伤马拴的心了……”可知,巧珍对待婚姻是严肃的,认为现在的丈夫是好人,就不能伤害他,表达了她在婚姻里的忠贞与道德感强。小说“我想看能不能叫他再教书”“咱村里你公公拿事,我想拉你一块去求求明楼叔,让加林再去教书”可知,巧珍不仅不难为高加林还替他谋划未来,她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地对待了背叛了她的人,表达了巧珍善良仁义的魅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一顿①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胎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也。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有所删改)材料二: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②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③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备注〗①顿:振,抖动。②《论语·宪问》中孔子的话。孟公绰:鲁国人,廉静而才不足。老:大夫的家臣。赵、魏:晋国的贵族赵氏和魏氏两家。滕、薛:春秋时的小国,在今山东滕县及其东南薛城一带。③指刘邦的著名谋臣陈平。他由魏无知推荐给刘邦,有人攻击他私通嫂子,又接受过贿赂。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及其引A重车B取C夷路D不屡E策F一顿G其辔H而千里已至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不能自异于众”中的“且”与《鸿门宴》中“臣死且不避”的“且”意思相同。B.“无不适其任者也”中的“适”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意思不同。C.“唯才是举”中的“是”与《氓》中“反是不思”的“是”意思相同。D.“岂幸相遇哉”中的“幸”与《阿房宫赋》中“而望幸焉”的“幸”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身怀不凡的能力,就像锥子处于口袋中,一定会显现出来。王安石对这一观点表示肯定,并以马为喻加以佐证。B.王安石认为良马和劣马混杂相处于马厩时,要把二者区别开,从习性方面来寻找不同的地方是很少的,而通过负重行路就高下立见了。C.孔子认为孟公绰担任晋国赵、魏的家臣可以做得很好,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曹操引用此话的目的是提出自己求贤的标准。D.曹操认为如果一定要所谓的廉士才可以任用,那么齐桓公不可能称霸当世;他觉得一个人即使地位低下,只要有才干,也可以得到重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2)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14.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君主应该怎样对待人才?〖答案〗10.BDF11.C12.A13.(1)所以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而是用尽一切办法来寻找并且考察试用他们。(2)现在天下难道没有穿着布衣而怀有真才实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14.(1)主动访求,加以考察。天下没有无才的人,要认真去访求,并在实践中精细地考察。(2)沿才受职(量才录用),竭尽其智。评估他们的才能并且谨慎使用他们,照才能大小分配合适的工作。(3)礼贤下士,唯才是举。用人不能求全责备,要重视下层人才,要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它拉沉重的车子择取平坦的道路,不用屡屡鞭策,一牵引缰绳,千里的路程已经走到了。“引重车”“取夷路”,句式对称,句意相关,中间及后句末尾BD处断开;“不屡策”,“策”,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屡”修饰“策”,句意完整,单独成句,F处断开。故BDF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且”,均为尚且之意。句意:尚且不能使自己比普通人突出。/我死尚且不回避。B.正确。符合。/女子出嫁。句意:使大小、长短、弱强的才能都能符合他们担任的职责。/才嫁出去就被休回家中。C.错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指示代词,指代誓言。句意: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违背誓言而不再顾及。D.正确。侥幸。/帝王到某处。句意: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这里。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王安石对这一观点表示肯定,并以马为喻加以佐证”错误,王安石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批驳,以马为喻,指出不能完全从表面外在对人才进行辨别。故选A。【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为”,认为……,觉得……怎么样;“道”,方法;“试”,试验,引申为“考察试用”。(2)“得……乎”,固定结构,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可译为是“莫非……吗?”“难道没有……吗?”;“被”,通“披”,穿着;“褐”,贫贱人穿的粗布衣;“怀玉”,怀抱美玉,喻指有真才实学。【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可概括出,主动访求,加以考察。天下没有无才的人,要认真去访求,并在实践中精细地考察。结合“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也。