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作业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1.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途的一种持续”,有人担忧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下表是关于1954~1955年间中国外交工作的部分言语的记录。依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A.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B.巩固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C.强化对外联系提升国际地位D.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一)选择题1.在1953年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中,江苏一些农夫表示选人“就像开汽车,开的好到社会主义,开的不好下泥塘。普选搞好了,生产更有了保证。”这一现象()A.推动人民政协制度的发展完善

B.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保证C.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D.反映大规模经济建设尚未开展2.“民主是一个陀螺:它只有像陀螺那样运转起来才有意义。……关键是要使民主的程序和机制运转起来,以便使那些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的实现。”推动我国“陀螺”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是()A.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共领导下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3.毛泽东在1949年11月发表的《关于大量汲取和培育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中说:“在目前时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育少数民族干部。此外,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行能的。”该指示()A.标记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B.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C.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D.推动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4.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A.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B.起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C.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D.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5.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状况示意图。这现象反映出()A.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历程B.我国遵循民族同等的原则C.人大取代人民政协的职能D.人大代表包括各党派人士6.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心政府依据现实国情的变更确立了不同的乡村治理体制,继而选择与乡村治理体制相相宜的农村基层干部选任方式,充分吸纳农村基层干部为国家政权建设所用。这一方式的实行()A.推动了农村自治的进行B.完善了基层干部的选拔方式C.保证了基层社会的稳定D.变更了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7.改革开放前,在“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口号下建立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缓解了香港同胞用水之急。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助力深圳,谱写了一曲“港同深比翼齐飞,深同港共同转型”的赞歌。这体现出()A.“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发挥了优越性C.港深加强沟通合作促进共同发展D.香港回来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8.2024年9月,香港理工高校校内的“理事亭”出现“港独”标语。理工高校当晚发表声明表示不赞同“港独”,移除校内有关鼓吹“港独”的横幅,是希望爱护学生,以免他们有可能触犯法律。校方声明的立场基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行政区基本法B.“港独”言论危害香港社会的旺盛C.“港独”言论危害香港市民的利益D.学生思想受到国外反华势力的限制9.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蒋介石集团主动打算反攻大陆,提出了“一年打算,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目标。为了惩处国民党军队长期对大陆东南沿海的挑衅行为,人民解放军于1958年起起先对国民党军金门防卫部和炮兵阵地等重要目标进行炮击。对这一事务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了蒋介石集团分裂国家、谋求独立的意愿B.对金门岛军事目标的定期炮击前后持续了20年C.《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停止对金门岛屿的炮击D.停止炮击金门意味着大陆武力统一方式的放弃10.1950年1月6日,中国北京军管会代表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张贴布告:收回美、英、法、荷在东交民巷的兵营。各国纷纷提出抗议,美国公使柯乐布写了一份措辞强硬的抗议信递交中国外交部,但随即该信件就被退回。中国外交部这种处理方式说明()A.新中国拒绝和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B.人民政府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已经确立D.新中国正努力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11.1949年初,中共中心关于外交关系的工作指示,暂行规定: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爱护。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对苏联使领馆及所属人员,对待他们的看法亦应根本上不同。这反映了()A.国家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党处理外交的原则性与敏捷性C.政府保持对外关系的持续性

