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决胜新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东省决胜新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东省决胜新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东省决胜新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东省决胜新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决胜新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会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A.吃糖过多 B.饮食过咸 C.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 D.饮水不足2.如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外植体若是月季的花药,则图中的①过程不需要光照B.上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外植体若是菊花的根尖组织,因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故培养成的新植株叶片无色D.外植体若是菊花的茎段组织,则在配制MS固体培养基时,可以不添加植物激素3.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多细胞动物内环境的理化因素绝对稳定 B.单细胞动物体内的液体都属于内环境C.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D.单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完成物质交换4.进化生物学家vanVallen根据《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一幕提出了红皇后假说(当爱丽丝处在一个所有景物都在运动着的花园时,她惊奇的发现,不管她跑的有多快,她周围的景物对她来说都是静止不动的。这时红皇后说话了,看到了吧,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奔跑,只能使自己停留在原地)他认为,自然选择只导致生物当前的适应,进化功能则是潜在的适应或对未来的适应能力,某物种如果想要在生存斗争中存活,则必须比与之存在斗争的物种进化得更快,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斗争压力,所以,即使物理环境不变,种间关系也可能推动进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假说,在基因突变发生概率相同的条件下,存在竞争关系的两种群中繁殖快的占优势B.该假说强调了进化中的生物学因素,但忽略了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C.猎豹和斑马的共同进化,是符合该假说的一个具体事例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包含了与该假说相似的种间关系推动物种进化的理论5.图中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所在的阶段中,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B.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C.细胞3可以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D.参与细胞4合成并分泌物质5的结构包括: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6.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A.细胞外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同学将新鲜马铃薯磨碎、过滤得到的提取液进行以下实验。Ⅰ.在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4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3)各实验组均在30℃的恒定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Ⅱ.将加入4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在相同时间内的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4)曲线a是实验___(填Ⅰ或Ⅱ)的结果。(5)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基本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8.(10分)如图表示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示意图,甲、乙、丙代表不同激素或者生长调节剂,“”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甲的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故甲是______,合成部位是________等。(2)乙是_______,甲和乙在促进生长上具有_________作用。乙和丙在促进生长上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3)NAA是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___________合成的。(4)丙激素代表__________,其化学本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由________(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其作用特点是具有_________。(5)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某种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某大型水库,导致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下图1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2是投放鲢鱼和鳙鱼前后几种鱼的生物积累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若大量含药物A的污水流入该水库,会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这说明_____。(2)投放入该水库生态系统中的鲢、鳙鱼属于第_____营养级。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鱼的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还应捕杀鲢、鳙鱼的天敌,目的是_____。(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若要调查水库中银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_____,从而达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改善了水质的目的,这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10.(10分)α-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某科研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甲图所示。(1)若选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作实验材料,要对其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目的是______。(2)根据甲图所示的结果,a、b、c三种浓度中,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a浓度的NAA溶液作用下,葡萄茎段侧芽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长;甲图所示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NAA作用的两重性。(4)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X时,可将甲图实验称为这个探究实验的___________。据图乙分析,b、c浓度在X浓度两侧有______种分布可能性。11.(15分)用剪去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将蘸有稀硫酸的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可观察到其用后肢去挠被贴的部位,由此说明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中;该反射属于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2)如图为脊蛙屈腿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暴露脊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电极位于神经纤维外侧)。①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填结构名称)所决定的,原因是在该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②请用图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简要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实验方法:_____。实验现象: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吃糖过多不会引起人体组织水肿,A错误;B、饮食过咸不会引起人体组织水肿,B错误;C、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C正确;D、饮水不足不会引起人体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C。2、C【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其中①表示脱分化过程形成的愈伤组织,②③表示再分化过程,④过程表示移栽。【详解】A、外植体若是月季的花药,则图中的①过程是脱分化,不需要光照,A正确;B、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为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B正确;C、外植体若是菊花的根尖组织,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根尖细胞具有全套的遗传物质,则在正常环境下培养成的新菊花植株叶片的颜色是绿色的,C错误;D、外植体若是菊花茎段组织,因含有一定量植物激素,则在配制MS固体培养基时,可以不添加植物激素,D正确。故选C。3、C【解析】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靠单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内环境,经过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共同参与来完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多细胞动物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单细胞动物体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多细胞动物体中,细胞外液就内环境,C正确;D.