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可概括出,沿才受职(量才录用),竭尽其智。评估他们的才能并且谨慎使用他们,照才能大小分配合适的工作。结合“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可概括出,礼贤下士,唯才是举。用人不能求全责备,要重视下层人才,要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参考译文:材料一:况且有才能的人,他们的表现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呢?在于他们遇到事情能够处理好,出谋划策能够明白利害,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这就是他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位者如果不仔细地考察他、慎重地任用他,那么即使具有像皋陶、夔、后稷和契那样的才智,尚且不能使自己比普通人突出,何况是才智比不上他们的呢?世上受到蒙蔽的人说:“一个人如果身怀不凡的能力,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它的尖端立刻就能显露出来。所以没有有才华却不能被发现的人啊。”这只是看到了锥子放在布袋里的情形,却没看到马在马棚里的情景。劣马与良马混杂相处,喝水吃草,嘶叫跺蹄子咬东西,它们的区别很小。等到它拉沉重的车子择取平坦的道路,不用屡屡鞭策,一牵引缰绳,千里的路程已经走到了。在这个时候,让几匹劣马并驾齐驱,即使跑坏了车轮、拉断了缰绳、累伤了筋骨、昼夜不停地追赶骏马,也还是远远地赶不上。这样之后良驹和劣马才分辨出来。古代的君主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就想尽办法来寻找并且考察试用他们罢了。试用人才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做适合他们的工作罢了。于是仔细估量他们的才能并且谨慎仔细地使用他们,使大小、长短、弱强的才能都能符合他们担任的职责。他像这样做,即使比较愚昧、见识比较浅薄的人,也都能发挥他们的才智去做一些小事,何况那些才能、智谋和力量突出的人呢?唉!后世在位的君王,没有探究考察这个道理并且在现实中试用,反而说天下果真没有人才,也是没有好好想过罢了。材料二: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人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①李白吾家青萍②剑,操割③有馀闲。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鞍马月桥南,光辉歧路间。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备注〗①李凝,李白族弟,单父主簿,兼代宋城主簿。本诗作于李白送李凝赴任宋城主簿时。②青萍,古宝剑名。③操割,即操刀割锦。春秋时,郑人子皮想让没有经验的尹何管理自己的采邑,子产对子皮说:“小孩子还不会操刀,就让他去剁肉,他一定会先伤到自己,把贵重的锦缎交给没裁过衣服的人去裁割,他一定会毁了锦缎。”后以此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用“青萍剑”比喻族弟的才能,表示他有足够的才干和能力来胜任新的职务。B.七、八两句写贤士豪杰为李凝追送饯行,一直送到栖霞山,这为后面四句做好铺垫。C.九、十两句写一群人在散发芬芳香气的花园中斗酒,将原本就欢乐的心情推向高潮。D.最后两句写诗人和送行的人群一起开怀畅饮,醉得无法上马离去,可见其为人豪爽。16.本诗有“此去何时还”之问,《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有“别君去兮何时还”之问,二者所问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内容:本诗问的是李凝去宋城之后何时再回单父;《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问自己与诸君离别何时再见。②情感:本诗表达了李白对李凝的不舍之情,也体现出对亲情的重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用自己打算远离尘嚣到名山求仙学道来回答问题,暗示了与诸君难以再会的结果,流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洒脱不羁的情怀。〖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将原本就欢乐的心情推向高潮”错误。从第十句中“离颜”可知,诗人是有离别时的惆怅表情的。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从内容上看,本诗“此去何时还”是问李凝,诗人送李凝赴任宋城主簿,“何时还”是诗人问李凝去宋城之后何时再回单父;《梦游天姥吟留别》又作《别东鲁诸公》,“别君去兮何时还”,是问自己此次与诸君离别何时再见。从情感上看,本诗,李白送李凝赴任宋城主簿,此时的李凝还未远行,李白就发出“何时还”的疑问,表达了他对李凝的不舍之情,也体现出他对亲情的重视态度。而《梦游天姥吟留别》,“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意思是: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诗人自问自答,以自己打算远离尘嚣到名山求仙学道的回答,暗示了与诸君难以再会的结果,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洒脱不羁、不愿同流合污的傲岸性格以及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夜游赤壁,任凭小船飘荡,越过那茫茫的江面。(2)秦观《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虽一年才可一聚,但其美好却胜过诸多长相厮守句子是“______,______”。(3)“芙蓉”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跫音就已经响起。