D.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国际局势12.周恩来强调:“我们应当实行主动参与日内瓦会议的方针,并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帝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促进国际惊慌局势的缓和。”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外交实践②日内瓦会议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样,反对殖民主义的精神③日内瓦会议瓦解了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④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看法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表决2758号决议时,时任联合国常任代表的美国总统老布什,上去发了一个言,他说我建议这个决议草案应当改一下,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安理睬的席位,保留所谓中华民国在大会的席位,这个话一讲,很多发展中国家代表哈哈大笑,觉得老布什太不识相了。这个提议就在哄堂大笑之中自动推翻了。”结合所学,与之相关的分析正确的是()①不结盟运动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②中美两国已经起先“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③日本否定了美国的提议,美国霸权遭到世界人民抵制④该决议的通过,成为七十年头中国外交突破的关键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下图是选自《辉煌年头:国史丛书》中的一幅曲线图,该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可度调查B.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状况C.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变更统计D.复原中国在联大席位的投票状况15.2024年,习近平在阐述中国和智利关系时强调,“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太平洋早已不再是将中智分开的屏障;在G20峰会上又指出,“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全球经济治理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这反映了新时代的中国外交()A.植根于古代儒家文明B.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发扬了中国传统才智D.主动推动新型的区域合作(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在其战后世界秩序蓝图中,力图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强大、亲关、统一”的国家,使之能够在新的世界体系中充当亚洲和平爱护者的角色。在美国政府看来,这样一个国家对美国来说是很有用处的,它不仅可以成为维护美国在亚洲及西太平洋利益的中坚,成为一个牢靠的盟友,而且在将来的关苏竞争中,中国无疑会站在美国一边,“充当阻挡苏联在东北亚可能的扩张的缓冲地带”,使美国能够集中力气于欧洲,并改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与苏联对抗的态势。此外,美国决策者还考虑到,“假手于蒋介石,美国不仅能够开拓巨大的中国市场,还可以开拓亚洲其他国家的市场,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商人梦寐以求的市场最终要实现了。10亿亚洲主顾会大大有助于避开另一次经济危机”。——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化》材料二50年头中国周边主要国家及其独立或建国时间国家苏联北越南越老挝朝鲜韩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外蒙古日本年份1922194519551945194819481947194719471924①BC660②①1945年英、美、苏三国签订《雅尔塔协定》,从而确认了外蒙古独立地位。②近代以来日本保持了独立国家地位。——据张小明《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特点》整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罗斯福总统对华政策的目的,指出这一政策目的是否实现,并说明缘由。(2)请依据材料二及20世纪50年头的国际形势对中国周边国家进行分类,并说明划分依据。(可每类仅举一例说明,不必完全列举国别)(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述当时中国周边国际局势形成的背景,并指出中国为此实行的外交应对措施。

1.【答案】B【解析】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己选举基层领导的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中共群众路途和民众真正成为国家主子,故B项正确。2.【答案】D【解析】依据“这一会议使向无往来的亚洲国家能够会面,可消退误会和隔阂”“对这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与的会议很重视”,说明建国初期中国主动发展同亚洲、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有利于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故D正确;材料反映中国主动发展同亚洲、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并非“发展睦邻外交”,解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苏联”,解除B;建国初期中国主动发展同亚洲、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主要目的是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C不是主要目的,解除。1.【答案】C【解析】“就像开汽车,开的好到社会主义,开的不好下泥塘。普选搞好了,生产更有了保证”表明民主政治建设搞得好能够保证生产,促进经济建设,故选C项;1953年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的是人大代表,因此无法推动人民政协制度的发展完善,解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保证是三大改造,不是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解除B项;1953年起先“一五安排”,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已经绽开,解除D项。2.【答案】C【解析】中共领导是根本保障,与材料中“关键是要使民主的程序和机制运转起来”相符,故选C项;是政党制度,与材料中“根本保障”不符,解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中“根本保障”不符,解除B项;只是民主制度的一个详细方面,解除D项。3.【答案】C【解析】“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行能的”,表明培育少数民族干部,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故选C项;《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除A项;培育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但是不能彻底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解除B项;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在1947年建立的,解除D项。4.【答案】C【解析】由材料“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可知经济发展推动法制进步与完善,说明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相辅相成,故选C项;“最完备”表述过于肯定,解除A项;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解除B项;材料强调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而非法制建设的成就,解除D项。5.【答案】A【解析】依据示意图可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下,在我国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数量在1954年到1983年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我国的民主政治呈现曲折发展的历程,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未涉及民族政策,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人大的组成结构,未涉及人大的职能,解除C项;人大代表包括各党派人士,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材料主旨的反映,解除D项。