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2.结合实例,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一、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肯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实力。2.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3.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1)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2)区域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外界资源,也在客观上提高了资源环境承载力。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指依据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阻碍将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宜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重要影响。(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人类供应了更多的物质财宝,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幅提高。(3)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领域,不断发觉新的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4)地域的开放程度。在一个开放地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由此可见,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推断正误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2.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肯定很小。()3.水资源承载力确定着干旱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4.一个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5.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以其人口合理容量小。()答案:1.×2.×3.√4.√5.×探究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始终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材料二步入21世纪,一些专家依据我国的资源、人体养分和文化教化等条件,对我国耕地、草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料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而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超过14亿。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什么?答案:区域资源。2.中国人若以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改变?这说明白什么?答案:人口可能会削减。说明白人均消费水平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重要影响。3.日本的资源较少,但日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为什么?答案: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不仅包括区域资源,还有其他因素,如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日本虽然资源短缺,但是其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开放程度都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4.依据材料二,推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关系。答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以及人均消费水同等,这些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因素相关性影响区域资源正相关区域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区域资源越贫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环境因素正相关环境质量越高,越适合人类生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社会经济更加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科学技术水平正相关科学技术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的利用率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社会文化正相关人口受教化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域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外界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分的概念,表解如下:项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强调点强调的是一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一个区域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是“极大值”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即一个地区适合养活多少人,是一个“相宜值”大小关系某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共同点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详细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状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读表,完成1~2题。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1)东北地区10510023000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60022000395台湾岛、海南岛224005600486西北地区85600850032青海、西藏1000010004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A.科学技术水平B.区域资源C.地域开放程度D.人均消费水平2.青海、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缘由有()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地区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说明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区域资源,B正确。第2题,青海、西藏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是其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主要缘由,①②④正确。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高,③错误。答案:1.B2.D读图,完成3~4题。3.图中a、b分别表示()A.a人口合理容量,b资源环境承载力B.a资源环境承载力,b人口合理容量C.a资源环境承载力,b资源环境承载力D.a人口合理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4.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有()①地域开放程度②自然资源状况③科学技术水平④人均消费水平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第3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宜的人口数量是人口合理容量(a);极限的人口数量指的是资源环境承载力(b)。故选A项。第4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区域资源、科学技术水平、地域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同等。其中,人均消费水平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故选B项。答案:3.A4.B20世纪90年头以来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料,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料数据。读表,完成5~6题。预料2050年将达到的人口14亿~15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给的人口15亿~16亿依粮食生产实力最大供给的人口约15.1亿或16.6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相宜供给的人口8亿~9亿5.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15亿~16亿B.约15.1亿或16.6亿C.8亿~9亿D.14亿~15亿6.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域开放程度C.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