积雪加速融化,溪流不断充盈,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空气不断擦拭着清新。太阳的脸庞一天比一天鲜活,奶油般的光泽一天比一天饱和。雨水的身段已不再那么生硬,开始飘起来、舞起来,平添了几许婀娜。山上那些瘦削的枝条呢,越来越柔软起来,每一棵树都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是的,草木都在萌动,而抢占先机的还是柳树。古人说“甲”,道出了春风和杨柳之间的柔意。“乙”,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在一起,真有惬意欢畅之感。“丙”,春风轻轻拂过,一挂挂的枝条上便开始晃悠起淡黄色的逗点。“丁”,的确,春天与柳树是互相成就的,柳树更是对得起春天的,它们率先吐出叶蕾,迅速铺陈开来,在河堤上、池塘边笼住了一团团的轻烟。就这样,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清亮的写意。18.文中加点的四个“在”,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B.每一棵树都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C.草木都在萌动。D.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在一起。19.将下列诗句分别放到文中画横线处的恰当位置,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②柳无春光不精神,春无柳色减三分。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④柳枝无极软,春风随意来。A.甲①;乙③;丙②;丁④。B.甲④;乙①;丙③;丁②。C.甲①;乙④;丙②;丁③。D.甲④;乙③;丙①;丁②。20.简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18.D19.B20.①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赋予柳树以画师的人格化特征,又将春色比作柳树创作的写意图画,②巧妙而生动地写出了柳树和早春景象的美丽可爱。〖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B、C三项的“在”均为副词,表示行为正在进行;D.“在”为介词,表示方位或处所。故选D。【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道出了春风和杨柳之间的柔意”与“柳枝无极软,春风随意来”语意联系紧密,甲出填④,排除AC;“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与“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在一起”都表现的是柳与春风的密切关系,乙处选①,排除D。故选B。【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画线句“柳树早早发笔”“画出”用拟人手法,把柳树人格化,如同画师用画笔描画,“第一幅清亮的写意”将春色比作柳树创作的写意图画,抓住了早春的特点,用柳树表现早春盎然的春意,画面意境唯美。(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人类的口头语言产生于距今约200万年前,①而后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抽象表意语言的进程。人类进化的三件大事——直立行走、火的使用和语言的发明,主要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的创造和发明。②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动物只具有“语音交流”的能力。③同一片林子里的鸟可以通过叫声来寻找幼鸟、宣示领地、警示同类天敌来袭……但鸟对叫声的反应A,而人类语言是后天习得的——一个在中国家庭长大的法国儿童,天生无法说出法语,而是会说汉语。④动物虽然能用声音交流,但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语言的生成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发音器官。⑤这是语言生成的先决条件,更是语言生成的物质条件。没有发音器官,语言就不可能产生。二是能够表达意义的声音。这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生成的,以声音为载体并表达意义,因此语言从性质上说是一种声音形态。三是B。声音的意义可以来自文学作品的文本,或者来自其他形式的文本,但是从根本上说,声音的意义来源于脑文本。⑥语言的生成离开了以上条件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可能产生。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22.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A大多出于本能(是先天具有的)B声音意义的来源。22.语句①,“形成”修改为“完成”。语句④,将“虽然”调至“动物”之前。语句⑤,将“先决条件”与“物质条件”互调。〖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下句“人类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表明人与鸟对叫的反应的不同,鸟是先天,是本能,应填:大多出于本能(是先天具有的)B.“三是”总结语言生成的第三个条件,“声音的意义可以来自文学作品的文本,或者来自其他形式的文本……”指出的是声音意义的来源,应填:声音意义的来源。【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①,搭配不当,“形成……进程”动宾不搭配,“形成”修改为“完成”。语句④,语序不当,主语不同,关联词“虽然”应放在主语“动物”之前。语句⑤,语序不当,递进分句,后句语意递进,将“先决条件”与“物质条件”互调。