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心政府依据现实国情的变更确立了不同的乡村治理体制,从而确立了与乡村治理体制相相宜的农村基层干部选任方式,即基层民主制度,这一方式通过民主选举组成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实施自我教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从而保证了基层社会的稳定,故选C项;这一方式推动了农村村民自治的进行而非农村自治,解除A项;农村基层干部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任不属于基层干部的选拔方式,因为一级政权是乡镇政府,解除B项;基层民主制度是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是非政权型的,所以无法变更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解除D项。7.【答案】C【解析】由材料“缓解了香港同胞用水之急”、“港同深比翼齐飞,深同港共同转型”可知改革开放前后,深圳与香港之间相互扶持与帮助,促进共同发展,故选C项;“一国两制”国策下香港于1997年实现回来,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解除A项;香港回来后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解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香港回来,解除D项。8.【答案】A【解析】由材料“移除校内有关鼓吹港独的横幅,是希望爱护学生,以免他们有可能触犯法律”可知校方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行政区基本法的立场上,爱护学生的基本利益,故选A项;材料并未提及港独言论的详细危害,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学生而非市民,解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学生与国外反华势力的联系,解除D项。9.【答案】B【解析】人民解放军于1958年起起先对国民党军金门防卫部和炮兵阵地等重要目标进行炮击,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前后持续了20年,故选B项;蒋介石集团主动打算反攻大陆夺取国内统治权,不属于分裂国家、谋求独立,解除A项;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纳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解除C项;停止炮击金门意味着由武力统一变为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运用武力,这是针对外国力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解除D项。10.【答案】C【解析】据材料“1950年1月6日,中国北京军管会代表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张贴布告:收回美、英、法、荷在东交民巷的兵营。各国纷纷提出抗议,美国公使柯乐布写了一份措辞强硬的抗议信递交中国外交部,但随即该信件就被退回”,可知1950年初,中国外交部退回美国公使的抗议信,支持军管会收回列强在北京设立的兵营的做法,是新中国变更半殖民地外交地位的努力,体现了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谋求同各国建立新的同等外交关系的“另起炉灶”原则,故选C项;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新中国情愿与各国建立和平的外交关系,解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军管会收回列强在京兵营时所贯彻的外交方针,不是外交部退回美方信件体现的看法,解除B项;新中国努力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头,解除D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1949年初,中共中心关于外交关系的工作指示,暂行规定: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爱护。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对苏联使领馆及所属人员,对待他们的看法亦应根本上不同”,可知中国共产党对不同国家实行了不同的外交政策,故选B项;“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解除A项;材料只提到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并没有提到国民党,因此看不出持续性,解除C项;材料中提到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国家外交人员予以爱护;对美国武官监视,对苏联外交人员则不同,这是由于国内形势的变更而不是国际形势,解除D项。12.【答案】B【解析】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主要是探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与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同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相符,故是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故①正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与的国际会议,显示亚非人民团结一样、反对殖民主义精神的会议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故②错误;建国后第一年,中国与17个国家建交,就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故③错误;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看法,为会议达成协议做出了重大贡献,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13.【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71年10月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场景,此时不结盟运动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故①正确;1971年4月中美两国已经起先“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故②正确;日本是与美国站在一起的,故③错误;七十年头中国外交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4.【答案】D【解析】据上图,可知支持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多,1971年达到最高,结合所学学问这与复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关,故选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遭到数十个国家的反对,解除A项;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状况和支持国家、反对国家无关,解除B项;1961年不结盟成员国只有25个,解除C项。15.【答案】C【解析】近平用唐诗阐述中国和智利关系,以民间谚语说明全球经济治理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反映出新时代中国外交发扬了中国传统才智,故选C项;唐诗和谚语属于中华文明,不等于“儒家”文明,解除A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材料“全球经济治理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强调变更,解除B项;材料“全球经济治理”不属于区域合作,解除D项。16.【答案】(1)目的:扶植中国对抗苏联;使美国能集中力气争夺欧洲;打开中国和亚洲市场,避开经济危机。结果:没有实现;缘由:解放斗争成功,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2)分类: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如苏联、北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