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4、D【解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详解】A、举例来说,兔子繁殖比羚羊快,在基因突变发生概率相同的情况下,兔子种群产生新基因的速度应快于羚羊,更容易产生优良的性状组合,因而更容易在与羚羊的生存竞争中获胜,A正确;B、根据假说内容可知,该假说强调了进化中的生物学因素(种间关系)的影响,但忽略了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C、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斗争压力,故猎豹和斑马的共同进化符合题干信息中描述的种间关系也可能推动进化,C正确;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种内斗争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包括种间关系可推动物种进化的理论,D错误。故选D。5、D【解析】体液免疫是指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T细胞将抗原传递B细胞,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增值分化大部分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为效应B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详解】A、①为吞噬细胞处理抗原的过程,A错误;B、免疫过程⑥为初次免疫,⑦为二次免疫,免疫效应中⑥比⑦要慢,要弱,B错误;C、细胞3为记忆B细胞,可以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的为效应T细胞,C错误;D、④为浆细胞,⑤为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故参与合成和分泌的结构有: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正确。故选D。6、B【解析】人体血细胞存在于血浆中,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因此人体血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pH(3).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Ⅱ(5).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解析】根据题文信息分析:实验I的自变量是pH,分别是3、5、7、9,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因此该实验的因变量是酶促反应的速率(酶活性),产物是氧气,因此因变量可以用单位时间的氧气产生速率(产生相同的氧气需要的时间)或过氧化氢的剩余量(消耗量)作为指标。【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含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3)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pH,而温度等其他无关变量都应相同且适宜。各实验组均在30℃的恒定温度下进行是因为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同时可以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由于II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即酶的数量减半,导致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在相同时间内底物剩余量增加,即对应于曲线a。(5)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所对应的pH值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所以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并结合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题文信息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确定实验的目的,明确酶的数量改变酶促反应速率,但是不改变酶的活性。8、(1).脱落酸(2).根冠和萎蔫的叶片(3).赤霉素(4).拮抗(5).协同(6).人工(合成)(7).生长素(8).吲哚乙酸(9).色氨酸(10).两重性(11).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解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治落花落果等。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题图分析,甲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甲是脱落酸;乙是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生长,乙为赤霉素;丙能促进生长和形成无子果实,丙为生长素。【详解】(1)甲的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故甲是脱落酸,合成部位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2)乙是赤霉素,除了在图中能解除休眠外,还能促进生长,原理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所以甲和乙在促进生长上具有拮抗作用。丙为生长素,可促进生长,所以乙和丙在促进生长上为协同作用。(3)NAA是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4)丙为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有机物,本质为吲哚乙酸。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5)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点睛】熟知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产生部位和作用特点以及在生产上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的相关信息并能合理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9、(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污水有机物中的能量和投入鱼苗中的能量(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3).二、三(4).捕食对象(食物)(5).提高鲢、鳙鱼的成活率(6).样方(7).明显下降(8).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9).物种种类及比例(营养级的复杂程度)(10).整体性、物种多样性原理【解析】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详解】(1)结合题意信息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只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而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污水有机物中的能量和投入鱼苗中的能量。若大量含药物A的污水流入该水库,会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在水库中投放的鲢鱼和鳙鱼是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据此可知鲢、鳙鱼为第二、三营养级,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根据上一营养级的生物量,确定鲢鱼鳙鱼的投放量,从而保证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输出的能量,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天敌,减少被捕食的机会。(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若要调查水库中银鱼的种群密度,由于银鱼个体小且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弱,因此,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明显下降,因为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且鲢、鳙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导致的。(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通过提高物种数量,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即该方法通过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物种种类及比例,从而达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改善水质的目的,这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物种多样性原理。【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生态工程的原理也是本题的考查点。10、(1)①.去顶芽②.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2)①.a②.通过abc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只有a组是抑制生长的浓度;由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a浓度最高(强调了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即可)(3)①.能②.能(4)①.预实验②.4【解析】分析曲线图: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较,b、c浓度的侧芽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快,即具有促进作用,a浓度的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慢,即具有抑制作用。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可知,a浓度最高。【小问1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而顶芽能产生生长素,因此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实验时,要去除顶芽,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小问2详解】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通过a、b、c与空白对照相比,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是b、c浓度,具有抑制作用的是a浓度,由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a、b、c三种浓度中,NAA浓度最高的是a。【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a浓度下葡萄茎段侧芽的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慢,但仍能生长;甲图中b、c浓度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a浓度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体现NAA作用的两重性。【小问4详解】若要探究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