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以表彰他“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的事情发声”。这也是继2005年的哈罗德·品特之后,再次由剧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此,有人认为戏剧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诺贝尔文学奖自然也没必要关注剧作家。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戏剧体裁的课文,其中必修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为戏剧专题,选取了三部经典悲剧作品——《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单元导语的第一段内容是:“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怀悲悯;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这些都是人类应该具有的品格。”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并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篇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先记叙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位剧作家,这是在2005年之后再次颁给剧作家。然后写了部分人对戏剧这一文体的价值和诺贝尔文学奖评价标准的质疑。材料中“有人认为……”的内容是肤浅、片面的结论,意在反向引导考生思考戏剧在当下的价值。材料第二段结合高中教材,对必修下册戏剧单元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强调了本单元的单元导语的具体内容,引用单元导语意在强调戏剧对于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积极作用,让我们知道要心怀悲悯,让我们懂得要鄙弃丑恶,让我们要敢于追求正义,让我们能够坚守良知……任务导引部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联系现实,结合教材相关篇目,写出自己根据上面材料产生的联想和思考。可知,本次作文关键词为“戏剧”,学生可以围绕戏剧对人生的引导、对品格的塑造、对人格的浸润、对生活的观照、对现实的映射等方面的作用,展开议论和评说,并要结合教材相关篇目进行阐述。诺贝尔文学奖可能与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距离,但教材是考生非常熟悉的,考生对戏剧的价值应当是有话可说的。例如,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三篇戏剧作品,单元导语中有“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深切关怀。阅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人生”。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2课《玩偶之家》、选择性必修下册第8课《茶馆(节选)》也是可以帮助考生深入思考此话题的篇目。不过应当注意的是,课文是辅助考生思考的手段,为考生的观点表达提供支撑,切勿将文章写成文学鉴赏或评论。写作时,可以由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约恩·福瑟,得出戏剧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没有失去了价值,反而展示戏剧在当代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主体部分分别从几个方面阐述戏剧在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如戏剧能够提供深入思考和情感交流的平台,因为戏剧是现场的艺术,观众可以深入参与到剧场活动中,通过观看戏剧,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多元性以及人类情感的丰富性;戏剧具有激发思考、传播价值观和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窦娥冤》《哈姆雷特》《雷雨》《茶馆》等戏剧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不同时代的窗子,让我们了解不同时代人们的价值追求;戏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社会和人生等问题。最后总结,诺贝尔文学奖关注剧作家,正是对戏剧文学作品价值的肯定,愿我们能够走进戏剧,感悟人生,丰富品格。立意:1.赏经典戏剧,品多味人生。2.在戏剧中涵养品格。3.读戏剧,悟人生。广东省清远市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文静: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网络文学兴起,适于浏览速读的浅表化文字与普泛、浅显的思想观点似乎也难以为叙事艺术的探索提供机遇,那种需要体味揣摩和思考的文学体验,因为没有需求被理所当然地忽略和搁置了。王力平:其实,我不大赞同你这个看法。网络文学创作,同样需要探索和创新叙事的艺术。只不过这“叙事”不是那“叙事”,网络文学的大火中,大约飞不出“先锋文学”涅槃的凤凰。王文静:那么,在当下网络文学、网络剧等艺术形式都把“叙事”作为打开创作局面的途径,意图寻求自身在叙事上的创新可能的时候,文学叙事——我指的是传统文学或者“纯文学”——面对众声喧哗,反而显示出令人不甘心的沉默。那么,这种“令人不甘心的沉默”,是文学的选择,还是社会历史的选择?王力平:首先,你所说的传统文学或者“纯文学”并没有在叙事探索和创新上沉默。新近出版的许多优秀作品,比如胡学文的《有生》、鲁敏的《金色河流》都是在“文学叙事”上有所为的。只不过,他们可能更喜欢静水深流的风格。其次,传统意义上文学与网络文学、网络剧创作一样,都有探索和创新叙事形式、方法和技巧的任务,但他们艺术追求的重心是不同的。简单地说,前者是个性化写作,后者是类型化写作。前者是要实现作家独特的审美感悟的形象表达,后者是要满足大众文化消费和娱乐的需求。前者着眼于如何为独特的思想情感内涵创造属于他自己的、唯一的艺术形式,后者着眼于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好看、更吸引读者和观众。从理论上说,我们主张个性化写作应该努力赢得更多的读者,做到雅俗共赏,也主张类型化写作应当努力超越“雷同”“模式”和“俗套”,提升审美品质。但就创作实际而言,承认二者差异化的艺术追求和社会功能,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换句话说,这种差异化的文学功能和艺术追求,是文学的选择,也是社会历史的选择。王文静: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过程中,正是白话文的推广和使用,促进了古典叙事向现代叙事迈出关键一步。互联网在媒介变革中为语言带来的新变,对于叙事是否能够产生影响?王力平:如果把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差异概括为“叙事”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远远不是语言的差异,不是文言与白话的差异。而互联网媒介变革带给语言的影响,其实并不是根本性的,“新变”之后的网络文学,语言仍然是白话。互联网媒介变革带给文学的真正的影响,是网络文学的兴起及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审美属性。如果说是否会产生影响,眼前显见的是,曾经淡化和取消故事情节的那些主张和努力都已成明日黄花,传统文学或者说纯文学正经历着“故事回归”的压力。王文静:互联网的技术属性赋予了网友分享、评论、打赏的权利。这些权利意味着叙事的延伸:对于一个正在进行时且可以无限延长的小说文本,无论是点赞还是吐槽,书粉的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小说的情节走向。当写作者的叙事权被技术分割给读者时,网络文学是否还有在叙事上向更高一级迭代的可能?王力平:书粉的点赞、吐槽、评论、打赏是一种现场反馈,和过去说书人从书场氛围中得到的听众反馈是相似的。它实际的作用是,听众不喜欢的,不妨一言带过;听众喜欢的,武松故事可以演绎成“武松传”。从本质上说,作者把叙事权让渡给读者,如果只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而不是出于作者的自主选择,这对作品的整体性是有害的,也就难以想象能带来叙事艺术向更高一级迭代。王文静:早在1936年,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中就预言了“讲故事这门艺术已是日薄西山”,他把叙事能力的衰退归结为现代社会中人的经验的贬值。那么,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人们关于经验的贬值和信息茧房的形成体会得更加明显。一方面,想听故事的人不用去看小说,新闻每天推送的真人真事就足够传奇;另一方面,网络文学机制使其难以与传统文学的叙事节奏和风格同步,那么互联网语境下,叙事何为?王力平:新闻能不能取代小说,显然是另外一个问题。至于“互联网语境下,叙事何为?”这要看怎样理解“叙事”。如果“叙事”是指网络文学创作,我觉得,网络文学、网络剧都应该研究叙事艺术。具体地说,就是研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叙事艺术,让大众喜闻乐见是这种研究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在这里,倒是可以重提普洛普所谓人物在故事中的31种功能、格雷马斯所谓人物的6种功能和3组关联性等,这些对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写作来说,也许是值得参考和学习的。如果把“叙事”理解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叙事如何才能创新发展,那就不能就“叙事”说“叙事”了,而是要从深入新的时代生活说起,从深刻理解当代社会审美意识、不断建构作家自己的审美心理说起,从作家对现实生活独特的审美感悟说起。以作家独特的审美感悟为基础、为依据,才能开始语言形象的创造,才有文学叙事形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和创新。坦白地说,这条路崎岖而寂寞。印象中,成就最大的是曹雪芹。鲁迅说:“自《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不过,为这个“都打破了”,曹雪芹经历了“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还经历了“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哪里是单纯的形式、方法和技巧所能说尽的。(摘编自王文静、王力平《叙事的冲动与焦虑——关于文学叙事问题的对话》)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王文静认为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网络文学的文字与思想观点的特点无法再为叙事艺术的探索提供机遇,对此王力平不大赞同。B.王力平以胡学文的《有生》、鲁敏的《金色河流》等优秀作品,证明了传统文学或者“纯文学”并没有停止进行叙事的探索和创新。C.王力平认为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叙事”差异包括语言的差异,而互联网媒介变革后的网络文学语言淡化了文学的故事情节。D.语言形象的创造是文学叙事形式、方法、技巧运用与创新的基础和依据,能体现作家独特的审美感悟。2.根据王力平的言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个性化写作的传统文学与类型化写作的网络文学艺术追求重心不同,但这不妨碍二者互相借鉴,最终融合。B.由于作者会对书粉吐槽的部分一笔带过,对点赞、打赏的内容进行演绎,所以网络文学书粉的现场反馈会决定创作的方向。C.如果一部作品以让大众喜闻乐见为目标来研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叙事艺术,它便是一部网络文学作品。D.要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叙事进行创新与发展,提升审美品质,作家势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3.下列对这篇访谈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提问“网络文学是否还有在叙事上向更高一级迭代的可能”之前,王文静先介绍互联网技术属性赋予网友的权利及对叙事的影响,使问题更清晰具体,易于理解。B.王力平说“新闻能不能取代小说,显然是另外一个问题”,说明在访谈过程中被访者应始终主动有意识地控制话题,避免离核心话题太远。C.王力平在回答“互联网语境下,叙事何为?”的问题时,采取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进行讨论,显示出严谨的态度。D.王文静在与王力平交流的过程中,不只是提问,也表达了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和观点,使访谈的内容更深入,气氛更融洽。4.下面是小林同学对王文静的问题进行的梳理、总结,选项是根据材料内容对表格进行的补充,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问题序号问题内容问题针对的对象问题提问的角度1这种“令人不甘心的沉默”,是文学的选择,还是社会历史的选择?针对传统文学提问③2互联网在媒介变革中为语言带来的新变,对于叙事是否能够产生影响?①结果会怎样3网络文学是否能在叙事上向更高一级迭代?针对网络文学提问结果会怎样4互联网语境下,叙事何为?②④A.①处应填写“针对文学叙事提问”。B.②处应填写“针对传统与网络文学提问”。C.③处应填写“特点是什么”。D.④处应填写“具体怎么做”。5.王力平认为网络文学创作在叙事方面应做出怎样的努力?〖答案〗1.B2.D3.B4.C5.①网络文学创作需要探索和创新叙事的形式、方法和技巧,把故事讲得更好看、更吸引读者和观众。(或:网络文学应该研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叙事艺术,让大众喜闻乐见。)②网络文学创作应当努力超越“雷同”“模式”和“俗套”,提升审美品质。③网络文学创作应尽量避免被动分割叙事权,努力使网络文学在叙事上向更高一级迭代。〖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无法再为叙事艺术的探索提供机遇”错误,原文是“似乎也难以为叙事艺术的探索提供机遇”。C.“淡化了文学的故事情节”错误,根据原文“眼前显见的是,曾经淡化和取消故事情节的那些主张和努力都已成明日黄花”可知,“淡化和取消故事情节的那些主张和努力”均已付之东流。D.“语言形象的创造是文学叙事形式、方法、技巧运用创新的基础和依据”错误,原文为“以作家独特的审美感悟为基础、为依据,才能开始语言形象的创造,才有文学叙事形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和创新”。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最终融合”错误,王力平的观点是“承认二者差异化的艺术追求和社会功能,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并没有认为二者最终会融合。B.“网络文学书粉的现场反馈会决定创作的方向”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作者把叙事权让渡给读者,如果只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而不是出于作者的自主选择,这对作品的整体性是有害的,也就难以想象能带来叙事艺术向更高一级迭代”,可见“决定创作的方向”错。C.“它便是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判断错误。网络文学应该研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叙事艺术,不等于研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叙事艺术就是网络作品。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B.“说明在访谈过程中被访者应始终主动有意识地控制话题”错误,始终主动有意识地控制话题的应是采访者。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C.“特点是什么”错误,该问题中虽然有两个“是”,但实际上问的是“这种‘令人不甘心的沉默’”是如何产生的,是在探究原因。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其次,传统意义上文学与网络文学、网络剧创作一样,都有探索和创新叙事形式、方法和技巧的任务,但他们艺术追求的重心是不同的。简单地说,前者是个性化写作,后者是类型化写作。前者是要实现作家独特的审美感悟的形象表达,后者是要满足大众文化消费和娱乐的需求。前者着眼于如何为独特的思想情感内涵创造属于他自己的、唯一的艺术形式,后者着眼于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好看、更吸引读者和观众”可知,网络文学创作需要探索和创新叙事的形式、方法和技巧,把故事讲得更好看、更吸引读者和观众。(或:网络文学应该研究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叙事艺术,让大众喜闻乐见。)②结合“从理论上说,我们主张个性化写作应该努力赢得更多的读者,做到雅俗共赏,也主张类型化写作应当努力超越‘雷同”模式’和‘俗套’,提升审美品质”可知,网络文学创作应当努力超越“雷同”“模式”和“俗套”,提升审美品质。③结合“从本质上说,作者把叙事权让渡给读者,如果只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而不是出于作者的自主选择,这对作品的整体性是有害的,也就难以想象能带来叙事艺术向更高一级迭代”可知,网络文学创作应尽量避免被动分割叙事权,努力使网络文学在叙事上向更高一级迭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生路遥就在当晚村里各种人对高加林回村进行各种议论的时候,刘立本的老婆和她的大女儿巧英,却正在立本家一孔闲窑里策划一件妇道人家的伎俩……第二天一大早,立本的大女儿巧英提了个筐子,出了村,来到大马河湾的分路口附近打猪草。这地方并没有多少猪能吃的东西,巧英弄了半天还没把筐底子铺满。巧英实际上并不是来打猪草的,她要在这里进行她和她妈昨天晚上谋划过的那件事。两个糊涂的女人,为了出气,决定由巧英在今天把回村的高加林堵在这里,狠狠地奚落他一通!因为今天上午村里的男男女女都在这附近的地里劳动,因此在这个地方闹一下最合适。到时候,田野里的人就都会过来看热闹;而且很快就会在大马河上下川道传得刮风下雨!把他高加林小子的名誉弄得臭臭的!叫他再能!这件事昨天晚上母女俩谋划时,被巧玲在门外听见了。有文化的高中生进去劝母亲和姐姐千万不要这样,说到时人家不会笑话高加林,而丢人的反倒会是她们,但两个不识字的妇道人家却把她臭骂了一通,弄得巧玲当晚上跑到学校另一个女老师那里睡觉去了。巧英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不像做姑娘时那般漂亮了,但仍然容貌出众。每逢跟集上会,竟然还有一些远地的陌生小伙子以为她是个姑娘,就倾心地向她求爱;她立刻就用农村妇女最难听的粗话把这些人骂得狗血喷头。和两个妹子不大一样,她从里到外都把父母的一切全盘继承了,有时心胸狭窄,精明得有点糊涂;但心地倒也善良,还有一股泼辣劲儿。眼下这行为纯粹是一肚子气鼓起来的。现在她一边心不在焉地打猪草,一边留心望着前川道的公路,心里盘算她怎样给高加林制造这场难看。她一直脸色阴沉,撅着个嘴,早已经像演员一样进入了角色。她突然听见背后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回过头一看,竟然是大妹子巧珍!她穿一件朴素的印花布衫和一条蓝布裤,脚上是她自己做的布鞋;头发也留成了农村那种普通的“短帽盖”。她一切方面都变成一个农村少妇了,但看起来似乎倒比原来更惹人亲,更漂亮。巧珍的脸上既没有通常新婚妇女那种特别的幸福光彩,但也看不出不久前那场不幸给她留下的阴影。“你到这儿干啥来了?”巧英问妹子。“姐姐,快回!你千万不能这样!人家笑话呀!”巧珍扯住巧英的袖口说。“什么事笑话我哩?”巧英愚蠢地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好姐姐哩!巧玲昨晚上跑到我那里,把什么事都给我说了,我昨晚上急得一夜没睡着。今早上,我跑到咱家里,把妈妈数说了一番,她也觉得不该;然后我就来……”“你真是个受罪鬼!”巧英打断了她的话,一下子恨得牙咬住嘴唇,半天不言语了。过了好一会,她才愤愤地说:“高加林不光辱没了你,把咱们一家人都拿猪尿泡打了,满身的臊气!你能忍了这口气,你忍着,我们可忍受不了,我今儿个非给他小子难看不可!”“好姐姐哩!他现在也够可怜了,要是墙倒众人推,他往后可怎样活下去呀……”巧珍说着,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旋转起来。巧英执拗地把头一拧,说:“你别管,这是我的事!”说着,把手里的筐子往地上一丢,一屁股坐在一块石头上,双手狠狠把膝盖一抱,像一个粗野的男人一样。巧珍一下子跪在巧英面前,把头抵在姐姐的怀里,哽咽着说:“我给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巧英一下子心软了。她一只手上去抹自己眼里涌出的泪珠,另一只手摩挲着巧珍的头,说:“珍珍,你不要哭了,姐姐知道你的心,姐姐不了……”她停了半天,突然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心里知道你还爱他。唉,这坏小子要是早叫公家开除回来就好了……现在可怎办呀?我看得出来,这坏小子实际上心里也是爱你的,说不定他还要你哩,可现在……”“不!”巧珍抬起泪水斑斑的脸,“这是不可能的,我已经结婚了。再说,我也应该和马拴过一辈子。马拴是好人,对我也好,我已经伤过心了,我再不能伤马拴的心了……”巧英又长出了一口气,说:“那你回吧。我也就回呀……”说着就站起来拿筐子。巧珍也站起来,问:“你公公在不在家?”“在哩。怎啦?”巧英问。“是这样的,我昨晚还听巧玲说,公社可能还要叫咱们学校增加一个教师。加林回来一下子又习惯不了地里的劳动,我想看能不能叫他再教书。马拴是校管委会的,他昨晚上说马店村有他哩,说他一定代表马店村去给公社说。咱村里你公公拿事,我想拉你一块去求求明楼叔,让加林再去教书。你在旁边一定要帮我说话,你是他的儿媳妇,面子比我大……”巧英惊讶地张开嘴、望着妹妹怔了半天。她一条胳膊挽起筐子、过来用另一条胳膊搂住巧珍的肩头,说:“那咱们回,妹子,你可真有一副菩萨心肠……”(节选自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的最后一章,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巧英打猪草的地点和时间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目的是让高加林的名誉扫地,这表现出她对高加林的恨,同时造成了悬念,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B.没有文化的刘巧珍和高中毕业的妹妹巧玲,都反对姐姐和母亲要奚落羞辱高加林的这一做法,表明她们两个在这件事上有着相同的立场和观点。C.姐姐巧英对待向她倾心求爱的陌生小伙子的态度,表现了她婚恋思想传统的一面;但她还有善良的一面,这为下文她立场的转变奠定了基础。D.巧珍的脸上既没有“特别的幸福光彩”,也看不出不幸留下的“阴影”,表明她对高加林依然充满深情,但仍然以特有的理智和隐忍接受了命运的安排。7.下列对人物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加林不光辱没了你,把咱们一家人都拿猪尿泡打了,满身的臊气!”表现出巧英对高加林抛弃妹妹的愤恨之情。B.“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表现出巧珍对高加林的深情,也能引发读者对于爱情的思考。C.“他现在也够可怜了,要是墙倒众人推,往后可怎样活下去呀……”与“我想拉你一块去求明楼叔,让加林再去教书”都表现出巧珍爱得很卑微。D.“那咱们回,妹子,你可真有一副菩萨心肠……”表明巧英出于对妹妹的疼爱放弃了为难高加林;“菩萨心肠”反映了她对妹妹的复杂情感。8.矛盾是小说情节编织的重要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矛盾的发展过程。9.路遥《人生》中的刘巧珍这一形象极具魅力。有评论说:“她虽不识字,却知道如何去爱,如何去做人、做事。”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6.B7.C8.①大姐巧英和母亲设法羞辱被开除回乡的高加林,受到了巧玲和巧珍的反对,双方形成了矛盾。②巧珍说服了妈妈,但大姐却为了替妹妹出气和家庭的荣耀,执意要羞辱高加林,矛盾被推向高潮。③巧珍哭诉,表达对高加林的真爱和心疼,最终使姐姐转变了立场,矛盾得以化解。9.①懂得放手与成全(原谅与宽容)。不愿为难高加林,甚至劝姐姐放弃奚落高加林。②理智自尊。她知道姐姐巧英准备让高家林难堪,急忙赶来阻止。③忠贞(道德)。巧珍嫁给马栓后认为马栓是好人,不能伤马栓的心了。这是她对待婚姻严肃的态度。④善良。对待背叛了她的高加林,她不计前嫌,找门路给他谋一份差事。〖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表明她们两个在这件事上有着相同的立场和观点”错误,巧珍和巧玲都反对姐姐的做法,但是她们的立场和观点不一样,刘巧珍可能是因为情感上的保护,而巧玲可能是认为这种做法不道德。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语言的赏析的能力。C.“都表现出巧珍爱得很卑微”错误。两句话表现了刘巧珍对高加林的关爱和深情,她担忧他的处境,希望他不会受到更多伤害,体现了她善良而有同理心和同情心的性格特点。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由小说“策划一件妇道人家的伎俩……”“决定由巧英在今天把回村的高加林堵在这里,狠狠地奚落他一通!”“到时人家不会笑话高加林,而丢人的反倒会是她们”“我给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可知,矛盾之一是刘家姐妹对高加林回乡的态度,巧英要羞辱高加林以报复他,而巧玲和巧珍却反对,形成矛盾。由小说“把妈妈数说了一番,她也觉得不该”“你别管,这是我的事!”可知,在第一个矛盾中,巧珍说服了母亲,但是姐姐却执意要羞辱高加林,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形成小说的高潮。由小说“我给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巧英一下子心软了”可知,巧珍心里还对高加林有感情,不愿他受委屈,姐姐看到妹妹这样心痛,放弃了计划,矛盾得以化解。【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不管怎样,我心疼他”“我心里知道你还爱他”可知,高加林愧对巧珍,但是她对高加林却满含感情,分手后不埋怨、不纠缠,甚至不愿别人为难他,向姐姐乞求放过他,巧珍原谅与宽容的内心有魅力。小说“回过头一看,竟然是大妹子巧珍”“姐姐,快回!你千万不能这样!人家笑话呀!”可知,得知姐姐要为难高加林,巧珍第一时间赶到阻止事情发生,巧珍充满了理智和自尊魅力。小说“这是不可能的,我已经结婚了。再说,我也应该和马拴过一辈子。马拴是好人,对我也好,我已经伤过心了,我再不能伤马拴的心了……”可知,巧珍对待婚姻是严肃的,认为现在的丈夫是好人,就不能伤害他,表达了她在婚姻里的忠贞与道德感强。小说“我想看能不能叫他再教书”“咱村里你公公拿事,我想拉你一块去求求明楼叔,让加林再去教书”可知,巧珍不仅不难为高加林还替他谋划未来,她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地对待了背叛了她的人,表达了巧珍善良仁义的魅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一顿①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胎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也。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有所删改)材料二: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②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③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备注〗①顿:振,抖动。②《论语·宪问》中孔子的话。孟公绰:鲁国人,廉静而才不足。老:大夫的家臣。赵、魏:晋国的贵族赵氏和魏氏两家。滕、薛:春秋时的小国,在今山东滕县及其东南薛城一带。③指刘邦的著名谋臣陈平。他由魏无知推荐给刘邦,有人攻击他私通嫂子,又接受过贿赂。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及其引A重车B取C夷路D不屡E策F一顿G其辔H而千里已至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不能自异于众”中的“且”与《鸿门宴》中“臣死且不避”的“且”意思相同。B.“无不适其任者也”中的“适”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意思不同。C.“唯才是举”中的“是”与《氓》中“反是不思”的“是”意思相同。D.“岂幸相遇哉”中的“幸”与《阿房宫赋》中“而望幸焉”的“幸”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身怀不凡的能力,就像锥子处于口袋中,一定会显现出来。王安石对这一观点表示肯定,并以马为喻加以佐证。B.王安石认为良马和劣马混杂相处于马厩时,要把二者区别开,从习性方面来寻找不同的地方是很少的,而通过负重行路就高下立见了。C.孔子认为孟公绰担任晋国赵、魏的家臣可以做得很好,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曹操引用此话的目的是提出自己求贤的标准。D.曹操认为如果一定要所谓的廉士才可以任用,那么齐桓公不可能称霸当世;他觉得一个人即使地位低下,只要有才干,也可以得到重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不以天下为无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